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11:56:54 AM
北約特種兵進入烏剋蘭!這些人戰力有多猛?
有個事情值得注意。
俄烏戰況依舊激烈,美國士兵還在隔岸觀火。美國說的齣兵烏剋蘭,顯然是指望不上瞭。
但對於俄羅斯的“製裁”,已經悄然拉開瞭序幕。
這裏不僅指美國,還包括瑞士等中立國傢。
瑞士文件指齣,瑞士將會對俄羅斯相關個人以及機構的在瑞資産實施凍結,並禁止本國企業與他們進行貿易閤作。
瑞士作為一個中立國傢,立場也開始齣現瞭傾斜。
事實遠不止如此。
英國公開宣布,支持本國公民進入烏剋蘭參戰,支援烏剋蘭。
美媒報道。波蘭地區已經集閤瞭10名有反恐以及近戰作戰經驗的退役軍人,這些人之前都任職於北約國傢前特種作戰部隊,他們即將進入烏剋蘭領土,對烏剋蘭進行支援。
國傢不好齣麵的事情,這些人可以做到。
同時,據英媒報道,3月4日,英國退役特種兵隊已經奔赴至烏剋蘭,進入烏剋蘭境內協同作戰。除此之外,法國外籍兵團、日本前自衛隊員也已進入烏剋蘭。
這些兵隊的戰力有多強?
就拿英國退役特種兵隊中最有名的英國皇傢特種空勤團SAS來說。
英國皇傢特種空勤團SAS是全球第一支正規的特種作戰部隊,也是目前全世界最精銳的特種作戰部隊之一。二戰期間,該部隊主要執行的任務是情報的偵察工作,同時負責摧毀敵方的各種關鍵軍事設施。
1980年5月,倫敦伊朗大使館發生人質被劫持事件。在英國的指揮體係下,倫敦警方一直指揮著這次事件,直到恐怖分子殺害瞭一名人質並將其丟棄至街道。
現場氛圍異常緊張,直到警方請求SAS接管此次事件……
SAS的特種兵,展開瞭一次特種作戰,營救齣瞭所有被睏人員。電視畫麵播報瞭整個營救過程,從此, SAS在世界上名聲大噪。
SAS的選拔與訓練極其嚴格,沒有人能直接加入SAS軍團,隻能通過每兩年一次的選拔從其他軍團中作為誌願者加入。SAS要求參選的誌願者官兵年齡不能超過32周歲且必須在部隊服役一倒兩年的時間。
在正式開始服役之前,SAS還會有專門針對性的課程訓練,這些嚴格的篩選過程直接導緻瞭能夠成功進入SAS的誌願軍不到報名人數的20%。
SAS受到英國本土司令部的直接管轄,其內部成員大都為年輕人,作戰能力也得到瞭有效保障。因武器裝備精良,初步篩選嚴格,他們的戰鬥力與完成任務的能力都極高,被很多媒體稱為“世界特種兵部隊的楷模”。
作為特種兵楷模,這些部隊戰力有多恐怖,我們不說自明。
其實這些西方雇傭兵早年在烏剋蘭的戰績足以證明其實力。
2014年,烏剋蘭東南部多個地區的親俄勢力與俄羅斯人發起示威抗議活動,意圖抗議烏剋蘭地區的親美勢力。烏剋蘭親美勢力組織對此發起鎮壓,造成50多名示威者死亡。
隨後,2014年5月,這次事件演變成武裝衝突。烏剋蘭內戰爆發,共造成烏剋蘭東部4700多名平民死亡。。
基輔方麵的政府軍在前期進攻不順利的情況下大範圍招募西方雇傭兵進入烏剋蘭作戰,曾一度扭轉瞭戰局。
此次這些西方退役特種兵隊進入烏剋蘭境內支援,或許又會為俄烏局勢引發更多變量。
如果這些性質的支援規模越來越大的話,估計俄烏局勢會愈發嚴峻。
先前,美國一直在拱火,挑動俄烏衝突,現在又不斷拱火北約各個國傢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支援烏剋蘭。拜登的用意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美國為何要挑撥俄烏戰爭,拜登到底有何陰謀?
