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惠彬德州城的發達之源是運河 是金朝在運河邊建瞭“皇傢糧倉” 如何保留德州城的“倉儲文化”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4/6/2022, 10:26:37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文|馬惠彬德州城的發達之源是運河,是金朝在運河邊建瞭“皇傢糧倉”,從而德州地域開始瞭“倉儲文化”之旅,勤勞、樸實的德州城人,以自己敏銳的智慧,大膽的利用瞭運河、漕運、倉儲的機遇,創造性的造就瞭德州城… .....
文|馬惠彬
德州城的發達之源是運河,是金朝在運河邊建瞭“皇傢糧倉”,從而德州地域開始瞭“倉儲文化”之旅,勤勞、樸實的德州城人,以自己敏銳的智慧,大膽的利用瞭運河、漕運、倉儲的機遇,創造性的造就瞭德州城的“倉儲文化”,使之成瞭“因糧倉而建城、因糧倉而興城”的較發達之城市。
時值明初,德州城內外全是屯衛之兵,沿河均是衛屯的部落,真的“事無大小,指揮鎮撫治之,州牧不與焉。”在這種情況下,德州城人創造性的利用倉儲之東風,大力促進瞭德州城文化經濟的發展,使之走上瞭“富甲齊郡”“文儒之巔”的道路。創造和完善瞭“德州運河文化”。 所以,德州城的興起與皇糧的倉儲息息相關。
時至今日,因倉儲而命名的街巷,仍然呈現在德州城的大街小巷,如運糧路、西倉路、東倉路、前倉、後倉、倉樓鬍同、常豐鬍同、樂陵廒、後��等。因“倉儲”而形成的遺址,更是遍布於德州古城的大街小巷。
今天,各種類型、各種功能的現代化倉庫,遍布各個所需的單位和地域,為社會主義建設、為人民的生活起著卓越的貢獻。可以說:倉儲之花已開遍瞭德州城的角角落落,裝點著壯觀美麗的德州城。在這歡慶之餘,希望我們不要忘記開創德州城的“倉儲文化”,不要忘記“倉儲文化”的源頭“皇傢糧倉”,是它奠定瞭德州城“倉儲文化”的基礎。是這三個主要部位創造瞭德州城的運河“倉儲文化”:
一、北廠漕倉遺址。這裏係起源於金朝的“倉儲遺址”所在地,它東西長約150餘米,南北寬約100餘米,占地15000餘平方米。今天這裏除瞭各類誌書、報刊雜誌上發錶的文章和相關記載,以及不斷發現的各類建築構件、石碑和幾塊文物保護碑外,均已成為北廠村的民居和農田,很難看齣是德州“倉儲文化”的發源地和遺跡瞭。故德州城的這一曆史悠久的“德州倉儲文化”發源地,以及由它而滋生的“廟宇文化、漕運文化、裝卸碼頭文化”等,都亟待保護和開發。
二、德州港倉儲遺址。即德州運河碼頭與倉儲建築群,它們多分布在東風西路勝利橋以北的德州段南運河東岸,它東西長約120米,南北寬約300米,占地麵積36000平方米左右。現由“四個鋼筋水泥的裝卸平台(碼頭)、一座調度樓、一座崗樓及一處由八棟功能不一的倉庫群組成”,這裏是集儲存、裝卸火車與船隻為一體的綜閤性港口場地。這些遺物對於研究德州運河文化的“倉儲文化、漕運文化”和德州港口的發展、演變以及建築風格等,均提供瞭重要的曆史數據。雖政府有關部門已對其進行維護,也屬待保護之列,但並沒發揮齣它們的真正作用,甚至起到詆毀運河碼頭的作用。故應對它們進行正確的保護,在不遺失的前提下,讓其發揮文物的作用。
三、其他倉儲遺址。如德州港口遺址附近的有關的地名、舊河故道、運河兩岸的古跡等。這些文物有的還存在(如運河故道遺址);有的已被拆除瞭衙門(如德州鈔關遺址);有的被改瞭名街巷(如豆腐巷、米市街這些碼頭和舊河遺址等);故這些運河遺址正處在被變相的銷毀和人為的遺忘狀態。更急需對其保護和開發。
自古德州城就與運河裏的桅檣帆影結下瞭因緣。運河的生命在於流動和交流,可以說運河的傳播能量能伸展多遠,德州城的腳步就能邁齣多遠。運河裏有多少船,德州城就會有多少商賈。是運河裏的滔滔滾流之水,賦予瞭德州城“倉儲文化”,是遍布德州城的“倉儲文化”造就瞭德州的“運河文化”。
曆經風雨歲月的蕩滌,德州城大部分倉儲遺址、遺物和遺跡,多已灰飛煙滅瞭。而德州城的“倉儲文化”,卻深深地紮根在瞭這片沃土之上,倉儲文化的精髓已融化到老德州人的心裏。
(2022年4月6日)
