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文章轉載自“化石網”聚焦・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2022年3月10日 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本次入選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在南京發布 - 趣味新聞網


文章轉載自“化石網”聚焦・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2022年3月10日 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本次入選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在南京發布


發表日期 3/11/2022, 7:51:22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文章轉載自“化石網”聚焦・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2022年3月10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本次入選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


    

文章轉載自“化石網”

聚焦・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2022年3月10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

本次入選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河北地質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

當天,學會秘書長張元動主持發布儀式,學會副理事長王永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吳榮昌以及在寜的進展完成者等齣席本次會議。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的評選活動旨在激發古生物學者的科研熱情,宣傳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學各個分支方嚮上所取得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研究成果,同時,促進我國古生物學的科學普及,推動古生物學研究、科學傳播和化石保護工作。

本次十大進展的具體內容分彆是:

1)解鎖東亞長時間尺度下古人群動態演變和適應性基因演化;

2)化石證據揭示苔蘚動物門起源於寒武紀早期;

3)熱河哺乳形動物的挖掘趨同演化與脊柱的演化發育意義;

4)內濛古早白堊世新化石揭示被子植物起源之謎;

5)古生物脂類對不同古氣候因子的重建和示蹤;

6)晚古生代化石寶庫“植物龐貝城”係統研究;

7)雪球地球冰期結束後全球古海洋環境的精細刻畫;

8)古-中生代之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與陸地生態係統擾動;

9)中國發現晚更新世一個新人種:龍人及其獨立第三演化支序;

10)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的發現及其古地理意義。

進展涉及年代

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於1929年,至今已有90餘年的曆史,是國內成立最早的自然科學學術團體之一。自2017年始,“中國古生物學年度十大進展”的評選和發布工作已舉辦六屆,每次評選受均到學界、社會廣泛關注,極大促進瞭我國古生物學的發展。

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科學報、江蘇電視台、江蘇有綫、中國江蘇網、揚子晚報、江蘇科技報、南京電視台、南京日報、江蘇鳳凰科技齣版社等十餘傢中央和省市新聞媒體對此次活動予以關注。

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如下

進展一 解鎖東亞長時間尺度下古人群動態演變和適應性基因演化

長時間尺度下,尤其是末次盛冰期前後,東亞人群的係統性基因組研究尚屬空白。針對該缺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聯閤雲南大學、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大學、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等閤作研究團隊,通過解析我國北方黑龍江、南方廣西和福建等地距今約40,000~300年人類古基因組,揭示瞭東亞四萬年來人群的動態遺傳曆史及特有適應性基因的選擇機製,且在廣西新發現一支迥然不同的古東亞人群,為探究東亞古人群復雜的演化模式提供瞭新的洞見,首次從遺傳學角度探索人類與環境關係提供瞭重要證據。相關成果發錶在《細胞》(Cell)雜誌上。

該進展科研團隊成員在多地考察(團隊供圖)

東亞北方末次盛冰期前後人群動態示意圖(付巧妹供圖)

東亞南方1.1萬年以來人群動態示意圖

進展二化石證據揭示苔蘚動物門起源於寒武紀早期

寒武紀大爆發是地球上已知的最為宏偉的兩側動物生命爆發事件,在5.3億年前後的地層中突然爆發性地齣現瞭包括脊椎動物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現生動物的早期祖先代錶。其中包括瞭大型的捕食者和奇異的各種動物類型。但地質曆史中非常重要的動物門類―苔蘚動物門,在寒武紀卻一直缺乏確鑿的化石記錄。該門類個體微小,群體生活、模塊化生長,生態復雜,因此被認為是奧陶紀大輻射的産物。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張誌飛教授帶領的國際科研小組,通過酸蝕處理技術在陝南鎮巴縣小洋鎮小洋壩剖麵燈影組西蒿坪段,發現瞭地球已知最早的苔蘚動物(苔蘚蟲)化石,研究發現兩側動物模塊化生長和群落分布比想象的要早得多,錶明現代苔蘚蟲可能起源於群居的祖先類型而不是單體生活祖先。該化石的發現進一步支持瞭舒德乾院士團隊提齣的“地球動物樹成型和三幕式寒武紀大爆發”假說,完善瞭寒武紀地球動物樹曆時四韆萬年的構建過程,有效地銜接瞭地球動物三大亞界(基礎動物、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爆發性、分階段齣現的化石證據鏈。這一發現將苔蘚動物門的地質曆史從奧陶紀前推到寒武紀大爆發早期,前推至少5000萬年。相關成果發錶在《自然》(Nature)雜誌上。

寒武紀早期的苔蘚動物化石門房原始蜂巢蟲。掃描電子顯微成像 (a),與顯微CT成像,示弦切麵 (b) 與縱切麵 (c)。紅色:底壁;藍色:前壁;綠色:中闆;黃色:中闆內填充的基質。(張誌亮供圖)

陝南鎮巴發現的最早苔蘚蟲化石(張誌飛供圖)

門房原始蜂巢蟲Protomelission gatehousei生態復原圖 (張誌飛供圖)

2016年研究團隊野外工作照,張誌飛教授(左1)、陳飛揚(左2)、Glenn A. Brock (右3)、Christian Skovsted (右2)、張誌亮 (右1) (張誌飛供圖)

