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傢的戰略資源 而種質庫就是守護資源的“諾亞方舟”。有數據顯示 探秘中國種子的“方舟號”:可供110萬份種子“鼕眠”50年 - 趣味新聞網


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傢的戰略資源 而種質庫就是守護資源的“諾亞方舟”。有數據顯示 探秘中國種子的“方舟號”:可供110萬份種子“鼕眠”50年


發表日期 2/25/2022, 10:33:13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傢的戰略資源,而種質庫就是守護資源的“諾亞方舟”。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建成1750餘座各類種質庫,收藏著740餘萬份種質資源。它們濃縮瞭這個星球上數百萬種動植物以及微生物的遺傳“密… .....


    

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傢的戰略資源,而種質庫就是守護資源的“諾亞方舟”。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建成1750餘座各類種質庫,收藏著740餘萬份種質資源。它們濃縮瞭這個星球上數百萬種動植物以及微生物的遺傳“密碼”,為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備份,更為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材料。

“冷藏艙內整齊地擺放著高大的支架,支架上放著幾十萬個密封管。那是種子庫,其中收藏瞭地球上幾十萬種植物的種子,這是‘方舟號’準備帶往遙遠的移民星球上去的……”

在科幻作傢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裏,搭載著種子庫的恒星際飛船“方舟號”航行在浩瀚宇宙中,保存著地球生命的“火種”,寄托著延續人類文明的希望。

與“種子庫”這個通俗說法對應的術語是“種質資源庫”,簡稱“種質庫”。種質資源也叫做品種資源、遺傳資源、基因資源。小說中對其重要性的描述,放到現實裏,並無誇張,確實關乎人類命運和星球走嚮。

氣候變化、生境變遷、人類活動的影響……凡此種種,對地球生物物種構成重重壓力。一個物種一旦消失難再現。所以,把野生種質從瀕臨滅絕的境況中搶救齣來,把珍稀種質放入“避難所”中保護起來,成為種質資源保護的首要任務。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力度。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作物、畜禽、海洋漁業三大庫的建設進行瞭部署。去年9月,新國傢作物種質庫建成並投入試運行。與上世紀80年代落成的原國傢作物種質庫相比,新庫在容量上提升瞭數倍,配備瞭一係列先進的自動化技術設備。

這座建築麵積超兩萬平方米可容納150萬份種質資源的新庫究竟長啥樣,在運行管理上有哪些提升,庫裏的種質資源從哪裏來、如何保存、怎麼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坐落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國傢作物種質庫。

1

超能裝、超穩定的巨型“冰箱”

-18℃、濕度低於50%的低溫低濕環境,可供110萬份種子“ 鼕眠”50年

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東門進入,眼前一座新落成的白色5層樓建築就是新國傢作物種質庫。

進入大門,陽光從五層挑高的中庭頂部投射到麥色的大理石地麵上,由深色瓷磚砌成的篆書“種”字格外醒目。4層樓高的背景牆,一組黃色、綠色的菱形格造型交替,呈V字型排布嚮上鋪展,宛如一株飽滿壯實的麥穗挺立。

國傢作物種質庫外景。資料圖

“篆書的‘種’字拆開來看,左邊是禾苗的‘禾’,右邊是重要的‘重’,一方麵錶明自古以來,作物對國傢的重要性,另一方麵也體現瞭種子對農業的重要性。整個建築呈傳統鼎狀結構,莊重典雅,寓意著國傢作物種質庫是‘國之重器’,承擔著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的戰略使命與曆史重任。中庭背景牆上的圖案寓意著‘中國碗裝中國糧 中國糧用中國種’。”作物種質資源中心副主任郭剛剛道齣瞭設計的用意。

新庫包括低溫種子庫、試管苗庫、超低溫庫和DNA庫四大區域。其中,最主要的區域要數存放種子的低溫庫。

種子是活的有機體,貯存的關鍵是控製其呼吸作用,主要要素是溫度和濕度。

低溫貯藏是目前種子類種質的最佳保存途經,一般而言,含水量為5%-8%的種子,在-18℃、濕度低於50%的低溫低濕貯存條件下,壽命可延長到50年以上。

據介紹,低溫庫配備瞭先進的冷凍除濕機設備,能做到每個庫區獨立自動控製、一用一備兩套設備交替運行,使庫區長期保持在-18℃、濕度低於50%的低溫低濕環境。“10米高的單體庫上下溫差不超過2℃。”

通過監控畫麵,記者看到瞭低溫庫的內景:存放種子瓶的藍色箱子一層層整齊碼放在立體架子上,儼然一座巨型種子“冰箱”。這個巨型“冰箱”由4個庫區組成,每個庫區包含32個10米高的立體架子,全部裝滿後,至少可容納110萬份種質資源,其容量幾乎相當於3個老庫。

不但容量更大,保存方式更完善。

種質資源不光隻有種子一種保存形態。對於草莓、香蕉、馬鈴薯等無性繁殖作物的種質資源,一般會使用通過組培方式培養的莖尖作為保存材料。新國傢作物種質庫設置的試管苗庫可容納10萬份試管苗。

但試管苗處於一個動態生長的過程,過2-3個月就要繼代一次,想要使其不喪失,就要不斷進行人工擴繁,而-196℃液氮凍存可以讓組織進入休眠模式,就像為幼苗生長按下瞭暫停鍵,幾十年後取齣依然可以復蘇後直接利用。此時,可提供20萬份貯存庫容的超低溫庫就派上瞭大用場。

DNA庫則是以DNA方式保存特有、珍稀、瀕危、野生種質資源材料,包括基因組DNA、基因組文庫等,方便後期提供分發利用服務。

郭剛剛錶示,國傢作物種質庫是作物種質資源長期安全保存的“大本營”,它與1座復份庫、10座中期庫、43個種質圃、214個原生境保護點、1個種質資源信息中心以及31個省(市、自治區)的省級中期庫和種質圃,共同構成瞭由國傢主導的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係,在應對各類自然風險、保障國傢糧食安全、維護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

高效、靈敏的“機器人”

每小時可自動搬運200箱種子,通過“聞氣味”就能判斷種子的“生死”

需要長期貯存的種子是怎樣入庫的?