馬惠彬,男,1944年生於德州市德城區橋口街,大學文化,企業退休員工。由於我生在運河邊,長在德州城,對運河、對德州曆史有著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後,便介入瞭對德州地域曆史及德州運河文化的研究,先後寫齣瞭有關德州曆史和運河文化的文章350餘篇200萬餘字。先後在各種報刊雜誌和書籍上發錶瞭260餘篇。寫齣瞭各種類型的詩詞歌賦等近300餘首,在各種報刊雜誌和書籍裏發錶瞭百餘首。已齣版《德州史話》 一、二集,《北廠誌》《橋口街誌》《水獸旱船》等書籍。
壹點號玉河微瀾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尖底瓶究竟是乾啥用,古文字專傢說:看到這個甲骨文你就明白瞭
在很多城市的博物館中,都會有一些原始社會時期的文物,比如各類打製的石器,也有一些造型怪異的陶器,例如尖底瓶。在很長一段時間,社會各界都認為尖底瓶是取水器,但是根據甲骨文推測尖底瓶是一件有著獨特作用的容器……究竟尖底瓶的真實用途是什麼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麵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係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考古專傢們在河南三門峽考察時,發現瞭一片麵積約36萬平方米的原始文化遺址,因其主要分布.......
武俠小說7件奇門兵器,孫青霞的騰騰騰秒全場,韋爵爺武器排第一
武俠小說憑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麯摺動人的故事影響瞭幾代人。哪怕現在武俠涼瞭,但是武俠迷心中的武俠情懷還在。 說起武俠小說,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想到瞭神功秘籍,想到瞭大俠美女,但是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武俠小說中奇葩的奇門兵器。 在一個個武林人士手上,兵器變得韆奇百怪,腦洞大開,想象力突破天際,真真正正滿足瞭少年的幻想。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23年的老武俠迷。 關注我,和我一起來看看武俠小說7件奇門兵器,孫青霞的騰騰騰秒全場,韋爵爺武器排第一! 謹以此文,懷念逝去的武俠文化。如果你知道更多武.......
當代最早搞“魏體行書”的書法傢為什麼是不成功的?
王澄書法 王澄書法 現年76歲的河南書法傢王澄,在當下書壇早已屬於老資格。他齣道特彆早,並且幾乎經曆瞭新時期書法所有的重大活動,曾作過河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書協理事等。 王澄在書壇成名,開始於在“全國群眾書法競賽”上獲得一等奬。彆看這個競賽冠以“群眾”之名,這可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書法尚未復蘇之前,首次舉辦的全國性書法比賽。可以說,後來的“書法大賽”以及一係列現代書法展賽,皆是由此開端的。 王澄在“全國群眾書法競賽”上拔得頭籌的作品,是一件“鑒真遺誌”的四字行書。從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
每五年一次,趁獲評前入手吧!靜齣瞭名的盧偉孫青瓷,入靜生淨,天然禪意
▲推薦人選13位 龍泉青瓷,現在隻有4位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夏侯文(86歲) 毛正聰(81歲) 徐朝興(78歲) 鬍兆雄(57歲) 在上個月,龍泉盧偉孫 入選浙江省第八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青瓷類) 推薦人選名單 按既定程序,今年將有結果 盧偉孫連續兩屆被推薦 今年更是領銜 ▲鳳耳瓶,龍泉弟窯粉青釉,玉質感超強,綫條的微妙變化讓修坯難度非常大 對於浙江藝術大師們來說 每五年一次的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 是非常期待的 它是一種無上的榮譽 是國傢輕工業聯閤會組織專傢評審的 業內認為含.......
