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2:21:39 PM
《婦女參政論者》
今天是“國際勞動婦女節”。
這是曆史上第一個在3月8日舉行的婦女節。
現在我們所享有的權利,是一代代人通過努力爭取來的。而在依然睏難重重的現實麵前,“慶祝”不該是輕飄飄的字眼。
今天,編輯部選齣瞭一些曾經打動過我們的女性主義作品,這些思考和感受,是前輩們衝破層層迷霧得到的成果,希望它們能對你有所啓發。
話語和思想是需要傳承的。上野韆鶴子說,“在我之前站起來的姐姐和阿姨都是我的恩師”。我們需要沿著這條路,一點點嚮前走。
今年婦女節,祝你人生廣闊,也擁有免於任何恐懼的自由;祝你理智,且依然擁有憤怒的衝動,祝你自在勇敢,不失希望。
《給一個未齣生孩子的信》
奧麗婭娜・法拉奇 著
理想國|九州齣版社
奧麗婭娜・法拉奇大概是很多女孩想要成為的那種女性。她曾被譽為“世界第一女記者”,她聰明、強大、勇敢。但在《給一個未齣生孩子的信》裏,法拉奇和大多數女性共享著同一個睏擾:我該如何麵對生育?
她這麼描寫得知懷孕的那一刻:“你就在那裏。你存在。仿佛一顆子彈射中瞭我,我的心停止瞭跳動。當心髒再次跳動時,無限的驚奇如槍林彈雨般襲來。”
所以,為什麼女性不願意生育?我們到底在猶豫什麼、恐懼什麼?做母親對女性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的主體性?在這本書裏,法拉奇給齣瞭詳細的迴答。這甚至就是一本半自傳小說,她通過與孩子對話的方式,寫齣瞭作為一個女人的一切睏惑與勇氣。這是“20世紀至剛強女性的至柔軟之作”。
還可以讀:《成為母親的選擇》《最好的決定》《不能生育的社會》
《藍夜》瓊・狄迪恩
瓊・狄迪恩 著
時代華語國際者|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瓊・狄迪恩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美國作傢、記者,她於2021年12月離開瞭我們。狄迪恩曾說,「I write entirely to find out what I'm thinking, what I'm looking at, what I see and what it means. What I want and what I fear. 」這句話鼓舞瞭許多熱愛文字之人,尤其是女性。
狄迪恩有許多著作,但在《藍夜》中,我們能讀到一位女權主義者極為私人的柔軟與脆弱。在186頁裏,四處散落著她對逝去的女兒的思念、悲苦,以及更多“不願麵對的一切”。狄迪恩說,“我們需要學會接受失去,就像接受偶爾的急流鏇渦和每日的潮起潮落。”
《我身體裏的人造星星》
希內德・格利森 著
一��folio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這是一本同身體有關的書。長期處於病痛之中的作者希內德・格利森,用細膩的筆觸書寫瞭自己與疾病相處的體驗。
身體的感受無法同彆人分享,但身體從未完全屬於我們。在希內德・格利森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性彆與病痛如何“定義、侵入和相互搶奪”女性的身體主權。
“身體是唯一無法用答案去消滅的問題”,“傷口釋齣自己的光”。
《東京貧睏女子》
中村淳彥 著
99讀書人|人民文學齣版社
這本書記錄瞭在貧睏中掙紮的幾十位女性的故事。
為瞭把學上完,淪落風俗業的女大學生;隻能得到非正式雇傭,做幾份工作纔能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因看護責任不得已辭職後,再也找不到閤適工作的高學曆女性……為瞭生存她們拼盡全力,希望卻被整個社會一點點吃掉,還要求她們自負責任。
“我傾聽著東京的貧睏女性各式各樣的心聲,將它們梳理成文,依次分析,發現原因幾乎都來自國傢的製度和法律。”作者中村淳彥這樣總結。美好的願景之下,真實的睏境無法迴避,這不是憑一己之力就能夠掙脫的,需要更多自上而下的保障。
還可以讀:《女性貧睏》《壓裂的底層》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上野韆鶴子 著
上海三聯書店
這本書可以說是女性主義的入門之作,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要想認識到自身主體性,成為完整的自己,必須先敢於直麵根植在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背後的厭女情緒――
“在迄今為止的人生中,有一次也沒有慶幸過沒生為女人的男人嗎?有一次也沒有抱怨過生為女人吃瞭虧的女人嗎?”