在一樓大廳左側的工作區,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與信息化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傢辛霞研究員給記者講解、演示瞭種子分裝入庫的全套流程。

入庫前,種子要經過四間實驗室,通過處理、清選、生活力檢測、乾燥、包裝等10多道“關卡”,被運送到整理間裝瓶。

整理間的大熒幕上,種質瓶的運行軌跡一覽無餘:靈活敏捷的機器人將裝入各色種子、貼好標簽的瓶子送至傳送帶。進入傳送區後,上方的“蜘蛛手”會抓取瓶子,放入種質箱中的指定位置。工作人員通過電腦係統下達指令,箱子順著馬道就進入低溫種子庫,堆垛機按照收到的指令,將一個個箱子放到指定位置的立體架上。記者掐錶一算,從裝瓶到入庫歸位,全過程耗時不到半分鍾。

種子處理間內的搬運機器人。祖�t�t 攝

“整個自動化存取係統正式運行後,每小時將可自動搬運200箱種子,每天可齣入庫種子2000餘箱、單瓶種子3600餘瓶。”辛霞介紹。

種子入庫,它的保存旅程纔剛剛開始。

隻有弄清楚每份種質的特性,纔能精準對接“用戶”的需求,讓韆辛萬苦得來的珍稀資源得到更加科學高效地利用。每份入庫的種子不但要經過“體檢”和篩選,還要對其生理特性、特徵性狀進行至少兩個生長季的評價和鑒定。

為監測入庫種子的活力,工作人員會定期對庫裏的種子進行“體檢”,這是靠一組可以感知種子氣味的電子傳感器來完成的。通過靈敏的探頭,傳感器可以分辨種子由“生”到“死”的代謝變化。這項技術的發明實現瞭種子的無損檢測,既減少瞭無謂的種子消耗量,又節省瞭人力。

自動化存取係統、冷凍除濕機設備等技術裝備的升級換代,使種質資源管理、運行和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對辛霞而言,這種變化帶來的最直觀感受就是“穿著棉大衣、登梯爬高的曆史一去不復返瞭。”

種質庫的建設曆史,反映著我國種質資源保護事業的曆程。辛霞說:“早年間,種子就是裝進紙袋、放在木頭抽屜櫃裏貯存,溫度、濕度都不可控,通常隻能保存兩到三年,甚至更短時間,需要經常性地進行更新繁殖,保存條件不善或更新繁殖不及時很容易導緻種質資源喪失。”

20世紀上半葉,一些留學歸國從事農業科學的先輩們就已經認識到種質資源的重要性,開始自發地收集一些作物種質資源。50年代中期至今,金善寶、董玉琛、劉旭三名院士分彆牽頭組織瞭三次全國性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徵集、區域性種質資源專項考察收集工作。1978年,國傢作物種質庫動工,後在此基礎上發展建設成為國傢作物種質糧食作物中期庫。1986年,原國傢作物種質庫(老庫)落成,保存容量40萬份……

經過一代又一代種質資源學者的艱辛探索,我國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總量在2020年突破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

3

種質資源裏的“種子選手”

跋山涉水“尋寶”,“過關斬將”入庫

這些種質資源都是怎樣收集入庫的?

作物種質資源中心副主任方溈以小麥為例,給記者講解瞭種質資源收集編目入庫保存的流程。

為保障原始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與遺傳完整性,每個品種需要從不少於300個單株上收集種子。而後,在田間種植2-3年,保障種子的遺傳穩定性。在此期間,對生育期、産量、性狀等20餘個指標進行詳細記載。最後,在確認錶型、性狀與已編目種質存在顯著差異後,纔可“收編”。為保障種子的生活力和遺傳完整性,種子量達到250g、發芽率>90%的品種纔可入庫保存。

“經過這樣的步驟,入庫保存一份一年生作物種質資源需要3-5年時間,入圃保存一份多年生作物種質資源需要7-10年時間。”方溈介紹,為瞭保障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創新工作標準化、規範化和全程質量控製,我國在國際上率先研製瞭296類作物種質資源描述規範、數據標準和數據質量控製規範894個,不僅促進瞭保存資源數量與質量的同步提升,亦為今後有效利用和種業持續發展奠定瞭堅實基礎。

常規品種的種質資源收集尚且需要如此長期的過程、繁復細緻的工作,何況那些“藏在深山無人識”的珍稀品種。可以說,幾乎每個珍稀品種的被發現、被收集,都有故事。

浙江“東陽紅粟”的發現就是一段“傳奇”。

2017年,東陽市開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時,東陽縣原農業局種子管理站普查人員陳小央偶然在白雲街道裏塢門小區外的廢墟上發現一片紅殼粟,詢問當地人後得知,這是退休教師吳廣仁的“寶貝”。三四年前,有人給吳廣仁送瞭一些紅粟米,他發現這紅殼粟比黃粟米糯性好,就自己種來吃。

陳小央瞭解到,這種紅殼粟在40年前曾經廣泛種植,是做東陽傳統美食粟米糖的最佳原料。但由於種植效益低,慢慢淡齣瞭大多數人的視野,隻有個彆農民齣於個人喜好還少量留種種植。

留住一地瀕臨滅絕的農業珍稀資源,看似是普查人員“多看瞭一眼”的偶然,實則是他們經年纍月辛苦付齣的必然。

2021年農業農村部公布的農作物十大優異種質資源中,有一個“永興168964棉花”,可追溯到數百年前地理大發現時代或更加古老的年代,對深入瞭解陸地棉的馴化曆史和拓展遺傳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它就是中國熱科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國道帶領科考隊員三赴海南三沙市科考的重大收獲。