進展三熱河哺乳形動物的挖掘趨同演化與脊柱的演化發育意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毛方園團隊在《自然》(Nature)雜誌上報道瞭早白堊熱河生物群兩個掘地穴居的哺乳形新屬種。研究錶明,穴居和挖掘適應在哺乳形動物中獨立演化瞭多次;除瞭肢骨的特化,還伴有椎體的形變和量變;從中生代開始,哺乳動物軀乾的多樣性錶型變化,已形成瞭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發育機製,並保持到現生種類中;在此機製下,物種為適應自然選擇産生的生態習性和生物力學需求,形成瞭哺乳形類身體軀乾的多樣性。

中國掘獸和陳氏掘尖齒獸正型標本(毛方園供圖)

哺乳形係統發育框架及主要類群的分異時間(張馳分析)

團隊工作照(左毛方園,右張馳)

進展四內濛古早白堊世新化石揭示被子植物起源之謎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史恭樂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2021年5月在《自然》雜誌發錶瞭有關被子植物起源的最新研究。被子植物起源是演化生物學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化石記錄顯示被子植物在早白堊世突然大量齣現,達爾文對此睏惑不解,稱之為“討厭之謎”。研究團體在我國內濛發現瞭一個早白堊世矽化植物群。植物群中一種新的絕滅種子植物,其包裹種子的彎麯托鬥類似被子植物原始類群倒生胚珠的外珠被。譜係發育分析顯示內濛具托鬥植物和具有相似彎麯托鬥的絕滅種子植物是被子植物的近親。這一大類被子植物近親類群可追溯至晚二疊世,錶明被子植物的祖先類群在距今約2.6億年就已經齣現。

利用分割顯微斷層掃描數據三維重建的內濛古早白堊世具托鬥種子植物。

內濛古早白堊世具托鬥種子植物。

史恭樂研究員野外工作照

進展五古生物脂類對不同古氣候因子的重建和示蹤

古生物對古氣候變化相當敏感,但很難實現古溫度和古濕度這兩類不同因子的精準分離,也難以識彆大氣粉塵的遠程輸送源區。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謝樹成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這方麵取得創新性成果。他們利用細菌、古菌等地質微生物以及植物脂類分子分彆建立瞭示蹤這些不同古氣候因子的原創性代用指標,為地球生物學服務全球變化領域開拓瞭新方嚮,顯示瞭地質微生物在地球科學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很強的科學傳播價值。

全球範圍土壤樣品中細菌3-羥基脂肪酸溫度代用指標RAN15和RAN17與年均溫度(MAAT)的綫性關係

地質記錄(左)與古氣候模型模擬(右)顯示瞭晚中新世到上新世中國東部乾濕古氣候的“三極”模態空間變化規律(左邊與右邊的地點對應關係:a-1, b-2, c-3, d-4, e-5,6, f-7)

南海深水沉積物脂類氫同位素值與亞洲內陸乾旱半乾旱區的一緻,說明它們之間存在關聯

南海深水沉積物脂類氫同位素值與亞洲內陸乾旱半乾旱區的一緻,說明它們之間存在關聯

研究團隊部分成員閤影,前排左起:羅根明,黨心悅,硃宗敏,謝樹成,黃俊華,阮小燕,張宏斌;後排左起:秦養民,陳林,楊歡,黃鹹雨,周文鳳,呂曉霞,王燦發

進展六晚古生代化石寶庫“植物龐貝城”係統研究

煤作為一種植物化石能源,被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糧食,是18世紀以來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那麼,形成煤的遠古森林包括哪些植物?森林的麵貌是怎樣的呢?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軍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開展“植物龐貝城”的研究工作,“植物龐貝城”是位於中國內濛古烏達煤田一座珍貴的早二疊世沼澤森林化石寶庫,對它的研究,揭示瞭石炭-二疊紀成煤沼澤森林的物種構成和森林實際麵貌。特彆是,其中對於華夏植物群特色分子瓢葉目植物的相關研究,明確瞭其屬於前裸子植物的係統分類位置,解決瞭一個睏擾古植物學界200年的難題。

“植物龐貝城”北部沼澤森林麵貌復原

成煤植物瓢葉類烏海擬齒葉Paratingia wuhaia復原圖

“植物龐貝城”野外樣方統計與發掘現場

“植物龐貝城”研究團隊野外考察現場:清理完火山凝灰岩上覆岩層後站在凝灰岩層上的留影

進展七雪球地球冰期結束後全球古海洋環境的精細刻畫

真核生物在成冰紀雪球地球消融後的輻射演化揭示瞭極端氣候對生命演化的促進作用。

北京大學瀋冰教授帶領的聯閤研究團隊,對我國華南的冰期地層開展瞭係統研究,高精度重建瞭全球冰期消融時海洋環境的變化。研究揭示瞭雪球地球結束後海洋中活躍的甲烷生成與釋放、大氣氧氣濃度升高和海水缺氧硫化狀態的消失,精細刻畫瞭冰期結束過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演化,對於揭示早期真核生物輻射演化的古環境背景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北京大學瀋冰教授和研究團隊成員郎鹹國教授野外工作照

Marinoan冰期蓋帽碳酸鹽岩之下的紋層狀粉砂岩(貴州銅仁)

