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0/2022, 12:32:24 AM
觀點網 持續已近三年的疫情打擊著各個行業,唯獨電子商貿的需求有增無減,網上購物的加速發展,同時帶動物流地産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物流地産需求越來越大,同時有相對穩定的發展及租金收入,暫時未看到有什麼會衝擊到它。”順豐房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翟�f強如是說。
2021年5月17日,順豐房托於香港上市,成為香港首個以物流為主打的房地産信托基金(REITs)。
“我在不同的場閤提過,希望上市兩年內將資産包由60億港元變成120億港元。”上市將近一年,翟�f強透露,上市後這段時間不斷和集團進行溝通,亦鎖定瞭些項目,希望可於短期內透過現有資金及銀行未動用貸款落實一個收購項目。
他期望下半年股票市場會比較穩定,股價可以去到較好的水平,那就可以考慮。除瞭銀行貸款,還可以發新股、融資去做收購。
“因為5-6億的收購,現有資金可以做到。但要做十幾億的收購,就需要靠資本市場發新股票去融資,這需要市場情況好轉、穩定瞭纔可以。”翟�f強希望可以在今年內做到20億至30億港元的收購,大約5至6個項目。
“60億港元的資産,這個數字不是天文數字。雖然存在一定的挑戰,但在接下來一年的時間裏,希望是朝著這個目標去做。”
順豐房托現於香港及內地佛山及蕪湖持有3項物業,均為現代物流設施。4月25日,觀點新媒體來到瞭公司旗下於香港青衣的亞洲物流中心-順豐大廈進行訪問。
青衣物業是順豐房托最重要的項目之一,為其提供瞭最高收入及估值。不過翟�f強指,目前集團在香港已沒有其他大的投資物業,收購比較大型、有規模、現代化的物流倉的機會也比較少。而以公司目前的規模,亦未必適閤做開發項目,“所以對於我們來說,短期內香港投資機會比較少,主要集中在內地。”
“目前集團於內地的物流倉開發,已落成或在短期內會落成的總土地儲備差不多900萬平方米,已落成的有500萬平方米,當中比較成熟的物業有十幾個。”翟�f強重申,收購集團資産主要考慮的是已落成且開始營運的物業,齣租率要達7成或以上的穩定水平,而最希望是母公司順豐集團為主要租客。
因為順豐集團是中國和亞洲首屈一指的綜閤物流服務供應商,這對其作為業主或者對於投資者,更具信心。至於收購類型,翟�f強指齣,隨著集團的業務近年越趨多元化,對物流倉的需要亦會有不同配搭,“作為業主來講,最重要的是租金迴報是否閤理、收入是否穩定。”
他以香港為例,過去十年,香港物流地産租金是升幅比較慢及平穩,相對而言,辦公室、零售物業租金增幅則較高。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些收租物業於這十年間受著不同的市場衝擊。
他續指,以辦公室為例,就有共享辦公的齣現,“有段時間對市場的影響是很大的,雖然暫時不是太成功,但對未來的辦公室應該怎麼用,是有些改變”,加上最近兩年的疫情關係,對辦公室的衝擊以至使用,存在未知素。而網上購物越趨流行,無論在香港、內地或全世界,情況都一樣,亦對商場構成很大的衝擊。
“香港始終因為比較小,但像歐美那些中小型的商場基本沒有什麼生存空間;大型商場能吸引消費者還可以維持,可以看到零售物業這段時間是有被衝擊的。”
“至於物流地産,過去在這十幾年慢慢越來越受重視,原因是隨著網上銷售的興起,令到營運者覺得他們需要越來越多物流,因此有很多人去留意。”他認為,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物流樞紐,因此預期香港物流業、物流地産的發展是平穩的;至於內地方麵,租金也會平穩嚮上。
曾於房托基金一哥領展任職財務總監的翟�f強,在房地産及金融行業擁有著豐富經驗。談及香港REITs的發展,翟�f強認為,香港政府及監管機構在推動房托基金的發展,過去十年已做瞭很多工作,例如房托的規例改動,基本能做的差不多都做瞭,“若和新加坡市場比較,現在已經是很接近瞭。”
他認為,房托發展得好不好和發起人有很大關係,“香港已上市的房托,隻有幾傢是比較積極收購和發展的,這主要是看發起人背景或取嚮。”
另外,翟�f強亦指,由於房托若要擴大規模,就一定要做融資安排,融資安排包括貸款、股票市場的融資,“這是一個循環,如果股票市場發展得不好,做不到股本融資就發展不瞭。”
翟�f強希望日後將有更多投資者的支持,可以發展其規模。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順豐房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翟�f強的采訪節錄:
觀點新媒體:集團是公司主要租戶,租金方麵是不是根據市場水平來定?
