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11:33:06 PM
七十多年前,因歐洲戰場上德軍節節失利,為防止蘇聯在遠東可能給日軍進一步帶來壓力,日本特命關東軍駐僞滿洲國最高軍事顧問、陸軍中將楠本實隆,到位於黑龍江、接近蘇聯的
五頂山軍事要塞
進行視察。
這個中將以侵略者的姿態走在這片土地上,陪同他一起來的傲慢的日本軍官們,都因事先做瞭嚴密的防範措施而毫不擔心,卻未曾想到,還是突如其來地響起瞭兩聲清脆的槍聲。
楠本實隆中槍倒地。
開槍者,是給他牽馬的、僞滿洲國靖安軍的一名普通士兵。
當日本軍官們聽到槍聲趕上來時,那個普通士兵已騎上楠本實隆的馬,飛快地往山下逃走瞭。
這究竟是怎麼一迴事?那個義士最後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一個悲慘的農民傢庭齣身的青年
完成那個傑作的是
常隆基
,他1921年9月齣生在遼寜省西豐縣一個偏僻的村落。
傢境貧寒,生活艱苦,但傢裏想讓他識幾個字,有基本的算賬能力,還是讓他讀瞭兩年私塾。
讀書經曆雖然不長,但卻是他收獲頗豐的一段極其重要的人生經曆。
因為教導他的先生是一個有學識有愛國情懷的人,他常常有目的地給學生們講述嶽飛、文天祥、鄭成功等人的故事。
當時是
九一八事變
後,先生講得激動人心的故事和國土淪陷的現實,交織在這個孩子的心中,
他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為自己國傢作貢獻乃至獻身。
可以說,這些故事的影響奠定瞭他以後的人生抉擇。
1941年,日本帝國主義為鞏固統治,在僞滿洲國實行強製徵兵,而此時,常隆基的年齡已符閤徵兵要求。
他不願意為日本人辦事,加之母親身體不好,他想方設法要避開日本人的搜尋。
他聽說有人通過賄賂一些和日本人常打交道的人,成功逃過瞭兵役,於是,他找到瞭遠近聞名的王甲長。
王甲長沒有明確答復他,細小的眼睛閃齣狡猾的光芒,說:“這個不能光憑嘴說。”
常隆基知道他有蓋房的打算,便把將來蓋房用的20根房木送給瞭他。
常隆基新婚不久,這些房木是他傢裏平日裏省吃儉用的錢買來的,以便他將來有孩子瞭不會在傢裏齣現房間不夠的苦惱。
王甲長還是不滿足,最後開門見山地要求,把常隆基傢裏那唯一的毛驢送給他。
常隆基照做瞭。
當公布徵兵名單時,常隆基驚訝而痛苦地發現還是有他的名字。
他氣憤填膺地找到瞭王甲長,但人傢隻是擺瞭擺手,錶示送他的東西隻能退迴一部分錢給他,因為那頭驢賣來的一些錢已經進入日本人口袋瞭。
“但上麵的命令,你還是不能違抗。”
常隆基對他破口大罵,捏起拳頭即將給這個漢奸一擊,但突然想到,眼下躲起來要緊,便轉身往山上的小路跑去。
他大概躲瞭一天一夜,期間他心驚膽戰,一方麵是擔心日本人發現瞭他的行蹤,一方麵是因為他在想象著傢裏發生的情形。
或許是因為他生平經曆,不足以把日本人往壞的方麵去想,幻想著他們不會因為自己而大動乾戈,當一時半會找不到,他們自然會掃興地打道迴府。
他本來預計著躲上半個月乃至更長,但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沒有任何所瞭解的情況和信息能夠證明日軍不會對逃兵役者的傢屬下手。
因此,到瞭明天,他就決定迴村裏,接受兵役。
到瞭村莊前,就有人滿懷憐憫地告訴他,他的母親堅決不肯告訴日軍他躲在何處,被日軍殺害瞭,而他的妻子,在遭受侮辱後也死於日軍的刺刀之下。
成為僞軍的三年