全球Marinoan冰期蓋帽碳酸鹽岩的碳同位素數據統計分布圖

進展八古-中生代之交大氣CO2濃度升高與陸地生態係統擾動

研究重大地質轉摺期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演變能夠為預測當代全球變化趨勢提供科學參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導的閤作研究團隊通過解析我國陸相地質記錄中的生物與環境信息,揭示瞭古-中生代之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pCO2)升高背景下的陸地生態係統擾動過程。該團隊重建瞭二疊紀-三疊紀之交pCO2的連續變化趨勢,發現pCO2由滅絕前的420 ppmv升高到2500 ppmv,溫室氣體的劇增引起升溫和季節性乾旱,伴隨著植物的滅絕發生瞭頻繁而高強度的野火事件。此外,在重金屬元素富集層位發現瞭石鬆類孢子四分體含量急劇升高的現象。該成果有助於全麵認識古-中生代之交氣候演變和陸相生物滅絕以及生理學響應之間的聯係,同時對定量研究地質曆史時期的地球氣候敏感性有著重要意義。

二疊紀-三疊紀之交陸相地層中的石鬆類孢子四分體,來自岩心ZK4703(楚道亮 供圖)

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連續變化趨勢和植物碎屑材料(楚道亮、吳玉樣供圖)

研究團隊部分成員野外閤影,由左至右依次為楚道亮、田力、Jacopo Dal Corso、宋海軍、宋虎躍(楚道亮供圖)

進展九中國發現晚更新世一個新人種:龍人及其獨立第三演化支序

龍人(Homo longisp. nov.)因在中國東北哈爾濱市發現的更新世古人類頭骨化石而命名,距今15~31萬年,為研究智人起源和人類演化提供瞭至關重要的證據。該成果由河北地質大學季強教授等領銜的國際閤作研究團隊完成,三篇成果發錶在《The Innovation》雜誌。龍人以及陝西大荔人、遼寜金牛山人、安徽華龍洞人、青藏高原夏河人等古人類構成瞭東亞地區特有的一個獨立的演化支係(第三演化支係),與智人支係為姊妹群關係,即二者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季強教授、倪喜軍教授和Chris Stringer教授

龍人頭骨照片(正側麵)

龍人生態復原圖(趙闖繪)

進展十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的發現及其古地理意義

埃迪卡拉化石是寒武紀大爆發前夕非常重要的一類宏體軟軀體生物化石。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領銜,和北京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組成的閤作研究團隊於2021年10月1日在《地質學》(Geology)上報道瞭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過程中在柴達木盆地發現的典型埃迪卡拉化石。這是在中國西北地區首次發現的埃迪卡拉生物群産地,也是迄今為止在青藏高原發現的最古老的化石生物群。全吉山地區元古宙地層序列的綜閤分析對比為探討柴達木闆塊和華北闆塊在前寒武紀末期的古地理關係及當時全球古地理格局提供瞭重要的證據。

野外發現第一塊埃迪卡拉化石

全吉山生物群的代錶性埃迪卡拉化石恰尼蟲(A-C)、盾盤蟲(D)和陝西跡(E-G)

2020年聯閤考察隊伍在全吉山

文案:張玲芝(中國古生物學會秘書處)

視頻/編審:盛捷(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2次載人飛行的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2次載人飛行的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閤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麵驗證,後續任務準備紮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組織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夢天艙、貨運補給、載人飛行等6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在軌建.......


堪比日軍“731”,美國在烏剋蘭偷偷銷毀生物實驗證據!

堪比日軍“731”,美國在烏剋蘭偷偷銷毀生物實驗證據!

    綜閤整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10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瞭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人員那裏獲取的文件,揭露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在烏剋蘭開展的生物武器研究,其中包括研究“通過候鳥傳播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以及“能夠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等多個項目。 實驗室曾研究 能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病原體 俄軍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伊戈爾・基裏洛夫說,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證實,美國國防部“減少軍事威脅辦公室”在資助和開展烏剋蘭境內的軍事生物研究方麵發揮瞭主導作用。基輔、哈.......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閤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麵驗證,後續任務準備紮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組織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夢天艙、貨運補給、載人飛行等6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在軌建.......


研究發現:1150萬年前渭河古三趾馬為亞歐大陸最早

研究發現:1150萬年前渭河古三趾馬為亞歐大陸最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甘肅臨夏州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最近通過閤作,對産自甘肅臨夏盆地的三趾馬化石新材料及之前經典材料進行綜閤對比研究發現,渭河三趾馬、賈氏三趾馬應閤並歸為渭河古三趾馬同一屬種;起源於北美的三趾馬分兩次遷入亞歐大陸,1150萬年前抵達中國的渭河古三趾馬是亞歐大陸最早的三趾馬。圖為3月10日,北京,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展示的渭河古三趾馬化石標本。 這一破解“三趾馬事件”之謎、揭示晚中新世生態背景的重要成果論文,近日已由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在綫.......


赴東印度洋科考!“實驗6”科考船開啓首個遠洋航次

赴東印度洋科考!“實驗6”科考船開啓首個遠洋航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3月10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林潔 文並攝)今天,“實驗6”科考船開啓首個遠洋航次,從廣州新洲碼頭基地起航,赴東印度洋海域執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2022年東印度洋綜閤科學考察共享航次。此次預計海上作業85天,航程逾1萬海裏,是我國迄今最長的印度洋科考航次。 2022年東印度洋科學考察共享航次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簡稱“中科院南海所”)組織實施,陳更新研究員擔任首席科學傢,航次搭載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廣州地化所、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


俄國防部公布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獲取部分文件 披露美在烏開展生物武器研究

俄國防部公布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獲取部分文件 披露美在烏開展生物武器研究

    當地時間10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瞭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人員那裏獲取的文件,揭露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在烏剋蘭開展的生物武器研究,其中包括研究“通過候鳥傳播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以及“能夠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等多個項目。 實驗室曾研究能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病原體 俄軍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伊戈爾・基裏洛夫說,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證實,美國國防部“減少軍事威脅辦公室”在資助和開展烏剋蘭境內的軍事生物研究方麵發揮瞭主導作用。基輔、哈爾科夫和敖德薩的實驗室參與瞭UP-4項目實驗――該項.......


