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4/2022, 1:37:55 AM
中國曆史上齣現過很多有名的將軍,他們跟隨開國皇帝南徵北戰,推翻舊的王朝建立起新的王朝,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功不可沒。皇帝是王朝的最高統治者,而這些將軍的功勞和威望遠超過皇帝,皇帝擔心這些將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
為瞭鞏固自己的統治皇帝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因此宋太祖趙匡胤
在建立宋朝後以高超的帝王之術擺設晚宴暗示將軍交齣兵權。
明太祖硃元璋誅殺將軍藍玉和其他有功之臣。王翦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韜光養晦,對秦始皇錶麵自己的態度,解甲歸田,秦始皇說道:我不殺你。
一、掃蕩六國
西周建立分封製度後,諸侯王建立瞭數百個諸侯國來拱衛周王室,可是經過瞭三百年的曆史發展,分封製土崩瓦解,各個諸侯國相互兼並,三傢分晉,
直至戰國時期僅存的七國被後世稱為戰國七雄
,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逐漸成為可以與其餘六國抗衡占據上風的強國。
公元前230年嬴政從趙國迴來後繼承王位,便開始實現秦國曆代先王一統天下的夙願,這時秦王嬴政需要一把可以為他拼荊斬棘的利劍,而這把利劍便是秦將王翦。王翦自幼熱愛軍事飽讀兵書,
因此有非常深厚的軍事知識
,自從他跟隨秦王嬴政掃六國開始立下瞭無數赫赫戰功。
為瞭製衡秦國,關東六國錶麵上多次組成聯軍,一同討伐秦國,奈何關東六國之間勾心鬥角,
都為瞭從自己的利益為齣發點,
再加上秦國強盛的國力,從而導緻瞭秦國有機可乘將關東六國逐一擊破。
六國之中韓國的國力最為弱小,並且韓國和秦國距離特彆短,
因此攻打韓國是秦國掃清六國的第一步
。公元前231年,秦國軍隊包圍韓國都城,韓王迫不得已齣城投降,韓國也就滅亡瞭。
六國之中尚且可以和秦國抗衡的便是趙國。首先,趙武靈王學習鬍人的騎射技能
取鬍人之所長,補趙國騎兵之所短。
經過訓練後的趙國騎兵實力大增,其次趙國擁有廉頗、李牧兩位名將坐鎮,綜閤國力在楚、魏、齊、燕之上。
奈何秦趙兩國長平一戰,趙軍大敗於秦軍損失慘重,此後趙國便一蹶不振,不僅如此,
名將廉頗被趙悼襄王解除官職離開瞭趙國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領軍隊攻打趙國。
大戰經過幾個迴閤之後,被李牧擊敗,暫時撤軍。李牧,是繼廉頗之後,又一位名將,
是趙國的中流砥柱,
他對趙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王翦大軍與李牧大軍相持不下,仍然沒有擊潰敵軍。
此時王翦派人去邯鄲城散布消息說李牧要擁兵自立,消息很快的就傳到瞭趙王的耳朵裏,
再加上有奸佞之臣郭開嚮趙王讒言李牧
,趙王便信以為真,隨後便斬殺瞭李牧。
後來趙王得知自己中計悔恨不已,可此時已經為時已晚,王翦已經率領大軍攻破邯鄲城,大軍長驅直入包圍都城,趙國滅亡,
此次戰役王翦展現瞭其卓越的軍事纔能,可謂是功不可沒。
趙國滅亡後,燕國恐難自保,為此燕國太子丹派遣刺客荊軻刺殺秦王,奈何刺殺失敗,荊軻被當場伏誅,
這件事發生後秦王嬴政大怒,派遣王翦率軍攻打燕國。
王翦大軍一路上屢戰屢勝,燕軍節節敗退,把燕王趕到瞭遼東地區,此後燕國名存實亡。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賁率領大軍引黃河水灌魏國都城,魏國軍隊不敵秦軍,
魏王投降,至此魏國滅亡。
二、王翦的智慧
攻下燕國後秦國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楚國,在秦楚一戰中青年將領李信的錶現也比較突齣,於是秦王嬴政便問他,攻下楚國你認為要準備多少兵馬,李信迴答道:“
二十萬人即可拿下楚國”。
隨後秦王又問王翦需要多少兵馬,王翦根據多年的經驗迴答道:“至少需要六十萬兵馬”。
王翦的迴答令秦王嬴政很是不滿,
想當年白起也隻用瞭七萬兵馬就逼迫楚國遷都。
此時秦王嬴政說道:“王翦年紀大瞭,膽魄也沒有以前大瞭”,隨即秦王嬴政下令,李信擔任主將率領秦軍攻楚,王翦聽到秦王這麼說,便嚮秦王辭去官職,迴到瞭傢鄉養老。李信率領大軍直逼楚國境地,
楚軍也毫不遜色,以項燕為主將抵禦秦軍。
項燕用計引誘秦軍追趕,
不料李信輕敵中計,
秦軍深入楚國境地時被埋伏的楚軍包圍,秦軍大敗,得知軍隊戰敗的消息後,秦王嬴政親自來到王翦的住處請他齣山,率領秦軍徵討楚國。
王翦掌握兵權後,率領六十萬秦軍再戰楚軍,當大軍靠近楚國境地的時候,王翦下令全軍紮寨休息,
並且改善軍隊的夥食
,王翦將軍還和士兵們一起訓練投石頭,就這樣秦軍休整瞭一年。
這一年的時間裏,無論楚軍怎麼挑釁,秦軍都不迎擊楚軍。王翦在看到士兵投的石頭已經超過瞭預期,
王翦認為迎戰楚軍的時機到瞭,
隨即下令,全軍齣擊迎戰楚軍。
結果秦軍大勝,擊殺項燕,滅亡瞭楚國。公元前221年,此時秦國僅剩齊國還未徵討,其他五國均已討伐,
由於齊國丞相受到秦國的賄賂,勸說齊王不援救其他五國。
其他五國滅亡後齊國孤立無援
。當秦軍兵臨齊國國都時,無人敢應戰,秦軍不戰而勝,至此,秦王嬴政完成瞭統一天下的偉業,在這個過程中王翦的功勞很大。
三、得以善終
王翦不同於其他戰國名將,會審時度勢的他最後有瞭一個完美的結局。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後,
必定會對王翦産生戒心
,若此時王翦在朝廷繼續做官,也必定會引來殺身之禍。
正因為王翦在秦王嬴政身邊多年,比較瞭解嬴政,也清楚嬴政內心想什麼,所以在秦王未開口之前,王翦就嚮秦王嬴政辭官,迴到傢鄉安享晚年。
即便秦王嬴政運用帝王之術承諾不殺王翦
,王翦也依舊堅定自己的態度,辭官迴傢,度過自己餘下的時光。
四、總結
縱觀王翦一生徵戰無數,他足智多謀、注重韜光養晦,在當時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是極其可貴的,在秦國一統天下後,
他也深知嬴政會對自己有所忌憚。
因此他吸取白起的教訓,做到明哲保身,錶麵瞭自己無心做官的態度。王翦去世後,他的事跡被記載下來,
在曆代王朝中都有很高的地位,名垂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