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3:25:07 PM
1944年,郭沫若寫下一篇《甲申三百年祭》,對李自成的興亡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而與李自成齊名的張獻忠卻往往被人們忽略。在革命的年代,張獻忠被視為農民起義的領袖,是英雄。而現在,人們又開始恢復理性,認為張獻忠又是一個屠夫。客觀來講,張獻忠也算是明末的一方梟雄瞭,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就隻能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瞭。
一,流動作戰,落入瞭明朝的天羅地網
1606年,張獻忠齣生於陝西定邊縣,和李自成是一年齣生。後來因犯法當斬,但是被主將陳洪範放過一馬,從此張獻忠流落民間。1628年,明朝爆發瞭王嘉胤、高迎祥等領導的農民起義。
1630年,張獻忠加入瞭王自用的起義軍,其部隊成為瞭王自用三十六營中最強勁的一個營,勢力不斷發展壯大。1633年,張獻忠又成為瞭高迎祥主盟的十三傢之一。
農民軍一般都處於流動作戰中,張獻忠也不例外。1634年,張獻忠試圖入川,攻陷瞭夔州。這時候重慶的女將秦良玉提兵趕來,張獻忠不敢與之交戰,選擇逃走。隨後,秦良玉和馬祥麟對張獻忠前後夾擊,讓張獻忠敗走湖廣。
1635年,十三傢農民軍首領在河南滎陽舉行軍事會議,決定分兵齣擊,衝齣河南,打破明軍的圍剿計劃。張獻忠帶領東路主力部隊負責東進,嚮明朝的中都鳳陽推進。這一次,張獻忠獲得瞭巨大的勝利,不到半天就攻陷瞭鳳陽,全殲鳳陽的兩萬守軍。這時候,張獻忠的本性開始暴露瞭,他挖瞭硃元璋的祖墳,破壞瞭皇陵,將鳳陽的富人殺得一乾二淨。
因為分贓不均,李自成和張獻忠在鳳陽之戰後齣現瞭裂痕,為後來農民軍的分裂埋下瞭隱患。
張獻忠在鳳陽的行為讓崇禎皇帝大怒,他調遣重兵追殺張獻忠。張獻忠則忽東忽西,轉戰各省,讓明軍顧頭不顧尾,最終打破瞭明軍的圍剿計劃。隨後明朝調遣洪承疇進入陝西和農民軍作戰,張獻忠擊潰其分支部隊,再次轉戰到瞭河南。到1636年,張獻忠的部隊發展到瞭10萬人。
就在1636年,明末農民起義遭到瞭重大的挫摺。這一年,明軍將領孫傳庭擊潰瞭農民軍主力,高迎祥遇伏被捕殺。高迎祥被殺後,義軍聯盟解體,各支義軍各自為戰,缺乏閤作。李自成退守陝西,而張獻忠則在河南孤軍奮戰。
1637年,楊嗣昌帶領10萬明軍,提齣“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策略,限製義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此後的兩年,義軍陷入瞭危機之中。當年,李自成部被洪承疇、孫傳庭擊潰,李自成逃到瞭商洛,隱姓埋名。
張獻忠則被迫接受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暫時投降明朝。但是張獻忠卻拒絕改編自己的部隊,使得自己的部隊保持瞭獨立性。在投降期間,張獻忠集草屯糧,打造軍器,招兵買馬,訓練士卒,伺機東山再起。
二,東奔西跑,屢敗屢戰,多次東山再起
正當明末農民起義陷入低潮的時候,清朝軍隊開始迂迴入關侵擾。從1638年開始,清軍先後四次從長城一綫殺入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給北方經濟造成瞭巨大的破壞。明朝為瞭對付入關侵擾的清軍,被迫將鎮壓農民軍的洪承疇等人北調。1640年,皇太極調集主力進攻鬆錦,明朝又將關內的13萬精銳大軍調往瞭遼西戰場。
關內的明朝主力軍隊調走之後,李自成和張獻忠得以死灰復燃。1639年,張獻忠在榖城再舉義旗,反叛明軍。隨後,李自成也重整旗鼓,嚮中原挺進。李自成的部隊發展迅速,很快就發展到瞭數萬,占據瞭河南。張獻忠深知無法和李自成爭鋒,於是避其鋒芒,嚮南方發展。
1639年,張獻忠在湖北房縣擊潰瞭左良玉、羅岱的軍隊。崇禎皇帝對這次失敗非常生氣,他捕殺瞭熊文燦,將左良玉連降三級,改派楊嗣昌督師。楊嗣昌故技重施,再次推行“四正六隅,十麵張網”戰略。這個政策再次生效,張獻忠屢戰屢敗。
1640年,張獻忠在枸坪關被左良玉擊敗,被迫轉入四川。在入川途中,張獻忠又遭到鄭崇儉和左良玉的夾擊,傷亡慘重。隨後,張獻忠遭到瞭湖廣、四川和陝西三省軍隊的圍剿,陷入瞭睏境。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張獻忠賄賂左良玉,用兔死狐悲的道理進行遊說。當明軍鬆懈的時候,張獻忠立即組織部隊嚮四川方麵挺進,打破瞭三麵圍剿。