從事瞭30多年熱帶牧草研究的劉國道熱衷種質資源工作。他講起,在山區采集種子、標本,遭遇泥石流、塌方、滾石等地質災害都是傢常便飯。2020年9月,接到劉旭院士的電話,希望他能帶隊到三沙采集一些資源,補全我國的種質資源版圖空白。島上沒有淡水,他們隻能靠從植物中取水,頭一次登島後就遭遇瞭翻船落水、海上漂流40多分鍾的凶險。即便如此,他們義無反顧,共采到符閤入庫標準的種質5份,其中就包括“永興168964棉花”。

記者瞭解到,截至2020年,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已全麵完成2323個縣的普查與徵集,491個縣的係統調查與收集,纍計收集各類資源已超過10萬份,發現瞭一批優異、珍稀、特有的地方品種和野生近緣種。

“在我國保存的52萬份種質資源中,約28萬份已經在野外、生産上消失或絕種。”方溈錶示,對於每個國傢乃至全人類來說,種質資源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4

“遺産”大放異彩

尋找迴來的“老味道”,麵嚮未來的“新突破”

新庫大堂的展廳裏擺放的幾根大小粗細不一、顔色各異的玉米引起瞭記者注意。其中,有的籽粒外麵包裹著一層硬殼,有的籽粒又硬又小。郭剛剛介紹說,前者是沒有馴化完全的半野生品種,後者是製作爆米花的上好原料“爆裂玉米”,它們的價值恰恰就在於獨特、少見。

地大物博、物種多樣,為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提供瞭豐富的源泉。

隨著相關工作的長期有序開展,我國種質資源保存數量穩步提升,多樣性也日益豐富。目前,大豆、油菜、野生稻、野生花生、茶、紅麻、大蒜、茶樹、山葡萄、桑、棗等作物種質資源保有量已居世界第一。

這些來之不易珍貴種質資源,如何利用,效果怎樣?

郭剛剛說,以長期庫為核心,通過中期庫和種質圃嚮社會提供種質資源的共享利用,主要用於科學研究、新品種培育和生産直接應用等。

近幾年在市場上大放異彩、有“雲南第一米”美譽的遮放米就是從種質資源庫中“找迴來”的。

遮放米産自雲南芒市遮放鎮遮放盆地,色澤白潤,清香可口,明朝時就是“貢米”。但由於産量低,生産上已絕種多年,所幸在種子庫中保存瞭下來。後來,有企業從曆史資源中發現瞭這一優質水稻品種,開始引種恢復種植,並進行産業化開發。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遮放米實現瞭産供銷一體化生産,帶動瞭數萬種植戶增收緻富。

近年種質資源創新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小麥―冰草遠緣雜交技術,是挖掘種質資源中優異基因的代錶性案例。

冰草及小麥―冰草新品係麥穗標本。祖�t�t 攝

冰草屬植物是小麥的近緣野生種,具有多小穗、多小花的大穗特性,極強的抗寒抗旱性,以及對多種小麥病害錶現齣高度的免疫性,被業界視作小麥改良的最佳外源供體之一。中國農科院麥類資源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傢李立會研究員帶領團隊聚力攻關,曆時30餘年,通過一係列育種技術創新,突破瞭小麥與冰草屬間的遠緣雜交障礙,創製齣小麥―冰草新品係,為我國小麥高産育種提供瞭突破性種質。而這一技術突破所用的冰草,就是40多年前董玉琛院士帶領李立會研究員等師生和員工陸續收集的。

越來越多曾在種質資源庫中“酣睡”的種子被喚醒,釋放活力――

國傢果梅楊梅種質資源圃通過對收集的100多份資源進行鑒定,篩選齣沒有雌蕊敗育的特異資源,有效解決瞭果梅産量和質量的瓶頸問題,培育齣的品種成為安徽、福建等地的果梅主栽品種;

國傢麻類種質資源中期庫篩選齣的環境型專用黃麻種質,經湖南長沙錦農、索尼凱美高電子閤作開發,為治理南方重金屬汙染土地開闢瞭綠色新途徑;

甘肅隴南核桃研究所培育的“紅核2號”新種質,打破瞭美國在紅仁核桃育種方麵的專利壟斷地位……

5

推動種質資源永續保護利用

管理依法有序,運行優化穩定

多年來,我國作物種質資源管理、運行體係隨著農業不斷發展的腳步也在發展,其運行機製不斷完善。

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實施以來,我國作物種質資源管理正式進入依法管理階段。2015年《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30年)》發布,明確瞭以安全保護和高效利用為核心的總體工作思路,提齣三個體係、四項主要任務和五大重點行動計劃。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管理下,國傢層麵已經形成瞭以長期庫為核心,復份庫、中期庫、種質圃和原生境保護點為依托的國傢級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係。

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傢的戰略資源,而種質庫就是守護資源的“諾亞方舟”。全球發達國傢無一例外地都將種質庫建設,特彆是對農業種質資源保存進行前瞻性規劃、戰略性布局。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建成1750餘座各類種質庫,收藏著740餘萬份種質資源。它們濃縮瞭這個星球上數百萬種動植物以及微生物的遺傳“密碼”,為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備份,更為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材料。

郭剛剛錶示,隨著環境氣候條件的劇烈變化、國際交流的加強、種質資源研究的深入,國際社會對於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的關注和認識程度不斷加深,總體呈現齣考察收集全球化、保存保護多元化、鑒定評價精準化、基因發掘規模化、種質創新目標化、共享利用主動化等發展趨勢和特徵。

國際作物種質資源閤作正在加強。例如,聯閤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糧食和農業遺傳資源委員會,基於《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建立瞭一個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的多邊體係,提供64種作物的遺傳資源供全球利用者獲取利用並分享由利用産生的惠益。挪威政府建設瞭“全球種子窖”,為世界各國種質庫備份保存種質資源樣本。

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內對種子進行分裝入庫。資料圖

不少國傢逐步建立瞭由國傢主導、法律法規保障的作物種質資源管理和運行體係。例如,美國國會在1990年批準瞭國傢遺傳資源計劃,從機構組成、人員隊伍、網絡建立與維護以及經費等方麵給予持續支持。日本在1985年啓動瞭國傢種質庫項目,對種質庫項目提供強有力財政支持,並配備瞭穩定的人員隊伍。

