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5:17:22 PM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
在我國的文壇當中,孔子有著無法撼動的地位。
作為他的血脈,在封建製度盛行的古代,也有著獨屬於他們的一個世襲封號,那便是“衍聖公”。
隻要是孔子後人的嫡子長孫都能得到這個封號,所以孔子一脈在曆朝曆代都是大傢族,經曆兩韆多年,始終能夠屹立不倒。
可是,這樣的輝煌伴隨著封建製度被推翻而戛然而止。
清朝被推翻後,民國時期已經不再承認世襲製度,這“衍聖公”的名號自然也就沒有瞭。
而就像末代皇帝溥儀一樣,這最後一位“衍聖公”孔德成也得到瞭許多的關注,他作為韆年聖脈傳承的“活化石”,齣生的時候因為怕被調包,政府特意派瞭軍隊保護産房。
那麼,這位“末代衍聖公”身上,又發生過哪些故事呢?
01 殷切盼望的孩子
若是用一個籠統的形容來錶達孔德成的一生,那毫無疑問,一定是“傳奇”這兩個字。
作為最後一代“衍聖公”,孔德成的身上毫無疑問是頗具傳奇色彩的。
當然,這種傳奇色彩不僅來自於他本身,更來自於他祖上,畢竟隻有孔子的嫡長子孫纔能獲得這一稱號,纔能被世人如此關注。
“衍聖公”的世襲封號始於宋朝,之後延續瞭許多朝代,一直到清朝,孔傢因為這一稱號始終經久不衰,但是當時局變換,到瞭清朝末年的時候,封建製度消亡之下,這樣的世襲罔替自然也就不復存在瞭。
那個時候的“衍聖公”,是孔德成的父親孔令貽,他在朝中擔任著要職,因著臣子和“衍聖公”雙重身份,頗受當時的皇帝敬重。
作為孔子的世孫,孔令貽身上擔負著傳宗接代的大任。
可是,他的孩子來得頗為坎坷,他的第一任夫人孫氏由於過世太早,沒能給孔令貽留下孩子,而孔令貽雖然有妾室,卻很多年都未曾生育。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孔令貽無論想不想,都得另娶,所以他重新娶瞭一位姓陶的夫人。
兩人很快有瞭孩子,這讓孔令貽欣喜不已。
然而,生産的那一天,噩耗傳來,陶夫人雖然給孔令貽生下瞭兒子,自己卻去世瞭。
孔令貽原本興奮的心一下子又跌到瞭榖底。
眼看著時局越來越動蕩,留給他的時間實在是不多瞭,所以孔令貽又緊接著娶瞭陶夫人的丫鬟。
這一次,這個丫鬟終於沒讓孔令貽失望。
丫鬟先後懷上瞭兩個孩子,隻可惜兩個都是女兒,不過孔令貽並沒有因此而失望,他對這兩個孩子很是喜歡,隻是傳宗接代的重任猶在,所以他們隻能繼續生。
時間越來越緊迫,眼看著清政府這顆大樹即將被蛀空的時候,1919年,丫鬟終於再一次懷瞭孕。
02 傳奇的齣生經曆
這個孩子可以說承載瞭孔令貽所有的希望,按理說他應當萬分高興纔是。
可是,現實情況卻是,孔令貽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他照顧陪伴在妻子和未齣世的孩子。
孔令貽的病來勢洶洶,甚至無法從病床上爬起來。
這個孩子如此重要,孔令貽總要為他做些什麼,所以他寫瞭兩封書信,一封交給瞭溥儀皇帝,另一方交給瞭徐世昌。
在信中,孔令貽字字懇切,錶達瞭自己年近五旬還沒有子嗣的無奈,並且錶示現如今王氏有孕,自己卻身負重病,無法照看,也很有可能等不到孩子齣生的那一天瞭。
所以,孩子齣生的時候需要他們多多照看,如若是個男孩,還應當按例封他為“衍聖公”。
可以說,孔令貽在纏綿病榻之際,也沒有忘記孔傢的子嗣延續這件事。
可惜,縱然他有萬般迫切的想要知道這個孩子是男是女,他還是在11月的時候遺憾去世,沒能見這個孩子一麵。
1920年的2月,這個受到太多人期待的孩子終於要臨盆瞭。
這可是韆年聖脈傳承的“活化石”,不容許齣現半點差錯。
因此,在他齣生的這一天,以防有人偷梁換柱,北洋政府派齣瞭龐大的軍隊將産房圍瞭個水泄不通,整個孔府也有軍隊專門坐鎮,省長更是親自過來坐鎮,將孔府打造成瞭銅牆鐵壁,一隻蒼蠅都很難飛進來。
孔府的宗親長輩們全都趕來,焦急地等待著孩子齣生。
或許是身上聚集瞭太多人的目光,丫鬟在生産的時候遇上瞭難産,用盡瞭渾身力氣纔將孔德成生齣來,並且在他齣生後的十幾天就去世瞭。
可惜,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會關心這位母親的生死,因為新一代的“衍聖”終於誕生瞭。
孔德成的齣生意義重大,這意味著孔子的血脈沒有斷絕,而孔傢所代錶的文化傳承也得以繼續進行下去。
03 最後一位“衍聖公”
在孔德成剛過完百天的時候,他就被賦予瞭“衍聖公”這一稱號,而與這一稱號同時到來的,是他必須承擔起的孔子後人的職責。
他必須要學很多課程,必須要保證自己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所以孔德成幾乎失去瞭自己的童年,他的兒時生活全部都被埋沒在瞭書本之中。
或許正是因為學到瞭很多先進知識,所以孔德成的思想很超前,他覺得“衍聖公”這個稱呼充滿瞭封建氣息,所以主動找到瞭國民政府撤銷。
這可是祖製,國民政府當然不會答應,但是考慮到孔德成的理由,他們最後還是取瞭一個摺中的辦法,那就是改變稱呼,用“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來代替之前的“衍聖公”。
稱呼雖然變瞭,但是孔德成孔子後人的身份沒有變,他所肩負的傳承也沒有變。 在日本侵略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孔德成都成為瞭日本妄圖控製的對象。
麵對日本的“友好邀請”,孔德成多次拒絕,他知道自己現如今代錶的是儒傢文化,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影響到國人,所以他不僅沒能讓日本人得逞,還公然站瞭齣來支持抗日。
這當然激怒瞭日本,所以孔德成的生活始終都沒能消停,一直到1949年,他受邀去往台灣,纔在那裏定居下來,過完瞭自己的後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