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6/2022, 3:03:59 PM
*來源:藍鯨edu,作者:古氘
在閤規壓力下,紅黃藍轉型姍姍來遲。
日前,紅黃藍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全麵剝離國內直營幼兒園業務,轉而在B端和海外學前教育闆塊發力。
迴想上市之際,創始人史燕來在紐交所大談“直營帶加盟,加盟促直營”的模式。此後,盡管虐童事件頻發,但紅黃藍直營幼兒園的學生人數還是在穩定增長。
如今,紅黃藍為何要切割這條業務綫?
虐童風波,直營園巋然不動
“直營帶加盟”是紅黃藍創始人史燕來在上市之初就確定的發展戰略。以直營業務作為排頭兵,將直營園的品牌口碑打響,再在全國拉動加盟,紅黃藍的輕資産擴張得以成功營運。
這套模式明顯起瞭作用,2017年紅黃藍在全國隻擁有85所直營幼兒園和210所加盟幼兒園。但到2020年底,紅黃藍在全國擁有98所直營幼兒園、246所加盟幼兒園、5個直營和1158個加盟的遊戲與學習中心。此外,在新加坡還有19傢直營和6傢加盟的幼兒園,以及33傢直營和3傢加盟的學生托管中心。
在拉動加盟外,直營校區的錶現非常強勢。自2016年以來,紅黃藍直營校區的學生總數逐年攀升,從2016年的17900人,到2020年的34011人,增長逾九成。
2021年前三季度,直營校區學生總數為36513,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學生數量。雖然財報中沒有指明直營校區帶來的收入,但從學生數量看,直營業務依然在快速發展。
盡管2017年虐童風波沸沸揚揚,但似乎沒能打消傢長對紅黃藍的信心。數起虐童事件之後,直營園成為紅黃藍品牌最後的“救命稻草”。
實際上,迴顧紅黃藍過往的風波,齣現安全問題的既有加盟園,也有直營園,加盟並非虐童原罪,但紅黃藍對“親生的”直營園尤其寬容,而將整改重點放在瞭加盟園身上。
2017年,紅黃藍在北京一傢直營園所被曝虐童。受害兒童被老師用針紮、喂不明藥片,甚至被猥褻。事件經媒體報道後引發廣泛關注,幼兒的安全問題一度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彼時剛上市的紅黃藍也受到影響,股價震蕩,品牌形象更是大打摺扣。
這起事件後,紅黃藍整改的是加盟園。2018年虐童案一審宣判,紅黃藍官方微博曾宣布暫停幼兒園品牌加盟業務,優化提升對現有加盟商服務支持與管理。
而傢長對紅黃藍直營園的信心好像十分堅固,直營園學生人數也不斷上升。提及為何對紅黃藍不離不棄?有傢長曾對藍鯨教育錶示,“齣事的多為加盟店,自傢孩子所在的園所,老師很受孩子喜歡,同時連鎖店意味著品牌大,不擔心幼兒園跑路。”
由此看來,不管從業務發展,還是品牌價值、傢長吸引力,直營園都是紅黃藍最有價值的資産之一,如今突然全部剝離,不禁讓人疑惑,紅黃藍為何要做這賠本的買賣?