從《厭女》《父權製與資本主義》,再到《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上野韆鶴子不僅是在打齣一串連環重拳,更是在深入淺齣地強調,“如果不錶達內心的憤怒,不掀起波浪,什麼都不會改變。”
醒來吧!想要成為完整自己的男男女女們。
《知曉我姓名》
香奈兒・米勒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齣版社
《知曉我姓名》,這是一本在今天看來尤為特彆的書。為什麼我們那麼執著地想要知道,那些被拐賣的受害女性的真實姓名。因為不希望她被肉體囚禁之後,再被代號所囚禁,因為想知道她到底是哪一個活生生的人,因為想讓她能夠發齣自己的聲音。
這本書的主角,叫香奈兒・米勒,中文名為張小夏。在 “斯坦福性侵案”之後,麵對法庭的不公審判,她化名為埃米莉發錶法庭陳述。
在這份陳述裏,她不再隻是符號般的受害者,而是說齣自己看似日常的經曆之下,所遭受的傷痛,自我的療愈,憤怒的力量以及控訴。
“《知曉我姓名》不僅僅是一份成功的控告書,也是一隻嚮你伸齣、邀請你與她共同戰鬥的手。”――elle
還可以讀:《N號房追蹤記》《黑箱:日本之恥》《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女性與權力 : 一份宣言》
瑪麗・比爾德 著
後浪|天津人民齣版社
一本小書,收錄瞭瑪麗・比爾德的兩篇演講,慷慨激昂,簡短有力。她從古希臘的“典範”說起,寥寥數語,便清晰說明瞭女性的話語,是如何在整個社會體係中被打壓,被扭麯,被訓斥:
“計較這些措辭重要嗎?當然重要,因為它們構成和強化瞭一種社會沿襲下來的思維模式,它消解女性話語中的權威、力量,甚至是幽默感。”
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在不同的階段閱讀,不止可以得到新的收獲,還總能找到慰藉與力量。
《如何抑止女性寫作》
喬安娜・拉斯 著
三輝圖書|南京大學齣版社
這些年,越來越多人指齣一種現象:在學術界尤其是文學領域,重要貢獻都被“異性戀白種男人”所把持。
為瞭更清晰地瞭解這種現象背後的問題,喬安娜・拉斯特彆地用反諷的方式寫就這本小書,提供瞭一份“抑止女性寫作指南”。這本書不僅是翔實的曆史記錄與現狀分析,更尖銳地直指過往女性書寫者所背負的種種枷鎖,分析抑止、打擊並邊緣化女性寫作的模式:
“阻力重重”“剝奪作者身份”“詆毀作者”“內容的雙重標準”“成就個彆化”“榜樣缺失”……
拉斯同時也是一位科幻小說傢,她寫作的《雌性男人》是“女性主義科幻”的裏程碑。所以在《如何抑止女性寫作》裏,還能看到她是如何運用幻想與幽默的力量,重拳迴擊。
《我愛迪剋》
剋麗絲・剋勞斯 著
理想國|上海三聯書店
這是一部女性自主探索自己的愛欲與身份認同的半自傳小說。
剋麗絲,女,39歲,是一位並不成功的實驗電影製作人,有一次,她與丈夫,還有他的朋友迪剋一同吃飯。席間,剋麗絲愛上瞭迪剋,開始給迪剋寫信。
書寫的過程中,具體的愛戀變得不再重要,更核心的部分是對自我意識的摸索和認知,“不考慮其他可能發生的情況,我個人的目的就是盡可能清晰、誠實地錶達自己”“誰應該有發言權,又是為什麼呢?這纔是唯一的問題”。
這是一場屬於女性的、坦蕩而直白的暗戀,也是一場女性書寫自我的大膽實驗,剋麗絲顯然找到瞭自己的發言權。
《單身女性時代:我的孤單,我的自我》
麗貝卡・特雷斯特 著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這是一部關於21世紀美國單身女性議題的紀實作品。作者特雷斯特聚焦這一群體,從近百個原始訪談中選取瞭約三十位女性的故事。其中有叱吒職場的女強人,有兼兩份零工的單親媽媽,有敢愛敢恨的女大學生。盡管她們的膚色、族裔多樣,生活環境與教育背景不盡相同,但這些單身女性積極爭取自身權益(選舉權、墮胎權益),影響經濟、文化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本書並不是勸每個女性保持單身,而是想告訴所有女性,女性的命運不隻有一個選項。單身女性正在這個本不是為她們設計的世界裏,逐漸占據一席之地。
《薩德式女人:文化史的操練》
安吉拉・卡特 著
守望者|南京大學齣版社
這本書是英國女作傢安吉拉・卡特的文化史批評著作。她從女性主義的視角重新審視瞭備受爭議的法國色情文學傢薩德侯爵的作品,《索多瑪120天》《閨房哲學》等書都是齣自他的筆下。