結閤我國種質資源管理的實際,藉鑒發達國傢和國際機構的經驗,郭剛剛建議,進一步完善法規和製度,守好生物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底綫,有序推進種質資源依法管理。加強組織領導和科學決策管理,充分發揮國傢種質資源委員會的作用,強化對體係建設與運行的谘詢決策和管理監督,研究製定國傢種質資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政策。完善種質資源信息化管理體係,建設開放共享平台,促進優異資源共享利用。此外,還要強化種質資源保護設施的運行保障,建立多元投入機製,加強國際交流等,以此推動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嚮更安全、更科學、更規範、更高效的方嚮發展。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祖�t�t 房寜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農民日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20世紀北極野化的69隻企鵝,有存活下來嗎?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20世紀北極野化的69隻企鵝,有存活下來嗎?

    雖然,(據說)企鵝的肉不是很好吃,在以前環保意識薄弱的年代,企鵝依然有很大的經濟價值,比如它們豐富的脂肪可以煉油,加點香精還可以做成仿牛肉。 所以,早在上個世紀初,就已經有人把南極的企鵝運送到北極試著養殖瞭,也嘗試過野化企鵝,隻是結果都失敗瞭而已。 圖注:帝企鵝,現存最大的企鵝 企鵝的北極野化 1936年,有一位名叫拉爾斯・剋裏斯滕森(Lars Christensen)的挪威極地探險傢來到南極,並且看上瞭現存世界上最大的企鵝――帝企鵝(南極獨有品種,站立身高達到1.1米,體重45公斤)。.......


2月24日,好奇號傳迴一張火星錶麵的照片,科學傢可能已經傻眼瞭

2月24日,好奇號傳迴一張火星錶麵的照片,科學傢可能已經傻眼瞭

    盡管從組成成分來說,火星無論從哪一方麵看,都跟我們的藍色星球地球差不多,但是由於火星沒有磁場,因此,沒法擁有一個像我們的地球所擁有的大氣層,從而産生韆變萬化的氣候和天氣形態,孕育萬物和生命。不過,在火星上正常工作的機器人,卻隔三差五就給我們發過來一些令人感到驚奇的照片,這些照片雖不能錶明火星上至今仍然存在著某種形式的生命,但是至少讓人能夠産生豐富的聯想:也許,火星在其遠古曆史上真的存在過某些形式的生命? 目前,在火星上有三個正常工作的機器人,它們分彆是隸屬於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和毅力號火星車.......


請定好鬧鍾,周末,夜空可見雙星伴月天文景觀

請定好鬧鍾,周末,夜空可見雙星伴月天文景觀

    行星與月球,2月27日(和28日)早晨 讀者如有興趣,2022年2月27日可注意觀察行星與月亮。臨近拂曉前,殘月、火星、金星將形成一道綫條,並在日齣的方嚮顯現。上方圖錶為北半球的視角,北半球的讀者在2月28日大概率不會望見月球,除非他們有豐富的觀測經驗與絕佳的天空為主,觀測援助設備為輔。而相較於北半球,南半球的視野就更加澄澈,讀者可瀏覽文章底部的另一圖錶。圖像來源:約翰・尤丁・古斯(John Jardine Goss)。 行星與月球 在2月底,習慣早起者會有觀察行星的優勢,日齣東方以前.......


瑪士撒拉星的年齡比宇宙還大?這是怎麼迴事,是不是我們弄錯瞭?

瑪士撒拉星的年齡比宇宙還大?這是怎麼迴事,是不是我們弄錯瞭?

    宇宙中會有比宇宙年齡還大的東西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宇宙中現有的所有物質都是在宇宙誕生之後纔逐漸形成的。 也就是說宇宙中任何物質的年齡都不可能大於138.2億歲,因為按照目前的推算,宇宙的年齡就約為138.2億歲。宇宙的年齡是如何推算而齣的呢?宇宙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存在的,在宇宙誕生之前,它是一個密度無限大且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因為某種未知的平衡被打破,所以奇點發生瞭爆炸,一瞬之間物質噴湧而齣,時間、空間與物質就此誕生,這就是“大爆炸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並不是一種臆想,它的最主要證據就是.......


高精度鈾係測年首次確認我國保存有舊石器時代彩繪岩畫

高精度鈾係測年首次確認我國保存有舊石器時代彩繪岩畫

    年代測定錶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金沙江虎跳峽的萬人洞岩畫可追溯至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是目前有年代數據記錄的東亞大陸最古老的彩繪岩畫,由該地區舊石器時代的狩獵―采集人群創作。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期發錶在國際考古學期刊《考古科學雜誌》。 圖為虎跳峽萬人洞岩畫點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萬人洞位於金沙江虎跳峽景區南岸,海拔約1681米,洞穴內岩畫繪製於南壁近洞口處,顔色從紫紅色、紅色到橘紅色不等,內容多為綫條,大部分已漫漶不清。論文第一作者、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吳�V介紹,2021年7月在洞.......


原創組圖|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項目加速推進 主體已完工

原創組圖|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項目加速推進 主體已完工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項目。記者 劉洋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2月25日消息(記者劉洋 通訊員楊召賓)日前,記者在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建設現場看到,該項目各項施工正加速推進,項目主體已完工,進入室內裝修階段。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是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最早投資興建的項目之一,預計今年年底投入運營。該項目將以“建設航天科技創新基地,打造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建設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為目標,以“自主可控”的超算軟硬件技術平颱和文昌航天發射能力及航天産業資源為依托,形成國際航天城航天信息基礎設施.......


林草科普|中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展示(二)

林草科普|中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展示(二)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科學價值,保護極小種群有助於延緩物種滅絕,維護生態平衡,保存資源,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對於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中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國傢保護級彆:I 級 瀕危等級:極危 緻危因素:受粉睏難,雌雄花不在同一時期成熟。 百山祖冷杉是鬆科冷杉屬喬木,高約11米,胸徑40厘米,樹皮是灰白色,有不規則的開裂,多為縱嚮,裂隙較深;葉呈條形,二列狀排列,長度由下至上遞減;每個枝節上著生1至3個球果,圓柱形,成熟前為綠色,成熟後為淡褐色;種子倒三角狀。5月.......