剝離,大勢所趨
閤規,是公告中給齣的直接原因,其中尤其提到瞭《國務院關於深化學前教育改革規範發展的意見》、《民辦教育促進法》、《學前教育法實施條例(徵求意見稿)》的影響。
具體來看,《國務院關於深化學前教育改革規範發展的意見》提到,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者作為一部分資産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者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産。
《民促法》規定,任何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協議控製等方式控製實施學前教育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
《學前教育法實施條例(徵求意見稿)》第二十七條要求,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受托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製等方式控製公辦幼兒園、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
同時,《徵求意見稿》還強調,幼兒園不得直接或者間接作為企業資産上市。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不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者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産。
雖然紅黃藍早早“上岸”,但在現行法規下,作為上市公司,仍然麵臨被強製剝離幼教資産的風險。2018年監管發文後,紅黃藍開盤直接跌逾30%,不到3分鍾,跌幅即擴大至52%觸發熔斷。復牌後繼續擴大到56%,並再度熔斷。
自2017年紅黃藍上市後,不少上市公司將幼教作為跨界教育的突破口,如今幾乎都處在生存空間壓縮的陰影中。因此,剝離幼兒園成為不少上市公司斷尾求生的共同選擇。
A股市場上,秀強股份旗下曾擁有全人教育、江蘇童夢、南京秀強、徐州秀強四傢幼教公司,教育業務涉及直營幼兒園、幼兒園運營管理服務輸齣等。2019年6月,公司作價2.8億元齣售幼教資産,並於7月初完成幼教資産交割。2019年末,威創股份剝離旗下幼教資産,以3.03億元轉讓可兒教育70%股權。
港股市場上,博實樂剝離旗下68所幼兒園,楓葉教育停止經營原有非營利性幼兒園。今年年初,宇華教育曾發布公告稱已為旗下5所幼兒園尋找潛在買傢,但尚未找到任何潛在買傢。
剝離幼教資産或推動幼教業務轉型,已經成為瞭大勢所趨,紅黃藍剝離直營幼兒園也確實事齣有因。但消除閤規風險後,幾乎“裸泳”的紅黃藍,真的能夠輕裝上陣嗎?
“裸泳”難上岸
讓人擔憂的是,紅黃藍的經營睏境仍未完待續。2016-2019年,紅黃藍的營收逐年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尤其2020年,營收同比下降39.8%,這也是近五年營收第一次齣現下降。
淨利潤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自2018年由盈轉虧以來,紅黃藍的業績齣現持續虧損。2020年更是大虧3728萬美元,同比擴大1431.64%。2021年,紅黃藍的虧損態勢仍在持續,Q1淨虧損171.4萬美元,Q3淨虧損220萬美元,雖然同比虧損收窄,但這兩個季度的淨虧損幾乎已經和2018年及2019年度淨虧損持平。
2021年Q3,紅黃藍實現營收4280萬美元,其中服務收入為4000萬美元,同比增長34.5%,産品收入為280萬美元,同比持平。對於服務收入增長的原因,財報中稱主要是因為和2020年同期相比,國內直營園區關閉時間較短。同時,中國和新加坡校區學生數量的增長也導緻瞭收入上漲,這進一步顯示齣國內直營園對紅黃藍業績的影響力。對於還未從經營難題中紓睏的紅黃藍,選擇在此時剝離所有直營幼兒園,無異於雪上加霜。
而未來,紅黃藍在公告中稱,國內業務將轉嚮B端,為教育機構提供跨品牌、內容、係統、培訓等服務。另一方麵,公司還將在新加坡和海外繼續發展學前教育。
聽起來似乎可行,但細看下來,這樣的選擇恐怕難以彌補直營園的缺口。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在大力推進普惠建設過程中,幼教公司的B端業務收入會受到一定影響。
海外業務方麵,截至2020年12月31日,紅黃藍在新加坡僅有19傢直營和6傢加盟的幼兒園,以及33傢直營和3傢加盟的學生托管中心。和國內的機構數量相比,新加坡的業務發展仍處於初期,暫且無法替代國內業務成為營收支柱。
或許紅黃藍能在海外通過收並購繼續擴張?遺憾的是,持續的虧損已經給紅黃藍的現金流造成瞭壓力。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為7770萬美元。相比之下,截至2018年12月31日為1.041億美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為6870萬美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紅黃藍相對缺乏富餘的資金擴張,海外業務短期內恐怕無法報太大的期待。剝離全部直營幼兒園後,幾近“裸泳”的紅黃藍,似乎再難“上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藍鯨edu”,作者古氘。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錶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係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