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小心,前方核能! - 趣味新聞網


小心,前方核能!


發表日期 3/6/2022, 7:36:05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文章轉載自“星球研究所”2022年是世界上第一座人工核反應堆誕生80周年星球研究所特彆製作此文希望能夠解答你關於核能的疑問自人類誕生以來我們便從未停止過對能源的探索煤炭、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歸… .....


    

文章轉載自“星球研究所”

2022年

是世界上第一座人工核反應堆

誕生80周年

星球研究所特彆製作此文

希望能夠解答你關於核能的疑問

自人類誕生以來

我們便從未停止過對能源的探索

煤炭、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

歸根結底

人類所利用的能源

幾乎都來自太陽

(日齣下的海上風電場,拍攝於遼寜大連海王九島,攝影師@NoOne曉東)

��

然而有一種例外

它是人類真正獨立掌握的

生産能源的偉大技術

它如此偉大

甚至可以創造齣太陽本身

它就是

核能

(受控核聚變裝置,可以産生與太陽內部一樣的核聚變反應,也被稱為“人造太陽”,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有人追捧它

為它奔走呼號

有人恐懼它

幾乎談之色變

放眼整個能源史

沒有什麼能源可以比它更高效

但似乎也沒有什麼能源可以比它更“危險”

(2010年4月24日,據媒體報道,在德國布羅剋多夫核電站附近的一次“反核”遊行中,總計有12萬人參加,排成的隊伍足足有120公裏長,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

實際上

大多數人也並不瞭解它

片麵的認知

造就瞭如今這般矛盾的現實

那麼

核能的真麵目到底是什麼?

為瞭利用這種能量

我們都經曆瞭什麼?

01

初識

1945年

伴隨著一陣驚天巨響

萬米高的蘑菇雲騰空而起

日本廣島頃刻間淪為火海

人類首顆在實戰中使用的原子彈引爆

核能

第一次嚮世人展示瞭它無與倫比的威力

(原子彈轟炸廣島,升起巨大的蘑菇雲,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這顆原子彈釋放的能量

相當於一次裏氏6級的地震

距爆炸中心7公裏內的建築被嚴重損毀

傷亡人員比例高達53%

但其中

隻有不到1韆剋的燃料進行瞭反應

這種特殊的燃料

叫做“

(鈾元素及鈾礦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從地球誕生之初起

鈾就已經形成瞭

它與多種元素結閤形成的礦物

往往呈現齣絢麗的色彩

因此甚至一度被用作染色劑

用來製作精美的器皿

(19世紀的鈾玻璃製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然而

在美麗的外錶之下

還有另一種看不見的“色彩”

直到1896年纔被人類發現

作為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

鈾原子並不穩定

它的原子核會自動蛻變成另一種

質量更小、更穩定的原子核

這個過程被稱為“ 衰變

衰變會釋放齣熱量以及各種射綫

因此這種特性也被稱為“ 放射性

相比於釋放射綫

通過衰變實現不同元素間的轉化

對渴望“點石成金”的人類來說

顯然更具吸引力

然而

原子數目衰減一半所花費的時間

即所謂的“ 半衰期

動輒長達數億年

隻靠天然的衰變實現大規模的“點石成金”

仍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

(鈾235衰變及部分元素半衰期,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人們必須想方設法尋找其他途徑

完成原子的改造

最常用的是

利用組成原子核的一種微小粒子

中子

作為“炮彈”轟擊原子核

令其分裂成兩個新核

實現“ 裂變

更重要的是

它還給我們帶來瞭一個意外的“驚喜”

裂變後原子核質量減少

正如愛因斯坦的 質能方程 所揭示的那樣

這些減少的質量直接轉換成瞭能量

(核裂變反應示意圖,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在這個著名的方程中

由於光速的數值十分龐大

因此哪怕微小的質量變化

也會産生巨大的能量

這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發現

它意味著

如果人們能夠駕馭這種能量

那麼隻需百餘噸核燃料

便可産生滿足北京市一年的用電量

(供北京市全年用電所需的低濃縮鈾與其他燃料對比,此處按北京市2020年全年用電量1140億韆瓦時估計,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這為人類能源的發展

指明瞭一個全新的方嚮

人類終於可以擺脫

燃燒

這種依靠拆裝化學鍵獲得能量的方式

真正觸碰到瞭原子核本身

進入瞭用質量直接換取能量的

原子時代

不僅如此

核能不受天氣和季節的影響

其釋放過程也不産生任何溫室氣體

更不會排放煙塵汙染環境

可以說是相當理想的清潔能源

(浙江秦山第二核電站,一般也稱秦山二期,攝影師@邵帥/中核集團)

��

但是

原子核看不見也摸不著

要馴化它

又談何容易?

02

馴化

實際上

早在原子彈誕生之前

人類就率先建造齣瞭

第一座實現可控核裂變反應的裝置

核反應堆

盡管它最初的功率隻有0.5瓦

甚至不足以點亮一盞傢用電燈

但正是它

開啓瞭人類掌控核能的新時代

(1946年12月2日,參與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反應堆的科學傢們慶祝成功的4周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隨後

各式各樣的核反應堆相繼建成

發電功率也越來越大

第一代核電站

正式登上能源的舞台

核能

以電力的形式走進瞭韆傢萬戶

(法國希農核電站1號機組,建成於1963年,1973年關停,如今已經被開發成瞭一座博物館;如無特彆說明,本文所說的核電站建成時間均指該核電站首台機組正式並網發電的時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比如

建成於1954年的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

蘇聯奧布寜斯剋核電站

其發電功率僅為5000韆瓦

隻能支撐幾座工廠的運行

美國希平港核電站

將發電功率提升到瞭6萬韆瓦

大約可以滿足6萬人口的用電需求

加拿大道格拉斯角核電站

發電功率則高達20萬韆瓦

足以為一座小型城市的運轉提供全麵保障

(世界核電站分布示意圖,第一代核電站現在基本已永久關停,目前運行中的187座核電站絕大部分都是1970年之後建成的,加上永久關停的103座核電站與建設中的15座核電站,全世界現在一共有305座核電站,製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

作為一種實驗性的技術

第一代核電站種類繁多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

它們都是利用高溫水蒸氣

驅動汽輪機鏇轉

進而帶動發電機産生電能

與常規的火電廠相差無幾

但不同的是

火電廠利用煤炭燃燒將水加熱

而在核電站中

則是利用原子核的裂變反應

提供足夠的熱量

(核電與火電發電原理對比,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在火電廠中

為瞭保證煤炭的持續燃燒

需要充足的空氣和足夠高的溫度

而在核反應堆裏

需要的則是一定數目的中子

人們發現

有些元素裂變的同時會産生多個中子

從而繼續引發其他原子裂變

成為“ 鏈式反應

隻有這樣的元素纔能被用作核燃料

最常用的便是鈾元素的一種

鈾235

(鏈式反應示意圖,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然而

相比煤炭的燃燒

原子核的“燃燒”則睏難重重

一方麵

引發反應的中子數量

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否則會導緻反應太過劇烈甚至爆炸

或太過微弱直至“熄火”

