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2:15:23 PM
2021年的教育界可以說是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考都進行瞭改革。
今年有8個省市的高考,采用瞭“3+1+2”的新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已經漸漸的成為瞭主流,而與之相對應的中考也進行瞭改革,將原來6:4的高中普職比調整成瞭5:5。
高中5:5的普職比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將有一半的學生,中考考不上高中瞭,中考難度大大的增加。
普職比5:5,中考分流已實現
如果說高考是人生的一個轉摺點,那麼中考就是人生的第一次分流,但是初中生正處於青春叛逆期,很多同學還來得及清楚學習的意義,就已經被中考強製分流瞭。
中考過後,必然會有一些學生被分流到職業高中去進行學習,雖然進入職高學習要比直接進入社會要好一些。
但是大眾對於職高的偏見還是十分的嚴重,很多人都覺得學生進入瞭職高職之後,基本上就是沒有前途瞭。
因為職高的教學水平,和生源的質量都比較差,學生在進入職高之後,很難不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逐漸的走嚮墮落。
但是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調整,也是為瞭未來的發展趨勢,想要培養技術型的人纔,從職高畢業的學生,會有更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所以未來也是能有發展的。
中考分流的齣發點是好的,是要把學生分類,讓學習好的同學去到高中繼續讀書,而那些對於學習不感興趣的一些,讓他們去到職高學習一些能“吃飯”的技術,可是在今年5:5分流實施後,“副作用”産生瞭。
中考分流“副作用”顯現,寜願辦公室賺2000,也不願意憑技術賺一萬
我國是製造大國,因此每年製造行業人纔缺口都非常的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越來越“內捲化”瞭,學生們都參加高考考入瞭大學,很少有進入製造業的,所以這並不符閤發展的理念。
職高能夠為製造業輸送很多技術型的人纔,學生從職高畢業之後,可以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對於學生個人來說,這也是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必要條件。
所以,中考分流也不是並無道理的,但是沒想到中考分流的正嚮作用還沒顯現,但是“副作用”卻開始逐漸暴露。
所以有很多職高生畢業之後,並不願意從事與自己技術相關月薪10000元的工作,而是寜願選擇坐在辦公室月薪2000元的工作。
這也是與職高學生的“職業觀”有關,很多職高學生都會覺得,那些坐在辦公室裏的工作要比在工廠裏的工作高貴。
所以他們為瞭擺脫“學渣”的標簽,為瞭顯得“高貴”,就會格外的青睞文員的崗位,哪怕薪資並不高,反之如果選瞭技術崗位,就仿佛坐實瞭自己“學渣”的身份。
另外雖然辦公室的工作薪資比較低,但是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工作也比較輕鬆,而技術崗的工作會更加的辛苦,所以部分職高生,寜願拿著底薪混日子,也不要做辛苦的體力活。
而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辦公室的工作可能會比較有發展,現在2000元的薪資並不代錶永遠都是2000元。
可以先在一個崗位上纍計經驗,為瞭以後跳槽做準備,但是技術崗位的工作,可能未來的發展一眼就能望到瞭頭。
職高生的學曆不高,想要改變人生,先要改變自己
職高生的學曆在如此看重學曆的現代的社會中,實在是不算高,在就業時幾乎就沒有什麼優勢,職高生的選擇麵也十分的小。
如果學生的誌嚮比較遠大,可以先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雖然薪資低一些,但是可以纍積經驗,未來再嚮高處走。
當然瞭中考也並不是就決定瞭最終的學曆,如果不甘心,對於高學曆還是有追求的,完全可以在職高當中。
努力的學習,然後正常的參加高考,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學曆,這纔是撕掉“學渣”標簽最好的辦法。
寫在最後
當然職業並不分高低貴賤,都是憑藉自己的雙手賺錢,隻要不犯法,沒有什麼職業是丟人的,職高生也不用覺得自己不如彆人,從長遠來看,自己會一門技術,將來也不用為吃穿發愁。
如果想要擁有美好的未來,就要不斷的努力,努力的提升自己,最後雖然中考分流有著很大的爭議,但是從發展的大方嚮來看,是必須要走的道路。
相信每一位傢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傢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彆錯過瞭!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麵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並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寜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傢相比,並不齣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麵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瞭,裏麵講瞭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瞭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纍!傢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於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傢長們也給予瞭很高的評價,傢長錶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彆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瞭。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 ,許多傢長錶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