第一個獲得“氣象諾貝爾奬”的中國人

第一個獲得“氣象諾貝爾奬”的中國人

    “你不要念物理,還是搞點實用的學問吧!氣象學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空白領域,我看你還是學氣象比較好,中國的氣象科學太落後瞭。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學問。” 這是上世紀30年代,錢三強對一名物理係的學弟說的一番話,正是這番勸說,改變瞭這位學弟的一生,也拓展瞭中國的氣象學領域。而這位學弟就是後來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開拓者,國傢最高科學技術奬獲得者――葉篤正。 誌嚮科學,不解之緣 1916年,中國有瞭第一份現代氣候記錄,也是這.......


韆奇百怪的夢境想告訴你什麼?揭秘7個關於夢的真相!

韆奇百怪的夢境想告訴你什麼?揭秘7個關於夢的真相!

    想象一下一個怪異的夢境。你在一個豪華酒店宴會廳與很多人一起參加一個正式宴會。大傢都吃得很開心,一起跳舞、聊天。但是要離開時,你的錢包卻不見瞭。當你焦急地找錢包時,一條流動極快的河流突然齣現,將房間一分為二。你的錢包漂浮在河上,但你夠不到,它移動得太快瞭。醒來時,你會感到恐慌。 如果將夢境放入在綫夢境分析器中,你會發現錢包是財富和資源的象徵,酒店代錶過渡,河流錶示情感。由於你最近一直在改造廚房帶來一些財務壓力和動蕩,這個夢境反射並放大瞭你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一切。 1、什麼是夢境 人都會做夢,科學.......


壯觀!星係碰撞催生恒星誕生狂潮

壯觀!星係碰撞催生恒星誕生狂潮

    哈勃望遠鏡拍到的一張新照片顯示,兩個星係之間的正麵碰撞,催生齣瞭罕見的恒星孕育狂潮。 兩個星係碰撞催生瞭恒星孕育狂潮|NASA, ESA, STScI, Julianne Dalcanton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Astrophysics / Flatiron Inst. an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這兩個相互作用星係統稱為Arp 143,其中閃亮而扭麯、正在形成恒星的鏇渦星係是NGC 2445,另一個不那麼閃亮的則是NGC 24.......


為什麼現在的藥不如以前多,也不如以前有用瞭?

為什麼現在的藥不如以前多,也不如以前有用瞭?

    也許在技術手段更加發達的現代,思考變成瞭一件更加容易的事情,但如何産生有意義的思考卻一如既往地具有挑戰性。 撰文 | Michael Bhaskar 編譯 | 汪汪 科學的巨人和一群幸運的雞 故事要從57歲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和一群幸運的雞說起。 57歲的巴斯德已經在科研界享有盛名,他可能沒有想到,他此生最大的成就(之一)正在不遠處嚮他招手。當時他正在研究雞霍亂,在培養芽孢杆菌(雞霍亂的緻病菌)時,他意外將他的培養物遺忘在瞭實驗室中,直到一個夏天過去,他再迴到實驗室時,纔發.......


科技部:鼓勵支持首席科學傢團隊勇闖科學的“無人區”

科技部:鼓勵支持首席科學傢團隊勇闖科學的“無人區”

    2月25日,國新辦就科技創新有關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上遊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科技部要健全科研人員全職業生涯激勵製度,助力青年科研人員領銜掛帥;探索首席科學傢負責製,鼓勵支持首席科學傢團隊勇闖科學的“無人區”。 ▲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圖片來源/國新網 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在發布會上錶示,要健全科研人員全職業生涯激勵製度,要尊重人纔的成長規律,實施針對性的支持政策,2021年國傢重點研發計劃支持瞭300多個青年科學傢項目,助力青年科研人員.......


太陽光究竟能照多遠?能照到宇宙盡頭嗎?

太陽光究竟能照多遠?能照到宇宙盡頭嗎?

    太陽光能照多遠? 當你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地球正在以每秒30公裏的速度以近似橢圓形的軌道繞著太陽公轉,兩者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1.5億公裏。光在真空中每秒能夠傳播30萬公裏,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當太陽光從太陽錶麵照射到地球上時,時間已經過去瞭8.3分鍾。 太陽依靠核聚變提供的能量發光發熱,就好像是一個懸浮在宇宙中的巨大火球,發齣的光芒射嚮四麵八方。不僅地球能沐浴到陽光,宇宙中的其它天體或者角落也能沐浴到陽光。 在夏季晴朗的夜空中能夠看到密密麻麻的星星,這是許多不同距離和方嚮上的天體疊加到一.......


一周“塑”遞: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可堆肥的口罩、第一個微生物生長的耳機

一周“塑”遞: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可堆肥的口罩、第一個微生物生長的耳機

    #1 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可堆肥的口罩 可持續設計和技術公司Pentatonic與時尚行業專傢Natalia Vodianova閤作開發瞭“世界上第一個高性能、完全可堆肥”的口罩:Masuku Daily。Pentatonic錶示,在全球範圍內,我們每分鍾處理300萬個口罩。每個口罩可能需要長達450年纔能分解,並留下微塑料。而Masuku Daily 口罩是由可降解的縴維素材料製成,可在大約4周內在水、泥土或花盆中堆肥。 圖丨Masuku #2 世界上第一個微生物生長的耳機 芬蘭工作室Aiv.......


疫苗接種期間保持社交距離或能預防新冠疫苗抵抗|《自然-人類行為》論文

疫苗接種期間保持社交距離或能預防新冠疫苗抵抗|《自然-人類行為》論文

    《自然-人類行為》發錶的一項數學生物學研究Evolution of resistance to COVID-19 vaccination with dynamic social distancing發現,保持社交距離政策或能防止新冠病毒(SARS-CoV-2)演化齣抗疫苗的變異株。 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人們開始關注新冠疫苗在全球的接種,並希望社會經濟活動以及相關社交距離措施的放鬆會隨著疫苗的普及重新恢復。但是,對疫苗具有部分抗性的新冠變異株(如德爾塔和奧密剋戎)接連齣現,造成瞭感染大暴發。 以.......


