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太平天國之亂。 明末的闖王之亂。 元末的白蓮教之亂。 北宋的方臘之亂。 唐末的黃巢之亂。 漢代的黃巾之亂。 秦末的陳勝起義。
清末有曾國藩,勝齣。 明末因為最後農民軍滅國,所以沒啥好說的,最齣名的大概是洪承疇。 元末同上,我隻知道趙敏的爸爸跟哥哥。 方臘之亂也是拿不齣什麼名將。
黃巾之亂,盧植硃儁皇甫嵩大傢就很熟瞭,三國演義的知名度就是不一樣。但熟三國的人,基本上也不會覺得這三個人有什麼厲害之處。
秦末大亂,倚靠的就是章邯。
在這些民亂平定大將中,還有後續功績讓人不會遺忘他們的,就是結尾的曾國藩跟起頭的章邯瞭。
說到秦末大亂,楚漢相爭,一般公認最強的將軍,肯定是項羽。其次韓信。龍且,英布,甚至劉邦軍的樊噲,都是為人津津樂道的人物。
但很少人提到章邯。
章邯這個人,沒有獨立的傳記。我們隻能從各處描寫中去瞭解他。
各地的小領主,就具有這個國傢卿大夫的職權,管理領地並納稅,還有跟國君開會。
當然,隨著歲月的變遷,人們想齣瞭許許多多的政治玩法。比方說讓年幼的國君繼位,或是去找一個流落在外地的王孫迴來。
國君的統治力弱,卿大夫的權力就相對提高。也有些人會因此開始擴張自己的領地,甚至逐漸産生取代國君的想法。
「法」被慢慢的壓倒在人類的欲望之下,所以各國也展開瞭「變法圖強」。
周代的九卿,原本是沒有少府的。而秦作為諸侯國,原本也沒有三公。諸侯國使用的是國相製度。
秦朝的架構比較是,左右丞相配禦史大夫,下有九卿分掌國傢大事。同時,秦廢除瞭諸侯國。
這時,國君的領地變成天下。少府則是最重要的經濟官員之一,另外一個是管理糧食的。
該不該抽調抵禦匈奴的邊疆軍來平內亂?這問題非常睏難。
相對的,由於內部動亂,稅務調度肯定也齣瞭狀況。其他八卿對於內亂的影響感受,跟經濟部長章邯的感受,可能有著天與地的落差。
簡單說,不想辦法應對內亂,其他人的業績跟管理沒有太多影響。但章邯可能就要麵對懲處瞭。
在秦一統天下的戰爭中,章邯從未擔任過將軍。不過先秦史料就是一定等級以下的官職不記述,所以我們也無從判斷,章邯是否有軍事經曆。
當時情況有多危急?陳勝派齣的部隊,已經突破函榖關,來到「戲」這個地方。項羽跟劉邦的鴻門宴,就在戲西展開。
章邯根本沒有太多時間玩把戲。
此消彼長之下,章邯贏得瞭第一波勝利。 這是政治的勝利。
章邯齣發後,朝廷也是開始徵調部隊迴鹹陽。後來給章邯補瞭一次兵,也讓劉邦項羽前進鹹陽時,遭到不小阻礙。
交叉比對楚漢時期各人傳紀,我們知道,章邯此行並不是每戰必勝。
在濮陽,劉邦軍以樊噲為先鋒,擊破過章邯的部隊。這也許不是本軍。但項梁也曾在亢父,依靠地利擊退過章邯……這裏就確實是一場決戰瞭。
事實上,是亢父先戰,濮陽後戰。
也就是某方麵來說,楚軍一度把章邯打得節節敗退。這時,秦的援軍來瞭。所以項梁纔會大翻車。
這兩場敗仗,還滿突顯齣章邯在軍事上的造詣不夠深。對地理環境的掌握並不佳,經史的研究也不足。(亢父的地形優勢其實史書上找得到)
不過後者很正常,秦國的官員主修刑律黃老。
但在這之後,章邯的戰術就展現齣其曆史價值瞭。首先,他采取瞭夜擊銜枚的方式來打敗項梁:史記裏隻有田單跟章邯用過銜枚這招。
夜襲本身在春鞦戰國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即使在楚漢相爭中,主要也是拿來殺降卒的方式。
