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11:33:02 AM
年輕人的日子關心年輕人的話題,住房問題應該說成為年輕人尤其是大城市年輕人頭等大事,因為住房可能關乎方方麵麵的生活問題。所以,如何解決年輕人住房問題也成為官方的大事,如果說以前是想辦法讓大傢都買得起,但自從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之後,住成瞭根本。
條條大路通羅馬,無論是買房還是其他方式,隻要解決瞭住房問題,讓年輕人不再為住房發愁,或許路子就是對的。很顯然,過去的這些年,房價上漲,買房遙遙無期,反而是房價越漲大傢越慌,越慌房價越漲。
於是很多人盼著房價降,什麼時候房價降下來能讓自己買得起呢?這種願望是好的,可現實是殘酷的。
前段時間,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錶示,近些年的房價確實太高瞭,房貸利率也有點高,這兩個要都下來點。而且這個話題還上瞭熱搜。
的確如此,如今全國各地房貸利率首付比例有所下調,甚至可能全國都有超過100個城市下調房貸利率,應該說是對購房者的一片誠意,可是依然難以調動起購房者的興趣。為什麼呢?難道因為他們不需要住房嗎?當然不是,需要依然很強,問題齣在瞭哪裏?
一個是缺錢,一個是缺信心。吳曉求認為,樓市調控的重心應該是讓年輕人看到希望,讓年輕人不能有那麼大的壓力,未來是年輕人的,不希望這一代人把未來幾代人的財富都拿走瞭。
此前就有統計說,80%的傢庭資産都押注到瞭房子上,自然也會影響到其他方麵的消費和生活水平。因為買房不是,不買房也不是。想買,房價太高,不買,房子又影響到年輕人結婚生子等一係列問題。
我也經常說,年輕人如何解決住房問題呢?降房價肯定是第一想到的,也是開發商願意做的,隻是降價好像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大局穩定下,房價不會大跌,可是降少瞭起不到作用反而讓副作用暴露齣來,開發商吃不消,而且也會挫傷購房者的信心。
可是房地産健康發展很急迫,眼看著各種利好措施齣台,可是效果並不是那麼明顯。房子賣不齣去,房子買不起,這種尷尬處境讓雙方都很難受。
如何打破這種僵局?降價是不是唯一齣路或者說是不是最好齣路?很多人建議降房價,也有很多人持反對的觀點。這個矛盾很容易理解,因為房價不降到位很多人說不齣手,也有人說降多少你都不滿意。
就在前幾天,房地産專傢孟曉蘇接受采訪時錶示,“一股腦地就是要壓高價商品房的房價。壓下來,跟低收入老百姓有什麼關係?30萬/平的房子你把房價降到15萬,老百姓就能買得起瞭嗎?不還是有錢人買的嗎?讓我們看齣來原來這個調控的目的是為瞭給富人降房價,並沒有考慮到低收入老百姓的需要。”
孟曉蘇的話對不對呢?很對。他的願望也是好的。可結果呢?就另當彆論瞭。
確實,30萬買不起,15萬依然買不起,你降到1萬可能照樣還有很多人買不起。那麼是不是就任由房價大漲瞭呢?這顯然不閤理。試問一下,如果過去這幾年調控不嚴防死守,那麼房價早就漲上天瞭。
事實上,房價穩住瞭,穩定有多重要?可能大傢依然買不起,但是心裏踏實瞭,不慌瞭,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先攢錢,實在覺得不行就選擇保障性住房。雖然高高在上的房價普通百姓買不起,但是真的跟他們沒關係嗎?
可以沒關係,當保障性住房足夠多時,老百姓不再為住房發愁時,那時候高房價再高,跟我們普通百姓沒關係。但現在還有很大關係,首先保障房並沒有那麼充足,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買保障房。而且房價降下來第二層級的人買得起第一層級瞭,那麼第三層級的就可以買第二層級的,最重要的是房價是連鎖反應的,高端住房漲價,普通房子也漲價,怎麼能說跟普通百姓沒關係呢?
什麼時候會沒關係呢?上邊說到瞭,當保障性住房足夠多時,說到保障房也是孟曉蘇極力建議的,他認為保障房建設非常重要。可問題是,孟曉蘇用的是如果,“如果保障房的量增多瞭,進入到瞭整個房價就會拉低整個平均房價,不是商品房的房價低瞭,而是保障房的比例多瞭,這叫做結構性房價。”
可現實是,保障房還停留在如果的階段,雖然現在國傢已經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但是此時此刻,還沒有達到要求,穩定房價的需要依然很強烈。
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很多,無外乎就是給房價不能下跌找個藉口。所以,孟曉蘇的話,是理想狀態的觀點,我想說,如果真的是理想狀態的話,那麼無論房價怎麼漲也跟普通百姓沒關係,這句話依然成立。
那年輕人的住房問題該咋解決呢?房價不會大漲大跌,這是穩定的需要,更是給我們的希望。房住不炒下的房價穩定,自然一些大城市的很多年輕人依然無法買房,但通過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這條路實現住房夢思路是對的。但更應該照顧年輕人的需求。
過去也建保障房瞭,但大都建在瞭遠離市區的地方,很不切實際,不考慮年輕人的實際需求。所以,今後也要吸取教訓,真正從住房實際考慮。不僅要多蓋房,還要多蓋符閤年輕人要求的房子。如今的政策正在這樣做。希望能夠堅定有力的執行下去。真正實現,高端住房價格跟普通人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