Omicron與抗體|本周《自然》封麵故事

Omicron與抗體|本周《自然》封麵故事

    圖片:Rémy Robinot、Mathieu Hubert、Vincent Michel、Olivier Schwartz、Lisa Chakrabarti;上色:Jean Marc Panaud。封麵圖片:法國巴斯德研究所 封麵故事 Omicron與抗體 封麵所示為掃描電鏡拍攝的感染瞭新冠病毒(SARS-CoV-2)的人支氣管細胞。本期《自然》中,6篇論文揭示瞭高傳染性的Omicron變異株逃逸現有疫苗的重要信息。自去年11月被發現以來,Omicron以非一般的速度傳遍瞭全世界。本期6.......


骰子、量子力學與宇宙天體:一個隨機數的誕生

骰子、量子力學與宇宙天體:一個隨機數的誕生

    編輯導語:時至今日,從現代密碼學、工業設計再到人工智能學科,對隨機數的需要無處不在。因此尋找更接近完美的隨機數發生器這件事情,一直是科學傢們的目標。本篇文章圍繞隨機數展開瞭一係列的講述,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一起看看吧。 滑落、滾動、不停微顫,直到恢復靜止。沒有人不曾見過骰子落下那一刻的場景。 第一顆骰子在一座公元前24世紀的中東墳墓裏被發現,這成為人類尋找隨機數列的最早印記。 生於18世紀法國的著名天文學傢拉普拉斯相信後者,他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普遍存在客觀規律和因果聯係,宇宙中的任何事物.......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綜閤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和《新聞周刊》消息報道,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在推特上警告稱,周四(24日)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可能對太空産生嚴重影響。他錶示,“如果你阻止與我們閤作,誰來避免國際空間站(ISS)不受控製地脫離軌道,墜落美國或歐洲境內?” 國際空間站(CNN報道配圖) 在美國總統拜登周四宣布新的製裁措施後,羅戈津在推特上說,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和位置是由俄羅斯發動機控製的。由於對俄羅斯的製裁,國際空間站可能會脫離軌.......


金星火星月亮將同框

金星火星月亮將同框

    2月27日和28日這兩天清晨,金星、火星和月亮將連續在東南方低空近距離“歡聚”。屆時隻要天氣晴好,全國各地感興趣的公眾在日齣前憑藉肉眼就能觀賞到這幕趣味畫麵。你想和誰一起看?(新華社) 來源:人民網 .......


施一公:在人類曆史、宇宙長河中,我們能留下什麼

施一公:在人類曆史、宇宙長河中,我們能留下什麼

    在人類曆史、宇宙長河中, 我們能留下什麼 同學們,大傢好,我叫施一公,來自西湖大學,很高興今天有機會給同學們上開學後的第一課。 今天我想給大傢講四個觀點,第一個觀點就是“獨立”。“獨立”的英文叫independence。 為什麼一開學要講獨立,自立?你們雖然還沒有成年,但你們應該要逐漸自立,獨立,用獨立的眼光審視世界。在生活中也要一點點獨立起來,自立起來。沒有獨立,就很難有今後一點一點對社會的判斷,對周圍世界的認識。 第二個觀點,是“獨立思考”,和獨立不太一樣,“思考”是指自己去用心觀察世.......


2032年地球或進入冰河時代?霍金曾預言:最先消失國可能是中國

2032年地球或進入冰河時代?霍金曾預言:最先消失國可能是中國

    近些年,世界各國除瞭持續肆虐的疫情危機之外,還遭受瞭各種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的危害,不少地方更是進入瞭緊急狀態。就拿日本來說,這個國傢四麵環海,經常發生地震和海嘯。除此之外,此前有消息錶示,因為極端暴風雪天氣,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進入瞭緊急狀態。美國東南部幾個州因為一場猛烈的暴風雪天氣,造成26萬戶傢庭停電,1500多架航班停運以及數百起交通事故。對此有網友錶示,地球怎麼瞭? 麵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想到一個人,那就是霍金。對於霍金,我們並不陌生,他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之一,在國際社會上擁有很.......


毀滅你,與你有何相乾?

毀滅你,與你有何相乾?

    最想說的話 人類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注定。 我小的時候看世界,一切都浸染著陽光的顔色。 世界是和平的, 星球是藍色的, 少先隊員是麵帶微笑的。 即使逃脫不瞭“生為高考”的命運,但我仍舊相信: 隻要努力,未來可期 1 1999年的春天,曆史老師叫上我們幾個高三的文科生去他傢裏看“科索沃戰爭”直播。 平常在傢裏學習緊張得要死哪有電視看?同學們都很興奮。 沒經曆過戰爭的我們,對戰爭無知。 電視裏的戰火像煙花一樣綻放,隔岸觀火的主持人冷靜地分析著“這是什麼型飛機,那是什麼型導彈”。 我突然恍惚瞭...........


科學傢發現明朝時期鯊魚,在大西洋深處流浪512年,為何如此長壽?

科學傢發現明朝時期鯊魚,在大西洋深處流浪512年,為何如此長壽?

    地球生物無一例外最本質的追求隻有兩個:生存和繁衍後代。其實這兩個目標可以看成是一個,就是因為無法實現永生,纔能退而求其次讓自己基因遺傳下去。 2016年來自丹麥的海洋動物學傢,就捕獲瞭一條超過5米長的格陵蘭鯊,按照簡單的計算方式,每年生長1厘米,那麼這條鯊魚的年齡超過500歲,這也意味著他在我國明朝時期就已經齣生,在大西洋深處流浪至今超過500年。 關於格陵蘭鯊 冰島人和格陵蘭人喜歡吃一種美食,看上去十分的Q彈,也是它們的最愛,它就是用格陵蘭睡鯊製作而成的發酵鯊魚肉。格陵蘭鯊的肉裏含有三甲.......


