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5/2022, 5:50:23 PM
2019年5月18日,石傢莊市公安局裕華分局門口停下一輛私傢車,車上先後下來瞭兩個男人, 他們身穿西裝,徑直走到局裏開口說要自首。
其中年輕一些的或許很多人不認識,但是年齡大些的那位,在河北可以說是傢喻戶曉,他曾經在河北的商場上幾乎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多數人的身傢。
他就是卓達的董事長兼總裁,河北曾經的首富楊卓舒。而另一位就是他的兒子楊汗青, 那麼昔日的首富為何要攜兒子前來自首呢?
棄筆從商,“無中生有”
與許多富豪不同的是, 楊卓舒並不是早年就開始經商, 他最一開始做的是文字工作,直到中年時纔辭掉工作,開始打拼。
楊卓舒1952年齣生於黑龍江肇東市,因為父親身份的原因,他小時候過得很不幸, 一直被人當做“異類”過瞭19年。
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同學總是欺負他,楊卓舒打也打不過,隻好逃課躲著彆人。
到瞭5年級,一位老師發現他小小年紀總是一副憤世嫉俗的模樣,就來找他談話,瞭解到他的情況後,就對他進行勸解安撫。
那位老師讓他知道躲避不能解決問題, 站在高處纔不會被排擠, 於是楊卓舒不再逃學曠課,開始正常的讀書學習。
他逐漸地在這個過程中愛上瞭讀書,覺得文字能帶給人無窮的力量, 因此他後來進入社會就從事瞭與文字相關的工作。
楊卓舒做過記者,擔任過編輯,還在書刊編輯部兼任主編,與文字和人打交道的工作經驗讓楊卓舒對人的心理有著很強的把控能力。
在1993年41歲楊卓舒已經做到瞭報社副社長的位置,這時的他突然辭職,準備去商場上發揮纔能,打造自己的事業。
他雖然不再從事文字工作,但其強大的語言能力,也為他今後的商業模式開闢瞭一條寬廣之路。
1993年,正是國傢房地産的低沉期, 楊卓舒卻在這個時候義無反顧地進入瞭地産行業 ,於當年成立瞭河北卓達房地産集團有限公司。
他拿著多年來積攢的一點積蓄加上找親友藉的共10萬元資金,準備著手買地建房。
雖說這些錢在那個年代也是一筆不小的錢,但是要做為啓動資金來用,還是有點微不足道。不過既然他有勇氣辭職,就已經想好瞭應對的方法。
楊卓舒憑藉自己的口舌和之前的記者身份,加之一點補貼,並把從朋友那裏藉來的一輛韓國大宇汽車作為抵押,用來償還村民的青苗費。
用這個辦法幾乎沒費財力的就從村民手中賒來瞭30畝地。
有瞭這些地皮,楊卓舒又靠著多年在報社積攢的人脈, 在《石傢莊日報》中免費獲取瞭一整版的廣告。
堂而皇之地宣稱河北將建立一塊彆墅區,且該小區包含多項免費服務,為業主打造多方麵便捷居住服務, 每平方售價僅1588元。
楊卓舒以 “沒有福利分房瞭,到卓達花園享受福利物業”, 為宣傳口號,直擊群眾的內心,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也成為河北石傢莊一句耳熟能詳的經典廣告語。
廣告的作用就是在於能否吸引人,楊卓舒做到瞭。他不僅以低於市場價400元每平的價格齣售,再加上包括乘車、環衛等近60項免費服務。
以及低於國傢標準5%-15%的水、電、暖收費,引得當地居民奔走相告,激動不已。
大傢聽彆人說這個事情的時候還有點不太相信,但是看著當地報紙連續推送的新聞總不至於作假。
於是準備買房的群眾紛紛拿著現金來到卓達地産公司排隊買房,現場一片喧嘩,生怕錢交得晚瞭,就買不到房。
卓達地産的順利起步, 讓楊卓舒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獲得瞭4600萬元的房産資金。 這一操作的成功,也讓楊卓舒有瞭自信,開始大刀闊斧地建設他未來的商業戰場。
拿著這一筆巨款,楊卓舒開始找材料商,招施工隊迅速地建造房子,那段時間工地上日夜兼工,漫天灰塵。
有不少交過錢的業主前來觀看,看到這一副忙碌的景象,心裏也都非常期待。
房地産畢竟是個大行業,前期全靠充足的資金維係,而爛尾樓的齣現全是由資金斷鏈造成的,楊卓舒手中的這一大筆資金也隨著施工的進展,慢慢損耗到所剩無幾。
可這是他的第一個項目,是他事業的第一步,他可不願意“齣師未捷身先死”,下決心一定要把房子建起來。
焦慮的楊卓舒也沒憂愁多久,想到瞭用自己的老辦法再籌一筆錢。他要用自己未建好的房子做抵押,從建材公司賒來建築材料。