理想的文藝批評什麼樣?——重讀傑姆遜的感想
弗雷德裏剋・傑姆遜的著作現在似乎已經較少有人引用瞭,他已經在日新月異的理論迭代中被擠到“古典理論”那兒去瞭,也被經典化瞭。但他的真正的理論視野和批評方法,卻被當下文學研究和批評實踐所淡忘,或許當初也沒有真正地受到重視。 可是,我認為,中國當下的批評狀況,正是最需要傑姆遜方法的時候。雖然,他具體的研究結論和論述很多都可以討論甚至質疑。 不過,我所說的傑姆遜,不是作為理論傢的傑姆遜,而是作為批評傢的傑姆遜。這個麵嚮也正是被當代文學批評界所刻意忽略的。那麼,傑姆遜的哪些方法值得我們重新正視呢?我認為.......
畫齣雪域高原的文明年輪——跨越時空的中華文明漢藏民族交融史
當文成公主一行車輦隨從遠行韆裏,抵達邏些城(今拉薩)時,吐蕃使臣持幡列隊,數人雙手緊握於胸前,恭迎公主。 這是一幅描繪在布達拉宮白宮門庭內的壁畫,繪製於清代。 這幅錶現當年文成公主進藏盛況的壁畫,嚮世人展示瞭漢藏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曆史性的一幕。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考古發掘,喚醒深埋在泥土裏的曆史;透過古老的壁畫,人們聽到瞭曆史的迴音――在這片蒼茫的高原上,中華民族水乳交融的故事從古至今不曾中斷。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藏族和其他各民族的交流,貫穿雪域高原曆史發展始終。 喚醒深.......
硃虹 曹雯芹:生命史詩蘇東坡(七)
廬山之悟:不識廬山真麵目 隻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正在等著偉大詩人蘇東坡的到來。 在此之前,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等已經為廬山寫下不朽的詩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賦予廬山以靈動;“晝夜蔽日月,鼕夏共霜雪”,賦予廬山以清幽;“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賦予廬山以雄奇;“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賦予廬山以飄逸。 廬山,期待著與蘇東坡的相逢,也期待著蘇東坡賦予它新的內涵。 離開黃州,北上汝州之前,蘇東坡不遠韆裏繞道去瞭一趟江西。因受他牽連,此時他的弟弟蘇轍已在江.......
紹興菜研究會會長張亮:與非遺共興,讓紹興成為世界美食之都!
3月30日,與非遺共興・2022(春季)紹興菜發展研討會在尋寶記紹興菜正式舉行。 研討會由紹興市文化館(紹興市非遺中心)與紹興菜研究會聯閤舉辦,紹興市文廣旅遊局副局長葛建民、紹興市文廣旅遊局非遺處處長孫小東,紹興市紹興菜研究會代錶,紹興非遺美食項目相關傳承基地代錶、非遺代錶性傳承人,以及紹興市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等20餘人參加活動,共同探討如何實現紹興菜與紹興非遺共興,助推紹興成為世界美食之都。 (紹興市紹興菜研究會會長、尋寶記紹興菜創始人張亮) 研討會上,紹興市紹興菜研究會會長、尋寶記紹.......
廣西南寜:相約“三月三” 唱韆年魅力山歌
國際在綫廣西頻道消息:每到農曆三月初三,壯鄉處處成瞭歌的海洋。4月3日,武鳴“壯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展示活動在南寜市武鳴區舉辦。聽壯族童謠、看壯鄉好物、競民族體育、品非遺美食、聽原創民歌、賞壯族服飾、學傳統技藝……人們可以盡情體驗絢麗多姿的壯鄉文化盛宴。(文/圖 吳帆) 用五色糯米飯做成的“喜迎壯族三月三”等圖案 現場展示的民族服飾 身穿壯族服飾的兒童朗誦童謠 壯族歌手演唱民歌 壯族群眾跳竹竿舞 正在做刺綉的壯族姑娘 .......
中國電影傢協會發文悼念錶演藝術傢金迪
4月5日,中國電影傢協會發文悼念著名電影錶演藝術傢金迪。金迪於2022年4月3日晚11時04分在京因病逝世,享年89歲。她曾齣演《花好月圓》《我們村裏的年輕人》《笑逐顔開》《我的十個同學》《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大雁北飛》等影片。 中國電影傢協會發文: 據悉,著名電影錶演藝術傢金迪於2022年4月3日晚11時04分在京因病逝世,享年89歲。 金迪老師一生執著於電影事業,潛心創作,精益求精,在《花好月圓》《我們村裏的年輕人》《笑逐顔開》《我的十個同學》《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大雁北飛》等影片.......
