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4:46:33 PM
1856年11月10日,楊秀清已經死去瞭三個多月,而以東王之死為起點的天京之變卻還在進行時當中。北王韋昌輝在天京城內大殺四方,翼王石達開則扯起瞭“靖難”的大旗,率領四萬大軍嚮天京進發,嚮天王洪秀全要韋昌輝的腦袋。
天京之變
太平天國人忙著內鬥,湘軍統帥曾國藩卻忙著寫情書。在曾國藩那個年代,高考隻考一門,就是作文。所以,曾國藩的情書寫的相當有水平,文筆精緻不說,信中的每一行、每一句,都是從對方的立場齣發,勸那個人接受自己。曾文正公一生,也就追求過這麼一個人。
那麼,這份情書是給誰寫的呢?
此人名叫林啓榮,是太平天國守衛九江的大將。
然而,“我本將心嚮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曾國藩的一番癡心,終究是錯付瞭。情書發齣去之後,如泥牛入海。林啓榮對他的追求置之不理。
所以說,曾國藩在招降納叛方麵,魅力值是明顯不夠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剃頭公自帶煞氣,氣場一米八,嚇的敵人即使有心投降,也不敢貿然勾搭吧?吸引敵人投降的將領,往往是一些人畜無害的戰五渣。比如,餘萬清。
餘萬清是前湖南提督,曾經防守道州。太平軍一來,他就開啓瞭老餘快跑模式。結果,太平軍從道州殺到省會長沙,幾百裏沒遇到一兵一卒。鹹豐皇帝大怒,判餘萬清鞦後問斬,餘萬清卻在官僚機器的運作下死裏逃生。
曾國藩曾經在兵敗後跳水,所以很多人都質疑他的戰鬥力。但pk戰鬥力,曾國藩和餘萬清放在一起,就好比巴西球隊和中國球隊放在一起一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戰鬥力為零的將軍,在招降納叛方麵,可是要甩曾國藩好幾條街的。
曾國藩
1853年12月,餘萬清走馬上任,成為大清帝國鎮江軍區司令,任務是攻打由太平軍占據的鎮江城。太平軍轄下的鎮江,自然不是孤城一座,而是擁有金山和位於長江北岸的瓜洲兩個據點,形成瞭一個三角。餘萬清的對手先是羅大綱,不久換成瞭吳如孝。
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五個月後,餘萬清又接到一個招降的大單。
湯培南要投降瞭。
餘萬清在鎮江四年多,招降納叛無數。湯培南這個單子,是餘萬清接到的大大小小的招降單子中第二大的。咦,有人問第一大單是什麼?恕小編先賣個關子,在有關鎮江和餘萬清的後續文章中自會揭曉。
那麼,湯培南究竟是何許人也呢?
當年,餘萬清和湯培南同在湖南省。不過,餘萬清是高高在上的提督大人,湯培南卻是臉朝泥土背朝天的小農,如果沒有太平天國,他倆終身也不會有什麼交集。後來,太平軍殺齣廣西,餘萬清從湖南的門戶道州棄城而逃,太平軍得以湧入湖南。湖南農民湯培南因此加入瞭太平軍。在當時,造反可是要誅滅九族的,所以湯培南把姓氏“湯”去瞭三點水,詭稱自己姓易,叫做易培南。
其實,在太平天國之戰中,這麼乾的大有人在,不止太平天國,曾國藩的湘軍中也比比皆是。曾國藩第一次打敗太平軍,決定奬勵有功將士每人一麵功牌。所謂功牌,就是在一麵木牌上刻上該將士的姓名和功績,與歐洲勛章的功能相似。這在封建年代,算是極大的榮譽,如果有人得到功牌,那是要送迴傢中珍藏,傳給子孫後代的。結果,將士們一聽說要在功牌上刻上大名,紛紛錶示:當年參軍用的都是假名字。這種留後手的行徑令曾國藩大罵為奸猾。
湯培南加入太平軍後,錶現很是積極,立瞭不少戰功。東王楊秀清一嚮喜歡從底層士兵中提拔人纔,所以一眼就看中瞭這個湖南小夥子。之後,湯培南在楊秀清的栽培下節節高升,到瞭鹹豐四年八月,已經官拜將軍之職,成為獨當一麵的金山守將瞭。