怕什麼?神舟13號航天員進駐空間站,為何攜帶手槍?謹記蘇聯教訓

怕什麼?神舟13號航天員進駐空間站,為何攜帶手槍?謹記蘇聯教訓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已經進駐空間站有已經有20多天,他們還將在空間站呆上5個多月的時間,這漫長的5個月時間究竟要如何度過呢? 航天員可以聽音樂、玩遊戲、看視頻,實時觀看電視直播,也可以隨時給地麵打電話。他們還可以通過局域網給地麵的親友發信息、圖片、視頻等。航天員也都在重量限製範圍內攜帶瞭私人物品,比如喜歡的書、照片等。 在航天員攜帶的物品之中,還包括瞭自衛手槍,為什麼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進駐空間站,還要攜帶手槍? 中國航天員有配槍的傳統 其實,從神舟五號開始,航天員就已經有攜帶手槍的習慣,這屬於個.......


132億升湖水3小時漏光!36厘米粗的鑽頭,究竟如何釀成一場災難?

132億升湖水3小時漏光!36厘米粗的鑽頭,究竟如何釀成一場災難?

    1980年11月20日,威爾遜兄弟公司的石油鑽井正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皮內爾湖上轟鳴,這裏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德爾坎伯以北1.2英裏(1.9韆米)。皮內爾湖總麵積2.55平方公裏,平均水深約3米,一直都是垂釣以及水上運動愛好者最喜歡的運動場地,但德士古石油公司計劃開發這裏的石油。 地質學傢認為從路州南部到墨西哥灣都是可能蘊藏石油的史前沉積盆地,皮內爾湖距離墨西哥灣不足20韆米,因此德士古石油公司也想在皮內爾湖上碰碰運氣,威爾遜兄弟公司的鑽井承接瞭這項鑽探任務! 不過與彆的湖不一樣的是在.......


俄國防部公布從烏獲取部分文件,披露美在烏開展生物武器研究

俄國防部公布從烏獲取部分文件,披露美在烏開展生物武器研究

    當地時間10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瞭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人員那裏獲取的文件,揭露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在烏剋蘭開展的生物武器研究,其中包括研究“通過候鳥傳播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以及“能夠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等多個項目。 實驗室曾研究能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病原體 俄軍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伊戈爾・基裏洛夫說,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證實,美國國防部“減少軍事威脅辦公室”在資助和開展烏剋蘭境內的軍事生物研究方麵發揮瞭主導作用。基輔、哈爾科夫和敖德薩的實驗室參與瞭UP-4項目實驗――該項.......


444光年外,發現與生命有關的分子

444光年外,發現與生命有關的分子

    追溯我們這顆行星上生命的起源,理解其他行星係中生命的潛力,是許多科學傢的夢想。天文學傢有時會從分子層麵入手,將有機分子作為一種寶貴的綫索。 近日,一組天文學傢藉助智利的ALMA(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首次在一個形成行星的盤中探測到瞭二甲醚(CH3OCH3)。這種分子包含9個原子,是迄今為止在這類盤中發現的最大的分子。它也是更大的有機分子的一種前體,那些更大的有機分子有可能帶來生命的齣現。研究已於近日發錶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 天文學傢首次在行星形成盤中探測到二甲醚。| .......


臨港“頂科”新劇場,等你來命名!

臨港“頂科”新劇場,等你來命名!

    呈現“高端品類、原創定製、大型節慶”多元內容矩陣,上海增添一座有“頂科”特色的綜閤類演齣高端劇場,全年上演近百場精品劇目。該劇場位於臨港新片區頂尖科學傢社區,將由上海文廣演藝集團運營。 由世界頂尖科學傢協會發起的世界頂尖科學傢論壇,每年在上海舉辦。世界頂尖科學傢論壇永久會址是臨港新片區頂尖科學傢社區的重要配套,今年10月將作為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傢論壇會址正式投入使用,未來這裏將匯聚全球“最強大腦”。 臨港新片區頂尖科學傢社區以“世界級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聚焦重大科學問題.......


聯閤國生化武器委員會前成員:烏剋蘭成瞭美國的生物武器試驗場

聯閤國生化武器委員會前成員:烏剋蘭成瞭美國的生物武器試驗場

    聯閤國生化武器委員會前成員、微生物學傢伊戈爾・尼庫林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美國國防部和烏剋蘭衛生部從2005年開始進行所謂的“閤作”,也就是在烏剋蘭建立生物實驗室。根據協議,烏剋蘭承諾嚮美國轉交自己收集的危險病原體。截至2019年,烏剋蘭全國共有16個這樣的實驗室,其中10個位於基輔、哈爾科夫、利沃夫、敖德薩等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烏剋蘭實際上已經變成瞭美國的“生物武器試驗場”。 聯閤國生化武器委員會前成員 微生物學傢 伊戈爾・尼庫林:實驗室的任務各不相同,他們甚至在其網站上公開宣布,這是對未來.......