隻有當每次有且隻有1個中子參與下次裂變時

反應纔會穩定地進行下去

於是

人們在核反應堆中加入瞭

控製棒

它由容易吸收中子的材料製成

通過調節控製棒的位置

便可以改變核反應堆中的中子數量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控製棒驅動機構的安裝,攝影師@賴虔瑜/中國廣核集團)

��

另一方麵

中子的速度還不能太快

否則很容易與原子核“擦肩而過”

從而降低反應效率

於是

人們又在核反應堆中加入瞭

慢化劑

利用慢化劑的原子與中子碰撞

便可以實現中子的減速

以增大與原子核反應的機會

(核反應堆內部結構示意,其中將核裂變産生的熱量帶齣的介質稱為冷卻劑,冷卻劑和慢化劑可以為同一種物質,比如圖中的水既是慢化劑,也是冷卻劑;另外,並不是所有的核電站都需要慢化劑,需要慢化劑的核反應堆統稱為“熱中子反應堆”,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

正是因為比煤炭燃燒更復雜

核電站的建設難度也大大增加

作為核能發電的先驅

第一代核電站的成本十分高昂

甚至可以達到火電廠的10倍之多

直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

隨著技術的進步

核電纔終於具備瞭超越火電的經濟優勢

功率更大、成本更低的

第二代核電站

隆重登場

(美國聖奧諾弗雷核電站,建成於1967年,其中第一台機組已於1992年退役,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經曆瞭第一代核電站的百花齊放

隻有少數幾種類型的核電站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

比如

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的

沸水堆核電站

在這種核電站中

驅動發電機的蒸汽

是由流經核反應堆的水直接沸騰産生

但這將不可避免地攜帶放射性物質

進而汙染整個迴路

因此必須對所有機組設置防護

(沸水堆核電站原理示意,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又如

結構復雜但更安全可靠的

壓水堆核電站

這種核電站

同時擁有兩條水迴路

一條流經核反應堆

用於提供熱量

一條則流嚮發電廠房

用於推動汽輪機鏇轉

而為瞭提高

兩條迴路間的傳熱效率

流經核反應堆的水

被施加瞭很高的壓力

這讓其中的水流在高溫下

仍然可以保持液體狀態而不沸騰

“壓水堆”由此得名

(壓水堆核電站原理示意,其中核反應堆所在的一迴路又被稱為“核島”,汽輪機等所在的二迴路則被稱為“常規島”,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這樣一來

相比沸水堆核電站

壓水堆核電站的發電廠房

能與核反應堆完全分離

進而隔絕放射性物質

大大降低瞭設備檢修的難度

除此之外

根據慢化劑和冷卻劑的不同

還有重水堆、石墨氣冷堆、石墨沸水堆等等

它們共同構成瞭現代核電站的大傢族

(常見核電站分類圖,該圖隻展示瞭需要使用慢化劑的熱中子反應堆,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20世紀70年代

接連發生的兩次石油危機

讓核電的價格優勢愈發明顯

核電站建設從此進入

突飛猛進的黃金年代

在美國

核電裝機總量超過6000萬韆瓦

占到瞭全球的1/3

在日本

核能發電量在短短十年內

就經曆瞭超過11倍的快速增長

在法國

核電占比更是從第一次石油危機前的8%

一路飆升到瞭近50%

(上文提到的美國為1983年的數據,日本和法國均為1973年到1983年間的數據;下圖為法國東部的卡特農核電站,其中冒白氣的是核電站的冷卻塔,地處內陸的核電站因缺少冷源,所以需要建造冷卻塔,而沿海核電站可以靠海水冷卻,因此通常沒有冷卻塔,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大量核電站

如雨後春筍一般冒瞭齣來

核電的春天仿佛就要來瞭

但就在這個時候

突如其來的兩次災難

將核電直接拖入嚴鼕

原子核

真的被我們馴化瞭嗎?

03

失控

1979年3月28日淩晨

正式運行僅3個月的

美國三哩島核電站2號機組

突然響起瞭警報

核反應堆的主供水係統意外斷開

本應投入工作的輔助供水係統

卻由於幾天前維修人員錯誤關閉閥門

導緻冷卻水無法到達核反應堆

令堆芯溫度急劇上升直至熔毀

(美國三哩島核電站,建成於1974年,發生事故的為2號機組,相鄰的1號機組一直工作到2019年纔退役,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這是核電史上

第一次發生如此嚴重的事故

盡管沒有發生爆炸

但有約5萬人緊急撤離

讓民眾如此惶恐不安的

正是伴隨核反應産生的各種射綫

即“ 輻射

它們會對人體的分子結構造成破壞

從而導緻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由於輻射不能被肉眼所見

因此一開始並沒有被人類重視

開創放射性理論的居裏夫人

由於在實驗中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

最終因過量輻射導緻的惡性貧血癥逝世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正在返迴天和核心艙,航天員穿著厚重的航天服,可以抵擋來自宇宙的輻射;本文所說的輻射均指電離輻射,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

作為一個大型輻射源

核電站一旦發生事故

後果將不堪設想

但好在三哩島核電站

作為一座閤格的壓水堆核電站

具備相對完善的安全措施

首先

是從內到外的三道實體屏障

第一道屏障

是包裹著核燃料的 金屬管

它由耐高溫、耐腐蝕的鋯閤金製成

以避免核燃料與冷卻水接觸

導緻放射性物質外泄

(請 左右滑動 查看核燃料組件及內部結構,左圖攝影師@過東海/中核集團,右圖來源@視覺中國)

��

第二道屏障

是包裹著堆芯的 壓力容器及管道

如果第一道屏障被突破

放射性物質也能被密封在迴路當中

(江蘇田灣核電站壓力容器吊裝,攝影師@伍傢春/中核集團)

��

第三道屏障

是包裹著所有反應裝置的

混凝土 安全殼

即使堆芯熔毀

也可以保證放射性物質

不會釋放到環境中

(廣東嶺澳核電站[二期]安全殼穹頂吊裝,攝影師@賴虔瑜/中國廣核集團)

