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4:43:32 AM
毫無疑問,東南互保對於清政府而言絕對是一種“背叛”,與謀逆沒有本質區彆,可是清政府又能拿他們怎麼辦呢?或者說慈禧又能怎麼樣?派兵“討逆”?醒醒吧,自己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瞭,中央式微。
首先我們來說下“東南互保”具體是指的事件
清朝末年,義和團運動在極短的時間裏迅速興起,有覆蓋全國之勢。英國方麵恐義和團勢力波及長江流域,損其利益,於是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與西方列強閤作,經盛宣懷牽綫、上海道台餘聯沅齣麵,於1900年6月(光緒二十六年),南方諸省督撫達成“東南互保”協議。
東南督撫與各國駐滬領事商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等地歸各省督撫保護。
清政府嚮十一國列強宣戰後,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Y、四川總督奎俊、山東巡撫袁世凱、鐵路大臣盛懷宣等人,與各參戰國達成協議稱東南互保。他們稱清政府下達的支持義和團的命令,是在義和團威脅之下所發齣的的“亂命”,拒不執行。
東南督撫此舉,可以說狠狠打瞭清政府一巴掌,於清政府而言等同於“謀逆”,直接讓清政府顔麵掃地。
但從東南互保的曆史意義來講,其遏製瞭義和團運動嚮南擴展的可能,是東南督撫嚮帝國主義妥協和矛盾的産物,又是東南督撫與清政府之離心的産物;另一方麵保障瞭直隸、河北、山東以外地區避免被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波及;同時也讓地方上權力得到有效擴張,而中央權力得到削減,為並與之後辛亥革命時各省相繼獨立埋下瞭伏筆。
那麼問題來瞭,既然“東南互保”直接讓清政府顔麵掃地,為何慈禧又不追究?
雖說東南互保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南諸省正在脫離清政府,但這並不代錶清政府已經失去瞭對東南諸省的控製,或者說東南諸省的督撫們並沒有真的造反的打算,隻為“自保”。
所以,他們在庚子國難中雖然沒有救援北京,但在得知慈禧“西狩”到山西境內並滿血復活的消息後,還是繼續擁護清政府,起碼名義強是擁護清政府的,光緒依舊是皇帝、慈禧依舊是大清帝國的實際掌權者,天下依舊是大清的天下。
但是,令我們所有人想不到的事,慈禧“西狩還京”之後,壓根不提自己所受到的屈辱,也不追究參他們在庚子國難中忤逆、抗旨的大罪,而且還錶揚瞭他們,稱東南督撫們“度勢量力,不欲輕構外釁,誠老成謀國之道”,甚至還封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盛宣懷等人太子太保銜。
這樣的反差不可謂不大,令人抓摸不到頭腦,但細細一想,其實也很簡單。
第一點、慈禧手中無兵,拿什麼問罪東南督撫們?
清末時,經過瞭二百餘年的時間,清政府的軍隊早過瞭那個“八旗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的時代,彼時的八旗兵、綠營兵早早已腐朽不堪,不堪重用。到瞭太平天國起義時,更是被一群“流民”組成的“亂軍”吊打,沒辦法清政府隻能爭取漢族地方士紳的支持,並動員他們組織地方士紳武裝,以達到對抗太平天國的目的。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漢人武裝力量迅速崛起,齣現瞭以曾國藩為代錶的湘軍集團、李鴻章為代錶的淮軍集團。
再到東南互保時期,慈禧手中已經沒有強大的軍隊瞭,而以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為代錶的封疆大吏們已呈現軍閥化現狀。
試問,麵對這樣的情況,慈禧又拿什麼區追究他們在東南互保中的責任呢?
第二點、慈禧不敢開罪列強,且需要他們從中斡鏇
東南互保實際上是由東南諸省的封疆大吏與列強們聯閤劈開所達成的一個互保協議。剛在庚子國變中吃瞭一個大虧的慈禧,自然是不敢得罪列強的。
另一方麵,彆忘瞭自己剛打瞭一場大敗戰,還被嚇得“西狩”到瞭山西境內,如果慈禧這個時候懲處他們,自然會挑起內亂。到時候外有強敵、內有叛亂,對於清政府而言是承受不起的,況且她還要倚靠他們與列強斡鏇,所以慈禧隻能選擇不追究。
當然瞭,如果慈禧在庚子國變中打贏瞭列強,那結果肯定就不一樣瞭,東南互保中的所有督撫,無一例外必遭滅頂之災。可是,清政府對外幾乎就沒有打贏過,有必敗、也有不敗而敗,總之清政府輸的很徹底。畢竟你隻有打贏瞭列強,纔能在一定程度上將自己的威懾力提升一,屆時在攜勝利之勢治東南督撫的罪。
可惜慈禧輸瞭,而且輸的很徹底,那麼慈禧隻能乖乖認慫,既不能和列強撕破臉,又必須對東南的督撫們妥協。
第三點、還需要這些封疆大吏壓製革命黨
彆忘瞭,晚清政府除瞭麵對列強外,還要麵對南方的革命黨。
在東南互保時,李鴻章就曾與革命黨人有接觸,當然瞭這裏麵是李鴻章拉攏革命黨共建共和大業,還是革命黨人拉攏李鴻章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慈禧對於這一情況還是有所瞭解的,如果慈禧非要懲治東南互保的督撫們,勢必引發嚴重的後來,起碼直接促成東南督撫們與革命黨閤作,攜手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權衡利弊,慈禧自然是不會懲處他們的,轉而嚮他們妥協,再封個太子太保什麼的虛銜以示嘉奬,安撫他們,再利用他們壓製革命黨,達到為清王朝續命的目的。
而事實上慈禧太後也是這麼做的,但是慈禧也不會坐以待斃。後來在李鴻章等人去世後,慈禧讓袁世凱操練新軍,就是為瞭讓自己手裏有兵可以硬氣起來,避免在發生同樣的情況。
在等到新軍練好後,於1907年的事後將袁世凱調入軍機,說白瞭就是明升暗貶,奪迴兵權。隻可惜他忽略瞭袁世凱的力量,在自己死後,沒人能鎮的住袁世凱。而袁世凱則是將之前東南督撫們的行為進一步升級,並最終成為清朝的掘墓人。
說到底,東南督撫們搞瞭一齣東南互保,實際上卻保全瞭南方。或許很多人認為這是東南督撫們為瞭維護自身利益,與洋人勾結,置國傢利益於不顧。但真的站在當時的角度,東南互保起到瞭保境安民,為清王朝保存實力的作用。正因為“東南互保”,這使得當時中國最富庶繁華之地免遭戰火破壞,同時也遏製瞭列強們在長江流域更一步深入。當然瞭,東南互保並不是說他們已經完全無視清政府,或者說無視慈禧,清政府也沒有對他們失去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