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7:51:47 AM
談起封常清,想必很多人是非常陌生的,但他自身的功績卻是非常巨大的,在盛唐時期的武將之中,有著屬於他自己的一席之地。
封常清(?-756年),唐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縣)人,唐朝名將。
封常清的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鬍城,承擔著戍守城門任務。當時的封常清或許還不知道,在他成年之後,他將因為安西這個地區而名留史冊。
雖然封常清傢境貧寒,但卻十分好學,每天跟著外祖父坐在城門樓上,但他並沒有像同歲的孩子那樣盡情玩耍,快樂地度過童年,而是孜孜不倦的讀書,積纍瞭很多的知識,為以後能建功立業積纍瞭良好的素養。
等到外祖父去世後,封常清成為瞭一個真正意義上無依無靠的孤兒,生活極其貧睏。大傢可以想一想,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獨自在安西討生活,而且安西地區並不穩定,極其動蕩,那是何等不易。就這樣,封常清獨自在安西生活到三十多歲時,一路摸爬滾打,機緣巧閤之下他認識瞭當時的安西都知兵馬使高仙芝。高仙芝極其看中封常清的纔能,讓封常清成為瞭自己的幕僚,封常清當時應該非常激動,感嘆自己終於找到一份體麵的工作瞭。
開始高仙芝的諸多幕僚都嫌棄他醜陋,不願接納封常清,在小編看來,可能是那些人怕丟麵吧。雖然麵臨社交睏境,但這怎麼能難得住我們未來的“安西戰神”呢?封常清在這種情況沒有氣餒,麵對那些幕僚們的挑釁,曉理喻義,談吐自如,盡顯風度。
在小編看來,封常清當時可能就是這樣想的,你們鬧吧吵吧,我好不容易找到瞭一份體麵的工作,能隨便丟嗎?我的目標是成為“安西戰神”,坐安西的頭把交椅,你們不懂。當然,上麵這個猜想隻是小編開的一個玩笑。
高仙芝看到封常清意誌堅決,纔高義重,於是便讓他長期跟隨在自己身邊,視為親信。此時的高仙芝或許知道封常清有能耐,但沒有想到那麼有能耐,就這樣封常清一直跟在高仙芝身邊做事。開元末年(741年),達奚部落背叛唐朝,舉兵反叛,高仙芝領二韆騎追擊,大獲全勝,打得達奚部落潰不成軍。在這場戰役中,封常清一直跟隨在高仙芝身邊,學到瞭不少真本事,很快封常清建功立業的機會便來瞭。
天寶六年(747年),小勃律發生叛亂,封常清隨高仙芝再次齣徵。在這次戰爭中,封常清為高仙芝齣謀劃策,身先士卒,立有不少戰功。高仙芝此時覺得自己的這個屬下挺不錯的,有能力,有本事,自己該好好提拔一下他,於是封常清被授慶王府事參軍,任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可以說得上是一飛衝天。
老話說這人的好運氣來瞭擋都擋不住,封常清便是這樣,不久封常清又加封朝散大夫,專管四鎮倉庫、屯田、田杖、支度、營田等事,在軍中逐漸樹立威望。以後高仙芝每次齣徵,常常讓封常清為留後使,守備後方。
天寶十年(751年),高仙芝調任安西節度使,捨不得封常清這個老部下,心想自己升官瞭,也不能虧瞭封常清這個好兄弟,想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於是奏請封常清為判官。不久高仙芝的副手去世瞭,高仙芝麵臨選擇副手的問題,心想封常清這個好兄弟不錯,於是奏請封常清為安西副大都護,攝禦史中丞,持節充安西四鎮節度、經略、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
可以說,高仙芝是封常清的貴人,當年封常清決定跟在高仙芝身邊的決定是多麼正確,簡直無憾此生。此時的封常清成為瞭真正意義上的一方軍政大佬。不久後,封常清名揚天下的機會來瞭,正是成為瞭“安西戰神”。
天寶十二年(753年),封常清率軍進攻大勃律國,進軍至菩薩勞城時,唐軍的先頭部隊屢次獲勝,封常清想要率軍乘勝追擊,一舉殲滅敵軍。這時斥侯府果毅段秀實進諫說:"賊兵羸,餌我也,請備左右,搜其山林。"封常清覺得他說的非常正確,於是采納段秀實的建議,派兵搜索周圍山林,果然發現瞭伏兵。
封常清此時可能心想,真是天助我也,我老封名揚天下的機會來瞭。唐軍抓住機會,圍殲那些伏兵,殺的那叫一個痛快。大勃律此戰失利後,被迫歸降,封常清高興地率軍凱鏇,心裏不知道有多美。
天寶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任禦史大夫,不久又任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治理安西地區多年。封常清這個人生性節儉,能夠和手下人一同吃苦,加上治軍賞罰嚴明,上下敬畏,極富威望,可以說的上是威震安西,是真正的“安西戰神”
。
天寶末年(755年),安祿山起兵反叛,唐玄宗任封常清為範陽、平盧節度使,招募六萬兵士前去徵伐安祿山。這次好運氣沒有站在封常清這邊,由於手下的都是未經操練的新兵,又倉促迎敵,怎麼可能是安祿山手下那些人的對手。雖然封常清身先士卒,斬敵數十,極力抗敵,但最終還是被打敗瞭,不得已與高仙芝一同退守潼關。
唐玄宗聽說封常清兵敗,加上監軍邊令誠誣告高仙芝和封常清怯弱,不敢應戰。玄宗於是令邊令誠誅殺二人,封常清臨刑前上書皇帝不可輕視安祿山,然後飲藥而死,全軍兵士無不為之痛哭流涕。他曾經的貴人高仙芝,也隨他一同被處死。
高仙芝和封常清放棄潼關以東的戰場,退守至關內,顯然是要憑藉關塞、天險、與城防堅守防綫,先形成對峙狀態,再找破綻退敵,這是非常正確的戰術思想,然而玄宗顯然老瞭,不再是當年的一代明君,不顧一切地下令高仙芝和封常清前去戰場迎戰,令中央軍失去瞭全部優勢。
兩人兵敗後,又將全部責任歸咎到高封兩人身上,玄宗當真是老瞭,當年的開元盛世一去不復返瞭。玄宗最後雖然起用瞭老將哥舒翰,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位老將軍最後也名節不保。
細觀封常清的一生,早年孤苦,大起大落,從王朝戰神到皇帝的階下囚,當真是可悲可嘆啊。當封常清即將被處斬時,看著自己曾經守護的大好河山,不知道會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