從薩德的文本齣發,卡特將性作為一種權力政治進行剖析,闡述色情與自由的關係。她認為,薩德寫下的色情和暴虐,是“將一個不自由的社會背景下的性關係描繪為純粹暴政的錶現。”
“一個身處不自由社會的自由女人會是一個怪物。”色情的背後是更深層的權力關係。
《我的天纔女友:那不勒斯四部麯1》
埃萊娜・費蘭特
99讀書人|人民文學齣版社
女性的關係復雜、幽深,在成長的過程中依賴與競爭交織,她們給予著彼此無可替代的愛,但這愛意卻難以描摹。《我的天纔女友》裏,埃萊娜和莉拉一同在那不勒斯的貧窮社區中長大,兩個人互相支撐著走過對方半個世紀的生命。
莉拉輕盈、不可捉摸,有著埃萊娜羨妒的纔華和勇氣,助推著她一步步走嚮更開闊的世界;埃拉娜像船錨,莉拉放心地“失蹤”瞭,但她知道,埃萊娜會始終在那兒。
兩個女孩以各自的方式“離開瞭”那不勒斯,成長過程中的磨難與苦痛不會消散,卻能因為有另一個人的存在而潛入生命,以屬於兩人之間的方式暗自生長,幫助她們繼續那些不可知的路。
《俗女養成記》
江鵝 著
理想國|北京日報齣版社
這本書是高分劇集《俗女養成記》的同名原著,是一本充滿瞭溫情與力量的散文故事集、一份普通女孩的迴憶錄。
作傢江鵝用清新的筆觸描繪瞭她在台南小城的成長故事。在傳統但溫暖的祖孫三代的大傢庭中,她帶著睏惑審視那些關於傢庭、婚姻、人情的世俗標準,一點點掙脫齣來,變得自知自在。
不再追逐各種苛刻的優秀女孩的標準之後,和普通的自己握手言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
《在難熬的日子裏痛快地活:無用的日子》
佐野洋子 著
灕江齣版社
佐野洋子是一位繪本作傢、散文傢,更是一個可愛的、古靈精怪的老太太。
雖然罹患癌癥,被醫生告知隻有兩年可活,但在死之前,她買瞭好多漂亮的睡衣,買瞭很多想看的DVD,好好吃飯、洗澡、看電視、散步。
“我們生活在長壽社會,沒有生存方式的範本可供參考,必須在黑暗中摸索,首先就要開發吃早餐的方法,然後各自做齣選擇。”
生活中充滿著不可測的事,但樁樁件件到最後都能落到“吃早餐”上來。“絢爛歸於平淡的心態反而輕鬆”,認清生命的局限後,反而能更好地麵對自己的成就和失落吧,所謂自在地活著,不就是能夠吃飽喝足,再美美睡上一覺嗎?
《閱讀浪漫小說:女性、父權製和通俗文學》
珍妮斯 A. 拉德威 著
譯林齣版社
這是一本具有開創性的文化研究著作,關注瞭浪漫小說的大範圍流行。雖然成書於八十年代,但今天讀來仍然很有啓發。
女性對於浪漫小說的癡迷,離不開她們所麵對的掙脫不開的現實。在妻子和母親的身份之下,她們被要求嚮他人提供照顧和情感勞動,但自己的情感需求卻一直被忽視。閱讀浪漫小說因而成為瞭個人的反抗形式,她們在書中得到瞭某種慰藉,也重新審視瞭現實生活。
《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上野韆鶴子 / 田房永子 著
明室Lucida|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不同於上野韆鶴子之前的學術著作,《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是一本麵嚮普通讀者的普及讀物。她和漫畫傢田房直子一起,以對話的方式,一來一迴間,聊清瞭女性生活的普遍睏境。
在這本書裏,上野教授一如既往的犀利幽默,針對婚姻、育兒、女性運動、母女關係等問題都發錶瞭非常具有啓發性的見解。
上野韆鶴子說“在我之前站起來的姐姐和阿姨都是我的恩師”。女性主義的話語和視角也是一種傳承,因為有瞭諸多前輩的存在,可以讓我們今天的思考不必再“從零開始”。
《巴黎評論・女性作傢訪談》
美國《巴黎評論》編輯部 編
99讀書人|人民文學齣版社
著名文學雜誌《巴黎評論》的女性作者訪談閤輯,尤瑟納爾、波伏娃、畢肖普、狄迪恩……書裏收錄瞭與16位熠熠生輝的作傢的對話,閱讀感受卻非常流暢輕盈。
對話間隙種穿插著各種觀察細節,仿佛她們就坐在我們旁邊,在閑適的氛圍中講述自己的種種:關於創作,關於生活,關於女性所處。有人談論瞭自己文學路上的見解和啓發,有人講述瞭自己創作遇到的瓶頸和處理細節,就像寫文案卡殼的我們。
你還能看到她們是如何用書寫,用對於文學的熱忱突破限製――不止是物質的,更是各類無形思想造成的枷鎖,如波伏娃那一番令人印象深刻的“受騙”的自我剖析。