學習“福”文化、沾福氣!快來為連城的“福”文化點贊
#福來福見・一分鍾說福建|求福、納福、惜福、祝福……關於福的美好祝願彰顯在中國的匾聯中,這裏有對生活的期許,也是對後人的祝願。 #福來福見・一分鍾說福建|開門見福,萬福來朝,天地降福,雙龍抱福……一切美好的福的寓意都融閤在這一座座古民居中。梅開福到,福滿培田! 來源:一分鍾說福建 網編:吳清蘭 羅麗婷 吳鞦靜 審核:黃水林 葉先鋒 監製:李永光 .......
打開一扇走進自然、認識湖南的窗口——《湖湘自然曆》在社會各界反響熱烈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可心 今年春天,湖南日報社編著、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的《湖湘自然曆》一書麵世,第一版印刷即引發搶購,成為今年開年我省最熱門的自然類圖書。該書以24節氣72物候為綫索,收錄瞭118 種植物、114種動物、6種真菌,展示湖南的生物多樣性,傳播三湘大地自然之美。 “這是一扇走進自然、認識湖南的一個窗口。”“圖片好看,文章易讀,看完立刻發朋友圈推薦瞭。”《湖湘自然曆》的讀者們愛不釋手,更是在喜愛大自然的書友間掀起瞭一番探訪湖湘自然的熱潮。 “感受湖南生物多樣性之美,領悟.......
早年間一聽到這種聲音,就知道進瞭北京城丨京華物語
北京城裏有兩種聲音很是獨特,一個是天空中的鴿哨聲,再一個就是鬍同小巷裏的叫賣聲。一聽到這種聲音,就知道進瞭北京城。在很多年間,老北京的叫賣伴隨著人們的生活,並流傳下來。本期的京華物語,就來說說早年間北京街市上小販的種種吆喝。 本期京華物語經齣版方授權選自《北京中軸綫文化遊典 技藝――巧奪天工》,標題為摘編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圖均來自該書。 原文作者|楊建業 摘編|安也 《北京中軸綫文化遊典 技藝――巧奪天工》,楊建業 著,北京齣版社,2021年10月。 過瞭永定門和天壇,就是天橋.......
孫悟空被抓後,東海龍王不要金箍棒,反而收走幾件寶貝
(蝸牛看西遊第6319期) 文/蝸牛 孫悟空被天庭抓走以後,很多人都在好奇,孫悟空的金箍棒會不會被收走,事實證明,悟空的金箍棒沒被帶走,但是,他的另外一樣東西被帶走瞭。 孫悟空會被抓走都是拜二郎神所賜。 玉帝為瞭抓走悟空也是費盡心機,托塔李天王這等級彆的員工都被派瞭齣去,但是,李天王讓玉帝失望瞭,他沒有將孫悟空帶迴去,反而讓玉帝著急上火。 李天王都沒用,天界幾乎沒有能拿得齣手的人,於是觀音為玉帝舉薦瞭二郎神。 二郎神真的很給觀音長麵子,他來到花果山後和悟空展開瞭一場惡戰,兩人的能力是半斤對.......
三本最新完本的絕品小說,驚艷炸裂嘆為觀止,書荒不二之選
大傢好,我是喃喃藍色,每天為你推薦精彩好看的優質網文,關注我獲取更多資訊。今天給大傢介紹的是四本最新完本的絕品小說,驚艷炸裂嘆為觀止,書荒不二之選 《我不可能是劍神》裴不瞭 李楚穿越到十裏坡,成為瞭一名小道士。在這個神鬼橫行、妖魔肆虐的世界,弱小無助的他本想在十裏坡苟活一世。直到有一天,不得已踏入江湖,他纔發現……原來世上沒有什麼是一劍解決不瞭的。如果有。那就兩劍。 精彩片段:紅綾的眼珠轉瞭轉,嫵媚的笑道:“為什麼要怕你?” 玉猞猁又嚼瞭一粒花生,“我這張嘴,就不能閑著,必須得吃點什麼。我帶.......
他證明瞭,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可能的”
今天,一說起保羅・策蘭,稍具文學與曆史常識的人,大概都會湧起兩種感受:一是,策蘭作為德語猶太詩人,證明瞭在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可能的”;二是,策蘭的詩歌讓人迷惑、讀不懂。他既被譽為“裏爾剋之後偉大的德語詩人”,也被視作“當代德語密閉式寫作最重要的代錶人物”(阿多諾語)。 保羅・策蘭(1920-1970),二戰以來影響最大的德語詩人。1960年獲德國最高文學奬畢希納奬。著有《罌粟與記憶》《語言柵欄》《無人的玫瑰》《棉綫太陽》等詩集。 策蘭詩歌的難以理解,從其在世之時,就一直引發爭議,時至今日.......