俄國防部:美建立的實驗室曾做蝙蝠新冠病毒實驗

俄國防部:美建立的實驗室曾做蝙蝠新冠病毒實驗

    俄羅斯國防部當地時間10號發錶聲明稱,文件顯示,由美國建立和資助的位於烏剋蘭的生物實驗室曾做過蝙蝠新冠病毒樣本的實驗。此前,俄國防部發錶報告說,從獲取的文件發現,烏剋蘭生物實驗室緊急銷毀瞭鼠疫、炭疽、霍亂等疾病病原體。 .......


人體外觀上是對稱的,而內髒卻是不對稱的,心髒為什麼長在左邊?

人體外觀上是對稱的,而內髒卻是不對稱的,心髒為什麼長在左邊?

    從外觀上看起來,人體是呈現左右對稱的,事實上不僅是人,世界上99%以上的動物都是左右對稱的,特彆是對於陸地生物而言,幾乎全是如此。 那麼動物的身體為什麼一定要是對稱的呢?對於任何一種動物而言,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活著”,而生命活動是需要攝取能量的。無論何種動物,獲取能量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便是相對聰明的原始人類,餓肚子也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既然獲取能量如此艱難,那麼就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所以身體就必須是對稱的。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並不對稱,那會發生什麼呢?它將會很難保持平.......


“愛的荷爾濛”不止關於愛情

“愛的荷爾濛”不止關於愛情

    撰文 | Bob Holmes 譯者 | Muchun 校對 | 物離 編輯 | 山雞 愛意彌漫時,大腦中正在發生什麼?多年以來,生物學傢會告訴你:“催産素!”這種隻有九個氨基酸長度的小小的蛋白質有時被稱作“愛的荷爾濛”――它參與到雌雄配對結閤、母性關懷以及其他積極的、與愛相關的社會行為中。 然而,神經科學傢最近修正瞭他們關於催産素的認識。針對小鼠和其他實驗室動物的實驗錶明,催産素並不是觸發親社會行為的“扳機”。它隻不過是增強瞭小鼠對社會綫索的感知,因此,它們能夠學會如何更加精準地聚焦於特.......


巨大的結構齣現在非洲和太平洋下方,最高1500公裏,哪裏來的?

巨大的結構齣現在非洲和太平洋下方,最高1500公裏,哪裏來的?

    從電腦模擬圖上看去,地球內部可分成地殼層,地幔層,外核層和內核,一層層的,分界麵十分明確,但事實上地球內部並不是均勻的,在非洲和太平洋的下方都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結構,科學傢將它們稱之為“LLSVP”。 這兩個巨大結構都位於外核層上非洲下方的LLSVP高達1500公裏,太平洋LLSVP下方的LLSVP高達800公裏。一直以來,科學傢不知道這兩個巨大的結構是從哪裏來的,為何它們會有著不同的高度呢? 現在,一組新的地球動力學模型終於為大傢揭開瞭懸而未決的謎團,在進行數百次建模之後,研究人員終於.......


男女宇航員是否發生過“情況”?美國一口否認,一對夫妻一起上天

男女宇航員是否發生過“情況”?美國一口否認,一對夫妻一起上天

    全世界已經有72位女性踏入瞭太空,她們分彆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意大利、法國、英國等國,其中最多的是美國女性,有50多個,過去幾十年,美國宇航局(NASA)幾乎都按5:1的男女比例來嚮國際空間站發送宇航員。 美國有這麼多女宇航員上天,真的是牛啊,齣於好奇,有人曾嚮美國宇航局提齣一個有趣的問題:太空中的男女宇航員共處在狹小的空間裏,真是時刻相見,身體時常觸碰,他們有沒有發生過特彆的“情況”,NASA對此一口否認。 但是吃瓜群眾都錶示不信,我們就拿2018年的“俄羅斯MS-09軌道艙漏.......


品酒電子鼻輕輕一“聞”,就能精準識彆威士忌品牌!

品酒電子鼻輕輕一“聞”,就能精準識彆威士忌品牌!

    品酒時,威士忌行傢隻需輕輕一嗅,便可準確地判知手中威士忌的品牌、地區和風格。但是,人類的鼻子與電子鼻在品鑒威士忌方麵相比又如何呢? 2月1日發錶在IEEE Sensors Journal上的一項研究描述瞭一種新的電子鼻,它在分析威士忌時精準得令人吃驚。隻要聞一下,就能識彆威士忌的品牌,準確率高達95%以上。 用電子鼻鑒定紅酒|1994年《小富翁裏奇》(又名《財神當傢》) 近年來,電子鼻因其具有包括鑒定農作物成熟度、識彆即將過期的食品等係列應有價值,變得越來越受歡迎。而考慮到僅在2018年,.......


“舔”齣來的《自然》:許多博士等人揭示舌頭運動的神經機製

“舔”齣來的《自然》:許多博士等人揭示舌頭運動的神經機製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無論是隨口說齣一句話,還是幫助我們品嘗、咀嚼食物,在各種場景中,舌頭的運動都展現齣瞭令人瞠目的靈活性與協調性,對於我們探索萬物、交流甚至生存都至關重要。而在這些行為背後,自然少不瞭神經環路的控製。 遺憾的是,對於控製舌頭(口部)復雜運動序列的機製,目前科學界的認識還很有限。在這個問題上,實驗室的常客小鼠也缺少發言權。小鼠無法直接告訴我們自身的想法,科學傢也沒有建立起體現小鼠復雜運動序列特徵的行為範式。 現在,一項發錶於《自然》雜誌的最新研究改變瞭這一局麵。約翰・霍普金.......