在旁人眼裏,常隆基在軍營是一個沉默寡言、聽天由命的可憐的人,因為他自打當兵那一天起,他冷漠的性情築起來的牆壁隔絕瞭一切交談。
在日軍眼裏,常隆基似乎是一個不太靈活的人,頑固不化,錯誤一犯再犯,因此,經常對他進行痛打。
常隆基被編入瞭僞滿洲國靖安軍步兵一團七連,軍營位於鬆花江下遊的富錦縣。
在新兵階段,訓練就極為嚴酷,教官都是一些日本人,對他們動輒加以毒打。
常隆基對這裏極端厭惡,他對這些訓練毫無興趣,因此時常跟不上訓練的要求。
他剛來就沒少挨打,但他以堅韌意誌力壓製住瞭仇恨的怒火發泄,忍受著一切的恥辱和非人的虐待,他內心狠狠地發誓:“總有一天會報這個仇,總有一天要乾一票大的。”
在這裏,他恰好和一個老鄉分到同一個宿捨相鄰的鋪位。
那個人叫黃鳳祥,年齡比常隆基大十來歲,精通一些廚藝,也是一個性格老實的人。
他是常隆基在軍營裏唯一可以傾訴衷腸之人,常隆基將自己的國仇傢恨、對日本人的極端厭惡、切身感受乃至以後的報仇計劃都會和他說。
黃鳳祥確實值得信賴,絲毫沒有因為利益的驅使將這個日本軍營中潛藏的復仇者告訴其他人,值得一提的是,
常隆基的故事能夠清晰全麵地流傳,也仰仗於在此之後黃鳳祥嚮曆史學傢們的口述。
這裏的天氣非常寒冷,日本人的訓練要求愈加嚴酷。
讓他們負重70多斤的沙袋,在冰天雪地裏行走,走得比較慢的那幾個人,就會受到殘酷的毒打,總會有幾個人落後的,因此總會有人要挨打。
在一次實戰演練中,常隆基在訓練時把槍丟瞭,他急急忙忙地尋找著,不料被日本軍官發現瞭。
軍官氣得火冒三丈,認為他有私藏槍支搞小動作的嫌疑,這一次打得比之前任何一次都狠。
常隆基遍體鱗傷,在冷冰冰的空氣中渾身都溢齣鮮紅的熱血,若不是他身材高大健壯,恐當場已斃命。
當晚,他痛不欲生,他拿起蚊帳上的繩子,艱難地走到沒有人監視的廁所,想用上吊的方式結束生命,但被一個後來上廁所的人發現而製止瞭。
事後,常隆基對此也感到後悔,他咬著牙凶狠地在內心裏盤算著:
“受瞭這麼多苦。反正也跑不瞭,不趁這個機會乾掉他們幾個,為國傢和人民除害,這輩子怎麼能甘心?但一定得乾得大纔行。”
常隆基秉持著這個信念,堅強地在僞滿洲國的軍營待下去,後來,僞軍連長鄒士鵬看他人還算老實,便把他調到身邊當勤務兵。
黃鳳祥因為廚藝好,也被調到瞭豆腐房,後來又成為瞭班長。
1942年,常隆基有時候到城裏辦事,他總能驚訝地發現東北抗聯戰士頻繁地行動著。
抗聯戰士們打擊日寇,暗攻警署,捕捉特務,但絕不會給百姓造成麻煩;這些他所聽到的事情使他深受影響,鼓舞瞭他發自內心的愛國情懷,就像少時聽私塾先生講嶽飛的故事一般。
有一天,他又在城裏聽到一個消息,這個消息無論對他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具有根本性的轉變,使他內心長久以來醞釀的朦朧的想法終於有瞭一個清晰具體的計劃。
“真是好消息。7月7號那天,靖安軍步兵二團六連的士兵,在邊境縣的東安鎮起義瞭,六七十號人殺瞭一些鬼子後,劃船過江到瞭蘇聯。”常隆基聽到彆人這麼說。
常隆基迴去把這件事告訴給黃鳳祥,並錶示他以後也想這麼做,然後逃到蘇聯。
他內心裏意識到,暫時混跡在僞軍裏也可作為一個有利的因素,這樣他就更有可能接觸到日本比較高級的將領。
他覺得對一個級彆低的日本人下手,影響不大,他想真正為國傢作貢獻,因此他忍受著那些凶狠的日本士兵的打罵。
常隆基也是實乾傢,他想方設法而又秘密地打聽著哪個日本大官會來這個軍營,策劃過程細節,規劃逃往蘇聯的路綫。
誌士不尋常的報國方式和殉難
1943年4月下旬,靖安軍各團突然忙碌起來,要求每個士兵衣著整齊,麵目乾淨精神,武器必須擦得發亮。
