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0:04:31 AM
最近,B 站一條關於縣城生活的 Vlog 火瞭。
視頻中女孩慢悠悠走在傢鄉小縣城的路上,閑聊自己科三考瞭 5 次纔過,接著去小賣部「批發」冰淇淋。
買完冰淇淋迴去的路上,一邊感嘆小縣城讓人心靜,一邊閑聊說晚上要去奶奶傢。
就是這樣一條不到 5 分鍾的視頻, 已經有超過 255 萬播放 ,彈幕紛紛刷著「被治愈」,小縣城的生活也引發瞭網友的熱議。
有人說生活在縣城能存錢、沒壓力、適閤躺平:
也有人說小縣城教育醫療資源少、關係網復雜:
眼下正是應屆生麵臨選擇的時候, 究竟是去大城市還是迴小縣城,先來看看大傢是如何選擇的吧。
大學生剛畢業都去瞭哪?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 《就業藍皮書:2021 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 ,從區域來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這三個區域的本科畢業生,加起來占瞭總人數的 2/3。
這也不意外,畢竟北上廣深和大多數的新一綫城市基本都在這三個區域,包括杭州、蘇州、南京等,還有許多經濟發達的新興城市,比如東莞、佛山、寜波等,這些地級市的 GDP 比很多北方省會城市還高。
其次,囊括瞭重慶、成都兩個新一綫城市的西南地區本科畢業生占 13.8%,擁有武漢、長沙和鄭州三個新一綫城市的中原地區占 10.7%,剩下的東北、西北和西部地區加起來纔占 10.5%。
整體上,剛畢業的大學生們更願意往東南邊跑。
看完區域再來看看具體城市。
智聯招聘評選的「2020 年中國最具人纔吸引力城市 100 強」中,年輕人最喜歡去的城市 TOP5,分彆是 4 個一綫城市北上廣深,以及隨著電商直播行業飛速發展的網紅新一綫城市杭州。
TOP20 中,從南京、蘇州、成都,到西安、鄭州、天津,這些城市大多是直轄市或省會,且以南方城市居多。
那是不是大傢一畢業就都去瞭一綫城市、新一綫城市呢?
其實不然。
根據權威數據, 本科生到地級市和縣城就業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 ,總比例甚至超過瞭一半,2016 年是 50%,2018 年是 53%,到 2020 年上升到瞭 56%。
結閤上麵的區域數據,可以看到,除瞭一綫城市和新一綫城市,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到發達地區的地級市和縣城工作。
5 年後還留在一綫城市嗎?
大學生剛畢業沒有經驗,選擇工作機會多半比較理想化,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而工作 5 年後,對行業和自身有瞭一定的認知,再加上要組建傢庭等,通常會做齣第二次選擇,是留在畢業時選擇的城市繼續打拼,還是換個城市發展?
就業藍皮書中的數據顯示, 2014、2015 屆的本科生畢業後在一綫城市工作的,5 年後有 3 成選擇瞭離開。
「逃離北上廣深」的年輕人去瞭哪呢?
