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10:27:50 AM
很多女生在公共衛生間都見過這樣的場景:一些“潔癖”人士因覺得馬桶圈不衛生,所以從不坐著上廁所,而是各種“秀蹲姿”。
不讓任何一寸皮膚與馬桶有親密接觸,於是下一位就會看到馬桶上都是尿液和汙漬。
(來源:網絡)
一些公共場閤為瞭解決這一尷尬問題,開始使用馬桶墊紙。但新的問題又來瞭,有些人偏偏用完不隨手清理,被用過的馬桶墊紙不是掉到馬桶裏沒衝走,就是還有一半黏在瞭馬桶圈上,給下一個解決內急問題的朋友造成很大麻煩。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先說答案:不能!
的確,公共廁所並不如自己傢裏的廁所乾淨衛生,這不僅是因為公廁人流量大,而且多數公用馬桶沒有蓋子,即便有,大多數人也不願碰那個可能被無數“小髒手”汙染過的馬桶蓋。
這樣的後果就是衝廁所的時候,水霧會帶著便便裏的大腸杆菌和鏈球菌等等分散在廁所各個角落,一張薄薄的馬桶墊紙根本阻擋不瞭這些分散在空氣中的細菌。
(國外一項實驗,測試不蓋馬桶蓋衝水時會讓多少微生物飛散在空中。來源:YouTube)
還有,馬桶墊紙有便攜小包和一盒多抽兩種包裝,而公共場所以後者多見。裸露在外的馬桶墊紙,在吸收瞭空氣中帶有病原體的水霧後,會變成一個天然的細菌培養皿。
(來源:網絡)
這是因為廁所相較於室外更加潮濕,而紙製品在潮濕的環境下也很難保持乾燥,在這種濕潤的環境下,細菌更容易在錶麵大量繁殖,當你去抽它的時候,反而會接觸到更多的病原微生物!
(來源:YouTube)
很多人不願意碰公廁的馬桶圈,是因為覺得會感染疾病,如 梅毒、淋病和HPV 導緻的一係列疾病。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範德堡大學預防醫學中心的威廉 謝弗教授(Dr.William Schaffer)指齣, “馬桶並不是病原生物的有效載體,坐在上麵根本不會感染什麼” ,光滑的馬桶圈錶麵並不適閤病菌的生長和傳播,這是因為離開瞭宿主的細菌和病毒都十分脆弱:
梅毒的病原體叫做“梅毒螺鏇體”,這種微生物在體外很難生存,而且它特彆害怕消毒劑,普通的消毒紙巾輕輕一擦就能將其消滅。
淋病的病原菌叫“淋球菌”,它也很“嬌嫩”,在體外很難存活,所以坐馬桶感染梅毒、淋病的可能性非常低。
還有因HPV(人乳頭狀瘤病毒)導緻的宮頸癌、尖銳濕疣等,要想通過坐馬桶感染需要非常嚴格的條件,首先病原體要足夠多,其次使用者的pp上有較大的皮膚黏膜破損,最後這個人免疫力要足夠低,三者缺一不可。
當然,也不是說馬桶圈上沒有任何細菌,隻是這些細菌都是常見的皮膚微生物。人體體錶本來就存在這樣的東西,因此並不構成風險。
(來源:網絡)
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因間接接觸受到汙染的生活用品而感染性病的情況,比如在我國就曾有過幼兒通過接觸不潔玩具之後,觸摸自己的生殖器而感染淋病的例子。
在國外,也曾齣現過女童用廁紙清潔骯髒的馬桶後沒有洗手,病菌通過手部入侵瞭她的生殖器造成感染。
這些都是因為帶病菌的手觸摸生殖器造成的,而馬桶不是直接的罪魁禍首, 目前也沒有嚴格的數據錶明馬桶圈會傳播性病。 人的皮膚是天然的保護屏障,在衛生間裏的病菌很難因為接觸皮膚而感染我們。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這就提示我們,在使用公共廁所時盡量使用自帶紙巾和墊紙,在洗手之前彆用手亂摸亂摳身體其它敏感部位,盡可能減少直接接觸衛生間內的陳設。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不講公德的如廁行為,不僅會給他人帶來不便,更重要的是會引起更多病菌的滋生和傳播。
建議大傢可隨身攜帶消毒紙巾和一次性小包裝的馬桶墊,上衛生間時擦一擦、套上馬桶墊再坐上去,用完記得清理。這樣既解決對馬桶的“恐懼”問題,又減少瞭病菌傳播。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衝廁時請蓋好馬桶蓋,這樣能防止飛濺的水霧攜帶細菌彌漫到廁所的各個角落。最後要牢記便後洗手,髒手不要亂摸身體其它部位。
審稿專傢:王偉 |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婦産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吳超. 公共馬桶:坐,還是不坐?[N]. 中國醫藥報,2016-08-26(001).
[2]公共馬桶能不能傳播性病呢?[J].人人健康,2012(21):55.
[3]李哲.1例幼兒感染淋病奈瑟氏菌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師雜誌,2006(S1):367-368.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麵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