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增一直被後世人認為是中瞭陳平的反間計,不為項羽所重用,而一怒之下返鄉。
現在的影視劇《楚漢傳奇》、《鴻門宴》等,也按照這一認定,把範增塑造成瞭一個一心為項羽齣謀劃策,對項羽忠心耿耿的陰詭之士。
但這裏有兩大不解:
一是,範增敢違逆項羽,自作主張鴻門宴安排項莊舞劍,意圖置劉邦於死地,以範增當時的身份、地位、智計又怎會不能把寥寥幾人的劉邦殺死或留住?劉邦當日雖然有樊噲這樣的勇將,可是隻帶百餘騎“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二是,陳平所使離間計,
《史記》是這樣記載的:“(項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
意思是項羽派使者去見劉邦,劉邦準備瞭“太牢”招待他。但是,看到使者後,卻大驚說:“我以為是亞父(範增)的使者呢,原來是項王的使者。”於是把好酒好肉撤走,換上“惡草”這樣的食物。使者很不高興,迴去給項王一說,項羽便嚴重懷疑範增與劉邦暗中勾結。
這樣一個小兒科的離間計,身為一軍統帥的項羽竟然看不齣,雖然項羽腦袋不太靈光,但這樣一個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的離間計竟成功的離間瞭項羽的“亞父”,真是不可思議,唯一解釋的通的就是,項羽和範增早已貌閤神離,心有芥蒂。
但要說範增早有殺項羽之心,好像也言過其實,範增何許人也,是項羽的“亞父”,怎會有殺項羽之心?
我們一起來看。
首先要從範增的故鄉說起:
範增是秦末居鄛人,居鄛就是現在的安徽省桐城市雙港鎮附近。也就是說範增是當時的楚國人。
範增反秦的目的絕不是為榮華富貴,也不僅僅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傢”,陳勝大澤鄉起義時,範增已年屆七十,以此垂暮之年,殘敗之軀去一展所長,博取榮華富貴,不閤情理。
唯一的解釋就是,範增身為楚人,光復楚地,扶保楚王上位,復立楚國社稷纔是其齣山反秦的根本目的。
範增接下來的動作也從側麵印證瞭這一點。
範增投奔項梁不久,提齣楚南公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並反對項氏自立,而是建議要迎立楚懷王的子孫為王。“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
當然,範增用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就是考慮到世人至今懷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懷王,要充分利用楚國反秦的力量,順從民眾願望,扶立楚王的後裔。
項梁最終同意瞭範增的意見。
於是找到瞭在民間替人放羊的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可能範增早已準備好,安排恰巧送給項梁)復立為楚懷王,也就是楚義帝。
項梁聽從範增意見,擁立楚王後裔而沒有自立,原因不外有四:
第一、範增所說很有道理,扶保楚王有利於團結一切反秦的力量。
第二、當時的形勢是,陳勝已被殺害,張楚大旗已倒,反秦鬥爭陷於低潮,大秦的實力還很強。項梁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項氏有機會做天下。
第三,不妨先答應立熊心為王,以後有的是機會對這個傀儡進行廢立。
第四、範增可能在項梁軍有一定威望,項梁不想摺瞭範增的麵子。
可人算不如天算,沒成想楚義帝熊心是一個賢明之主,這完全打亂瞭項氏的計劃。
項梁原本想,熊心就是一放羊之人,這樣一個傀儡,能有多大的雄心壯誌,但沒想到熊心一係列的操作,證明他絕不想單單想做一傀儡。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蘇軾。
項梁死後,熊心先是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次將,用宋義來壓製項羽,“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範增為末將,救趙”;
然後與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分化項羽的勢力;
最後“獨遣沛公入關,不遣項羽”,並在劉邦先入鹹陽後,對諸將說“如約”。意思是,巨鹿之戰後,一傢獨大的項羽希望懷王封他為王,但懷王的答復是按照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
項羽惱怒,因此犯下大錯,“暗中令英布等人將其弑殺”。此舉絕非範增之意“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範增可能根本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是極力反對。
這就讓項羽背上瞭弑君的罵名,失去瞭大義,於是“諸將疑懼,心恨之”,造成十八路諸侯造反,最後被劉邦奪瞭天下。
在項羽殺懷王時,項羽和範增同為義帝之臣,還沒有確定君臣名分。當時範增是楚軍的末將,僅在項羽之後,也就是三把手。大傢是一殿之臣,位次也差不多,憑什麼奉你為主?
更何況項羽是這樣一個弑主之人,更不會讓範增投效項羽。範增可是心懷故國,扶保故主之人,義帝可以說是範增所立。俗話說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範增絕對有殺項羽之心。
蘇軾在範增論中也說,“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意思是,對範增來說,有能力殺項羽就殺瞭他,不能殺他就離開他,豈不是很果斷的大丈夫嗎?
此時的範增,殺項羽是力有不逮,因此先留下來,見機行事。
後來的變化齣乎範增意料,範增本想瞅機會殺之,但沒想到,項羽不但拜自己為亞父,還言聽計從。
所以範增殺羽之心漸淡,但離去之心愈濃。然而範增知道,無故離開項羽,以項羽之性格,必殺之,所以範增故意上演鴻門宴、中陳平離間之計,這隻不過都是範增的一場戲而已。
範增是料準瞭項羽喜怒無常的性格,故意與項羽起分歧。範增好“一怒之下告老還鄉”,項羽有愧則放之而去。範增實在是高明的演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