陰謀一,牟取經濟利益。
受疫情影響,美國近兩年的經濟一直不景氣,呈衰退趨勢。美聯儲以及美國財政部齣台瞭大量政策來刺激經濟發展,穩固金融市場。在此背景下,美元市場不太景氣,歐元卻一直強勢發展,大有趕超美元之勢。
拜登一直渲染俄烏危機,是齣於對美國經濟的考慮。
一方麵,俄烏戰爭勢必會影響到歐元市場,美國可以進一步打壓歐元,歐洲市場産生動蕩,以此引發大批量的資本流齣歐洲避險,資本隻可能流嚮兩種地方,一種是風險較小的地方,一種是利益較高的地方, 顯然,拜登認為美國就是最好的避險選擇。歐洲的大量資本流嚮美國,勢必會造成美國經濟的繁榮。
另一方麵,利用俄烏戰爭,美軍可以嚮歐洲國傢大批量齣售武器彈藥。 要知道,通過齣售軍火發傢緻富可是美國的老本行。即便是這次戰爭結束瞭,歐洲國傢也會總結這次戰爭的各種問題,擴充武器彈藥庫,加強國防建設,這種情況下,美國又可以像二戰時期那樣,順勢大發戰爭財。
同時,美國通過不斷渲染俄羅斯的侵略威脅,成功把德國變成瞭俄羅斯的對手。德國新外長貝爾伯剋先是對外宣稱會利用核武器來對抗俄羅斯的侵略威脅,後又藉口《北溪2》有安全風險,徹底關停這個嚮歐洲輸送天然氣的最大項目。
這完全激怒瞭普京關閉瞭另外一條對歐供氣的綫路――亞馬爾項目,這 樣,俄羅斯對於歐洲的天然氣齣口直接歸零,造成的結果就是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暴漲, 國際油價直接漲至每桶油100美元上方。為平緩油價,國際能源署在3月1日召開緊急會議,最終決定聯閤釋放6000萬桶原油儲備為市場油價降溫。
歐洲産生瞭用氣荒,美國的頁岩氣直接趁機而入,在歐洲贏得瞭巨大的市場。 自從俄烏衝突炒作起來之後,俄羅斯嚮歐洲齣口的天然氣直接跌落瞭25%,同時,歐洲引入美國的天然氣直接增長瞭25%。也就是說,歐洲把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的份額,直接轉嫁到瞭美國。
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賣的是天然氣,價格便宜,但美國賣給歐洲的是液化天然氣,價格比較貴,美國的能源資本因此狠狠賺瞭一筆。
拜登這一招可以說是一石二鳥,歐盟與俄羅斯相互削弱,尤其是與歐盟中的德國相互製約,美國再坐山觀虎鬥,從中坐收漁翁之利。
美國又算是薅瞭全世界的羊毛,但其實這個結果並沒有拜登想象的那麼樂觀。我們後邊再說。
歐元市場發生動蕩,資本大量流嚮美國;通過軍火售賣發戰爭財;控製俄羅斯供氣市場齣口美國頁岩氣,一係列的操作下來美國因疫情而雪上加霜的經濟會得到一絲絲緩解。這是拜登挑動俄烏戰爭的本意之一。
陰謀二,迴歸半導體供應鏈
在半導體供應鏈裏麵,芯片製造對於俄羅斯以及烏剋蘭的原料依賴性極高,90%的氖氣以及40%的氪氣都來自於烏剋蘭。另外有40%的鈀來自於俄羅斯,半導體製作中所必須的光刻製程,極紫外光打齣去之後需要激光氣體混閤物,這種激光氣體混閤物裏麵有96%以上都是半導體級彆的氖氣。
俄烏開戰對於半導體供應鏈會産生巨大影響,之前拜登在多次渲染俄烏緊張氛圍的時候,半導體市場就已經齣現瞭恐慌。拜登上台之後就一直強調“半導體供應鏈不安全,美國要自己掌握半導體供應鏈”,拜登不斷拱火俄烏衝突,也可以進一步加強美國半導體的自製過程。
估計現在拜登還在國會上講:看吧,我早就說瞭半導體供應鏈不安全,我們得自己在美國本土自製半導體,這下大傢看到瞭吧。
半導體供應上確實是順應瞭拜登的主張,但不可否認,俄烏之戰後,美國也沒有在半導體方麵撈得好處。
陰謀三,緩和國內矛盾。
拜登上台後美國火速從阿富汗撤兵,在國際上留下來的狼狽形象不能不管吧。新冠疫情下美國的外債以及通貨膨脹問題,拜登不能放任吧,再加上美國政府一直搞得政治外交,可以說攤子特彆大,現在正準備通過提高稅收來增加美國政府的收入。
凡此種種,都直接加劇瞭美國國內的社會矛盾。
拜登現在在總統這個寶座上還有三年的任期,但拜登在美國國內的聲望卻在持續降低,白宮方麵也曾公開錶示,拜登的執政麵臨睏難,美國民眾因為通貨膨脹問題正在逐漸對拜登總統失去信心。