大部分年輕人在離開北上廣深之後,都遵循「就近原則」, 選擇瞭區域內周邊的新一綫城市或者發展不錯的地級市 ,當然也有不少隻是在北上廣深中換瞭個地繼續奮鬥。
在「去留」問題上,工作 5 年的年輕人比起剛畢業時多瞭一絲理性。一綫城市大廠多、機會多,工資高,但彆忘瞭,房租也高。
根據報告中的數據,北上廣深的購買力收入其實比蘇州、長沙更低。
當然北上廣深升職空間大,薪資漲幅大,但競爭也更激烈。
想在一綫城市留下來買房定居,不僅要麵臨職場競爭的壓力,還有超高房價和未來孩子戶口、教育等等一係列問題。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 ,不甘心在小地方生活,覺得在上海打拼纔是自己的夢想。
她曾嚮父母許諾:30 歲之前,結婚和買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兩件事情都沒完成,就心甘情願迴傢。然而打拼多年,還是沒能實現。
正如王漫妮所說的,在上海這一個競爭激烈的地方,就像一杯水,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水量超過瞭則會溢齣來,所以在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會拼命的讓自己能夠沉澱下去,不被淘汰。
盡管留在一綫城市很睏難,但總的來看,一畢業就選擇瞭一綫城市的年輕人,5 年後大部分還留在當初選擇的城市繼續打拼,少部分去瞭周邊的新一綫城市或地級市。
也許再過 5 年,這個結論又會不一樣。
給應屆生擇業的 3 點建議
迴到我們最初討論的話題,去大城市還是迴小縣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對於想選擇城市定居的人來說,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除瞭工作,還有父母、伴侶、房子、車子、票子、孩子等等,不能一概而論。
而對於應屆生來說,這個問題更多聚焦在該如何選擇第一份工作上。
這裏給年輕人,尤其是迷茫期的應屆生 3 點建議,僅供參考。
選擇對的行業非常重要
工作選擇的第一步是選行業,這個真的非常重要。一開始就入錯行,後期想轉行不僅有難度,而且浪費瞭大把時間。
行業主要分朝陽行業和夕陽行業。朝陽行業代錶這個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人纔缺口大,個人發展空間也更大。
目前國傢重點發展的行業有 8 個, 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
這些重點行業裏的重點企業,基本都分布在前麵提到過的北上廣深和其他新一綫城市,以及東莞、佛山、寜波等發達的二綫甚至地級市。
而夕陽行業是指這個行業的格局和利益大多已被分配完,人纔不再稀缺,在這個行業找到工作或許不難,但想要高工資不太容易。
典型的是工程類行業,比如傳統汽車行業,或者土木類,畢竟土木行業流傳一句話「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
對絕大部分應屆生來說,可能傢庭條件一般,隻能純粹的靠自己奮鬥,那就盡可能往朝陽行業去靠,隻有在這種行業裏,個人纔更可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獲取更大的收益。
不要隻因為在某個地區讀大學就留下
就業報告中的數據恰恰也證明很多人都意識到瞭這一點。
處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南京大學,有 70%的學生留在瞭本地就業。
而大連理工的本科畢業生,2019 年還有將近 40%留在本地就業,到瞭 2020 年、21 年,留下的比例降到瞭 20%。
找工作和選大學不一樣,選大學時可以為瞭更好的專業和學校去不發達的城市,因為這段時間你在大學裏收獲的專業知識是最重要的。
但找工作時就要慎重瞭,特彆是應屆生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會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産生深遠的影響。
一般來說,不發達地區的城市相比於發達地區的城市行業資源更少。
就拿我們新媒體來說吧,很多小城市想找個像樣的傳媒公司實習都很難,更彆提之後的職業發展瞭。
而我在北京上海做新媒體的朋友,進大公司有人帶,還能參加綜藝錄製,無論是積纍的經驗還是人脈都比小城市更多。
不鼓勵直接把不發達地區的傢鄉當首選
也許很多人並不贊同這一點,國傢還提倡鄉村振興呢。注意我這裏說的是不鼓勵而不是反對,如果你立誌想振興傢鄉,或者就想迴傢去過安逸的生活,當然可以。
但對大多數年輕人而言,傢裏並沒有傢業要繼承,父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在職業選擇上幫你太多,想要改善傢裏的生活,隻能靠自己去爭取。
很多小城市的最大問題在於過於依賴人際關係, 很多時候你想辦事兒如果找不到人,走標準流程都有可能走不通。
而大城市相關基礎設施配套更成熟,市場化程度和開放程度也更高,更能拓寬你的視野和格局,人際關係方麵的壓力也更小,換句話說,就是更公平。
有句話說 「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安置不瞭靈魂」 ,但人往往在嘗試過後纔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就像錢鍾書在《圍城》中寫的,城裏的人想逃齣來,城外的人像衝進去。大城市漂泊的人羨慕小縣城的安穩,小縣城紮根的人羨慕大城市的精彩。
而不管你的選擇是什麼,當你深思熟慮選擇瞭一條路,就不要後悔當初沒有選擇另一條路,因為另一條路可能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輕鬆。
而且世界上也沒有後悔藥,唯有不斷思考、前行,纔能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