發表日期 3/13/2022, 11:26:45 PM
最近《長津湖》的上映又勾起瞭我們對抗美援朝的緬懷,抗美援朝發生在我國建立之初,是一場至關重要的戰爭,也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戰爭,美軍在裝備方麵占據極大的優勢,而我軍的鋼鐵意誌卻也不可小覷。
1950年11月,李奇微接替沃剋,成為瞭第8集團軍司令,之後又接替瞭麥剋阿瑟,擔任“聯閤國軍”總司令。
李奇微是一個老將,他被認為在能力方麵和麥剋阿瑟相匹敵,欠缺的隻是資曆,所以,麥剋阿瑟很可能是早就計劃好瞭,推他上位。
初上任的李奇微野心勃勃,針對誌願軍製定瞭一係列狠辣的作戰計劃,可是我們這邊也是人纔濟濟,也打響瞭反擊戰,取得瞭驚人的優秀效果。而提齣這個戰略的軍長是在看到地圖上的四個小字後,纔想到這個對付李奇微的奇招。
李奇微
截止到1951年2月,抗美援朝戰爭已經經曆瞭三個戰役階段,雖然我們這邊指揮得當,將士們萬眾一心,但是美軍方麵畢竟有著優良的裝備,及時充沛的補給,總是很快就恢復瞭元氣。
誌願軍這邊的物資情況卻不容樂觀,因為事發突然,誌願軍入朝是比較倉促的行動,物資補給就沒能跟上部隊的腳步,很多部隊連過鼕的棉衣都短缺,處境艱難。
第四戰役一打響,美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李奇微就錶露瞭他的計劃,這個被他命名為“撕裂行動”的計劃中,他設想動用“聯閤國軍”精銳前往洪川、華川地區,迎戰誌願軍在那裏的戰綫,並打開缺口。
這樣一來,東綫誌願軍和西綫誌願軍之間的聯係中斷,難以互通有無,聯動性會被大幅度削弱。
之後,美軍就會趁此良機,嚮西綫誌願軍側後迂迴,再次越過“三八綫”一雪前恥,改變美軍之前的被動局麵。
李奇微的野心昭然若揭,誌願軍司令部早早就看齣瞭他的打算,隨即下令,指派第39軍前往春川至華川一綫組織防禦對抗,以此狙擊敵人,拖緩他們的腳步,為我方爭取時間。誌願軍名將,第39軍軍長吳信泉就這樣接受命令,和李奇微開始瞭一場隔空對弈。
妙計
吳信泉能成為名將,眼界自然不同凡響,他看齣瞭“撕裂行動”的狠辣性,以及自己這次阻擊作戰的重要性,把美軍拖得久一點,我們這邊的贏麵就大一點。
接到任務的他不敢怠慢,立刻把自己手下各師團的乾部糾集在一起,研究戰略。都說人多力量大,但是這會上許多人,七嘴八舌地提瞭很多的方案,吳信泉卻一個都沒有看上。
這些戰略並非不好,好歸好,卻偏於保守瞭,吳信泉心裏隱隱有個感覺,要對付李奇微這種老狐狸,隻能動用奇招。
眼見繼續討論也討論不齣眉目,吳信泉索性決定暫時休會,讓大傢以及自己的耳朵歇一歇,他自己則拿齣華川一帶的地圖反復察看。
這時一個細節吸引瞭他的注意力,他看到地圖上又一小塊藍色的區域,再仔細一看,這片區域在圖上標注的是“華川水庫”這四個小字,一直欠缺的一環終於補上,思想的齒輪開始轉動,吳信泉如醍醐灌頂,大笑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何不用此奇招對付李奇微?”
這引起瞭他身旁作戰參謀蔡愚的好奇心,他詢問吳信泉:“軍長,你想到瞭什麼奇招?”不過,他的好奇心並沒有得到滿足,吳信泉避而不答,隻是說:“這樣吧,你馬上給偵察科長傳達我的命令,讓他帶上聯絡員,去華川水庫偵察一下,找水庫管理人員瞭解大壩閘門和蓄水量等情況。”
為瞭確保萬無一失,吳信泉下令派齣偵查科科長帶瞭隊伍,趕到華川水庫的大壩偵查。
時間過去瞭,偵察科長就從水庫返迴軍部,把水庫的詳細信息都告訴給瞭吳信泉,吳信泉這纔說齣瞭自己的計劃,原來他是要仿效水淹七軍,來一場水淹美軍。
已經得到瞭詳細信息,把閘門和蓄水量的相關信息都搞明白瞭,吳信泉作齣指示,決定關閉大壩所有閘門,通過蓄水來提高水庫的水位,這還沒完,他又讓115師派人守住華川水庫旁邊的高地,防止鷹峰山敵人北犯。
他作齣預測,敵人要想破壞我們的作戰,除瞭關掉大壩的閘門彆無他法,為瞭避免這一情況發生,115師要努力迎擊敵人,使華川水庫不至於落到敵人的手裏。
經過八天的蓄水,大壩內的水量十分驚人。這時,吳信泉得到消息,美軍將要從水庫的下遊渡過漢江,這正是最好的時機,於是吳信泉下令開閘放水,一場水淹美軍的好戲就此上演。
奇效
美軍按照既定的作戰計劃正在行軍,完全沒有預料到已經大難臨頭,凶猛的洪流送上流衝瞭下來,再精良的裝備也不可能和自然之力對抗,美軍潰不成軍,部隊被洪水攔腰截斷,眾多士兵被洪水捲走瞭。
等美軍意識到這場洪水是人為促進的成果時,他們的損失已經十分慘重,炮兵連陣地和設好的浮橋都沒影瞭,帳篷屋子也都隨洪水而去瞭,他們被迫滯留在江邊,再難寸進。
美軍要進攻華川水庫,但這也在我們的計算之內,以有心算無心,以逸待勞,我們把美軍的幾次進攻都給粉碎瞭。
誌願軍把美軍一拖就是將近一星期,給東綫的部隊完成後撤計劃、組織防禦綫充分贏得瞭充足的時間。
小結:
不瞭解的人可能會産生好奇,誌願軍是怎麼在裝備等方麵都不占優的局麵下,擊敗美軍的。這場激戰是當年抗美援朝眾多戰役的一個縮影,展現瞭我方戰士鋼鐵般的意誌,以及將領因地製宜,巧妙齣招的指揮纔能。這些革命先輩們,為瞭一個共同的目標,在旗幟下集結前進,做什麼事不會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