��

除此之外

還有自動插入控製棒、快速“刹車”的

緊急停堆係統

自動嚮堆芯注水、快速降溫的

應急堆芯冷卻係統等

各類安全控製係統

為核電站的安全運行層層設防

(壓水堆核電站三道安全屏障示意,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在三哩島核事故中

事故發生僅8秒後

這些安全措施便逐一啓用

盡管第一道安全屏障被突破

但從中泄漏的放射性物質

基本都被鎖定在瞭

由壓力容器把守的第二道屏障

和安全殼形成的第三道屏障中

因此並沒有對環境造成太大影響

(如今的三哩島核電站及周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這次事故最終隻是虛驚一場

但彷佛是在為人類敲響警鍾

可人類並沒有重視這次警告

僅僅七年之後

麻痹大意讓危機再一次降臨

這一次

人類沒有幸免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曾是蘇聯最大的核電站

但在1986年的春天

這個“神話”被無情打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拍攝於2015年9月29日,當年事故發生後人們便用黏土、硼砂和鉛等封閉核反應堆,並在外麵搭建金屬和混凝土結構,稱為“石棺”,遠處是正在修建的新“石棺”,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

事故的起因

不過是一次停機檢修期間

進行的普通試驗

由於此前已有多次經驗

這次試驗並沒有被嚴肅對待

草草製定的試驗方案

甚至明確要求

斷開部分安全控製係統

而隨後的一係列錯誤操作

再加上核反應堆本身的設計缺陷

讓核電站徹底失控

短短4秒內

反應堆功率就暴漲至最大值的100倍

包裹著核燃料的金屬管熔化

冷卻水急劇蒸發

繼而引發連續爆炸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現場情景示意,圖片來源@電影《切爾諾貝利》)

��

更糟糕的是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采用的

石墨沸水堆結構

並沒有壓水堆核電站那樣的

第二道和第三道屏障

劇烈的爆炸直接將屋頂炸飛

大量放射性物質由此進入大氣

數十萬人受到過量輻射的影響

曾經繁華的城市一夜之間淪為“地獄”

(請橫屏觀看,如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圍荒涼的城市,遠處依稀可見被新“石棺”包裹的核電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接連發生的兩次事故

給核電站打上瞭危險的標簽

強烈的“恐核”、“反核”情緒

讓核電陷入瞭舉步維艱的境地

(1954-2020全球核電機組數量變化,可以看到,在三哩島核事故後,全球核電機組數量增長速度並未放緩,直到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纔明顯降低,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但放棄核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例如在核電占比幾乎過半的瑞典

關閉核電站後隻能嚮丹麥購買火電

以彌補巨大的電力空缺

核電

還有齣頭之日嗎?

04

重生

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後

石墨沸水堆便退齣瞭曆史的舞台

世界各國都對現有的核電站

進行瞭全麵排查

防護係統也進一步升級

此後二十餘年都風平浪靜

直到2011年

一場裏氏9級的特大地震

打破瞭太平洋的平靜

由此引發的海嘯甚至高達40米

數萬人因此遇難

(日本3・11地震後被海嘯淹沒的城市,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受到地震影響的

還有曾經全世界最大的核電站

日本福島核電站

在地震和海嘯的雙重打擊下

核電站的所有備用電源全部失效

導緻安全防護係統均無法發揮作用

最終造成堆芯熔毀

放射性物質大量泄漏

��

在天災麵前

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嗎?

事實上

早在20世紀90年代

人們就開始發展

安全性更好、故障率更低

且功率更大、壽命更長的

第三代核電站

專門為極端事件準備瞭預案

(廣東台山核電站,其中的1號機組是全球首台具備商業運行條件的EPR[歐洲先進壓水堆]三代核電機組,攝影師@周維欣/中國廣核集團)

��

比如在每個迴路設置獨立的安全係統

采用雙層安全殼作為第三道安全屏障

或者直接采用無需能源驅動的

非能動安全係統

隻要利用重力、對流等自然現象

便可以自動冷卻核反應堆

防止堆芯熔化、放射性物質外泄

��

2021年1月30日

中國自己的第三代核電機組

華龍一號”

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我國成為全球第四個

真正掌握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傢

作為當今核電市場上

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機型之一

“華龍一號”不僅配備瞭雙層安全殼

1.3米厚的內殼和1.8米厚的外殼

可同時抵禦內部的爆炸和外部的撞擊

還配備瞭先進的非能動係統

即使是遇到福島核電站那樣

所有備用電源都失效的極端情況

也可以應對自如

(福建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全球首台“華龍一號”機組,攝影師@過東海/中核集團)

��

今天

中國的“華龍一號”

不僅在國內大放異彩

同時也走齣國門

成為中國製造的新名片

(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華龍一號”海外首堆,攝影師@王進傑/中核集團)

��

而在三十年前

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核電站

浙江秦山核電站

剛剛開始並網發電時

全世界的核電機組數量

已經超過400台

在沒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情況下

中國核工業人

硬是靠著微縮膠片中的技術資料

開拓瞭中國核電的荒野

��

從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的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1993年建成,中國大陸首座百萬韆瓦級大型商用核電站,引進法國的核島技術和英國的常規島技術建造,圖片來源@賴虔瑜/中國廣核集團)

��

到首個自主研發的大型核電站

廣東嶺澳核電站(二期)

(廣東嶺澳核電站[二期],2010年建成,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唯一開工的核電項目,也是我國第一個全麵實現自主設計、建造和運營的百萬韆瓦級核電站,攝影師@賴虔瑜/中國廣核集團)

��

再到首次裝備“華龍一號”的第三代核電站

福建福清核電站

��

如今

17座核電站

共計52台機組

在中國大地上組成瞭

一道特殊的能源“海岸綫”

當前發電總量已經高居世界第二

(中國核電站分布示意圖,本地圖僅展示瞭中國大陸地區已投入運行的核電機組,製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

但是

這就是終點瞭嗎?

05

未來

今天

如果想要查閱

居裏夫人當年的筆記本

你需要穿上專門的防護服

從特製的鉛盒中將其取齣

這是因為這些筆記本仍然具有放射性

而這種放射性還將持續至少1500年

(居裏夫人手稿,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這也是核電發展到今天

依然存在的最大問題

核廢料

它們雖是核燃料使用後的殘餘

但仍然具有強烈的放射性

長久以來

我們也隻能經過復雜的處理後

將其埋入地下

依靠時間的力量消除輻射

(法國工業地質處置中心[Cigeo]內的地下隧道,該中心是由法國國傢放射性廢物管理機構[Andra]運營的核廢料處置庫,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盡管第三代核電站

對可能發生的泄漏

進行瞭嚴防死守

但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杜絕事故的發生

或者減少甚至消除核廢料

核電站的爭議就將永遠持續下去

於是

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使命便交到瞭

第四代核電站 手裏

2021年12月20日

全球首台第四代商用核電機組

在中國山東石島灣核電站

實現並網發電

它采用的 高溫氣冷堆 結構

核泄漏的概率完全為

因為這座核電站的燃料

被包覆在特殊材料製成的球體中

即使在高達1600℃的溫度下也不會破損

而這遠遠超過瞭

核反應堆能夠達到的最高溫度

也就是說

這是一道真正牢不可破的屏障

(高溫氣冷堆球形燃料結構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

而另一種第四代核電站

快中子反應堆 核電站

則從根本上減少瞭核廢料的産生

它使用的燃料鈈239

在裂變時釋放的中子

可以使外圍的鈾238變成鈈239本身

也就是說核燃料“越燒越多”

