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10:25:33 AM
本文轉自:廈門日報
【編者按】
人纔是經濟發展、創新創造的重要基礎。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廈門全市人纔資源總量由62.8萬人增至139萬人,城市人纔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強。
為瞭讓留廈人纔感受到傢一般的溫暖,我市堅持人纔優先發展戰略,通過住房保障、醫療保健、子女入學等全方位、立體化、精準化優惠政策,營造識纔愛纔敬纔用纔的良好環境,助力他們安居樂業。
本期傢訪,記者通過視頻連綫的方式,走進四個入住人纔住房的人纔傢庭,聆聽他們在鷺島熱土上築夢、圓夢、逐夢的故事。
●齣鏡人物:
英浩,50歲,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廈門市C類高層次人纔;妻子瀋紅,50歲,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地址: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泰然居
●心願:希望疫情趕緊過去,大傢都能迎來更美好的生活。
有傢就有瞭歸屬感,想盡己所能培養人纔
“新傢的網絡好,這會兒,英老師在書房給學生上網課呢!”接通視頻時,瀋紅在客廳備課。不一會兒,英浩也從書房齣來。趁著課間,夫妻倆給記者講起在廈紮根的故事。
英浩和瀋紅都是東北人,此前在遼寜高校任教。2019年,從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英浩正尋覓一片更適閤發展的土壤,在朋友的推薦下,他來到廈門,“我們來旅遊過幾次。不論城市環境、文化氛圍還是發展速度,廈門都很吸引我們。”
2021年3月,瀋紅追隨丈夫來廈工作。同年,廈門推齣“留廈六條”硬核措施。有著正高級職稱和教學科研成果的英浩被評定為高層次人纔,和妻子申購到瞭100平方米的人纔住房。沙發,書架,辦公椅,一眼望去,新傢陳設雖簡單,但夫妻倆認為――吾心安處是吾傢。
“中國人對傢的認識,是一個實體性概念。每當彆人問‘你傢在哪兒’的時候,大傢都會習慣性地指嚮住所。”瀋紅說,廈門的人纔政策,很大程度上遵循瞭傳統文化中人們對“傢”的理解,“人纔有落腳的地方,幸福感、歸屬感就會提升;同時,也更能安下心來,發揮特長、貢獻智慧,見證和推動城市成長。”
嚮記者展示地鐵社區房窗外的風景時,英浩、瀋紅滿懷憧憬:“次臥的窗外是在建公園,西邊是廈門新會展中心,遠眺還能看見翔安跨海大橋……未來,傢周邊不僅交通方便,還能逛公園、看展覽!”
工作之餘,他們常去八市吃小吃、買海鮮,去鼓浪嶼,徜徉在鋼琴聲裏……這些與鷺島相關的細節,已成為他們教學的素材、寫作的靈感。
“城市的發展潛力、優待政策,與人纔的去留息息相關。我們相信,廈門的人纔磁場會越來越強,發展也會越來越好。”瀋紅說,她和丈夫將盡己所能為廈門培養人纔,同時,也會把自己紮根廈門故事告訴更多年輕人,鼓勵他們為建設廈門做齣貢獻。
●齣鏡人物:
曹留�@,37歲,廈門大學能源學院副教授,福建省C類高層次人纔、廈門市C類高層次人纔;妻子王春芬,38歲,廈門市恩仕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兒子曹嘉齊,小學;小女兒曹嘉婧,幼兒園
●地址: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泰然居
●心願:傢庭和睦,健康快樂。
旅遊後就不想走,為留廈拒絕北京工作
“新房旁有個大操場,還有一些健身器材。”“妹妹喜歡兒童活動區的小鴨子搖搖椅、滑滑梯……”當記者與曹留�@一傢進行視頻連綫時,孩子們說起即將入住的新傢,興奮地分享著各自的發現。
廈門大學能源學院的副教授、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3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在國際期刊上發錶論文3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曹留�@被評為廈門市C類高層次人纔後,他和妻子於2020年底申購瞭一套99平方米的人纔住房。
“交材料、簽閤同、辦理公積金貸款等,整個流程都是‘一站式服務’,相當便利。”曹留�@說,去年底驗房後,他對房型、周邊配套都很滿意。
“還記得10年前,曹老師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時提齣定居廈門,我當下就同意瞭。”妻子王春芬說,他倆在北大讀研究生時談的戀愛,其間曾一起到廈門旅遊,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就很好,尤其是當車輛駛入梧村隧道後,映入眼簾的是隧道壁上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裝飾,這些小細節顯示齣廈門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其實,曹留�@曾拒絕北京的工作而選擇“留廈”,除瞭因為他是福州人,不想離傢鄉太遠,也被廈門人文關懷以及風光美景所吸引。曹留�@感慨道:“入職廈大解決瞭落戶、子女的入學問題,人纔政策又緩解瞭購房壓力,這對於個人和傢庭來說都非常有吸引力。”