項羽坑殺二十萬秦兵,跟劉邦屠殺武關秦軍,都是趁夜齣擊的。
後來,章邯更把甬道輸糧渡河之法,應用在巨鹿之戰裏。雖然能查到最早發揮甬道運輸的人是秦始皇,但後來張良蕭何也用瞭這招。 可見得春鞦戰國必然有此戰術。
章邯並不是一個天生的用兵高手,但他顯然懂得學習,懂得舉一反三。
說明一下,這是運用地利跟優勢兵力保護糧草,然後透過甬道送往前綫的戰術。可以大幅降低糧草被奪的危險。
當然,由於史書上同樣記載瞭項羽獨門的破解之法,後人不需要破釜沉舟,也知道其要害所在。所以變得後來不流行,也是很正常的。
雖然項羽解瞭巨鹿之圍,但當時跟章邯本軍仍是勝負難分。真正壓垮章邯的,是秦二世要求他撤退還軍。
章邯覺得有鬼,派司馬欣先迴去麵聖,結果司馬欣差點被趙高所殺。這迴來一報告,整個章邯軍都浮動瞭。
而楚軍那邊的勸降書也跟著到來。
說穿瞭,章邯這時候就像過去的李牧廉頗一樣,中瞭反間之計。用計者本身就是楚軍聯盟,此時藉機發起攻勢,章邯軍再難抵禦。
說到這裏,我想章邯做為一個將軍,他最擅長的部分,其實就是「士氣論」。當士氣崩潰,章邯也變不齣把戲來瞭。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項羽的手段。
項羽始終采取相當殘酷的手法,殺雞儆猴來遏止下麵人對他的背叛。結果證明不太有用。那為什麼章邯偏偏就是唯一一個寜死不叛楚的諸侯呢?
事實上,項羽這個人是一手大棒一手糖。從他手下的陳平跟韓信嘴中都說過,項羽對人是非常有禮友善的。
上至士人下至士兵,項羽都非常親切。 所以與其說項羽是個兩麵人,我比較相信他是故意的對敵殘暴。
章邯,對天下諸侯而言,絕對是當時僅次於項羽的最強將軍。甚至如果沒有反間計,項羽自己能不能正麵打贏章邯,都還難說得很。
當章邯投降,項羽所給予的禮遇,絕對是尊榮VIP中的VIP啊。
「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沒錯,章邯光是舉手投降,就立刻得到瞭諸侯王的爵位。不是後來西楚霸王大封賞的時候纔成為雍王。
章邯之後定都廢丘。離鹹陽很近但是不在鹹陽。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就在今天的西安市區內。
劉邦軍齣漢中之後,章邯被打退迴廢丘堅守。 這時候,有韓信,沒張良。
幾個劉邦大將,包括韓信都沒有留在這裏圍城,而是四下徵戰去瞭。這也讓章邯就這麼多撐瞭近一年。
相信章邯用兵如神的人,會認為最終引水灌城消滅章邯的,隻有兵仙韓信做得到。
時間點上,韓信跟劉邦當時確實也可能一起迴到關中。這錶示張良也在的機率很高。 韓信跟張良碰在一起的時間非常少。 這一次消滅瞭章邯。
下一次,消滅瞭項羽。
也算敗得不冤瞭章將軍。
章邯為秦鞠躬盡瘁,差點換來烹走狗的下場。卻得到瞭項羽的知遇之恩,那可真是滿足瞭「士為知己者死」的條件。
項羽最忌諱的諸侯,是劉邦。而項羽完全沒有在大封賞時抽換章邯,讓他就此成為監視劉邦的第一道防綫。
項羽跟章邯的互動,就算沒有上升到劉備跟諸葛亮的等級,至少也有劉備跟關羽的信任度瞭。
章邯跟項羽,誰纔是真正的當代第一名將? 就好像在對比廉頗與白起,李牧跟王翦,恐怕永遠沒有真正的答案。
如果有楚漢四大名將,我相信項羽、韓信、章邯這三個人,絕對是不二人選。
第四個?我還是會選曹參啦哈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