他的這一行為再次得到瞭許多廠傢的支持,不僅換來瞭鋼筋、水泥、木材,還有許多彆的廠傢找來,要賒給他汽車、電器等産品。
楊卓舒統統收下,用不到的他就賣掉, 作為資金使用,就這樣,他的房子順順利利地建成瞭。
楊卓舒白手起傢開始,在短短一年的時間中,就獲得瞭一桶沉甸甸的金子。這次的初試成功後,楊卓舒馬不停蹄地開始下一處地産的開發。
在短短幾年內就成為河北的知名房産企業, 還被業內同行稱為“商業鬼纔”。
幾年下來,卓達地産的産業遍布河北省,曾經小小的地産公司已經滾雪球般擴展得越來越大,他的手上也有瞭很足的資金,於是楊卓舒開始考慮轉型。
1999年, 楊卓舒經過考察發現河北是棉花大省, 在服裝方麵卻沒有自己的品牌,於是想要成立一個服裝産業園。
他找到政府溝通,以幫助市民提供就業崗位和發展當地經濟規模為由,成功用極低的價格獲得瞭政府批下的360畝荒地的使用權。
隻是因為在服裝一事上沒有相關的經驗, 建立後的服裝産業園並沒有為他帶來很大的利潤, 隻能不好不差地運營著。
但因地處偏僻,人煙稀少,還沒有開發建設,所以楊卓舒承包下來後,先把基建掏錢修建瞭一番, 因此給當地政府留下瞭一個很好地印象。
賺到錢後的楊卓舒還開始做公益,資助睏難傢庭以及優秀學生,在當地得到瞭非常好的名聲。
而且憑藉著資産雄厚的身傢以及和政府友好的關係,楊卓舒在1999年-2003年之間被評為河北省優秀十大民營納稅企業之一。
2001年楊卓舒的個人淨資産達到瞭47億, 被世界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評選為中國大陸富豪榜的第十五名,並且連續四年上榜,成為河北有名的地産大亨,當地首富。
在後來的幾年,楊卓舒開始試探著進入多個行業, 其涉及建材、教育、旅遊、等多個跨行業領域。
並把集團擴展到瞭海南三亞、內濛古烏魯木齊等城市,在這些地區開發瞭近10處住宅區,賺得盆滿鉢滿。
以高利息迴報,民間集資百億元
如果說楊卓舒老實地搞自己的房地産行業,或許還能在河北安穩度日,但是從他四十經商就可以看齣,楊卓舒的性格就不是安穩的人。
在1998年房改後, 土地買賣和房産銷售開始正規化, 這在楊卓舒眼中就是利潤被壓低。
他還是想要按照從前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實現利益最大化,便多傢公司一起運營,哪個發展好,他就多多關注。
但是楊卓舒為人太過自傲,他不信任手下的任何人,把所有公司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裏,所有事情全權過問。
楊卓舒認為股份製企業就是最大的黑社會,在他眼裏, 哪怕是公司的一棵草都要姓楊。
這種行為的弊端也造成瞭他工作量巨大,每天都要從早忙到晚,不過,好在他有錢, 富裕起來的楊卓舒為自己配瞭12個女秘書, 用來減輕自己工作上的負擔。
但由於這些秘書幾乎都是年輕貌美的女性,所以他遭到瞭外界多方的議論。楊卓舒並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他還為自己請瞭十個保鏢, 在外麵全程陪護。
走在路上十個保鏢兩側排開,氣場十足,被不少人評為財大氣粗。除此之外, 他還為自己的父母請個十餘個保姆,照顧他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
這些人的花費在楊卓舒看來不值一提,他確信自己的賺錢方式無人可比。他 自創瞭“一瓢水”理論, 說自己隻需要用一瓢水,就能激活源源不斷的資金,做什麼項目都可以成功。
不僅如此,楊卓舒還喜歡發錶演講用來鼓動員工,讓他們認可自己的理念,給他們灌輸為無私卓達貢獻的工作理念。
在現在來看,他的那些演講無異於心靈雞湯和洗腦,而在當時的員工看來,楊卓舒有著很強的人格魅力,他們都被每次的演講深深觸動。
在這種激情飽滿的工作範圍內,楊卓舒的自信心再一次得到滿足。
2008年屬於楊卓舒的高光時刻正在慢慢退散, 他急需尋找一個新的發展齣路,使他再創輝煌,這時一個名叫紀勇的人找到他。
說自己有一種新型的材料,可以防水防火還耐腐,最重要的是價格低廉,甚至可以造房子。
這引起瞭楊卓舒的很大興趣,他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嚮,從前他們沒有自己的産品,所以企業紮根不夠穩。
因此他收購瞭紀勇的新材料公司, 並把公司命名為卓達新材料科技集團河北有限公司。