魚都能開車瞭,我還沒考過科一

魚都能開車瞭,我還沒考過科一

    雖然魚並不需要自行車,但有一種「需要」,是人類覺得它需要。 於是,魚就有瞭可以自己駕駛的車: 這輛車可以跟隨魚遊動的方嚮移動,不僅可以開車遛彎,甚至還能在魚的操控下拐彎: 這就是傳說中的路遊器?你在這玩陸地潛水艇是吧。 魚都會開車瞭,看來海麵寶寶是真的。 所以到底是誰這麼無聊,非要給金魚弄個車開。 這事兒雖然看起來很荒誕,但其實這是一個關於動物導航係統的研究,來自以色列的一所大學,相關研究在今年年初發錶於《行為大腦研究》雜誌上。 簡單來說,動物在野外可以靠天生的導航係統尋找.......


為什麼要學習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

為什麼要學習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是我們在高中數學學習中遇到的一組非常重要的定理,它們揭示瞭三角形的邊角關係,將兩者搭配使用能解決很多(斜)三角形問題. 你或許曾疑惑為什麼要學習這兩個定理,難道僅僅是為瞭解題嗎?不!實際上,這兩個定理有著非常美妙的應用,非常可惜的是,我們刷瞭很多題,卻忽視瞭其背後蘊含的數學之美. 今天,小編就和大傢來聊一聊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 1 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 首先,我們來迴顧一下什麼是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 正弦定理在中,若角所對邊的邊長分彆為,則有 餘弦定理在中,若角.......


掉進黑洞會是什麼體驗?你絕對想象不到!

掉進黑洞會是什麼體驗?你絕對想象不到!

    提示:如圖文未加載,請刷新重試 提示:如圖文未加載,請刷新重試 提示:如圖文未加載,請刷新重 提示:如圖文未加載,請刷新重試 提示:如圖文未加載,請刷新重試 【寫在最後】 銀心即是銀河係中心,是整個銀河係中最明亮的區域,亮度約占銀河係亮度的15%。位於人馬座、蛇夫座和天蠍座三個星座中。距離地球約24000-28400光年。它的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430萬倍。 很多人也許會疑惑,銀河係中心明明是一個黑洞,為什麼還會有光呢?首先黑洞雖.......


985高校校長:未來五年教職工要壓縮韆人,淘汰20-30%

985高校校長:未來五年教職工要壓縮韆人,淘汰20-30%

    本文來源:科教小站、學之策,僅用於學術交流 關注TA 近日,南方都市報發錶瞭一篇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竇賢康校長的文章武大校長:大學發展更重視質量,一流高校要培養新知識創造者>>。 整個文章內容比較長,采訪時間可能是今年兩會前,原文可以在網上搜到。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部分,竇賢康校長關於武大發展這塊說瞭這麼一番話,引發瞭熱議: " 最近,武大也提齣瞭“雙韆”計劃,爭取再用五年,讓“國字號”人纔突破一韆人,教職工總人數5年後整體減少一韆人。如果這個“瘦身強體”的計劃最終實現,人纔數量可以再漲.......


俄鱘和美白鱘意外結閤,造就神奇物種,生殖隔離要被打破嗎?

俄鱘和美白鱘意外結閤,造就神奇物種,生殖隔離要被打破嗎?

    來自俄羅斯的鱘魚和來自美國的白鱘在科學傢的撮閤下巧妙的“聯姻”,造就齣一種神奇的物種,這個過程連科學傢都非常的驚嘆,搞不懂到底發生瞭什麼,親緣關係如此之遠的兩個物種竟然可以雜交産生後代,生殖隔離難道被打破瞭嗎? 說到雜交種,大傢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騾子,根據親本的不同,它可以分為驢騾(母驢公馬雜交)和馬騾(母馬公驢雜交),比較常見且能幫助農民伯伯乾農活承擔運輸工具的是馬騾,這種雜交動物兼具瞭馬和驢的優點且更勝一籌。 而驢騾一般都是在動物園見到的多,它們外形更像驢,同時身體素質也趕不上親本,因此.......


華大研究發現個體不同器官和係統擁有不同生物學年齡

華大研究發現個體不同器官和係統擁有不同生物學年齡

    中新網深圳3月9日電 (鄭小紅 硃族英)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主導的一項多組學研究9日發錶在國際行業期刊Cell Reports,該研究團隊利用多組學生物指標開發瞭測量各種器官、係統生物年齡的工具,研究結果顯示,個體不同器官和係統擁有不同生物學年齡。 據悉,該項研究使用的方法有助於提高對衰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研究使用的生物標記物可以從血液和糞便樣本中獲得,可以用於實際的醫療實踐。 研究結果錶明,人體內有多個“時鍾”,在綜閤研究瞭包括遺傳和生活方式在內的各種因素後,證明這些“時鍾”存在很大差異。.......


如果將現實與元宇宙翻轉,我們的世界會如何?丨《阿瑞斯振蕩》

如果將現實與元宇宙翻轉,我們的世界會如何?丨《阿瑞斯振蕩》

    本期科幻小說來啦~ 今天為大傢推送的是 第30期龍門賽亞軍作品 《阿瑞斯振蕩》 本文作者:小狼伍德 在最後一個戰火紛飛的夜晚,瑪爾文來到神殿。他帶著一柄生銹的劍,從鈍鏡中望見自己的模樣。 當神殿還坐落在故土之上時,牆上的鏡子清晰可鑒,映照著整個美麗富饒的國度。曾經的瑪爾文不可一世啊。他有天神般的軀殼,無窮的財富,數不盡的戰士與幸福的臣民。他永不疲倦,永不睏惑,甚至永不衰老…… 連神明,都要嚮他求助。 “救我。我的孩子,救我。” 神明滄桑又醜陋。他睏在逼仄的小房間裏,滿臉汙跡。 “救您?”瑪爾文.......


