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3:39:18 PM
關注公眾號:釣魚人新知,瞭解更多釣魚技巧!
每次分享完釣魚的文章,總會有釣友留言,釣魚最關鍵的是資源,有資源,彆說釣餌,用煙屁股、指甲刀都能釣到魚,這個觀點對不對呢?
對也不對,曾經去友人的養殖池去做測試,池子裏的魚密度非常的大,掛一個沒有任何處理過的煙屁股,根本沒有魚搶食。
但是將餌料加水,攪拌成稀湯狀,再將煙屁股放進去浸泡一會,再用來掛鈎釣魚,果然來者不拒。
也正因為此,我們可以得齣一個結論,甭管資源有多好,不加工一下的煙屁股,根本就釣不到魚,那麼決定釣到魚的因素是什麼呢?
答案有三,一是魚的密度,二是餌料的味型,三是餌料的狀態,隻有這三者必須滿足至少兩個因素,就能釣到魚,滿足三個因素,纔能釣好魚,也就是我們說的爆護,那麼,這三個要素我們要怎麼達成呢?
一、魚的密度
有經驗的老鳥都能理解這麼一句話,瞭解瞭水域裏魚的密度,就能判斷齣漁獲的上限值,這是什麼意思呢?
熟悉的釣點就不說瞭,陌生不熟悉的釣點,我們怎麼判斷魚的密度呢?很簡單,撒一把腥香的粉餌進水,觀察一下小魚進窩的速度和密度。
如果餌料打下去小雜魚就快速進窩,數量還挺多,那該水域魚的密度還是非常可觀的,如果餌料打下去小雜魚遲遲不進窩,即便進窩瞭,小雜魚的密度也不大,那該水域魚的密度也就可想而知瞭。
之所以這麼判斷,是因為在野外水域中,完善的生態鏈就決定瞭這種數量差異,小魚蝦永遠都是生態鏈的底層,也是我們最容易觀察到的環節。
而我們在野釣時,之所以要盡量選擇好釣位,選擇閤適的齣釣天氣,就是盡可能讓魚在釣點附近的密度大一些。
二、餌料的味型
水域內魚的密度是客觀條件,但是窩點內魚的密度,則是可被人為操控的,簡單地說,就是餌料的味型越閤適,窩子裏的魚,密度就越多。
那麼我們怎麼來判斷,餌料的味型閤適還是不閤適呢?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做到兩點即可。
1、味型數量盡量精簡,最多不要超過3種 ,很多釣友喜歡將黑坑、競技釣思路引入野釣,認為餌料的味型越復雜,越全麵,誘魚效果就越好。
事實上並不是這麼迴事,野外的魚,能獲取的食物種類其實並不多,食物的味型翻過來覆過去就那麼幾種,而且除瞭蟲、腐殖、水藻,大多數食物的味型極為清淡。
太過於復雜的味型,對魚來說,就像北方人第一次吃香辣蟹一樣,第一感覺絕對不是怎麼這麼好吃,而是這玩意居然能吃?
所以,野釣餌料的味型種類,盡可能精簡一些,最多兩三種就可以瞭,再多,就真的容易把魚給嚇著,即便發窩瞭,也比較遲。
2、餌料的味型濃度從淡到濃 ,在黑坑垂釣中,有一個配餌技巧叫做試餌,其實就是調整餌料的味型濃度。
高手的操作比較隨心所欲,水平差一些的就不妨中規中矩一些,從淡到濃,試個三五次,也就試齣來瞭。
在野釣中,其實這個思路也是一樣的,如果餌料誘魚效果不佳,先不要調整味型種類,而是應該調整餌料的味型濃度。
調整個兩三次,如果還是沒有發窩,再考慮味型種類種類的調整,事實上,隻要餌料中沒有過多的工業香精,什麼味型的餌料都應該能將魚誘進窩子裏。
三、餌料的狀態
餌料的狀態,就是指餌料是硬、是軟,入水後會不會霧化、會不會溶散,再驚奇一些,就是餌料是活的還是死的。
實際上,在野外水域,餌料溶散、霧化效果如何,隻有小雜魚和鰱鱅纔會關心,大多數正經魚哪裏見過這麼奇怪的食物?
而對釣餌而言,隻要不是鼕春水溫極低的季節,餌料的唯二影響隻有兩個,一個是餌團的體積大小閤不閤適,會影響刺魚成功率,二是餌料的狀態會影響漂相。
1、餌料的體積太大、太小都不適閤魚的吞咽,我們在遭遇小魚鬧窩時,最簡單的處理辦法就是餌團體積增大,餌團更黏一些,小魚吞不下,餌團已經落底,小魚自然就散瞭。
餌團的體積太小,相應的,魚鈎也很小,吞進嘴裏也很快就吐齣來瞭,刺魚效果就非常糟糕瞭。
2、餌料脫落、溶散的速度,會影響到漂相,經常有釣友谘詢,餌料入水之後不到30秒,浮漂就長瞭1~2目,這是啥原因?不齣意外,這就是餌料溶散、脫鈎瞭。
除此之外,餌團的體積在水中不斷變化,釣組的靈敏度也會不斷發生變化,隻要不是鉛墜躺底,隨著餌料不斷溶散,釣組必然會越來越靈敏。這個度,如何去把控,這就需要多實戰、多總結瞭。
寫在最後,釣魚這個事,其實說穿瞭,就是餌料味型決定魚的吃口,餌料的狀態,大部分決定瞭餌料的漂相,想要釣到魚,水裏有魚就可以,想要釣好,那麼上述這三個要素,都要做到位纔可以。
漁友小夥伴 ,我想知道你“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