警覺的常隆基立即想到,肯定有日本大官要來視察瞭。
他把這件事跟黃鳳祥商議,兩人都開始秘密地打聽著來者是何人。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常隆基知道這些煞有介事的行動,是為瞭迎接一個從新京到富錦縣視察的中級將領楠本實隆。
常隆基又在以後的幾天裏,細心地瞭解到瞭更多的情況:楠本實隆會在視察那天到要塞五頂山,五頂山上麵一段路需要騎馬纔能上去、陪同他來的其他軍官、五頂山容易逃跑的地方等。
“日本人平日裏無惡不作,現在是時候要他們遭報應的時候瞭。”
他對黃鳳祥說,眼睛漲得通紅,這是飽受壓抑的人纔會有神情。
靖安軍團決定,選10匹良好的戰馬和10個牽馬兵,而常隆基正好被選中為牽馬兵;這並不排除是他自己毛遂自薦的結果。
有瞭這份任務,使他進一步瞭解到,中將視察那天不允許任何軍官帶槍。
常隆基認為機會已經到來,事先偷偷地把僞軍連長鄒士朋衣服的胸章取下來。
到瞭五月上旬視察那天,常隆基故意提醒鄒士朋胸章沒帶。
雖然這個東西可有可無,但鄒士朋為瞭防止性格乖僻的日本人有可能會因此而責罰他,還是命令常隆基幫他快點取來。
常隆基跑迴營部,取瞭胸章,並且把鄒士朋保險櫃裏的手槍和子彈拿進瞭兜裏;平日裏他為鄒士朋辦事,自然知道保險櫃鑰匙放在何處。
他立即跑到馬廄,用一條手巾把上好子彈的手槍纏起來,再放進馬糞兜裏。
之後,他正是牽著這匹馬,到五頂山等候地點,大概上午九點時分,載著楠本實隆的車隊到來瞭。
常隆基從那群人身上佩戴的勛章看齣來哪個是楠本實隆,牽著馬迎上去,請他上馬。
楠本實隆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個士兵如此殷勤是請他下地獄。
馬隊沿著陡峭的山路走著,楠本實隆自然要走在最前頭,常隆基也竭力走著,漸漸拉開瞭後麵其他人的距離。
到瞭半山坡,楠本實隆決定下馬步行,就在他下馬一瞬間,常隆基敏捷地從馬糞兜裏掏齣手槍,狠狠地對準中將的胸部開瞭兩槍。
常隆基看到他身體僵硬地倒在地下,一動不動,感到真是大快人心,隨後,迅速跳上那匹馬,往另一條山路衝下去。
常隆基跑瞭許久,大概到瞭下午時分,他走到瞭富士屯,決定棄馬上船。
他相信不久就可以到蘇聯,然後想盡辦法迴國加入東北抗聯,他有充足的理由使抗聯不至於因為他有參加僞軍當漢奸的經曆而拒絕他,因為他對日本人有殺妻之仇,也算有為民除害的功績。
不料這個偉大的理想未能實現,漢奸
陳豐年
已接到日本人通知,埋伏在這裏,他清楚這個地方的逃亡者總是選擇往蘇聯方嚮走,而這裏,則是必經之路。
陳豐年當時打扮成打漁人模樣,立即就憑經驗看齣來那個慌慌張張的人是逃亡者常隆基。
他揚瞭揚手,和另外兩個漢奸衝上去捉住瞭常隆基,將其捆綁起來,往附近日軍基地方嚮走。
在路上,常隆基奮力掙脫瞭捆綁,擇路而跑;他並不熟悉這裏的路途,因此不幸往絕路上跑。
漢奸們開瞭幾槍,從而引來瞭日本士兵的追捕,他們在一條高高的鬆花江邊追上瞭常隆基。
麵對密密麻麻的敵人在逼近,常隆基以堅定的眼神望著他們,大喊瞭一聲:“我成功瞭。”
隨後便一躍投入到波濤滾滾的江中,一個崇高而悲慘的誌士就此犧牲瞭,年僅22歲。
至於那個阻斷他逃往蘇聯計劃的陳豐年,那個可恥的漢奸,他最終得到瞭應有的審判,於1953年被處死。
值得一提的是,那個中將倒地的楠本實隆並沒有當場死亡,兩槍均未傷及要害,及時地治療把他從鬼門關搶救齣來;這對烈士常隆基和我國的抗日大業而言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