核廢料自然就越來越少

相比傳統的壓水堆核電站

燃料利用率可提高到60%以上

(快中子反應堆“燃燒”過程示意,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此外

第四代核電站還有

熔鹽堆、超臨界水冷堆等其他類型

盡管目前大部分尚處於實驗階段

但在不遠的將來

無論是經濟性、安全性還是可靠性

它們都將是能源市場上最有力的競爭者

(山東石島灣核電站,是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係統安全特性的核電站,圖片來源@中國華能)

��

但這還不是最清潔的能源技術

有另外一種核反應

可以真正實現“零廢料”

它便是讓太陽熊熊燃燒的

核聚變

核聚變是指兩個較輕的原子核

結閤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

同等質量的原子核

通過聚變釋放的能量

是裂變的 4倍 之多

並且在這個過程中

不會産生任何危險的放射性物質

(核聚變反應示意圖,製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

但核聚變的實現

比核裂變更加睏難

至少要加熱到

纔可能發生

而聚變武器氫彈

也隻有依賴原子彈爆炸産生的高溫

纔得以引爆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試驗成功,工作人員縱情歡呼,攝影師@孟昭瑞/視覺中國)

��

而如何約束上億攝氏度的原子核

並將這些能量可控且持續地釋放齣來

則是人類麵臨的另一項挑戰

就在2021年的5月28日

中國的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

位於閤肥的“人造太陽”

全超導托卡馬剋(EAST)

首次實現1.2億℃下持續“燃燒”101秒

一舉打破由韓國保持的世界紀錄

僅僅半年之後

它又將7韆萬℃下運行的紀錄提高到瞭1056秒

盡管核聚變的商業應用依然遙遠

但這些不斷突破的紀錄也意味著

人類距離核聚變的能源時代

又近瞭一步

(請 左右滑動 查看中國的核聚變實驗裝置,左圖為位於閤肥的全超導托卡馬剋裝置[EAST],也被稱為“東方超環”,圖片來源@人民視覺;右圖為位於成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它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托卡馬剋裝置,攝影師@鄭鐵流/中核集團)

��

從蹣跚起步

到大起大落

再到絕處逢生

人類馴化原子核的道路

可謂一波三摺

它曾給我們帶來傷痛

也曾給我們帶來欣喜

但在無數先驅的努力下

曾經“放蕩不羈”的原子核

也越來越接近我們心中的

理想能源

盡管我們不知道

明天還有多少艱難的挑戰

但迴看核能

這段不到百年的發展曆程

我們有理由相信

一個坎坷但注定光明的未來

正如諾貝爾和平奬獲得者

阿爾貝特・施韋澤說過

“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

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核能亦如此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核燃料更換,攝影師@賴虔瑜/中國廣核集團)

��

本文創作團隊

撰文:李鴨梨

編輯:楨公子

設計:羅梓涵 鄭伯容

圖片:秦南

地圖:鄭藝

審校:王昆 陳誌浩

封麵攝影師:李亮傑/國傢電投上海核工院

專傢審校

北京師範大學國傢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 特聘研究員 餘雯

特彆鳴謝

國資小新 中核集團 中國廣核集團

【參考文獻】

[1] 閻昌琪, 丁銘. 核工程概論[M]. 哈爾濱工程大學齣版社, 2018.

[2] 硃華. 核電與核能[M]. 浙江大學齣版社, 2009.

[3] 葉奇蓁, 李曉明, 俞忠德, 等. 中國電氣工程大典 第6捲 核能發電工程[M]. 中國電力齣版社, 2009.

[4] 莫政宇. 能源動力工程概論[M]. 四川大學齣版社, 2015.

[5] (美)查爾斯・D.弗格森. 核能[M]. 陸繼宗譯.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2020.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光榖實驗室研發的“布”可為人體降溫5度,昨晚登上央視熒屏

光榖實驗室研發的“布”可為人體降溫5度,昨晚登上央視熒屏

    極目新聞記者 鬍長幸 通訊員 張珊妮 康鵬 3月5日晚,CCTV-10《科學動物園》節目播齣專題《動物“服裝”的奧秘》。其中介紹,中國科學傢利用撒哈拉銀蟻“銀色鎧甲”的仿生學原理,研製瞭特殊麵料――無源製冷光學超材料織物,可為人體降溫5度。這一成果便來自光榖實驗室。 烈日下的撒哈拉沙漠,中午的溫度可以直接把雞蛋烤熟。撒哈拉銀蟻卻可以外齣覓食,因為它們身上緻密而形狀獨特的銀色毛發,像是穿著一件銀光閃閃的“抗暑毛衣”,可以有效地反射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光,增強螞蟻通過熱輻射卸載多餘熱量的能力。.......


荒野生存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野外尋找水源的方法大全(10種)

荒野生存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野外尋找水源的方法大全(10種)

    在野外迷路是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的事情,徒步旅行者哪怕是有經驗的戶外活動者都會受到他們無法控製的環境的影響。 在野外生存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尋找到飲用水,為瞭保持健康,人體每天至少需要兩升的飲水,如果你正處於炎熱或寒冷的環境中,你對水的需求量還會增加。 在任何生存場景中,水都是最重要的生存資源。 你可以一天不吃東西,除非天氣情況惡劣,你通常不需要馬上建立庇護所,然而,24小時不喝水,會耗盡你的體力和精神力量,求生會變得更加睏難,如果三天沒有補水,你的生命將要受到死亡的威脅。 在戶外韆萬.......


十年內普通人也能進空間站?楊利偉:不是技術問題,主要看需求

十年內普通人也能進空間站?楊利偉:不是技術問題,主要看需求

    來源:中央廣電總颱中國之聲微信公號 今年,按照計劃,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將完成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等6次重大任務,全麵建成空間站,實現首次6個航天器組閤體飛行,首次航天員駐留達到6個月,首次實現2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神十三航天員將於4月中旬返迴 楊利偉錶示,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自去年10月進入太空,目前狀態良好。“神舟十三號的3名航天員飛行4個多月瞭,大概4月中旬會返迴。我們整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造分兩個階段,現在還處於第一個階.......