太平天國前期,將軍還是很值錢的。《賊情匯纂》把太平天國官職分為16等,將軍排名第九,屬於中層。要知道,在同一時間段,陳玉成和李秀成也僅僅比湯培南高一級或兩級而已。然而,陳李是廣西人,他們比湯培南參加太平天國可早多瞭。
當時,揚州已經被清軍攻占,太平天國天京周邊的城市就隻有一個鎮江瞭。如果把天京比作太陽,鎮江就好比地球;而金山和瓜洲,就好比圍繞鎮江鏇轉的兩個月亮。湯培南負責鎮守金山,可見楊秀清對他是多麼重視。
鮑國安扮演的楊秀清
然而,盡管湯培南是楊秀清一手提拔起來的,在太平天國可謂前途無量,他卻對戰五渣餘萬清的魅力無法抗拒。不過,湯培南也知道自己是楊秀清的紅人,所以巴巴把老婆從女營接齣,送到餘萬清的大營作為抵押。
餘萬清笑納瞭湯培南的老婆,自然也就相信瞭湯培南投降的誠意。鹹豐五年八月,太平天國還實行著男女隔離製度,湯傢小娘子已經一年多沒和丈夫獨處瞭,自此心花怒放,隻等湯培南獻瞭金山,夫妻團聚。
要說,湯培南你就趕緊獻金山啊!然而,湯培南偏要來個錦上添花。他打算按照慣例先從鎮江領一些火藥,再一手拿著火藥,一手攜著金山,風風光光地投降,讓吳如孝賠瞭夫人又摺兵。
話說,如果以湯培南為主角拍電視劇,很多人都該猜到他要領盒飯瞭。然而,鹹豐年間沒有電視,湯培南不知道套路,也就大搖大擺進瞭鎮江城。一進城,吳如孝就聞到瞭一股濃濃的清妖味。他當機立斷,馬上逮捕湯培南。一上刑,再一嚇唬,湯培南一五一十全招瞭。
吳如孝鬆瞭一口氣,擦瞭擦頭上的汗水。要知道,湯培南是楊秀清的人,他要抵死不招,自己可要在東王麵前吃不瞭兜著走瞭。然而,正因為湯培南是楊秀清的人,吳汝孝也不敢先斬後奏,為此還專門派人去天京嚮楊秀清請示。
小編想說,吳如孝夠狠,夠決斷,有著強大的行動力,還能充分揣摩上司的心思。最後,因為外國人經常光顧鎮江,吳如孝與羅大綱一樣,是太平軍中和大熊貓一樣稀缺,會辦外交的少數人。不過,咱們先放下吳如孝不談,可憐身在清營的湯傢小娘子,從此再也沒有等來丈夫。
其實,湯培南改姓“易”的時候,就已經在冥冥中預示瞭自己結局。試想,想要腳底抹油,卻把三點水去掉,在鎮江這種長江和運河的交匯處,那是鐵定跑不瞭的瞭。
鎮江的長江和運河
然而,一個湯培南倒下瞭,韆韆萬萬個湯培南站瞭起來。在接下去的日子裏,鎮江太平軍找餘萬清投誠的,送情報的,是一單接著一單。
為何老夫有如此大的魅力?餘萬清照著鏡子,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最後,餘萬清的情報工作竟然做到瞭這個份兒上,隻要鎮江和天京書信往來,送信人總要先跑到餘萬清的大營,讓他先看過,再送齣去。
野史記載,太平天國女將蘇三娘在定都天京後嫁給瞭楊秀清。不久,蘇三娘來到鎮江,幫羅大綱守城。(寒一個,好詭異的三角。楊秀清這個名字果然帶著春天的氣息。)
那麼,楊秀清會不會給蘇三娘寫情書呢?
展開想象的翅膀,小編透過百年多的時空,看見餘萬清撕開一封信,“三娘吾妹”四個歪歪扭扭,由楊秀清手書的大字跳入眼簾。
(以上純屬小編想象。)
按說,情報工作做到這種程度,鎮江分分鍾就該拿下瞭。彆說鎮江,天京應該都不在話下。然而,餘萬清是百年不遇的戰五渣,所以鎮江在他的主攻下就是死活打不下來。
鹹豐終於坐不住瞭。1855年5月初,皇帝嚮鎮江派齣一位牛人。此人不但戰鬥力卓絕,還自帶嫁妝,跟著他來到鎮江的軍隊先後有一萬之多。牛人走馬上任,成為新一任鎮江軍區司令,餘萬清自然被擠成瞭副職。
晚清有關江南大營的年畫
鎮江到瞭生死存亡的關頭,然而,恰恰是這位牛人把清軍在鎮江的分公司,乃至整個江南大營總公司都帶到瞭崩潰的邊緣。此人是誰?吳如孝又是如何應對的?且聽小編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