青未瞭|竇憲君:生豆芽兒
青未瞭|竇憲君:生豆芽兒 來自豆莢兒文學 生長第三天 作者:豆莢兒 每年鼕天,我都會生豆芽兒,生黃豆芽兒。這個本事是和舅媽學的。早年間,舅媽生豆芽兒賣,綠豆芽和黃豆芽兩種。舅舅活著的時候,夏天去工地施工,鼕天就負責給舅媽挑豆。 舅媽一天生不多,二斤綠豆,五斤黃豆,生齣來的豆芽兒夠裝滿一個膠皮車的槽子,集市上一兩個小時賣掉,一天能賺三四十塊錢補貼傢用,挺好的。 舅媽是勤快人,總說,這日子抓撓點,就夠生活瞭,不是還有兩個兒要娶媳婦嗎。雖然舅舅賺的錢足夠養傢,但是娶瞭個能乾的媳婦,也不好說什麼,.......
預估3000萬歐元 米開朗基羅罕見畫作將拍賣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意大利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的一幅罕見素描定於5月18日在法國首都巴黎拍賣,預估價達3000萬歐元(約閤2億元人民幣)。 圖為2017年11月13日,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行的米開朗基羅藝術展上,一名參觀者觀看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羅馬士兵》。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佳士得拍賣行5日發布聲明說,這幅素描為米開朗基羅早期作品,完成時間可追溯到15世紀末。這幅畫作1907年作為米開朗基羅畫派作品之一在巴黎齣售,此後長期被人遺忘,直到2019年纔被佳士得拍賣行鑒定為米開朗基羅本人親手創.......
2022年最具收藏潛力藝術傢——張錦標
形神兼備作丹青 熊貓國手八方聞 記著名畫傢張錦標 著名書畫評論傢 池文 撰文 畫傢若有一題專攻,能夠做到孤標塵外功入巔峰,則可以成為畫史坐標,是謂春鞦相續的佳話。比如黃公望之山水、王冕之墨梅、闆橋之竹、白石之蝦等,這都是專題獨享的畫壇盛名。當代著名畫傢在專題創作上,也走齣瞭一條蹊徑!他從事熊貓畫創作半個世紀,經由形神兼備的國寶塑造,成為熊貓題材的領銜大傢,是八方稱聞“畫熊貓國手”! 他的丹青功績名副其實,至今已經近30幅畫作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毛澤東紀念館等收藏。又有許多作品走齣國門,成.......
黃豆豆:舞齣時代風采
日前,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錶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文聯共同授予44人“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上海歌舞團藝術總監黃豆豆名列其中。 “能夠和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藝術門類的文藝工作者一起受到錶彰,我感到非常光榮,也感到責任重大。這是對我們以往所從事的藝術工作的認可和鼓勵,我們要更加努力,肩負起更大的責任。”黃豆豆說。 黃豆豆在舞蹈《憶張思德》中飾演張思德。 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 12歲開始學習舞蹈,18歲走上工作.......
懷化學院開展“共‘畫’懷院抗‘疫’故事”活動
本網訊 近日,懷化學院美術與設計藝術學院開展瞭“共‘畫’懷院抗‘疫’故事”活動,共同講述懷化學院抗“疫”故事。其中學院教師成雪敏、房福來、王益武、嚮穎晰、賀莉浩、李益輝、黃煦然、李�h都、王強、董斯斯等人指導學生創作瞭37幅美術作品,緻敬“醫者”、感謝“青年”、鼓勵“師生”。 國畫作品《同戰防疫綫》 國畫作品《同戰防疫綫》,由懷化學院美術與設計藝術學院教師李�h都指導,2019級美術學專業學生蘇嘉藝創作。談起創作初衷,李�h都說:“希望通過此作品,緻敬疫情防控中所有的逆行者,不管是堅守在核.......
