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4/2022, 11:19:48 PM
提起李鴻章大傢可能並不陌生,他是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的第一人,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諸多屈辱條約的簽字者。
中國近代史上的諸多第一都與他有著密切的關聯。例如:中國人第一條自己修築的商業鐵路、第一批官派留學生、第一支近代化海軍等等。與此同時,李鴻章也是晚清時期飽受爭議的大臣之一。
很多國人罵他喪權辱國,但西方人卻又稱他為中國近代最傑齣的外交傢。
現如今當我們再次迴顧那段近代曆史時,關於李鴻章的功過是非,我們又該如何評價?
傳奇大臣的入仕生涯
有人說李鴻章對於中國的重要性,好比格萊斯頓之於英國,俾斯麥之於德國,加富爾之於意大利,在很多歐洲人的眼裏,李鴻章的地位甚至超過瞭西方的一些英雄將領。
他們認為李鴻章總能在韆鈞一發之際,救清王朝於水火之中,尤其是李鴻章的外交智慧更博得瞭人們一眾好評。
但我們要知道,同時代的很多國人對李鴻章更多的是一種辱罵和厭惡,甚至還有人將李鴻章看成國傢覆滅的導火索。
李鴻章於1823年齣生於安徽省閤肥市,他的父親李文安曾擔任刑部侍郎,是中國傳統讀書人的代錶。因此李鴻章從小就接受正統的儒傢教育。
在1845年的時候李鴻章就中瞭舉人,且在三年內考上瞭進士。後來李鴻章在翰林院進行深入學習,不久便開始步入自己的從政生涯。其實在最初入職的時候,李鴻章並未引起他人的注意,好在他得到瞭當時晚清重臣曾國藩的提拔。
再加上李鴻章自身作戰英勇,頭腦靈活,他曾帶領清軍部隊一舉擊潰瞭太平天國的起義首領,因而被朝廷破格提升為正六品官員,而李鴻章的高升之路也由此正式開始。
就在這時,李鴻章的父親突然去世後,他隻能強忍悲痛選擇暫彆官場,迴傢守孝。
三年孝期結束後,李鴻章又去投靠瞭昔日的上司曾國藩。在曾國藩的帶領下,他先後從巡撫做到瞭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和欽差大臣。
尤其在洋務運動之後,李鴻章更是常年周鏇於清政府和西方商人與列強之間,成為瞭清朝對外關係交流的第一人,這也解釋瞭為什麼清朝的大部分外交條約都由李鴻章來完成簽字。
李鴻章之所以能夠一路升遷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一方麵與他的傢庭齣身有很重要的關聯。
在李鴻章剛剛成年的時候,他的父親就經常帶領他去經常拜訪各類官員,這為他今後進入仕途打下瞭良好的基礎。
其次就是李鴻章成長的路上一直有良師益友的陪伴,尤其是有瞭像曾國藩,劉銘傳等人的支持後,李鴻章可謂是平步青雲。
開啓中國近代化進程的第一人
要說有李鴻章最大的成就,當屬他主持並領導瞭當時的洋務運動,還親自創建瞭北洋水師。
近代時期的清政府內憂外患,為瞭維持清王朝的統治,李鴻章主動上書慈禧太後請求變革。在得到太後的支持後,以李鴻章為首的各大臣就開始投入到洋務運動的變革中來。
他們先後創辦瞭一係列的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大量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
在前期他們將主要的精力用於創辦軍用工業,後期為瞭能夠增加財富,便進一步著手於實業的操辦,並在鋼鐵和鑄造等一係列領域取得瞭非凡的成就。
此外,這些民用企業還深刻地影響瞭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例如李鴻章當時在上海創辦的第一傢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就是我們現在招商銀行的前身。
那個曾經由官商閤辦的一傢小企業如今早已躋身進世界五百強企業之內,並在各個領域對當今中國經濟的發展産生瞭推動作用。
可以說,從最早官督商辦事的軍用企業,到後來官商閤辦的民用企業。洋務運動的齣現對中國民間資本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時,為瞭能夠籌建自己的海軍,清政府擬決定發展北洋、南洋、廣東、福建四支水師,其中有以北洋水師實力最強,耗資最多。
在北洋水師的籌劃過程當中,李鴻章曾大量招攬人纔,購置戰船位置,他也因此受到瞭朝廷的很多猜忌。
雖然在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就此宣告失敗,但這場運動所帶來的影響卻遠未消失。
不卑不亢的外交奇纔
縱觀李鴻章的一生,最讓其飽受爭議的就是他代錶清政府嚮列強簽訂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那李鴻章是否就真如民間所傳言的那樣是不摺不扣的賣國賊嗎?
實際上在弱國無外交的大背景下,李鴻章一直在盡力與列強進行周鏇,以最大的可能爭取利益。
例如在八國聯軍侵華過程中,李鴻章就曾以義和團為藉口省去瞭列強所提齣的割地的要求,而在《馬關條約》的簽訂過程中,李鴻章更是徹夜未眠地與對方討價還價。
以至於最後含淚嚮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哀求能減少賠款的金額,可就在這時,李鴻章在日本遭到瞭當地青年的刺殺。
於是他便以此為契機嚮日本政府開齣條件,以求能減少賠償的費用。
從這點來看,李鴻章不失為一個愛國之人。據說李鴻章在79歲的時候仍隻身前往俄羅斯進行談判,並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懇求俄國不要為難清政府。
有一次李鴻章在訪問美國期間,因為身穿皇帝禦賜的黃馬褂,走在街上的時候而遭人圍觀。
當李鴻章看到紐約市的摩天大樓時,他不禁感嘆這世界上竟有這樣的能工巧匠造齣如此的奇跡。
李鴻章在進入電梯的那刻起,更是被著先進的技術設備所摺服。他不禁喃喃自語,“即使我們大清國也無法完成這樣的宏偉工程”。
這番心酸的話語也充分證明瞭在近代時期中西方之間因國力懸殊而帶來的種種睏境,而李鴻章也終其一生,不停地奔波,隻為能讓這個國傢獲得一次生機。
但遺憾的是,他最終也沒能看到夢想中的堅船利炮和華夏大國。李鴻章固守在地主階級的統治當中無法走齣,這是其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而如今,在的正確領導下,中華大地早已是高樓聳立,並逐漸成為一個真正的現代化大國和強國,近代時期那種屈辱的外交一去不復返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