NASA:50多歲的“爬行者”將於今年夏天隨阿爾忒彌斯一號前往月球

NASA:50多歲的“爬行者”將於今年夏天隨阿爾忒彌斯一號前往月球

    IT之傢 3 月 12 日消息,當地時間 3 月 11 日,美國宇航局的履帶式運輸車 2(CT-2)開始緩慢地 "爬" 到位於佛羅裏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車輛裝配大樓,它將在那裏接載 NASA 太空發射係統 Megarocket 和獵戶座飛船。 接下來,這對組閤將在今年夏天與 Artemis 1 號一起發射到月球,這是一次無人駕駛的任務,也是 NASA 阿耳忒彌斯計劃首次升空。 今天的行動是為 3 月 17 日的計劃做準備,屆時 CT-2 爬行器將載著登月火箭進行 4 英裏(6.4 公裏).......


埃及法老的匕首曆經3350年都沒生銹,因為用瞭304不銹鋼?

埃及法老的匕首曆經3350年都沒生銹,因為用瞭304不銹鋼?

    1922年,英國考古學傢霍華德・卡特在埃及發掘齣一座古墓,經過核實,這是古埃及法老王圖坦卡濛的墓葬,內部超過5000件文物完好如初,其中法老王棺槨中一把匕首吸引瞭大傢注意:這把鐵製的短刀曆經3350年竟然沒怎麼生銹! 圖坦卡濛的鐵匕首 圖坦卡濛是古埃及的法老,他在8、9歲時登基,公元前1323年去世,死亡時年僅19歲。按照傳統,法老王死後被製成木乃伊存放在石棺中,在他的頭部覆蓋著黃金與寶石打造的麵具。 圖坦卡濛木乃伊的腰間有一支純金製作的短刀;而在右側大腿邊,還放瞭一把鐵製的、帶有純金、寶.......


3350年前埃及法老的匕首至今沒生銹,為什麼?

3350年前埃及法老的匕首至今沒生銹,為什麼?

    1922年,英國考古學傢霍華德・卡特在埃及發掘齣一座古墓,經過核實,這是古埃及法老王圖坦卡濛的墓葬,內部超過5000件文物完好如初,其中法老王棺槨中一把匕首吸引瞭大傢注意:這把鐵製的短刀曆經3350年竟然沒怎麼生銹! 圖坦卡濛的鐵匕首 圖坦卡濛是古埃及的法老,他在8、9歲時登基,公元前1323年去世,死亡時年僅19歲。按照傳統,法老王死後被製成木乃伊存放在石棺中,在他的頭部覆蓋著黃金與寶石打造的麵具。 圖坦卡濛木乃伊的腰間有一支純金製作的短刀;而在右側大腿邊,還放瞭一把鐵製的、帶有純金、寶石.......


前天中午吃瞭啥?忘記瞭或許是個好事……

前天中午吃瞭啥?忘記瞭或許是個好事……

    現在!馬上!迴想一下自己前天中午吃的是什麼。 …… 如果你一下子想不起來,那麼……恭喜你! 等等,為啥要恭喜?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忘記信息而懊惱,幻想著要是能做到過目不忘該多好啊!為什麼我們進化齣瞭能夠進行復雜推理的大腦,卻沒有進化齣更強的記憶力呢? 圖 | unsplash 遺忘,或許也是我們的“超能力” 其實,我們更應該慶幸我們擁有遺忘的能力,因為遺忘可以降低記憶帶來的認知負荷,使認知更加高效,這是能力有限的認知係統高效工作的有益副作用。也許從幾個例子中可以看齣一些端倪: So.......


亞1納米製程晶體管,一個碳原子柵極厚度:清華重大突破登上Nature

亞1納米製程晶體管,一個碳原子柵極厚度:清華重大突破登上Nature

    機器之心報道 機器之心編輯部 小到晶體管柵極開關時等效尺寸都不一樣瞭。 從 20 世紀 50 年代集成電路問世以來,矽晶體管像摩爾定律預測的那樣逐漸縮小。微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越來越多,計算能力也越來越高。 然而,近年來,晶體管的尺寸正在迅速接近極限。柵極長度很快就將無法再縮小,摩爾定律即將終結的「唱衰」之音在芯片行業泛起。 在所有晶體管中,電流從源極流嚮漏極,這種電子流動由柵極控製,柵極根據施加的電壓打開和關閉。因此柵極的長度是晶體管尺寸的關鍵標誌。在 5 nm 以下,由於隧穿效應(一種量子物.......


銀河係中心十分明亮,科學傢發現,那裏藏著宇宙中最危險的天體

銀河係中心十分明亮,科學傢發現,那裏藏著宇宙中最危險的天體

    網上流傳的銀河係照片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中心部分特彆明亮,看起來亮度比邊緣部分的其它恒星的總亮度還要亮。這可不是藝術加工,實際上不管是在可見光波段,還是在紅外綫、 X射綫、伽馬射綫等波段,中心區域都是如此的明亮! 那裏究竟有什麼呢,是啥東西能發齣這麼明亮的光? 先認識一下銀河係。它是一個鏇渦星係(鏇渦星係中的棒鏇星係),呈扁球體,中心厚(厚約1萬光年),邊緣薄(厚約2000光年)。核心凸起區域,也就是那塊亮度極高的區域,被稱之為銀核;四周的扁平區域則稱為銀盤。銀河係大約包含1,0.......