如費蘭特所說,“一個寫作的女性,她唯一應該考慮的事情是把自己所瞭解的、體會的東西講述齣來,無論美醜,無論有沒有矛盾,不用去遵照任何準則,甚至不用遵從同一個陣綫的女性。寫作需要極大的野心,需要擺脫各種偏見,也需要一個有計劃的反抗。”
《浮齣曆史地錶:現代婦女文學研究》
孟悅 / 戴錦華 著
培文|北京大學齣版社
光是題目就讓人感到強烈的共鳴,“浮齣曆史地錶”的意味是,“兩韆多年始終蜷縮於曆史地心的緘默女性,在這一瞬間被噴齣、基礎地標,第一次踏上瞭我們曆史那黃色而渾濁的地平綫。”
這本書由孟悅與戴錦華寫作,運用瞭專業、係統的女性主義研究視角,關注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十九與二十世紀之交,湧現齣一群中國女性作者,蕭紅、張愛玲、丁玲、淩叔華……
她們的書寫內容與自身經曆,是一次被壓抑已久女性“從地心到地錶”的特殊曆程,不管是作為一種曆史現象,還是作為一種跟我們更相關的群體經驗,都非常值得關注。
《男性的衰落》
格雷森・佩裏 著
浦睿文化|湖南文藝齣版社
這是一本美術設計與語言錶達都十分獨到的書。作者格雷森・佩裏是倫敦藝術大學校長,他從自身經曆齣發,先是指齣傳統男子氣概當中的娘娘腔歧視,以及必須要追尋成功和地位,必須自信堅毅、隱藏脆弱的弊端,接著錶示:
“社會性彆是我們人類的屬性,如果我們生活的環境改變瞭,社會性彆就必須適應新環境。”
事實上,對男性來說,充滿希望和前途的一條路正指嚮新型男性氣質――包容、靈活、多元化和高情商,最重要的一點是愛與溫柔。
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裏,讓我們衷心祝福每一位男性都有勇氣祛除包裝與麵具,大膽麵對自己真實的內心,逐漸建立起嶄新而宜人的自我吧!
看見女性,不止是她們的訴求,還要看見她們的創作。
在女性的創作中,我們不僅能讀到更立體、豐滿的女性形象,還能墜入創作者的想象,去感受那些時而深沉,時而溫暖,時而幽深的女性筆觸。
虛構的故事裏往往藏著人最真實的思考,所以,讓女性說話,讓女性寫作,讓女性創造屬於她們的精神世界。你會發現,那些曾經被代錶的女性,早已野蠻生長齣枝椏和果實。
我們選擇瞭幾本鍾愛的小說,它們風格各異,有關愛情、有關城市、有關科幻、有關命運......在這些文字錶達裏,你能體會到另一種遼闊的女性世界。
:《小花旦》《黑暗的左手》《傳傢之物》《海邊的房間》《彆名格蕾絲》《美滿》......(排名不分先後)
看理想App的許多節目也很關注性彆問題,我們從中選齣瞭非常精彩的幾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第5講:平等與正義之間隔著一個公平:為什麼現階段需要強調女權?
理想的世界是正義,那裏人人平等,不需要優待誰,誰也不應該再要求優待。在正義未到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補償弱勢群體的公平,這個時候要平等就是在欺負人。
第22講.:當女人開始享受性,父權不會善罷甘休丨戀愛自由、性解放、以及對女性身體解釋權的爭奪
女性的身體感受到底如何,明明隻有自己最清楚,卻依然會因為來自外人的解析、並且是因為來自一個與自己毫不相乾的男人的解析,而極難抗拒地扭麯瞭對自己身體感受的理解。
第8講:缺失的被關懷,讓女性睏在焦慮中 | 卡羅爾・吉利根《不同的聲音》
當女性總是要去照顧他人的需求而放棄自己的需求時,我們要問的是,誰來關心女性的需求?
《詩意:關於新詩的三十種注腳》
第21講:沒有活路的地方,有時陽光一閃而過
餘秀華的大多數的詩裏,並不存在這種廉價的安慰。無論是關於愛情,還是物質的生活,她都處於一種貧乏狀態。她直麵這種現實,和它進行一種近乎殘酷的搏鬥,這種搏鬥不但齣現在她人生裏,也齣現在她的詩歌語言裏。
在餘秀華的這種直麵與搏鬥之中,不時會有明媚的陽光一閃而過,會有某些生命力很旺盛的野花在瘋長著。
現實常讓人感到憤怒和無力,但樂觀的一麵在於,強烈的情緒來自於思想的覺醒。
我們知道瞭有一個更好的世界的存在,並且在努力抵達它。受到阻礙,正說明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所以,請繼續努力閱讀,努力思考,努力錶達,道阻且長,不要放棄。
來源:《編輯部的故事》
延伸內容
��
策劃&內容編輯:婦女紫、婦女黃、婦女藍、婦女汁
插畫:婦女KS
監製:婦女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