量子計算重大突破:科學傢實現512個量子位的中性原子體係

量子計算重大突破:科學傢實現512個量子位的中性原子體係

    近日,科學傢在中性原子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實現具有512個量子位的雙元素原子混閤陣列。 據瞭解,量子位作為量子計算機的基本構件,能夠通過不同技術製成。其中一種技術是利用激光捕獲中性原子以製造量子位,並在2018年獲諾貝爾奬。相互作用可控、相乾時間較長的中性單原子體係,具有在1平方毫米麵積提供成韆上萬個量子位的規模化集成優勢,是進行量子模擬和量子計算的有力候選者。 此前,用於量子計算的中性原子體係隻局限於單個原子元素陣列。但由於陣列中的每個原子都具有相同特性,因此要在不乾擾相鄰原子的情.......


烏警告:著火的核電站,如果爆炸超切爾諾貝利10倍!專傢:太誇張

烏警告:著火的核電站,如果爆炸超切爾諾貝利10倍!專傢:太誇張

    烏剋蘭紮波羅熱核電站是歐洲最大的核電站。據報道,核電站在俄烏衝突中發生瞭火災。關於核電站起火是誰引起的以及俄烏問題這裏不討論。不過,烏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萊巴在社交平颱描述:如果紮波羅熱核電站爆炸,威力將比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大10倍!這就有點危言聳聽瞭。 著火點離反應堆很遠 首先,外媒所報道的紮波羅熱核電站由於衝突發生火災,實則是核電站內的辦公樓著火。就是下麵圖片中,冒著煙的辦公樓。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發布會上介紹瞭紮波羅熱核電站的具體情況,並配上瞭俯視圖。可以看到六座反應.......


鈀催化內烯烴的遠程氫鹵化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鈀催化內烯烴的遠程氫鹵化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直鏈烷基鹵化物是有機閤成中廣泛應用的精細化學品,同樣也是天然産物、醫藥和農藥以及材料分子中常見片段,通常需要藉助官能團轉化反應多步閤成纔能得到。而經典的酸催化烯烴的氫鹵化反應往往得到的是以馬氏加成為主的産物,甚至是單一的馬氏産物。因此,末端烯烴的反馬氏氫鹵化反應是極具挑戰的,更不用說如何將石油化工中最為基礎原料的分子內烯烴和混閤烯烴轉化為直鏈烷基鹵化物。 上海有機所劉國生課題組長期以來從事烯烴的雙官能團化研究,並重點探索瞭非活性烯烴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通過對Pyox配體的改造,發展瞭基於Pd(.......


韆年氣候模擬試驗:湯加火山不會影響全球變暖

韆年氣候模擬試驗:湯加火山不會影響全球變暖

    湯加火山噴發會影響全球氣候嗎?距1月15日湯加火山噴發已經過去瞭40餘天,科學傢一直持續關注這一問題。衛星探測顯示,湯加火山灰到達瞭30公裏的高度,嚮平流層注入的二氧化硫總質量約為40萬噸。 3月1日,《大氣科學進展》刊載瞭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天軍團隊聯閤多所高校的研究成果。他們從類比曆史上大型火山爆發的角度,估算瞭湯加火山爆發産生的氣候影響。數據錶明,湯加火山爆發後次年全球平均地錶溫度僅下降0.004°C,其中澳大利亞和南美洲部分地區降溫超.......


2月大盤點丨你不應錯過的十大“原創”好文

2月大盤點丨你不應錯過的十大“原創”好文

    中科院之聲的“原創”欄目稿件均來自中科院研究所的一綫科研人員。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近一個月“原創”欄目反響最熱烈的10篇稿件。 今年的北京鼕奧會上,一躍成為最“頂流”網紅的,可不是運動員,而是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它究竟有多火呢?網友們說:“沒有人能拒絕可愛的冰墩墩”。不過今天我們不說“冰墩墩”,而是來聊聊限量版底座上的“歲寒三友”。 鼕奧來瞭,雪是關鍵,但造雪為何還需中科院?鼕奧怎麼能離得開雪?造雪是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事,其中造雪裏最難的是“冰狀雪”賽道。為什麼要中科院做?因為“.......


核磁共振有沒有核輻射?它背後是哪些物理原理

核磁共振有沒有核輻射?它背後是哪些物理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是醫學中應用最廣泛的成像方法之一,由於擔心人們認為其名稱中的“核”與核輻射有關,因此將它重命名為磁共振。事實上,這個“核”與核輻射無關,隻是用來描述産生共振的原子核,更準確來說應該是原子核的鏇轉。 1940年代,費利剋斯・布洛赫和愛德華・珀賽兒已經發現瞭核磁共振現象,並在1952年獲得瞭諾貝爾物理學奬。1977年,在美國紐約第一次使用這種技術進行人體掃描。 核磁共振簡介 如果將原子核放入與時間無關的磁場中,它就會有一種特定的共振頻率。這種頻率取決於原子核的類型,以愛爾蘭物理學傢.......


“電推”之力小而持久,助人類揚帆星之大海

“電推”之力小而持久,助人類揚帆星之大海

    2022年2月,國際航天界齣瞭件不小的事:SpaceX發射的49顆“星鏈”衛星,目前已有40顆墜入大氣層燒毀。圖為當地時間2021年5月6日,美國堪薩斯州,SpaceX衛星劃過上空。(人民視覺/圖) 2022年2月,國際航天界齣瞭件不小的事:SpaceX發射的49顆“星鏈”衛星,目前已有40顆墜入大氣層燒毀,直接損失約2000萬美元。災難原因,是1月30日爆發的太陽風暴影響地球,其後發生的地磁風暴使200公裏近地軌道大氣密度陡增,超過瞭“霍爾電推”的舉升能力。 而就在此前,2022年1月,.......


宜昌“330”三峽國際人纔日•人纔巡禮——嚮濤

宜昌“330”三峽國際人纔日•人纔巡禮——嚮濤

    宜昌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生態環境優美,産業基礎雄厚,創新活力十足,宜居宜業宜創,正處在推進“強産興城、能級跨越”和長江中上遊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時期,期待與八方英纔共襄盛舉,共謀未來!中共宜昌市委、市人民政府將舉辦首屆330三峽國際人纔日。現開設“宜昌‘330’三峽國際人纔日 人纔巡禮”欄目介紹相關人纔。本期聚焦的人纔是:嚮濤。 INTERVIEW 嚮濤院士 GUEST 嚮濤 Xiang Tao # 嚮濤 物理學傢 中國科學院院士 發展中國傢科學院院士 中國.......


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發布

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發布

    近日,全球知名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瞭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其中生物醫藥領域獨占四席,為新冠口服藥、AI預測蛋白摺疊、瘧疾疫苗、新冠變異追蹤,其他領域技術突破包括實用型聚變反應堆、終結密碼、PoS 權益證明、長時電網儲能電池、AI 數據生成、除碳工廠。 新冠口服藥 新冠疫情早期,許多人都在探索不同的療法以盡快找到控製病毒的方法,疫苗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中發揮瞭重大作用,但現在一個強有力的新選手――新冠口服藥也加入瞭進來,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比疫苗的設計、閤成和測試時間更長.......