不用男性就能生育!中國科學傢培育小鼠,隻需1顆卵子

不用男性就能生育!中國科學傢培育小鼠,隻需1顆卵子

    新智元報道 編輯:袁榭 好睏 【新智元導讀】最近,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僅用單個未受精卵母細胞,就培育齣瞭實驗小鼠的後代,而且還能活到成年再生子。 太好瞭,以後就不用男人瞭! 2022年3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魏延昌博士及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錶瞭題為《自單個未受精哺乳動物卵子生齣的存活後代》(Viable offspring derived from single unfertilized mammalian oocytes)的研究.......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 神舟十三號乘組計劃4月返迴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 神舟十三號乘組計劃4月返迴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閤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麵驗證,後續任務準備紮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組織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夢天艙、貨運補給、載人飛行等6次飛行任務,.......


神舟十三號乘組狀態良好 計劃4月返迴

神舟十三號乘組狀態良好 計劃4月返迴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閤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麵驗證,後續任務準備紮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組織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夢天艙、貨運補給、載人飛行等6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在軌建.......


無需精子,中國研究團隊基因編輯實現小鼠孤雌繁殖|一周科技

無需精子,中國研究團隊基因編輯實現小鼠孤雌繁殖|一周科技

    3.12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油麥菜 卡那黴素 茴香 責編 | 攸淇 ●  ●  ● 1 關節炎治療藥物可顯著降低COVID-19患者死亡率 圖片來源:pixabay巴瑞替尼(Baricitinib)作為一種可口服的酪氨酸蛋白激酶(JAK)抑製劑,可以抑製免疫係統過度活躍,常用於中重度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在COVID-.......


為啥看恐怖片老是忘不掉?最新研究:恐懼記憶的形成方式更利於穩定存儲

為啥看恐怖片老是忘不掉?最新研究:恐懼記憶的形成方式更利於穩定存儲

    博雯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為啥恐怖片看完瞭老是忘不掉? 科學傢們觀察瞭活體大腦中的記憶形成過程後,得齣瞭答案。 你沒聽錯,確實是在肉眼觀摩瞭全程後發現: 大腦會用不同的編碼途徑形成不同類型的記憶,比如像恐怖片這種會造成心理創傷的記憶,就會選擇一種簡單粗暴的做法―― 直接剪掉大腦皮層中的某些突觸,並在其他區域生成新的突觸。 就像是盆栽的修剪和移植一樣。 這項研究引起瞭諸多熱議,獲得瞭500+的熱度: 目前,這項研究已經登上PNAS: 肉眼觀測“恐懼”形成過.......


人造神經元成功操縱植物,讓捕蠅草強行閉閤,腦機接口新思路打開

人造神經元成功操縱植物,讓捕蠅草強行閉閤,腦機接口新思路打開

    博雯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每日一問:機械義肢什麼時候普及? 二次元中裏常用的解決方法是將神經與硬件設備(包括各種電纜)相連,以達到控製的目的,當然瞭,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還做不到。 於是有人就提齣,能不能通過傳感器感知特定的場景來自動的完成相應的動作,也就是“讓義肢它自己的想法”? 你彆說,這個真可以有。 人造一個神經元,直接讓捕蠅草遭四周空無一蟲的時候也能閉閤: 對,你沒聽錯,人造瞭一個神經元。 將捕蠅草的生物細胞與這個特殊的神經元相連,就能模擬大腦處理和傳遞信息,.......


馬斯剋:星艦最高有效載荷 300 噸,比美國 NASA官方土星五號更強

馬斯剋:星艦最高有效載荷 300 噸,比美國 NASA官方土星五號更強

    IT之傢 3 月 12 日消息,有網友在推上發瞭一張圖並 @馬斯剋,比較瞭幾個比較齣名的火箭在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馬斯剋隨後錶示其星艦在一次性模式(正常是要保留燃料降落到地麵進行迴收的)下最高有效載荷可達 250~300 噸。 馬斯剋錶示:“優化的、完全可重復使用的星艦與土星五號相同的參考軌道有效載荷為 150 噸(土星五號 140 噸)。在消耗模式下,星艦的有效載荷可達 250 噸至 300 噸。” 他這句話在 reddit 上引起激烈討論,畢竟土星五號是完全消耗性的,而 SpaceX .......


8年內中國首次載人登月?美重返月球:打開最後一個50年前的樣本

8年內中國首次載人登月?美重返月球:打開最後一個50年前的樣本

    中國人什麼時候能夠站在月球上? 中國空間站預計2022年完成建設,已有十多個國傢成功申請加入,包括日本等國! 2021年6月17日是不尋常的一天,中國人第一次站在瞭自己的空間站裏,雖然在此之前還有一個國際空間站,但這個早在2010年就完成建造的空間站,竟然一直都不允許中國宇航員進入,它的運營權主要就掌握在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傢手裏。 按照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情況來看,預計會在2022年完成建設,設計壽命是10年時間,一般航天器的實際使用時間都會超過設計壽命,而國際空間站則很可能在2024年提.......





前一篇新聞
明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后一篇新聞
市南停工20年樓盤將土地分界,一期有望辦證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