石傢莊:傳承尺八古樂器製作技藝
4月5日,在石傢莊市新華區尺八古樂器工作室,曹昊在進行修孔工序製作流程。 尺八是中國古代傳統竹製吹奏樂器,以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今年35歲的曹昊是河北省石傢莊市新華區的一名古琴老師,他對古樂器情有獨鍾。說起尺八樂器製作技藝,曹昊如數傢珍,這門手藝傳到他這裏已經是第四代,他不僅會手工製作尺八樂器,還能吹奏古樂麯。 2021年,曹昊成立瞭一傢尺八工坊,目前已有學員30餘人。他說:“今後我將盡力傳承好這門古老的手工技藝,讓更多人瞭解它背後的故事,讓中華民族更多的的優秀瑰寶迴歸到我們年輕人的生活裏.......
被列為禁術,三界之中隻有兩個人敢使用,他們兩個是誰
(蝸牛看西遊第6320期) 文/蝸牛 三界之中的法術有很多,但是被列為禁術的卻是屈指可數,那麼,禁術這種東西被禁止就真的沒有人做瞭嗎? 敢逆流而上的人還是有的,而且還隻有兩個人。 這門禁術就是法天象地,而精通這門法術的人正是孫悟空和二郎神。 法天象地是什麼樣的法術呢? 精通這門法術的人能夠頭頂天腳踏地,這樣的描述隻存在於盤古中,當年盤古開天闢地就能做到這個地步。 二郎神會七十二變是不爭的事實,又怎麼能夠證明他會法天象地呢? 那真君抖擻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隻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
廈門這位民俗文化工作者活用閩南麯藝 抗疫宣傳接地氣
[新聞頁-颱海網] 【人物名片】 林華東:同安區第二批民俗文化人纔、濱城中學副校長。 颱海網4月6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答嘴鼓、歌仔戲、順口溜,字裏行間都是濃濃閩南味,說的唱的都是抗疫、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等主鏇律。熱心同安民俗文化的同安濱城中學副校長林華東,結閤時下熱點,利用業餘時間加班加點創作瞭許多民俗文化作品,讓正能量新思想透過喜聞樂見的麯藝形式傳播開來。 林華東坦言,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身為區第二批民俗文化人纔應有的責任與擔當。而作為一名教師,為瞭讓學生輕鬆快樂地學,他將曆史知.......
悼“3•21”東航飛行事故遇難者——國風日照分社(第35期)
國風社日照分社歡迎您! 國風 詩經魁寶,國風傳承! 打造新時代服務大眾、服務社會、服務黨政的有特色的人民性詩社,弘揚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積極傳承毛主席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社會新風尚。 要圍繞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個視角進行深入研究,為開展國際傳播工作提供學理支撐。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齣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嚮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
曆史大神“上山打老虎額”的新書《錦衣》完結,名下十本作品,五本萬訂
撒花?起點曆史大神“上山打老虎額”的新書《錦衣》完結瞭,這還是很難得的,畢竟他的上本小說太監瞭,這本也一度被以為又要太監的。簡單帶大傢迴顧一下這本小說的曆程。 小說是在去年5月13日上綫的,所寫題材還是他非常熟悉的明朝。 故事的內容簡單概括的話就是一個穿越客到瞭明朝天啓年間,如何和天啓皇帝君臣相得實現改天換地的目標的。 小說的成績也不差,去年十月底的時候均訂就破萬瞭,可以說在曆史小說方麵,上山打老虎真是本本精品,就沒有撲街過。 目前他名下十本作品,五本萬訂、五本精品,實力大神的地位真不是吹.......
陳寅恪詩歌鑒賞:壬辰春日作
原詩:壬辰春日作 細雨殘花晝掩門,結廬人境似荒村。 簡齋作客三春過,裴淑知詩一笑溫。 南渡飽看新世局,北歸難覓舊巢痕。 芳時已被鼕郎誤,何地能招自古魂。 (1952年春。) 曆史背景: 1951年陳寅恪繼續任中山大學教授,助教程曦攜妻到香港。1952年陳寅恪給楊樹達所作的《積微居金文說序》被齣版社強行刪除,黃萱擔任其助教。 1950年底政治學習運動結束,1950年至1956年為批判鬍適思想運動。1950年7月10日抗美援朝運動開始,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拉開瞭序幕,1953年7月.......
探索中國畫的本源|宋唯源專訪記錄
有些人注定瞭是為藝術而生的,宋唯源就是其中一個。他自幼學畫,儒雅清緻,成績斐然,在國畫人物、山水、花鳥以及書法、篆刻、詩詞和古琴、書法鑒定等方麵均有較高造詣。宋先生27歲便在中央美院任教,桃李滿天下。 值宋先生六十華誕,他的筆下生花之作《紙上談兵―宋唯源課徒稿》即將麵世,全書以最具藝術造詣的示範稿配以談藝錄、教學錄、學生感悟,全方位再現宋先生思想,希將學生們在課堂上每一次感悟、收獲、啓發、提高傳遞給書畫同仁們,滋養傳統國畫的根基。中國美術傢網主編楊小薇探尋著名的藝術傢、美術教育傢宋唯源,對.......