楊利偉解釋安排6位航天員“會師”太空原因

楊利偉解釋安排6位航天員“會師”太空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空間站構建完成後,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員乘組共6人會共同在軌工作。這樣做,一是驗證空間站的承載能力,二是驗證能否讓更多的航天員在上麵工作和生活。” 微博截圖 來源:中國之聲微博 .......


量子計算重大突破:科學傢實現512個量子位的中性原子體係

量子計算重大突破:科學傢實現512個量子位的中性原子體係

    近日,科學傢在中性原子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實現具有512個量子位的雙元素原子混閤陣列。 據瞭解,量子位作為量子計算機的基本構件,能夠通過不同技術製成。其中一種技術是利用激光捕獲中性原子以製造量子位,並在2018年獲諾貝爾奬。相互作用可控、相乾時間較長的中性單原子體係,具有在1平方毫米麵積提供成韆上萬個量子位的規模化集成優勢,是進行量子模擬和量子計算的有力候選者。 此前,用於量子計算的中性原子體係隻局限於單個原子元素陣列。但由於陣列中的每個原子都具有相同特性,因此要在不乾擾相鄰原子的情.......


“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首幅SAR圖像成功下傳

“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首幅SAR圖像成功下傳

    “巢湖一號”SAR衛星拍攝的閤肥城區影像。 中國電科38所供圖 中新網閤肥3月6日電 (張強 駱先洋)記者6日從中國電科38所獲悉:當日,中國電科38所研製的“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在發射一周後,成功獲取安徽省閤肥市巢湖影像,經解譯、驗證,圖像質量良好,目前圖像已存檔並進行數據處理和專題應用服務。 據介紹,成功接收到衛星下傳的雷達迴波數據,經處理得到高質量的SAR(閤成孔徑雷達)圖像,即證明衛星研製成功,轉入在軌運行測試階段。“巢湖一號”2月27日發射入軌後,經過姿態調整、測控數傳開.......


黑暗森林裏,我們是否已經暴露瞭?

黑暗森林裏,我們是否已經暴露瞭?

    1920年,通用汽車找來美國發明傢查爾斯・富蘭剋林・凱特靈,改良瞭上世紀90年代由弗雷德裏剋・斯瓦特首次閤成齣的氟氯烴,使其成為瞭穩定、“安全”且有效的製冷劑。 氟利昂分子 這類製冷劑後來被稱為氟利昂,在之後的數十年被廣泛的應用在空調、冰箱等製冷設備當中。由於其齣色的物理性質,氟利昂還被大量使用作為香水、殺蟲劑等噴霧設施的分散劑和精密設備的清洗劑。 氟利昂産品 那時候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種大自然中從未存在過的化學物質能夠將地球改造成什麼樣子。 時值1957年,在劍橋大學任職的喬・法曼.......


性能基礎知識總結【起飛】!

性能基礎知識總結【起飛】!

    源自| Dispatcher0Path 1、關於速度 飛機性能中包含的速度有很多種,之前也有很多文章寫多,這裏不多贅述,總的來說性能的速度分為四類: Demonstrated speed下圖中紅色 Operational speed下圖中綠色 Certified speed下圖中黃色 Related operational speed下圖中藍色 地麵最小操縱速度就是飛機在地麵發生一發失效時,能夠保持方嚮上的控製,且完成起飛。 空中最小操縱速度就是飛機在空中發生一發失效時,能夠保持方嚮上的控製,.......


一個基本的物理學矛盾

一個基本的物理學矛盾

    物理定律的不兼容性 為什麼在自然界中發生的過程隻能朝一個方嚮發展?例如,為什麼我們不能讓一杯放在冰箱裏的咖啡變熱,或者阻止一滴墨水在水中自發擴散? 這是睏擾瞭許多代物理學傢的問題,它源於物理定律的不兼容性,特彆是那些主導宏觀係統與微觀係統行為的定律之間的不兼容性。宏觀係統可以用肉眼看到,它們由大量原子和分子組成。微觀係統則代錶瞭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我們看不見,但其中每個原子或分子的行為都可以被描述。 物理學傢可以簡單地解釋為什麼宏觀係統的過程無法自發地逆轉。這歸結於熱力學第二定律,其核心是.......


核技術應用專傢毛用澤逝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5位兩院院士

核技術應用專傢毛用澤逝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5位兩院院士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工程院方麵獲悉,核技術應用專傢、中國工程院院士毛用澤,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 毛用澤(1930.9.1-2022.3.6) 中國工程院院士館 資料圖 公開資料顯示,毛用澤(1930.9.1-2022.3.6)是核技術應用專傢,浙江省寜波市人,195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進修核物理,1954年結業。 毛用澤參加創建瞭我國首次核試驗早期核輻射與放射性沾染效應參數測量技術、現場輻射防護監測以及高空核煙雲取樣技術,並組織指導現場實.......


普通人何時能進中國空間站?來聽楊利偉的答案

普通人何時能進中國空間站?來聽楊利偉的答案

    今年是載人航天立項30周年,按照規劃,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目前進展如何?接下來的任務又有哪些特點?普通人何時能進中國空間站?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 今年,按照計劃,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將完成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等6次重大任務,全麵建成空間站,實現首次6個航天器組閤體飛行,首次航天員駐留達到6個月,首次實現2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神十三航天員將於4月中旬返迴 楊利偉錶示,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自去年10.......


思想的就是經驗的|CyberDaily

思想的就是經驗的|CyberDaily

    by.getty image 威斯康星醫學院 (MCW) 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解開瞭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謎團,揭示瞭概念知識與感知和經驗信息相關聯。 “我們的研究解決瞭我們的思想如何與我們通過感官體驗的物理世界相關的問題,”MCW 神經病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 Leonardo Fernandino 博士說。 “我們努力找齣每種類型的信息,包括分類信息、詞關聯信息和感官信息,有多少被編碼在詞概念的神經錶示中。” 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費爾南迪諾博士和他的團隊測量瞭.......


我國計劃在 2030 年前實現火星采樣返迴任務

我國計劃在 2030 年前實現火星采樣返迴任務

    IT之傢 3 月 6 日消息,我國的天問一號“祝融”號火星車目前已在火星開展瞭多項探測,上個月還趁著鼕奧的熱度露瞭個臉,曬齣瞭“冰墩墩”和“雪容融”。 據中國日報報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日前錶示,我國未來將在火星探索方麵更進一步,計劃在 2030 年前實現火星采樣返迴任務。 據吳偉仁介紹,這項工程的難度比月球采樣返迴大很多,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研製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後續,中國還準備進行太陽係邊際探測。 “太陽距離地球約 1.5 億公裏,這是一個天文單位。我們.......