履職一年間丨全國政協委員張新民:強化基礎研究 打造原始創新高地

履職一年間丨全國政協委員張新民:強化基礎研究 打造原始創新高地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十四五”規劃綱要提齣,要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鼓勵自由探索,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製,創造有利於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從事近30年高能物理研究的全國政協委員張新民,連續多年關注我國基礎研究領域的發展。過去一年,張新民委員奔走在北京和西藏兩地,為建設西藏阿裏天文觀測基地積極調研履職。 春節剛過,全國政協委員張新民就來到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體物理研究中心,和幾韆公裏之外的西藏阿裏觀測基地進行視頻連綫。 全國政協委員 張新民:為什麼我們選阿裏,大傢可以看到上麵的數字,水汽.......


太陽地球工程:地球的鎮痛劑?

太陽地球工程:地球的鎮痛劑?

    2.25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 太陽地球工程也許可以為能源係統轉型等根本性措施爭取時間,但也同時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 圖源[2] 導 讀 2022年1月,湯加洪阿哈阿帕伊島的海底火山發生劇烈噴發,牽動公眾心緒,這類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會給地球氣候造成顯著影響。與此同時,這些氣候影響也給大氣科學傢們提供瞭靈感,促使他們提齣瞭一種極為大膽的應對氣候危機的輔助手段:太陽地球工程。這種輔助手段也許可以為能源係統轉型等根本性措施爭取時間,但也同時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本文將以.......


香菜的氣味從哪來的?愛不愛吃是由基因決定的?

香菜的氣味從哪來的?愛不愛吃是由基因決定的?

    2月24日是“世界討厭香菜日”?! 一直以來,人們對香菜的評價,可謂有兩個極端:一是認為它擁有令人愉悅的香味,一是覺得它惡臭無比。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個說法,愛不愛吃香菜是你的基因決定的。 通過對香菜葉子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科學傢們發現瞭大約有40多種化閤物,其中82%都是醛類,17%是醇類,所以醛類化閤物是香菜強烈氣味的主要來源。 2012年的一項研究錶明,受體“OR6A2”的變異有可能是人們不喜歡香菜的原因之一。 不喜歡香菜的人11號染色體都有一個叫“OR6A2”的基因,此基因和.......


坐等!金星、火星、月亮同框上演“星月童話”

坐等!金星、火星、月亮同框上演“星月童話”

    海報製作:馮娟 太陽係兩顆行星與月亮“同框”是一種怎樣的畫麵?機會來瞭!天文科普專傢介紹,2月27日和28日這兩天清晨,金星、火星和月亮將連續在東南方低空近距離“歡聚”。屆時隻要天氣晴好,全國各地感興趣的公眾在日齣前憑藉肉眼就能觀賞到這幕趣味畫麵。 北京市天文愛好者鄭誌2016年12月5日在北京拍攝的“金火伴月”。(本人供圖)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天文科普專傢修立鵬介紹,27日清晨6時左右,在東南方低空,微微晨光中,一彎殘月如銀鈎斜掛,似小舟搖曳。在殘月左上方不遠處有一顆異常醒目的亮星.......


【SCPMA綜述】隱藏的自鏇極化都藏在哪瞭?

【SCPMA綜述】隱藏的自鏇極化都藏在哪瞭?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英文版(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SCPMA)齣版題為“Progress of hidden spin polarization in inversion-symmetric crystals”的綜述文章,來自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駱軍委團隊,於2022年第3期刊齣。 在自鏇電子學中,自鏇軌道耦閤效應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中心反演不對稱的晶體中,自鏇軌道耦閤效應可以誘使係統發生自鏇劈裂並導緻自鏇.......


全球第一款基於植物的新冠疫苗在加拿大獲批

全球第一款基於植物的新冠疫苗在加拿大獲批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加拿大已成為全球第一個授權使用基於植物新冠疫苗的國傢。 當地時間2月24日,加拿大監管機構錶示,允許Medicago公司的兩劑新冠疫苗為18至64歲的成年人接種,但錶示65歲及以上人群的相關數據還太少。 這一決定是基於一項對2.4萬名成年人的研究。這項對涉及英國和美國在內的六個國傢超過24000名成人誌願者進行的三期臨床隨機研究中,兩劑Medicago疫苗與葛蘭素史剋公司的佐劑結閤使用,在以前從未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中,對所有新冠變異毒株的總體有效性為71.6%,對德爾塔.......


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影響孤獨癥早期大腦中神經元活性的異常同步

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影響孤獨癥早期大腦中神經元活性的異常同步

    Neuroscience Bulletin ・ Online First Article 星形膠質細胞的縫隙連接促進MeCP2倍增綜閤癥模型小鼠大腦中的異常神經元同步活動 Astrocytic Gap Junctions Contribute to Aberrant Neuronal Synchroniz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MeCP2 Duplication Syndrome 夏勝楠1,2 徐華泰1,3 1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傢.......


人類重返月球第一步——阿爾忒彌斯Ⅰ將於五月發射

人類重返月球第一步——阿爾忒彌斯Ⅰ將於五月發射

    阿爾忒彌斯Ⅰ已經通過瞭幾項重要測試,為發射進行準備,但下一次測試可能會決定整個任務的時間進度。 阿爾忒彌斯Ⅰ任務所使用的SLS火箭和獵戶座飛船目前存放在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裝配大樓內,右邊的結構是用於任務的發射器 阿爾忒彌斯Ⅰ任務旨在通過將航天器送入月球軌道,以將人類的目光重定嚮到月球,NASA錶示,根據目前的進度,四月前發射已經沒有希望,現在按五月發射進行準備。 盡管研究團隊仍在分析SLS火箭和獵戶座飛船最終裝配測試的數據,但他們有信心在3月17日將完成裝配的火箭推上發射颱,屆時它會.......


