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劉備惜敗江東,病逝於白帝城,匡扶漢室的大業落到托孤大臣諸葛亮頭上。
諸葛孔明為報答先帝知遇之恩,東聯孫權,北攻曹丕,率大軍南蠻平叛七擒孟獲;北伐中原六齣祁山,用盡瞭平生氣血,到底也沒能撼動曹魏分毫。
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用兵之道,曹操尚且不懼,麵對曹丕小兒應該如探囊取物啊?何以竟無功而返?
今天分析起來應該與他的身份和工作環境有關,他是蜀國的丞相,相當於今天的公司總經理,背後有個不成器的花花闊少當董事長,需要他事事勞心。雖然舊老闆已經去世,但諸葛總就為要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身上肩負著雙重責任:
第一,要完成老董事長生前遺願,北伐中原、匡扶漢室;
第二,保證小董事長的漢室基業不受侵犯,江山永固。
所以齣徵後,以最保守的打法去獲取利益,每當攻擊都要把退路謀劃得妥妥當當,這種不思進先思退的打法,注定隻能守成,難有較大突破。
打工和創業的區彆在於,打工的心態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然對不起老闆;創業者的心態是大不瞭從頭再來,本就是一無所有啊!所以,創業者敢闖敢於承擔風險,敢於突破自我。
大老闆劉備生前,戎馬生涯,漂泊半生,幾次都差點沒被曹操追死,最後纔在蜀地打下一片天下!經常是打著打著就剩老哥一人兒瞭?然後見勢不妙撥馬而走,無數次走投無路,差點凍死或者餓死。
而諸葛亮作為高級打工仔就不一樣瞭,他首先沒必要涉險;其次,守護住公司的産業不倒就算有功,對吧?所以不同的生存環境,造就瞭不同的工作心態!
還有,當老闆的在公司可以一人說瞭算,員工必須服從,不用害怕員工能力強威脅自己的地位,更不會害怕內部齣現競爭對手受到排擠。而高級職業經理人就不一樣瞭,諸葛總首先需要排除政敵(倒黴的李嚴就是案例),時刻打擊異己,保證權力不能旁落,否則,自身尚且難保,何以管理公司,更彆想實施統一天下的大計劃瞭,對嗎?
諸葛亮專權雖然是齣於公心,並不圖私利,但控製欲就像一張溫柔的大網,束縛著公司一步步前行,直到步履維艱---,從而不可避免又産生一個嚴重的後果:
第一、劉禪雖然是皇帝但無實權,形同擺設,沒有任何權力和作為,諸葛亮培養齣瞭個扶不起來的阿鬥!
第二、有勇有謀的魏延,本是劉備生前重臣,非常受賞識,諸葛掌權後一直被壓製,空有一身本領難以施展,反而紙上談兵的馬謖受到重用,結果齣師未捷身先死;
第三、保守的用人製度造成天下纔能之士不來投靠,人纔難以為繼,最後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第四、諸葛亮鞠躬盡瘁一心為國,事必躬親的後果是沒有培養幾個得力助手或者優秀接班人,他死之後,蜀國人纔凋敝,剩下一個薑維枯木難支!
試想蜀漢基業開創之初,老闆劉備雖自稱皇室後裔,但傢境敗落,窮得靠賣草鞋為生,文不成武不就。但是其人格魅力和創業的雄心壯誌連曹操都不得不佩服,隻要劉皇叔大旗不倒,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文臣武將濟濟一堂。
江東三世基業的孫權更是甘拜下風,甚至南蠻地區都派軍追隨劉備作戰。
諸葛亮呢?北伐之時,召開軍事會議,魏延自告奮勇:“隻要給我五韆人偷渡子午榖,我必定奪下長安!”但諸葛亮否定瞭他:“此計太冒險,萬一中途有變,悔之晚矣。”魏延心急如焚:“倘若不行奇招,何時剋復中原?”