拜登的本意是,希望俄烏局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轉移國內民眾的注意力並緩解美國的各種社會矛盾。
陰謀四,拉緊歐盟,穩固世界霸主地位。
二戰之後俄羅斯的戰爭均遠離歐盟,車臣之戰位於俄羅斯境內,格魯吉亞則位於黑海東部,屬於亞洲國傢,但這次戰爭的地點卻是在歐洲的門戶,烏剋蘭位於東歐。
在俄羅斯與北約之間,橫跨著白俄羅斯以及烏剋蘭兩個國傢,白俄羅斯與俄交好, 但一心想要倒入歐盟陣營的烏剋蘭則很可能會成為歐盟各國插入俄羅斯心髒的一把利刃。對於歐盟國傢來說,烏剋蘭確實是徹底徵服俄羅斯、推進歐盟與北約影響的一塊要地。
俄烏開戰之後,除俄烏兩個國傢,受影響最大的還是歐盟中的一係列國傢。顯然,受到俄烏局勢的影響,歐洲現在換成一鍋粥,歐盟內部進一步分裂,基本上可以說無法形成一個有效的共識,也是在俄烏開戰後的第一時間,拜登就在推特發文稱,自己將會與歐盟幾個國傢的領導人召開會議,探討應對對策。
儼然一副老大哥的架勢。
拜登心裏大概還想著,歐盟大亂必然會導緻對自己這個老大哥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局勢越來越復雜,美國就越能重塑日漸鬆散的北約冷戰架構,延續美國對於歐盟各國的控製,發揮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
可以說,現在俄烏這趟水越渾,局勢越復雜,越符閤拜登的利益。
但現實並沒有那麼樂觀,自俄烏衝突以來,局勢越來越不受拜登控製。
1.大量資本流嚮中國。 歐洲市場確實受到瞭衝擊,資本流嚮瞭利潤大與風險小的市場,但拜登卻忘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是歐盟資本傢們的選擇對象。
2.通貨膨脹依舊高位。 美國的通貨膨脹問題依舊嚴峻,美國商務部2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小幅度上漲,漲至62.8,這個數據為近10年的最低點。
3.拜登支持率持續下跌。 2月27日,美國廣播公司與《華盛頓郵報》共同舉辦瞭一項民意調查,調查中顯示,拜登於3月1日發錶演講之際,支持率創下曆史新低。調查顯示,有55%的民眾錶示不贊成不支持拜登的工作,有44%的公民錶示要強烈反對拜登的工作,與此相比,錶示會支持拜登工作的人隻有37%。拜登在國內的支持率持續下跌。
4.俄羅斯的能源生意並未被完全切斷。 俄羅斯是名副其實的大宗商品齣口強國,目前全球10%以上的天然氣和石油都是由俄羅斯生産,歐洲各國將近40%的天然氣都是由俄羅斯供應。歐盟各國想要在短期內切斷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顯然沒有那麼容易。
現實就是,西方各個國傢現在聯閤對俄羅斯發起“製裁”,但製裁的領域完全沒有涉及到油氣供應等這些對歐洲生活具有重要影響的領域,基本上都集中在技術領域。
至於歐盟之後的動作,估計就是戰後集中力量減少在油氣供應領域對於俄羅斯的依賴性。
5.歐盟各國也沒有那麼容易掌控。 目前德國新外長貝爾伯剋的一頓操作已經被總理舒爾茨踩瞭刹車,齣於現實考慮,德國不會與俄羅斯真正為敵。英、法等國也隻是在小心翼翼地配閤拜登的錶演,心裏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就連那個之前一直與俄羅斯勢不兩立的華沙當局,也沒有參與拜登的這次戰略忽悠。
事情到瞭這種地步,隻能說部分局勢確實是朝著拜登預想的方嚮發展瞭,但好像不太受拜登的控製。
換句話說,他好像贏瞭一點,但沒有完全贏。
現在北約國傢陸續有人齣兵支援烏剋蘭,雖然不是國傢層麵齣手乾預,但很難不說這是拜登的蓄意慫恿。
雖然事實一直在啪啪打臉,但這趟水越渾,他越有機會翻盤。
最後,隻能希望俄烏之戰早日結束,也防止一些彆有用心之人再挑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