朗道對狹義相對論到底動瞭什麼“手腳”?

朗道對狹義相對論到底動瞭什麼“手腳”?

    狹義相對論有兩個基本假設,愛因斯坦認為是相對性原理加光速不變原理,朗道認為是相對性原理加朗道定理。關於同時相對性的地位,愛因斯坦認為是最關鍵的思想,朗道認為是一個次要的推論。朗道的理解更加寬廣、更加深刻、更加現代! 撰文 | 劉全慧(物理學博士,湖南大學教授) 前蘇聯物理學傢朗道(Lev Davidovich Landau,1908.1.22-1968.4.1)認為,由相對性原理可以推齣相互作用的傳播速度在所有參考係中都是一樣的,這一觀點很容易被理解為狹義相對論隻有一個基本假設;朗道認為相.......


NASA公布阿爾忒彌斯1號不載人任務將開展太空輻射研究

NASA公布阿爾忒彌斯1號不載人任務將開展太空輻射研究

    NASA日前公布阿爾忒彌斯1號不載人任務將開展太空輻射研究,幫助月球、火星探索。 NASA計劃通過阿爾忒彌斯任務將首位女性和首位有色人種送上月球錶麵,為長期駐留月球、通往火星鋪路。其中阿爾忒彌斯1號為無人任務,太空發射係統火箭(SLS)和獵戶座飛船上的儀器和實驗將研究深空輻射環境,幫助開發有效保護措施。同時在繞月旅行中研究深空輻射對種子營養價值、藻類基因錶達等的影響。 獵戶座飛船將在發射的頭幾個小時內經曆兩個強輻射周期,在返迴地球時再次經曆。獵戶座飛船將穿過範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B.......


有史以來最大人類傢譜建成

有史以來最大人類傢譜建成

    英國牛津大學大數據研究所研究人員在繪製人類之間的全部遺傳關係圖方麵邁齣瞭重要的一步:一個單一的傢譜,可追溯我們所有人的祖先。該研究24日發錶在《科學》雜誌上。 這個人類遺傳多樣性的新傢譜網絡,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瞭世界各地的個體如何相互關聯。該研究預測瞭人類共同的祖先,包括他們大緻居住的時間和地點,並分析恢復瞭人類進化史上走齣非洲等重大事件。研究的基本方法可能在醫學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識彆疾病風險的遺傳預測因子。 追蹤人類遺傳多樣性的起源,以生成世界各地個體如何相互關聯的完整圖譜,這一願景.......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綜閤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和《新聞周刊》消息報道,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在推特上警告稱,周四(24日)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可能對太空閤作産生嚴重影響。他錶示,“如果你阻止與我們閤作,誰來避免國際空間站(ISS)不受控製地脫離軌道,墜落美國或歐洲境內?” 國際空間站 圖源:CNN報道配圖 在美國總統拜登周四宣布新的製裁措施後,羅戈津在推特上說,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和位置是.......


俄羅斯:製裁我?小心空間站掉你頭上

俄羅斯:製裁我?小心空間站掉你頭上

    極目新聞記者 張揚 2月24日,“俄羅斯航天”國傢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裏?羅戈津錶示,若西方製裁觸及與俄羅斯的航天閤作項目,國際空間站將麵臨不受控製脫離軌道,並落入歐洲或美國境內的情況。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此前錶示,新一輪對俄製裁措施將打擊俄羅斯的航空航天業,包括飛船製造等航天項目。拜登稱,美國及其盟友的製裁措施將限製俄羅斯一半的高科技産品進口,這將嚴重影響“俄羅斯軍事行業現代化的可能性”。 羅戈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如果凍結與我們的閤作,誰能挽救國際空間站,使它不至於不受.......


青藏高原天然地毯上新,科學傢在青藏高原發現11個地衣新種

青藏高原天然地毯上新,科學傢在青藏高原發現11個地衣新種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員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中發現瞭11個地衣新種,並建立瞭擬沉衣屬。最新發現的擬沉衣屬地衣主要分布於高山山地,在青藏高原3800到4500米海拔範圍多有發現,生長於裸露岩錶,常和不同地衣類群一起構成一片斑斕的“地毯”。 .......


科技創新日新月異 “第一動力”展現蓬勃生機

科技創新日新月異 “第一動力”展現蓬勃生機

    2021年12月19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這是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內的“羲和”裝置(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供圖) 1月31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內,盧啓航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做實驗。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2021年8月23日,觀眾在2021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上通過MR技術體驗機甲格鬥遊戲。 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2021年10月15日,在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月球樣品潔淨室,田恒次副研究員在處理.......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綜閤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和《新聞周刊》消息報道,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在推特上警告稱,周四(24日)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可能對太空閤作産生嚴重影響。他錶示,“如果你阻止與我們閤作,誰來避免國際空間站(ISS)不受控製地脫離軌道,墜落美國或歐洲境內?” 國際空間站 圖源:CNN報道配圖 在美國總統拜登周四宣布新的製裁措施後,羅戈津在推特上說,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和位置是由俄羅斯發動機控製的。由於對俄羅斯的製裁,國際空間站可.......


男人的染色體是XY,女人是XX,染色體是“YY”會是什麼樣子呢?

男人的染色體是XY,女人是XX,染色體是“YY”會是什麼樣子呢?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是擁有44條常染色體+2條性染色體,其中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那麼問題就來瞭,到底存不存在XY或者XX之外的其他組閤?比如,到底存不存在“YY”、“XXY”或者“XYY”的組閤? 遺傳 要瞭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來搞清楚遺傳。話說人是由各種各樣的細胞構成,而細胞當中又由細胞核和細胞質構成,在細胞核當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上是由雙鏈DNA構成,每條鏈上能發揮作用的被稱為:基因。而基因可以通過指導閤成蛋白質來實現基本的生命活動。 也就是說.......





前一篇新聞
微軟 Win11 全新默認應用選擇器曝光:重新設計,支持亮/暗切換
后一篇新聞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20世紀北極野化的69隻企鵝,有存活下來嗎?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