其後,楊卓舒開始大力宣傳,把這種材料的作用描述得非比尋常,但對於它的製作配方卻始終保密,麵對追問,楊卓舒公開迴應, “我的技術核心就是把竹子變成鋼”。
而根據相關人員揭露,這種新型材料隻是用硫酸鹽水泥、木屑、網格布以及一些建築垃圾閤成,然後用來建造闆材。
這個時期卓達集團的資金已經隱隱有些不足瞭,但是楊卓舒依然錶現齣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 還誇下海口要建設四十傢工廠, 但是都沒有實現。
在此期間他還在多地簽署瞭規劃近3000億的造成項目。但是卓達新材幾乎沒有做成過一個訂單,因此他新項目的資金跟不上, 楊卓舒決定再運用他的“無中生有”手段。
楊卓舒推齣瞭一個卓達太陽城的理財項目,以“閤作建房”為名,吸引業主前來投資,他承諾在四年內償還本金,還會獲得一套與本金價值相等的房産。
最重要的是他還宣傳産品迴報率最高可達32%。 如此高額的利息換做彆人肯定沒人信,但是楊卓舒通過在河北多年的打拼積攢得很好的名譽,獲得瞭很多人的支持。
一開始這項理財僅在石傢莊大肆宣傳,但隨著人群的增多,逐漸擴建到全省,這些人群一開始由早期購買過卓達項目的人為主,後來覆蓋為全省各行各業的人士。
聲勢之浩大,幾乎全民皆知。甚至在一個拆遷區域內, 幾乎全村的人都投錢進去, 還有不少人用自己的房産做抵押,隻為瞭四年後超高的迴報。
這其中也有不少清醒的人認為這項理財不靠譜,特彆像是一場“龐氏騙局”,但他們的聲音太過微弱,被淹沒在衝動的人潮之中。 最終這個項目引來瞭40多萬人參與,融資高達100億。
2015年無界新聞發布瞭一篇《卓達新材百億融資術》的報道, 公開質疑卓達公司涉嫌欺詐,並揭露其公司真實的情況。
楊卓舒為此錄製瞭一段視頻稱無界新聞所言不實,惡意捏造,毀壞公司以及他個人的名譽, 他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無界新聞繼續做齣迴應,稱自己的新聞全都如實報道,絕不虛假。被揭瞭老底的楊卓舒有些慌瞭。
他專門錄瞭視頻進行反駁:“不就是一點錢嗎,不就是100億嗎,我告訴你們1000億也沒事,隻要楊某人在,1000億也是小不點錢。
還說自己已經跟俄羅斯簽訂瞭2萬億訂單, 以及反對他們的公司,就是對普京有意見等等一係列令人瞠目結舌的言論。
這件事也確實引起瞭一陣輿論的風波,可是投資人最後還是選擇信任楊卓舒,而他的公司除瞭業績下降瞭一點也沒有其他的影響。
漏洞難補,攜子自首
謊言總有被拆穿的一天,楊卓舒承諾的四年之期也逐漸接近, 不斷有人來找他兌現承諾 ,卓達也一直錶示會按時支付。
還錶示他們會通過變賣資産來償還債務,但他們又因為資金斷鏈多齣停工,那些建在偏遠地區的樓盤成為爛尾樓,根本無人接手。
四年之期很快過去,卓達的推脫之辭也完全沒有瞭效果,投資人紛紛找上門來要求退錢。
可是他們連一分錢也無法拿齣,隻給齣一句模棱兩可的: “一切集團自由安排,政府也會有安排”。
2019年,巨額的債務讓楊卓舒毫無辦法, 他帶著在公司擔任董事的兒子楊汗青,來到瞭公安局自首,錶示他們無力償還。
楊汗青
隨後法院凍結瞭卓達地産公司48項股權,卓達新材23項股權以及卓達控股集團44個項目, 涉及金額達幾十億元。
警方同時發齣公告,讓參與投資人到當地警局報案進行登記,反映個人真實情況。而楊卓舒在自首後因身體不適,一直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住院治療,後來轉移到監管病房。
在2019年11月27日開庭審理時,人民法院最終把審理現場定在瞭楊卓舒住院的地方。 可是因為事件牽扯較大,現在依舊沒有進行判決。
卓達集團的倒塌,留下的隻有一群茫然的普通百姓。他們不但得不到投資的利息,就連本金都無法要迴來。
還有些投資瞭大量的房産,到現在看到的隻是進行瞭一半的半成品,他們傾盡傢財,想要安度晚年, 最終卻無法獲得屬於自己的利益。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2019年5月18日,《卓達集團實際控製人楊卓舒和楊汗青投案,被采取刑事強製措施》
[2]《商業觀察》,2015年12月15日,《楊卓舒,無中生有的大玩傢》
[3]《南方周末》,2019年12月14日,《“反對卓達,就是反對普京”――河北前首富楊卓舒的野蠻生存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