此後的張獻忠就在四川轉戰。1641年,張獻忠在開縣黃陵城擊潰瞭明軍。隨後,張獻忠又帶領部隊齣川,攻剋瞭襄陽。襄陽的陷落標誌著明朝的“四正六隅”計劃被完全粉碎,楊嗣昌憂懼而死。
楊嗣昌去世後,崇禎皇帝讓陝西三邊總督丁啓睿接任督師,繼續圍剿義軍。在丁啓睿的強勢進攻下,張獻忠又遭遇瞭幾次慘敗。1641年九月,他被左良玉、王允成連續擊敗。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張獻忠選擇瞭投靠李自成。然而李自成想改編他的部隊,張獻忠不願意,兩人就徹底鬧翻瞭。
不久,丁啓睿和左良玉等明軍主力北上進攻李自成,使得南方兵力相對空虛。於是張獻忠趁機攻破亳州,重整旗鼓。1642年,張獻忠攻破瞭安徽多城,使得江南震動。1643年,張獻忠又轉戰湖北,攻破瞭武昌城、洗劫瞭楚王宮的金銀財寶,並且進行瞭大規模的屠殺。
在國難當頭,崇禎皇帝正在北京為財政危機忙著焦頭爛額,而明朝藩王還有如此多的財産,可見他們對民間的搜颳多麼嚴重,也說明他們根本就將社稷興亡拋在瞭腦後。張獻忠在楚王宮洗劫的金銀成為瞭後來“江口沉銀”的主要部隊。
三,短命的大西政權,永遠的曆史罪人
攻占武昌後,張獻忠自稱“大西王”,準備建立政權,並開科取士,招攬人纔。可是左良玉對張獻忠不斷追殺,使得張獻忠難以在湖北站住腳。於是他放棄瞭湖北,轉載到瞭湖南。在湖南,張獻忠宣布廢除三年的糧食稅收,並禁止軍隊劫掠。這時候的張獻忠還算是一個閤格的地方軍閥。
左良玉:張獻忠一生的敵人
張獻忠得到湖南全境後,又派軍攻占瞭江西大部分地區。然而好景不長,左良玉等再次帶領軍隊反撲,張獻忠在江西找到瞭失敗。在江西的慘敗讓張獻忠認識到建立一個穩定的後方基地的重要,他決定再次進軍四川,而這也是四川百姓噩夢的開端。
1644年,清軍已經入關,開始對李自成作戰。張獻忠則嚮四川推進。張獻忠為瞭彰顯自己的赫赫武功,將沒有主動投降的城市進行瞭大規模的屠殺。六月,重慶陷落,張獻忠下令“男女皆斷右手”,《明季南略》記載:“砍手者三十餘萬人,流血有聲。”重慶周邊的州縣居民“刳耳鼻,斷一手,驅徇各州縣”。攻陷成都後,張獻忠下令屠殺三日。
1644年十一月,張獻忠在成都稱帝,正式建立瞭“大西”政權。他又下令開科取士,任命文武官員,頒行貨幣,減免租稅,並嚴禁軍隊燒殺搶掠。然而這些隻不過是權宜之計罷瞭。張獻忠依然在成都進行小規模的屠殺,許多內容被詳細記載於歐洲兩位傳教士的《聖教入川記》。
1644年的局勢
1645年,清朝已經剿滅李自成,擊潰瞭弘光南明政權,開始將張獻忠作為下一個進攻的目標。同時,四川境內各州縣也不斷反對反抗,聯閤南明的軍隊嚮張獻忠發動進攻,使得重慶和宜賓等地被南明收復。張獻忠四處鎮壓四川人民的反抗,疲於奔命。張獻忠因此對四川人恨之入骨,他以科考為名將5000多士人騙到成都大慈寺集中屠殺。
1646年,多爾袞派遣豪格、吳三桂嚮四川進軍,很快占據瞭漢中。這時候,張獻忠正和南明軍隊在川南拉鋸,被參將楊展擊敗,被迫退迴成都,陷入瞭包圍狀態。七月,他決定放棄成都,重新采取流動作戰的方針。他製定瞭狂妄的徵服亞歐大陸的計劃。(在傳教士的傳播下,張獻忠在四川瞭解瞭世界地理知識)。
放棄成都之前,他下令屠殺成都20萬居民。九月,張獻忠的部隊在岷江被南明截擊,張獻忠搶掠來的金銀財寶基本全部沉沒到瞭岷江江口,這就是“江口沉銀”的傳說。
江口沉銀
1646年11月末,張獻忠的部下劉進忠叛變投降瞭清軍。清軍以劉進忠為嚮導,齣其不意地對大西軍發動瞭進攻。張獻忠臨急應戰,遭遇瞭慘敗,自己也中箭而死。此後,南明軍隊和清軍為瞭爭奪四川而反復拉鋸,給四川造成瞭巨大的破壞。最終是清軍獲得瞭勝利。
張獻忠去世後,他的部下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馮雙禮等帶領大西軍轉戰到瞭西南,和永曆政權閤流,發動瞭第三次抗清的高潮。
在2010年召開的首屆“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全國學術研討會”上,不少專傢都肯定瞭張獻忠的軍事纔華。實際上,張獻忠的軍事能力並不算突齣。他在和明朝軍隊的戰鬥算是互有勝互,而且這些明軍並不是精銳部隊。在建立“大西”政權後,他大興土木,大肆屠殺,給四川經濟造成瞭巨大的破壞。可以說,張獻忠是一位不閤格的農民起義領袖,因為他的暴政,使得大西政權很快就土崩瓦解瞭,而他卻被永遠地釘在瞭曆史的恥辱柱上瞭。
歡迎關注公眾號: 北鬥維斟 。本人喜歡曆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台多有創作。我創立瞭的“北鬥維斟”,主要在於深度解讀曆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