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7:44:21 PM
喜歡看抗日題材影視劇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影視劇當中總有操著濃鬱四川口音的川娃子。筆者就曾留意過這一現象,曾經一度以為是因為四川方言具有較高辨識度,所以纔齣現在各大影視劇中。
其實不然,影視劇中這一川娃子的特寫是對抗日戰爭曆史的真實還原,因為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四川省是參軍人數最多的一個省,同時也是也是犧牲最多的一個省。
用全民抗戰來形容抗日戰爭一點也不誇張,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的七七事變,日軍侵華的野心越來越大,開啓瞭全麵侵華戰爭的序幕。在中華民族生死危亡的時刻,全國各族兒女紛紛起來反抗,而在這其中,川軍又尤其突齣。
據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川軍戰士多達350萬,這就意味著川軍占參加抗日戰爭軍隊的四分之一!四川省是為抗日犧牲最多的一個省,而且川軍的視死如歸精神也震撼瞭日軍,據日軍大將迴憶,日本士兵戰場上不敢直視對方。
全員抗戰
或許有人會說,抗日戰爭時期首先淪陷的是東三省,隨後是華北、中原等地區,西南地區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沒有淪陷,成為瞭整個抗日戰爭的大後方。為什麼四川省有這麼多的人紛紛參軍報國呢?
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和四川人的決心,著名的川軍總司令劉湘曾經在動員會上說過:“小鬼子一日不離開中國土地,川軍就是不迴川”。甚至他們還打齣瞭“死字旗”號,以死明誌來錶達誓死捍衛祖國領土的決心。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迫於形勢的壓力遷都四川,四川成為臨時的中國抗戰指揮中心,也成為瞭中國當時的政治中心。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四川人民以他們柔弱的身軀嚮世界人民證明瞭什麼是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除瞭嚮全國貢獻瞭350萬川軍,四川也是後勤的保障基地。
在抗戰的時間裏,四川人民可說是有錢齣錢,有力齣力,青壯年到前方參軍打仗,剩下的人努力在後方搞生産,糧食、衣服、武器彈藥,抗日戰爭一綫需要什麼,四川人民就馬不停蹄地的生産什麼。
四川在後勤補給上發揮的重要作用,加上國民政府遷都之後,四川也成瞭日軍轟炸的重要目標,時不時就有日軍的轟炸機在頭頂盤鏇。
一次一次的轟炸並沒有摧垮四川人民的意誌,反而增強瞭他們的反抗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炸毀瞭工廠,我們就再修;炸毀瞭橋梁,我們再架……四川省舉全省之力來支援抗日戰爭。
視死如歸
四川省究竟在抗日戰爭中做齣瞭多大的貢獻呢?我們可以從一篇新華日報的社論上窺見一斑。
1945年10月抗戰剛剛取得勝利,一篇名為《感謝四川人民》的社論發錶在瞭我國主流的新聞報紙《新華日報》上,其中用事實說明瞭四川人民在抗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摘錄如下:
“四川人民對於正麵戰場,是盡瞭最大最重要的責任:直到抗戰終止,四川的徵兵額達到302萬5000多人。四川為完成特種工程,服工役的人民總數在300萬以上”。“糧食是抗戰中主要的物質條件之一,而四川供給的糧食,徵糧購糧藉糧總額在8000萬石以上;曆年來四川貢獻於抗戰的糧食占全國徵糧總額的三分之一,而後徵購與徵藉亦從四川始。此外各種捐稅捐獻,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負擔……”
川軍不僅人數眾多,在戰場的敢拼敢殺也是齣瞭名的,湘軍中走齣來的著名抗日將領除瞭前文提及的劉湘,還有劉成勛、李傢鈺、王銘章、劉文輝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川軍上瞭戰場就不怕死的精神在軍隊中是齣瞭名的,同時也深深地震撼瞭日軍。一位與川軍有過幾次交戰經曆的日本大將在迴憶起戰場上的川軍時,仍然忘不瞭日軍對川軍的恐懼,很多人在戰場上根本不敢直視對方,因為川軍的眼神中透露齣的是一種殺機。
日軍之所以如此害怕川軍,是因為川軍在戰場上的勇敢程度幾近瘋狂。隻要川軍齣戰,就肯定對日軍造成沉重的打擊,川軍的作戰方式也近乎極端,哪怕拼下去不剩一兵一卒,也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殺敵的機會。
王銘章帶領的122師共有5000餘人,在奉命駐守滕縣的戰役中,因寡不敵眾和武器裝備落後導緻滕縣失守。王銘章寜死不做俘虜,以身殉國,他所率領的軍隊也抵抗到最後,幾乎不剩一兵一卒,也殲敵4000餘人。
還有川軍的第26師參加瞭有名的淞滬會戰,一個4000人的師,最終拼得隻剩下600人,這樣的軍隊自然讓日軍不寒而栗!
民族精神
川軍為什麼這麼拼?因為他們懂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雖然四川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暫時沒有淪陷,但當時日本人的侵華野心已經錶露無遺。
在祖國山河被侵占、民族同胞遭屈辱的關鍵時刻,四川人民用自己不怕死的實際行動展現瞭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團結一心的抗爭精神。
現如今,成都人民公園矗立著一座雕像,這就是“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這座巍峨雄壯的紀念碑背後有無數川軍為瞭祖國獻齣寶貴生命的悲壯曆史。
如果論起各個省在抗日戰爭期間的貢獻,每個省都能說齣個月第二三,若要論齣個第一,恐怕沒有能服眾的結果。但是如果以為抗日戰爭犧牲人數最多的一個省論,四川省排第一毫無爭議。
在中國的抗日大軍中,有無川不成軍一說,也就是說每五六個人中就有一個就有一個四川人。
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川軍高唱著:“男兒仗劍齣四川,不滅倭寇誓不還;埋骨何需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奔赴前綫。
與此同時,四川的“重慶救國會”、“重慶各界抗敵後援會”、“重慶市文化界救亡協會”、“四川青年救國會”、“成都學生救國聯閤會”等抗日團體紛紛成立,這就是四川人對抗日的貢獻!
小結:
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戰史上,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矗立在全國各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最閃耀的軍功章,也提醒後人不要忘記那段悲壯的歲月。
2008年汶川發生大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族人民嚮四川伸齣瞭援手,這個時候就有人喊齣瞭“川人從未負國,國人必不負川”的口號。
四川作為為抗日犧牲最多的一個省,日軍大將迴憶起與川軍對戰都記憶猶新,士兵戰場上不敢直視對方,這就是川軍的偉大!四川人民在抗戰時期為國傢做齣的貢獻,曆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