諸葛亮輕搖羽扇道:“大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自然能平取涼州,又何必冒險!”看似諸葛亮胸有成竹,但結果告訴我們,他的穩妥,最後一事無成。
此後七年,諸葛亮先後五次討伐魏國,都無功而返。但魏延卻一次次創造人生的高光時刻。陽溪一戰,大破名將郭淮;木門一戰,斬殺名將張郃;南圍之戰,大破司馬懿,又繳獲無數軍資。
由此看來,一個魏延的本領是多少個馬謖都比不上的!但是諸葛亮就是不重用,寜可將權力交給心胸狹隘的楊儀之流,讓蜀地苟延殘喘活下去,也不想讓魏延揮刀北進中原半步。
如此保守行事,守成有餘立功不足啊!剋復中原,匡扶漢室,隻能是一場春鞦大夢罷!
所以,相對人纔戰略方麵,老闆劉備用人識人的能力,那比諸葛亮不知高明多少倍,想當初劉關張三位一體,關張二人捨命追隨劉備,不離不棄。張飛單人獨騎當陽橋上一聲吼,擋住曹操十萬兵;後續四弟趙子龍長闆坡前救阿鬥,百萬軍中殺瞭個七進七齣,果是勇冠三軍。
發展到後來,文有臥龍鳳雛、法正、馬良、簡雍、糜竺;武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和魏延、馬岱、劉封等等一眾將軍,可以說兵強馬壯氣勢如虹!
可嘆,前人生前打下的這片江山交給諸葛亮手中後,不僅沒有傳承反而人纔愈來愈凋敝,等到薑維接班時,蜀中無大將,年方八十的廖化齣來做先鋒,可悲不?
其實諸葛丞相犯的這幾次用人方麵錯誤,已經慢慢動搖瞭蜀漢大業的根基:
第一次失誤就是留下關羽守荊州,明知關二爺心高氣傲,不納忠言,還不留在身邊時刻監督,反而讓其鎮守一方。雙方相隔韆裏,信息不暢,最後敗走麥城一敗塗地。結果關羽死瞭,荊州丟瞭,也為劉備夷陵之敗埋下瞭伏筆,對嗎?如果換做趙雲一定堅決執行諸葛亮的計劃:“東聯孫權,北拒曹操”,這麼個打法,是否又會呈現不同的局麵?
第二次用人失誤,更精彩瞭,也為後世留下瞭一齣大戲:“失空斬”。分彆由“失街亭”、“空城計”和“揮淚斬馬謖”三部分組成。這次用人失誤純粹是自找的,劉備生前明明已經交代,馬謖此人誇誇奇談、言過其實,不堪大用。但是孔明一直把馬謖當兄弟啊,不讓他上,讓誰上呢?結果失瞭街亭,把自己這個主帥差點交代瞭,不得不擺一齣“空城計”給司馬懿,多危險啊?如果啓用魏延甚至馬岱能是這個結果嗎?
第三次就是明知楊儀心胸狹窄、魏延性情高傲,二人見麵如同仇敵,水火不容,仍把人格不健全的楊儀當作心腹。讓二人同處一室,在戰時,豈不等於把放一個炸藥包放在瞭身邊?諸葛死後,二人果然相互攻訐,互相拆台,火藥桶炸瞭,二虎相爭的結果,誰都沒落得好下場!
所以說,盡管諸葛丞相胸有韆謀,為國事操碎瞭心,但有一個不會識人用人的短闆,注定走不長遠。到最後讓魏延也被披上瞭謀反的外衣,屈死於馬岱刀下。朝中唯一一個能打大仗的將軍就此殞滅!蜀中再無大將,戰不能戰,守不能守,隻能慢慢等死罷瞭---
可嘆,劉備辛辛苦苦創下的蜀漢基業,兩代而亡;可惜,好好一個天府之國,竟白白便宜瞭司馬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