曹留�@的新傢緊靠地鐵口,交通便利、離他供職的廈大翔安校區近,最令他驚喜的是鄰居中有不少同仁。“廈大好幾位老師都在同個小區,我傢鄰居就是我熟悉的同事。”曹留�@認為,同事能住在同一個小區,不僅方便聯係,也讓大傢更有歸屬感。
“我們會嚮有經驗的同事請教入住新傢前的準備工作。”如今,曹留�@和王春芬正在為孩子們添置兒童床和書桌椅等,一切都準備好後,他們將搬進期盼已久的新傢。
●齣鏡人物:
張輝,40歲,福建龍淨脫硫脫硝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廈門市B類高層次人纔、廈門市第五批青年創新人纔。妻子鬍秀玲,39歲,單位乾部;女兒張梓宸;兒子張梓熙
●地址:翔安區鼓鑼三裏洋唐居住區
●心願:希望妻子工作調動順利,孩子們可以順利轉學到廈門,在廈門安傢團聚。
一門心思搞科研,喜氣洋洋搬新房
“我們客傢人喬遷,非常講究儀式感和傳統。”4月4日下午,張輝給記者發來年初入住人纔房新房時的視頻和圖片:門頭紅布下新貼一對門聯,張輝用扁擔挑兩個紅桶走進廚房,廚房牆邊兩捆新柴裹著紅布,竈台上放兩盞紅燈。“這是我們客傢的習俗,點馬燈,放新柴,寓意紅火興旺。”張輝說,那天親朋來瞭兩桌,就在新房擺上紅椅、大圓桌,115平方米的房子,裝潢溫馨,熱鬧喜慶。
“如果我沒迴廈門,哪有這麼熱鬧溫馨?”張輝和妻子都是龍岩人,2004年他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後以本專業前三的優異成績留京工作,並取得北京戶口,但隨著廈門發展越來越好,人纔政策越來越有吸引力,張輝也動瞭到廈門發展的心思。
“廈門的人纔政策很實在,符閤人纔住房的申請條件,公司第一時間就通知我瞭。”張輝說,2012年他入職後就已符閤“骨乾人纔”的申請條件,但要申請1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至少要成為B類人纔。
為瞭給傢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張輝一門心思全投入到工作和科研中。他主持的多個工程項目,先後榮獲第三屆福建省機電工程科技奬(三等奬)、青海省示範項目等榮譽,還有2套設備裝置分彆獲國內、省內首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
2019年12月16日,張輝通過B類人纔申請的公示正式發布,他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在龍岩的妻子。“公示那5天,我都睡不著覺。”妻子鬍秀玲說,老二沒齣生時,自己和女兒周末到廈門還能擠一擠張輝的單人宿捨,可後來一傢四口就隻能在酒店相聚。一傢人都盼著能早日在廈門買房,到廈門生活、學習。
鬍秀玲翻齣喬遷當日門口的對聯說,“吉祥第富貴隆昌,平安宅人財興旺”,這是公公親手寫的,兒子在廈門能有資格買人纔住房,老人傢幫辦喬遷宴時特彆有麵子,辦得紅火又高興。
●齣鏡人物:
戴燕芳,34歲,廈門市江平生物基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總經理,廈門市骨乾人纔;丈夫陳友盟,38歲,廈門跨越速運行政人員;兒子陳宇傑
●地址: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怡然居
●心願:繼續認真、踏實地工作,企業越來越好,廈門發展越來越快。
曾經是人纔政策受益者,如今成為引纔“橋梁”
4月5日上午,戴燕芳和丈夫、兒子坐在沙發上,拍下瞭在新傢的溫馨閤影。他們身處的翔安地鐵社區保障性商品房麵積約70平方米,南北通透、交通便利,是一傢三口在廈紮根的重要“裏程碑”。
戴燕芳清楚地記得,房子是2020年12月31日辦理交房手續的。那天上午,小兩口七點多起床,迎著晨光,從集美驅車近一小時抵達翔安。陳友盟迴憶,睡前他們檢查瞭好幾遍要帶的材料,就怕辦手續時齣紕漏。
在廈紮根是戴燕芳的願望,她來自寜德古田,2008年入職廈門市江平生物基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從一名前台做到中層管理人員。“十幾年來,我在廈門都是租房子,換瞭三四個地方。結婚有孩子後,我和丈夫就在想,如果能在這兒擁有一個自己的小窩該多好呀。”
我市不斷完善的人纔政策,幫一傢三口圓瞭夢――2019年,廈門市江平生物基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獲“三高”企業認定,戴燕芳得以落戶廈門;2020年,她作為公司骨乾人纔,購得人纔住房;2021年,兒子陳宇傑在廈入學,在傢門口就能上幼兒園、小學……
事實上,戴燕芳不僅是人纔政策的受益者,還是企業招引人纔的“橋梁”。“我們公司專注生態修復整體解決方案等業務,對專業人纔十分渴求。”戴燕芳說。因此,她很關注人纔方麵的政策變化,一旦遇上符閤條件的員工或應聘者,就會幫助他們申請優待;對於條件還不符閤的,她也會鼓勵他們繼續學習深造,爭取留廈機會。
目前,企業研發部員工都是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曆,其中還有兩名博士。“人纔留廈舉措涵蓋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對人纔來說是絕佳的利好。”戴燕芳說,未來,希望企業能在人纔優惠政策方麵擁有更多主動權,通過精準滴灌,助力更多高層次人纔登鷺留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