威海市環翠區:疫去春來!客捨青青柳色新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6日訊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這場艱難的戰“疫”中,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果。迴望來路,溫暖、希望一直在,這個春天是奮鬥齣來的。 柳綠留煙色,滿城盡纏綿,春風為柳樹染上一層朦朧,讓環翠景緻愈發撩動人心。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春風拂兮,楊柳依依,春在柳色中,柳色訴春情。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沿岸一堤垂柳,在春風裏輕擺曼舞,柳條柔軟,婀娜生姿。 一樹春風韆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低垂楊柳顯平易近人,兩岸的綠柳,也"染"綠瞭一湖碧水,春柳如簾鎖美景.......
聶耳冼星海革命之路展在廣州開展
記者日前獲悉,4月2日,“雙星耀中華――人民音樂傢聶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展覽在廣州魯迅紀念館開展。 視頻:餘冠峰 據悉,本次展覽是為瞭紀念聶耳誕辰110周年、冼星海誕辰117周年而特彆策劃,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玉溪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玉溪市博物館和番禺博物館聯閤主辦,旨在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建設富有特色的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吳武林 攝 聶耳和冼星海都是中國左翼音樂運動的旗幟。聶耳創作的《義.......
甘肅武威吐榖渾王族墓葬群:多項國內考古之最吸引人們的目光
年代最早的白葡萄酒 大量成套漆木器組閤 國內發現最早鬍床的完整實物 以及唐代最完整的鐵鎧甲實物 ...... 日前,隨著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敞開”在人們眼前。並且其多項新發現占據國內考古之最,緊緊吸引瞭人們的目光。 馬場灘M1全景(東南-西北) 根據介紹,武威南山是吐榖渾王族墓地所在,是吐榖渾滅國之後的“先塋”地。在武威南山青咀灣和喇嘛灣曾發現有吐榖渾王族墓葬9座,齣土墓誌9方。武威南山一帶是龍朔三年(663 年)吐榖渾王族一支內徙之後的先.......
【丹青·賞】東風硃霞——郭味蕖、郭怡孮、郭玫孮父子三人展部分作品欣賞
展覽時間:2022年4月3日――5月10日 展覽地點:北海公園闡福寺 2022年4月3日,“東風硃霞”――郭味蕖、郭怡�Q、郭玫�Q父子三人花鳥畫展於北海公園闡福寺開展。展覽共展齣郭味蕖、郭怡�Q、郭玫�Q三位藝術傢不同時期創作的代錶作品70件,創作時間橫跨八十年,這是父子三人首次大型聯展,藉此可以一覽現代中國花鳥畫發展進程中的“郭傢樣”。 展覽展齣作品(部分) 丨郭味蕖作品 三友圖 郭味蕖作 齊白石題 1949年 樸友圖 郭味蕖作 1949年 蕉石圖 郭味蕖作 .......
湖南齣土神秘漢墓,墓內有個穿越的藍色圓環,材質酷似“五色石”
1975年,湖南嶽麓山竟然發生瞭一件怪事:一個遊客在爬上嶽麓山看日齣的過程中發現一處洞穴,洞穴裏非但有兩個石人對他微笑,更齣土瞭堪稱穿越之物的“藍色圓環”,其材質居然和神話中的“五色石”極度相似。 眾所周知,嶽麓山風光秀麗,名勝古跡不可勝數,一個遊客就在嶽麓山北麵鹹嘉湖邊的徒壁山頂端欣賞日齣。沒想到,他發現頂端之處彆有洞天,居然隱藏著一個洞穴。 好奇心之下,他不住地往洞穴內張望,卻發現昏暗的光綫下隱隱約約有兩個石人在朝他微笑。這個遊客未免心驚,不敢多作逗留,將消息報告給瞭當地文物部門。隨著.......
法天象地是道傢秘法,菩提並沒有傳授孫悟空,他是怎麼學會的?
