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1/2022, 9:54:08 PM
為什麼在俄烏衝突上,印度的立場和美國西方立場相距較遠,反而和中國的立場比較接近呢?
俄羅斯在烏剋蘭境內的軍事行動一開始,美國和以他為首的西方就立即行動起來,一方麵,立即加強對烏剋蘭針對性的援助,另一方麵 美國還希望在這個問題上建立起一個反對俄羅斯的聯盟。
同樣他們也很希望印度這個地區性的大國能加入反俄聯盟,但是從衝突開始到現在, 印度的立場也比較鮮明,到現在一直沒有譴責俄羅斯。
比如,3月2號聯閤國大會在錶決譴責俄羅斯的一項決議中,印度就投瞭棄權票。對於印度的棄權票,俄羅斯錶示理解和感謝。
此後在很多國際場閤,印度還是保持著這個立場, 印度的態度讓西方感到失望和疑惑。
感到失望是因為西方想把俄烏衝突描繪成強權的俄羅斯和民主的烏剋蘭之間的衝突。西方很多輿論認為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傢,理應支持烏剋蘭,反對俄羅斯。
感到疑惑是因為不僅印度政府沒有譴責俄羅斯政府的行為,而且 印度的民間和社交媒體上很多人支持俄羅斯,甚至挺普京。
當然也有分析認為印度的這種態度是想兩麵討好,是一種走鋼絲的行為,事實上是不是如此?
來分析一下印度為什麼持這個立場,印度到現在沒有譴責俄羅斯的行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俄羅斯是有很多原因的: 可以從曆史、現實和觀念這三個方麵來分析。
先看曆史原因,在冷戰時期,世界上很多國傢被分成兩個陣營,一個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一個是以蘇聯為首的陣營。
印度一直把巴基斯坦看成是自己的主要對手,在冷戰期間巴基斯坦倒嚮瞭西方,印度就和蘇聯走得很近,不僅錶現為蘇聯和印度有很多防務閤作,而且 在很多國際場閤蘇聯對印度也提供聲援。
比如在1970年代的印巴戰爭中,蘇聯就明確地支持印度,以及後來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剋什米爾地區衝突中,蘇聯和俄羅斯也支持印度,所以印度把蘇聯和俄羅斯看成是朋友,有一定的曆史淵源。
第二是現實因素,曆史原因也延續到現實中間, 由於印度和蘇聯冷戰期間的閤作,印度和俄羅斯之間仍然保持著緊密的關係 。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現在的閤作主要是兩個領域, 一是防務,二是能源。
從防務方麵來看, 印度現在很多的防務、很多的國防裝備,比如像坦剋、戰鬥機到導彈係統,大部分都是從俄羅斯進口,而且印度在能源消費上對俄羅斯依賴也比較深,所以印度不會輕易得罪俄羅斯。
那麼除曆史友誼和現實利益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是印度的外交觀念。 印度是一個地區性的大國,在外交上麵也有自己的一貫觀念和立場。
冷戰時期,印度的外交活動就比較引人注意,比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在中國、印度和緬甸的共同倡導下,最後逐漸完善成為一個外交指導思想。
同時,印度它是不結盟運動的領導國之一,在冷戰結束之後,這幾十年中間,印度都是在尋求在俄羅斯、美國這些大國之間的一種平衡,不是完全某一方。印度和俄羅斯的關係,甚至和比美國的關係更要接近,因為印度和俄羅斯有傳統的友誼,還有現實的利益, 所以,印度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立場比較一貫,不是臨時決定,和中國的立場是接近的。
3月25號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到訪印度,和印度外長會談之後,雙方都一緻認為中印兩國在很多重大國際問題上和國際原則上的立場比較接近。
在烏剋蘭問題上, 中國和印度認為要照顧到各方的利益關切,要堅持以和平手段來解決爭端,並且對經濟製裁可能會引發的後果都錶示關切。
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印度這種比較中立的立場。這種立場它不是印度獨有的,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其他的一些地區性的大國, 像巴西、南非、甚至包括北約成員國土耳其,這些地區性大國都秉承中立立場, 而這種中立,在俄烏衝突中能發揮什麼作用呢?
隨著戰事的拓展,這些國傢比較中立的立場會發揮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正麵的作用,戰爭一開始各方情緒高昂,立即要求站隊,好像戰爭必須要分齣勝負。 但隨著時間的發展,戰事的延伸,各方都意識到瞭戰爭的破壞性,也意識到戰爭如果拖得越久,導緻升級的風險就會越大。
隨著熱情冷卻下來後,各方都在努力尋找一種和平解決問題的齣路。一旦到瞭這個階段,這些地區性的大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國, 他們的中立立場就會在這種尋找和平齣路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