該輪到美國難受瞭,中國4大領域迎來突破,比光刻機還令人振奮

該輪到美國難受瞭,中國4大領域迎來突破,比光刻機還令人振奮

    中國製造越來越多,並且技術水平也越來越強,不再是以前隻能依靠國外進口先進設備來進行打造産品的時候瞭,而中國越大的突破,美國則更難受,一是無法繼續封鎖中國,二是不能從中牟利,三來也是害怕中國的突破,會超過美國,畢竟中國已經有多項領域,能夠比美國還要強瞭。 今天知識君就帶大傢看看,中國的3大領域的突破,那比起光刻機來說,也是絲毫不讓,更是令人振奮。 1、數字人民幣 可能很多人會將數字人民幣和智能支付想到一起,其實這還是和移動支付有著很大區彆的。 所謂的數字人民幣,其實是我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以數字.......


二氧化碳變汽油效率提高1000倍,全球變暖要停止?難以大規模運用

二氧化碳變汽油效率提高1000倍,全球變暖要停止?難以大規模運用

    “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是一句在世界範圍內經常被提及的句子,因為人們已經真正意識到瞭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以及未來可能造成的災難。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雖然“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句話喊瞭好些年,但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按照2021年的數據來看,全世界二氧化碳物質的排放量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還齣現瞭上漲,2020年的數據為17.5億噸,而2021年的數據為18.5億噸。既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沒有下降,地球變暖的進程自然也就沒有變緩,不過話又說迴來,除非人類徹底停止發展,否則全球變暖的趨勢就不會得.......


長江禁漁後,魚類明顯“膨脹”瞭!南京網友拍到“兩米長”大魚

長江禁漁後,魚類明顯“膨脹”瞭!南京網友拍到“兩米長”大魚

    長江自2020年全麵禁漁以來,已經有2年多時間過去瞭,在隻允許繁殖,不允許捕撈的情況下,魚類的自我修復能力到底有多強,相信不少網友已經切身感受到瞭一種現象:長江的魚類明顯“膨脹”瞭! 所謂的“膨脹”,指的不僅僅是它們的體型和數量,還有它們的行為:甚至是連人都不怕瞭。 1、大魚明顯多,南京網友在引水河拍到“兩米長”巨物 長江禁漁2年後,首先是魚群數量增多,這一點是不少人都親眼目睹的事實。前段時間,曾有網友在江邊用相機拍到瞭密密麻麻的魚群,長度足有幾十米長。不少魚甚至還溜在江邊遊動,有人來瞭似.......


輪到中國卡脖子!烏特種氣體恐將斷供,美不應再將中國視為假想敵

輪到中國卡脖子!烏特種氣體恐將斷供,美不應再將中國視為假想敵

    俄烏戰爭的前景還不明朗,戰況能用焦灼來形容,有人在戰爭中遭難,有人卻在戰爭中獲得利益,令人不齒,就好比那些特種氣體的使用者和供應商們。 在這場戰爭下,很多人都擔心受到戰時影響,導緻烏剋蘭無法繼續生産特種氣體,如此一來,國際上將會麵臨特種氣體短缺的問題,如果真的齣現這樣的情況,很多産業都將會受到打擊。 無疑會讓全球的經濟都受到影響,然而這一時刻,卻將中國的優勢盡顯無疑。 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什麼叫做特種氣體,其實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詞,所謂的特種氣體包含著單一氣體以及混閤氣體,種類繁多,且.......


何為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

何為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

    來源 | 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齣,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係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近期,學習時報圍繞量子信息科技主題,特約潘建偉院士團隊撰寫《量子通信:未來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生態的重要保障》《量子精密測量:測量精度突破經典技術極限》《量子計算:後摩爾時代計算能力提升的解決方案》三篇科普文章,對量子信息科技進行瞭較為完整的介紹和展望。 學習時報微信公眾號“長春橋6號”工作室現將這三篇文章閤集推齣,以饗讀者。 量子通信:未來自主可控信.......


一個大膽的問題:人類會徵服太陽係嗎?且聽科學傢分析

一個大膽的問題:人類會徵服太陽係嗎?且聽科學傢分析

    海王星無法用肉眼觀測到,它是太陽係中唯一通過數學預測而非經驗觀察被發現的行星。亞曆斯・布瓦爾觀測到天王星軌道的意外變化,他據此推測天王星軌道受到未知行星的引力擾動。布瓦爾死後,喬治・艾理和奧本・勒維耶分彆獨自根據布瓦爾的觀測計算預測瞭海王星的位置。 而後在1846年9月23日,約翰・伽勒通過望遠鏡觀測到瞭海王星,其位置與勒維耶預測的位置相距不到1°。之後不久,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海衛一被發現,不過直到20世紀,海王星的其他13顆衛星都沒有被望遠鏡定位。 雖然人類已經成功地測繪瞭地球上的大部分地.......


看!這顆恒星,它會比宇宙更古老嗎?

看!這顆恒星,它會比宇宙更古老嗎?

    據說聖經中的人物瑪土撒拉活瞭969年。他自然也因此被認為是史上活的最久的人。所以,當人們將宇宙中已知的最古老的星星稱為“瑪土撒拉”時便不足為奇瞭。而令人驚訝的應該是“瑪土撒拉”這個天體的壽命究竟能有多長――這個意義非凡的問題的答案尚未揭曉,我們現在仍在探索當中。這顆星星在宇宙誕生之前便存在瞭嗎?你是否是一個十分熱愛挖掘事情真相的人呢? 盡管我們已經對“瑪土撒拉”進行瞭相當可靠的估算,我們仍不瞭解(也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宇宙的確切年齡。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嚮異性探測器.......


尼莫點是距離人類最遠的地方,這裏一定是動物的天堂吧?不

尼莫點是距離人類最遠的地方,這裏一定是動物的天堂吧?不

    地球錶麵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是哪裏呢?我們稱這個地方為“尼莫點”,它是地球錶麵距離人類最為遙遠的地方。 “距離人類最為遙遠”是什麼意思?人類是一種陸地生物,主要的活動區域就是陸地,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人類可以說已經走遍瞭陸地上的每一個角落。當然,海洋也並非人類的禁區,人類駕駛船隻在島嶼間穿行,隻要人類想,就可以將船駛嚮海洋中的任意地點。不過船隻總是要從陸地齣發的,所以距離陸地越遠的地方,抵達的難度就越高,而尼莫點就是海洋中距離陸地最遠的地方,所以又稱之為“海洋難抵極”。20世紀90年代,海洋學傢.......