西遊世界中有一種很“拉風”的本領,名叫法天象地。所謂法天象地,通俗地說就是變大術,將身體變得如泰山般高大,以增強自身戰鬥力。 孫悟空便掌握法天象地。原著第三迴,孫悟空嚮花果山猴子猴孫炫耀本領,便展示過法天象地之術,書中寫道,他弄到歡喜處,使一個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聲:“長!”他就長得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 除瞭孫悟空,西遊中還有一人掌握法天象地之術,他正是孫悟空旗鼓相當的對手二郎神。 原著第六迴,孫悟空大鬧天宮,打敗十萬天兵,玉帝在觀音菩薩的舉薦下,.......
留下花痕一片紅——蔡茂友壬寅年水墨牡丹作品欣賞
傳統水墨牡丹畫的寓意和象徵皆來源於客觀事物自身的個性特徵及本質屬性,古代文人墨客經數韆年的探索實踐,幾乎將所有奇花異草能夠體現寓意象徵的東西都挖掘到瞭極緻,如今人們再想有新的發現,的確並非易事,僅這一點,或許,古今畫牡丹妙手不計其數,而畫傢蔡茂友之水墨牡丹麵目獨具、精神獨存的原因。他強調水墨牡丹要體現清雅之氣,通過其首創的“墨分韆層”之法,展現齣多變的墨色來體現濃淡和虛實的關係。欣賞《留下花痕一片紅》,先以多變豐富的筆墨畫花瓣,用筆乾脆利落,方圓結閤,墨色通透。整個畫麵中較碎的筆觸(落英花.......
清渭樓|狸奴戲蝶 邀君賞春
編 輯:文水靜 審 核:楊嚮雄 往丨期丨內丨容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由著名收藏傢郭峰投資建設 著名建築師張錦鞦擔綱設計 館中藏有曆代書畫精品萬餘件 設有中國古代書畫展廳 中國近現代書畫展廳、中國當代書畫展廳 館內收藏的1500餘幅趙少昂作品 更是彌足珍貴,享譽中外 關注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帶你欣賞書畫佳作與古今藝術大傢進行一場心靈交流 古今名傢,風雲際會 探索畫中之意,傾聽畫外餘音 探索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
至少1700萬件中國文物散落在全球各地
我國有著五韆年的曆史文化,擁有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産。過去的幾百年裏這塊孕育文明的沃土慘遭戰爭、搶劫、盜掘而丟失瞭大量的文物。 前不久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估計,至少有1700萬件我國文物散布在全球各地,其中100萬件文物在47個國傢的200多個不同的博物館裏,但絕大部分文物依然在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傢手裏。 失落的全球的文物不僅是華貴的藝術品,更是國傢智慧和傳統的象徵。直到今天,這些文物的遺失依然給我們帶來不少的創傷。 慶幸的是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地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文物正以各種方式,通過法律追索.......
靖邊縣人民醫院女職工第一期讀書分享活動圓滿結束
以書會友,一期一會陽光訊(王楠 記者 李源)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人類的精神生活往往從讀書開始,讀書涵養著一個醫院的精神和氣質。為進一步豐富醫院女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勵女職工爭做學習型、知識性、創造性的新時代女性,3月31日下午,靖邊縣人民醫院女工委員會舉辦瞭以“玫瑰書香”為主題的女職工第一期讀書分享活動。醫院特邀的評委是靖邊縣教體局教研室主任許建峰和靖邊縣第二小學教研室主任臧威,活動由該院女工委委員會主任曹麗主持。 現場播放瞭參賽人員的讀書分享和 “曬書房”微.......
『聚焦兩會』2022全國兩會特邀獻禮藝術傢——宋培卿
藝術簡曆 宋培卿,山西靜樂縣人,太原理工大學畢業。係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號靜人。曆任忻州市文聯副主席,忻州市五颱山書畫院院長,全國規範漢字書寫委員會理事,山西省書法傢協會理事,山西省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忻州市書法傢協會副主席,忻州市書法教育研究會會長,忻州青年書協主席,曾當選為山西省青聯委員,山西省文聯委員,忻州第一屆十大傑齣青年。 自幼酷愛書法,麵壁臨池,追求經典,楷書歐陽詢,行書宋米芾,草書孫過庭,隸書《曹全碑》,篆書楊沂孫,專精博覽,臨創兼容。八十年代起,文藝復興,與書壇同.......
趙孟頫寫章草,同樣精彩!
趙孟�(1254 ―1322 ),字子昂,漢族,號鬆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傢、畫傢、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其父趙與��曾任南宋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 趙孟�博學多纔,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彆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