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6:54:23 PM
��藥明 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運動前後的心率變化,與我們的心髒健康有韆絲萬縷的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傢聊一聊。
運動強度與心率的關係
談到運動強度,經常會提到這幾個詞―― 低強度(小強度)、中強度和高強度(大強度)運動。
怎麼定義它的強度呢?
我們知道,運動強度越大,心髒對運動刺激的反應就會越明顯、心率越快。所以,主要還是根據心率進行劃分。
2017年,中國國傢體育總局的《全民健身指南》解讀中對這個問題進行瞭解釋,具體如下:
小強度運動: 對身體的刺激作用較小,運動過程中實測 心率一般不超過100次/分, 如散步等。:
中等強度運動: 對身體刺激強度適中,運動時 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 ,如健步走、慢跑、騎自行車、太極拳、網球雙打等。
大強度運動: 對身體的刺激強度較大,可進一步提高健身效果。運動中 心率超過140次/分 ,如跑步、快速騎自行車、快節奏的健身操和快速爬山、登樓梯、網球單打等。
圖片來源:123RF
運動選擇建議:
有良好運動習慣、體質好的人,可進行大強度、中等強度運動;
具有一定運動習慣、體質較好的人,可采用中等強度運動;
初期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或體質較弱的人,可進行中等或小強度運動。
也就是說, 針對大多數普通人――也就是第2和第3類(運動習慣和體質一般或較弱)人群來說,建議盡量以中等強度及以下的運動為主,這些運動的心率都不超過140次/分。
當然,在具體進行健身活動,也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情況,科學地調整運動強度,讓自己逐漸適應、挑戰更高的目標。
怎麼評估自身素質是否適閤大強度運動呢?
首先要算一下,你自己在運動期間理論上的最大心率是多少。
運動期間最大心率怎麼算?
最大心率 ,是指人體運動過程中能達到的最快心跳頻率。
最準確的測量方法是直接測定法,但需要在專門的測試機構進行遞增負荷運動測試,還需要專門的運動測試儀器和器材。
另一個方法更簡單,用公式估算,因為研究發現, 正常人群的最大心率主要與年齡有關:
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齡(歲)
所以,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我們又可以根據情況,劃分適閤自己的運動強度:
心率在最大心率的85%或以上: 相當於大強度運動;
心率控製在最大心率的60%~85%範圍: 相當於中等強度運動;
心率控製在最大心率的50%~60%範圍: 相當於小強度運動。
比如,小明今年30歲,理論上他的最大心率就是190次/分。當實測心率超過161.5次/分時,對他來說纔屬於高強度運動;
而小明的爸爸今年60歲,他的最大心率隻有160次/分,隻要心率超過136次/分就屬於高強度運動瞭。
現在,很多人運動時會佩戴運動手環和臂環,實測心率都很方便。而且研究發現,這些設備的準確性也是比較可靠的。
圖片來源:123RF
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通過呼吸和主觀體力感覺來簡單估計心率情況。
圖片來源:中國國傢體育總局官網[1]
(注:“呼吸比較急促”是指運動中隻能講短句子,不能完整錶述長句子;“呼吸急促”是指運動中呼吸睏難、不能用語言交談。)
再補充一點,和有氧運動不同,力量練習的劃分不是看心率,是看負荷重量。
大強度相當於1~10RM,中等強度相當於11~20RM,小強度相當於20RM或以上(還有動作次數頻率的差彆,這裏不再展開)。
圖片來源:123RF
運動時心率的警戒綫在哪裏?
迴到前麵的話題,為什麼85%是一條“警戒綫”呢?
其實,這也是 醫學上對於局部心肌缺血(冠心病)的輔助診斷指標之一。
有些人,可能心血管功能已經存在異常,但在靜止(靜息)的情況下,由於冠狀動脈血流量還能維持正常,並不會錶現齣心髒生理應激反應,沒有心肌缺血癥狀。
甚至,他們的心電圖可能完全是正常的。
怎麼讓問題暴露呢?就得靠 運動負荷試驗 (又叫平闆運動試驗、心電圖運動試驗、運動壓力測試)誘發齣來,找到有潛在的、有梗死風險的缺血區域。
通俗來講,就是讓你在醫院裏特殊的跑步機上慢跑,同時給你監測運動心電圖。
跑到什麼時候停呢?
一般的國際共識是,當心率達到你年齡預計最大心率85%的時候; 或者直到齣現癥狀的時候,哪個先齣現就以哪個為準。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監測到一些心電圖異常。
但有研究發現,超過85%後,還可能發現更多異常,所以這條“警戒綫”可能還需要結閤其他指標一起綜閤來看。
2019年,一項發錶在《歐洲預防心髒病學雜誌》研究請瞭460名健康人(年齡24~62歲)進行運動負荷測試,發現大部分人在實際運動中,當運動到筋疲力盡時,心率峰值都會超過預計最大心率的85%。
而超過的時候,身體的勞纍感覺評分(RPE評分)還沒有達到“最纍”的程度。
圖片來源:123RF
研究還發現, 35%的心血管異常問題是在過瞭“85%”之後暴露齣來的 ,包括:
復雜的室性心律失常、心電圖ST-T段變化、心血管異常等(包括主動脈瓣反流、二尖瓣反流、左心室肥大、高血壓性心肌病、二尖瓣脫垂)。
那麼反推過來,當我們自己運動時, 很有可能不知不覺就超過瞭最大心率的85%,還不覺得特彆纍。
一旦超過,就可能有一些平時沒發現的心血管問題暴露齣來,也更容易發生心梗等危險狀況。
如何逐漸提升運動強度?
最後,建議大傢還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運動項目。
根據中國《全民健身指南》解讀,對於平時缺乏鍛煉的人,需要循序漸進,從低中強度運動開始,再過渡到高強度。
1. 初期適應性鍛煉(剛開始參加運動):8周
方式: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球類運動、中國傳統運動方式、柔韌性練習。
強度:從55%最大心率逐漸增加到60%。
時長:從每次10~20分鍾,逐漸增加到30~40分鍾。
頻率:從3天/周逐漸增加到5天/周。
2. 中期增強階段(身體能力有所提高):8周
方式:保持初期的健身方式;適當增加力量練習。
強度:有氧運動的最大心率,從60%~65%逐漸增加到70%~80%;每周可安排一次無氧運動,力量練習采用20RM以上負荷,重復6~8次。
時長:每次30~50分鍾;如果是無氧運動,每次10~15分鍾;每周1~2次力量練習,每次6~8種肌肉力量練習,各重復1~2組;進行5~10分鍾牽拉練習。
頻率:3~5天/周。
3. 長期維持階段(身體機能已達到較高水平)
方式:保持中期的健身方式。
強度:中等強度運動,相當於最大心率的60%~80%,大強度運動可達到最大心率的80%以上;力量練習,可采用10~20RM負荷,重復10~15次;各種牽拉練習。
時長:每次中等強度運動30~60分鍾,或大強度無氧運動15~25分鍾,或中等、大強度交替運動方式;8~10種肌肉力量練習,各重復2~3組,每次進行5~10分鍾牽拉練習。
頻率:5~7天/周,大強度運動每周不超過3次。
運動期間,一定要多留意心率情況。還是那句話,齣現任何不舒服都不要硬撐,及時停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