想免費“繞月飛行”嗎?機會來瞭!NASA將把你名字送上月球

想免費“繞月飛行”嗎?機會來瞭!NASA將把你名字送上月球

    據商業內幕6日報道,想去月球探險,想去群星間嬉戲嗎?現在機會來瞭!隻要動動手指頭,在美國宇航局(NASA)網站上注冊將於5月或6月發射的阿爾忒彌斯一號任務,NASA將免費把你的名字送上月球“溜達”一圈。 圖源:商業內幕 “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將是第一次無人駕駛飛往月球的任務。我們正在為其飛行任務做準備――我們想帶你一起去。”美國宇航局在一條推文中說。 任何人隻要在NASA網站上注冊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他的名字將被保存在一個閃存驅動器上,並獲得一張虛擬“登機牌”,上麵印有參與者的姓名和有關太空飛行.......


新聞周刊丨劈波斬浪的“黑珍珠”

新聞周刊丨劈波斬浪的“黑珍珠”

    本期撰稿/攝影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王永端 實習生 溫���� 初春的青島依舊寒冷,但氣溫超過28℃的三亞早已滿目蒼翠、遍地鮮花。 在海南三亞港,一颱重達百公斤的小型智能機器,從科考船轉運上岸,踏上返迴青島“老傢”的行程。 這颱智能機器,學名叫“黑珍珠”波浪滑翔器。3個多月前的2021年11月12日,它搭乘“嚮陽紅01”船從青島齣發,駛往遙遠的東印度洋,並在該海域布放。48天的時間裏,它纍計自主航行1349公裏,完成瞭該海域跨赤道海氣要素的觀測。這在我國,還是第一次。 茫茫大海、挺進深藍。 采.......


“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首幅 SAR 圖像成功下傳

“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首幅 SAR 圖像成功下傳

    IT之傢 3 月 7 日消息,據中新網報道,6 日,中國電科 38 所研製的“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在發射一周後,成功獲取安徽省閤肥市巢湖影像,經解譯、驗證,圖像質量良好,目前圖像已存檔並進行數據處理和專題應用服務。 據介紹,成功接收到衛星下傳的雷達迴波數據,經處理得到高質量的 SAR (閤成孔徑雷達) 圖像,即證明衛星研製成功,轉入在軌運行測試階段。 “巢湖一號”2 月 27 日發射入軌後,經過姿態調整、測控數傳開通、能源係統檢查後,雷達正式開機成像,下傳目標區域圖像。經衛星地麵係統快.......


歐空局缺火箭,美國缺火箭發動機!中國火箭那麼好歐美為啥不用?

歐空局缺火箭,美國缺火箭發動機!中國火箭那麼好歐美為啥不用?

    繼英國通信網絡衛星公司OneWeb,宣布暫停在拜科努爾發射基地的所有發射任務後,歐空局的火星探測任務ExoMars也懸瞭! 火星探測任務ExoMars一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發射火星探測到火星軌道上,為後續火星探測器著陸做準備,目前這部分已經完成。 第二部分就是將火星探測車送到火星錶麵,原計劃使用聯盟號火箭,在2022年9月,將探測器運往火星。 但因為各種原因,火星探測任務ExoMars很可能麵臨缺乏火箭的問題,聯盟號火箭可能不願意再繼續閤作瞭。 而要知道的是,發射火星探測器非常注意.......


“推廣DNA數據庫實現有效打拐”真的可行嗎?

“推廣DNA數據庫實現有效打拐”真的可行嗎?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建議「推廣DNA數據庫實現有效打拐」,這一建議瞬間被推上熱搜,成為全民熱議。 拐賣,已經成為當前最為沉重的話題,前有“陽光帥氣又積極樂觀”的河北男孩兒劉某州自殺事件,現有徐州豐縣生育八孩婦女事件,拐賣的背後,是人性的喪失,是一個個破碎的傢庭。那麼「推廣DNA數據庫實現有效打拐」,可行性到底咋樣? 首先我認為不可行。為什麼?下麵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01,不可行之一――無法律授權 ――――――――――― 很多人認為采集DNA有利於打拐,但是現實中卻並沒有執行,其實考量因素有很多。.......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

    她是執著求索的科學傢 她是漫步太空的航天員 她是甘為人梯的燃燈者…… 不被定義,無關年齡和職業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 明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嚮瞭不起的她們緻敬 祝福所有女性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 .......


拜拜瞭您呐!俄羅斯發布告彆空間站的演示視頻,有人或該著急瞭?

拜拜瞭您呐!俄羅斯發布告彆空間站的演示視頻,有人或該著急瞭?

    目前地球上空有兩個空間站,一個是我國尚未組建完成的空間站組閤體,一個是已經在軌超過十年的國際空間站。隻不過國際空間站已經快到瞭壽命,麵臨著退役的局麵。隻不過國際空間站是由16個國傢共同設計建造的,是一個大型的國際閤作項目,閤作各方對於國際空間站的退役事宜觀點自然不同。 就在3月6日,俄新社發布瞭這樣一段視頻,從當前的國際形勢來看意味深長,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俄羅斯的宇航員正在關閉本國負責的艙段與西方國傢負責艙段之間的對接部分,之後悠哉悠哉的返迴本艙段,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宇航員擺手告彆之後,最艙段.......


大腦為啥要刪除3歲前的記憶?你小時候到底看見瞭啥?

大腦為啥要刪除3歲前的記憶?你小時候到底看見瞭啥?

    轉載內容僅代錶作者觀點 不代錶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係原公眾號 來源:好奇博士 編輯:荔枝果凍 .......


CCD圖像傳感器——顛覆人類記錄影像的方式

CCD圖像傳感器——顛覆人類記錄影像的方式

    維納德 波利(左)和喬治 史密斯(右)在1969年發明瞭CCD技術 來源:文獻[1] 2009年,維納德 波利(Willard S. Boyle)和喬治 史密斯(George E. Smith)因為發明CCD(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閤元件,或稱為CCD圖像傳感器)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奬。 諾貝爾奬委員會主席約瑟夫・諾德格倫(Joseph Nordgren)在宣布該奬項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當今社會的記錄影像的方式完全基於CCD的研究。” “這項.......


陳根:512個量子位的中性原子體係,量子計算更進一步

陳根:512個量子位的中性原子體係,量子計算更進一步

    文/陳根 1900 年,德國物理學傢普朗剋(Max Planck)提齣量子概念,打開瞭量子世界的大門。基於量子學說而誕生的量子計算機擁有高齣普通計算機數十甚至數百倍的算力,是吸引瞭無數科技公司、大型學術團體乃至中國政府的研究熱點。 其中,在普通的日常計算機中,信息的基本單位是位(Bit)。所有這些計算機所做的事情都可以被分解成 0s 和 1s 的模式,以及 0s 和 1s 的簡單操作。與傳統計算機由比特構成的方式類似,量子計算機由量子比特(quantum bits)或量子位(qubits)構成.......





前一篇新聞
春季釣草魚,分享幾款自製餌料,材料身邊就有,大草魚追著咬鈎
后一篇新聞
過瞭驚蟄釣鯽魚,找這6種“淺水”地形,大鯽魚基本都藏在這裏!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