翟�f強: 我們作為香港上市公司,順豐集團是在A股上市的公司,關聯交易方麵是很謹慎的。
A股上市規條裏麵,關於關聯交易的規條比香港更加嚴謹。我們在上市時,集團無論是物業賣給我們拿去上市,或者簽的租約都要有一定的規管,有獨立的顧問、測量師確定買賣的價錢、租金的水平是否閤符市場標準。
觀點新媒體:香港現在的租金水平是比內地高很多?
翟�f強: 香港租金是大概120-160港元/平方米/月,內地大概是20-60元/平方米/月。香港土地供應很少,物流倉供應也很少,因此齣租率相當高,這類型物業在空置率很低,隻有1%、2%。
過去這十年、八年,香港物流地産租金升得很平穩、很慢。但相對辦公室、零售物業,租金增幅是較高的,這反映到不同的物業在市場這段時間的走勢。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無論是多大的收租物業,像寫字樓辦公樓、零售物業商場、物流地産、住宅等,過去十年可以見到有不同的因素衝擊這些不同的收租物業。
辦公室,共享辦公的齣現有段時間對市場的影響是很大的,雖然暫時不是太成功,但對人們看未來的辦公室應該怎麼用,是有些改變的。加上最近兩年疫情對辦公室的衝擊,將來會怎麼樣?人們是像過去幾十年那樣繼續使用辦公室還是開始會有改變?現在有未知的因素在。
商場則受網上購物影響,無論在香港、內地或全世界都是如此。有大型的公司做電子商貿,這對商場的衝擊是很大的。香港因為比較小,而歐美那些中小型商場基本沒有什麼生存空間,大型商場能吸引消費者的還可以維持。
物流地産,過去在這十幾年越來越受重視,但也是有原因的。隨著網上銷售的興起,令到營運者覺得他們需要越來越多物流地産,因此有很多人去留意。可以留意到,過去五年全世界都是這樣的,不隻是香港和內地,有越來越多私募基金湊集瞭很多資金投資在物流地産方麵。
租金在平穩上升,簡單用數據來講,以前物流地産差不多7厘、8厘的租金迴報,相對寫字樓、辦公室、零售業也就是2厘、3厘,做到4厘已經是很好瞭。
物流地産在以前有很高的迴報,今天租金迴報、估值方麵已經越來越接近商場、辦公室的估值或者租金迴報拉近瞭很多。
這個迴報低就代錶價值升瞭,物流地産為什麼受全世界那麼多大型基金、資金的追捧?因為看到需求越來越大,也有很穩定的發展或者有很平穩的租金收入,暫時未看到有什麼會衝擊到它,像疫情對物流業、對物流地産的影響是很小的。
觀點新媒體:過去十年看物流行業的發展很快速,您如何看待疫後的發展、發展空間會怎麼樣?
翟�f強: 香港的土地供應始終很少,尤其是可以提供興建新型物流倉的土地是很少的。接下來幾年有些新供應,像今年在屯門會落成一個新的、比較大型的物流倉,以及去年在機場,機管局在幾年前批瞭塊地齣來,有個比較大型的物流設施將會落成。除此之外,青衣或葵湧在短期內沒有新供應。
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物流樞紐,物流業、物流地産的發展是平穩的。
相對內地,一綫城市即北上廣深市中心範圍,也沒有新的土地供應能給到物流倉,因為占地麵積很大,需要在周邊外圍地方或附近城市建物流倉。
二三綫城市土地會比較多,所以短期內供應、落成比較多,所以空置率有很多地方去到雙位數字。但物流倉有很多種,有些是基本的,有些高標準的,高標倉空置率相對低一些。
觀點新媒體:之前您有提到目標是想在年內將資産價值倍增,主要是想以香港為主還是以內地為主?
翟�f強: 我是希望在香港增加物業規模,但這很難。香港比較現代化的物流設施,一隻手都可以數得過來,隻有這麼多,也沒有人會賣給你,所以是很難的。
順豐集團在香港也沒有大型物業,不是我們不想買,而是集團沒有其他大的投資,就算想買新的也很難。
會不會參與土地的開發、發展?因為房托要投資開發項目有一定限製,現在這個規模未必適閤做開發目,所以香港對於我們來說,短期內投資機會比較少,主要集中在內地。
內地有集團支持,集團的物流倉開發,總土地儲備差不多是有900萬平方米,已落成的差不多有500萬平方米。這裏麵當然不是所有物業都適閤立即賣給我們,因為可能營運還沒有穩定。
比較成熟的物業有十幾個,我們上市後這段時間不斷和集團進行溝通,亦鎖定瞭某些項目,希望短期內能公布。
規劃方麵,現有資金加上銀行未用的貸款可以足夠做中型收購,希望在短期內可以做到。上市的時候投資者一直在支持我們,我們會增長,集團會支持我們,會賣物業給我們的。
關於中期目標,希望下半年股票市場會比較穩定,股價可以去到較好的水平,那就可以考慮,除瞭銀行貸款還可以發新股、融資去做收購。
因為5-6億的收購,現有的資金可以做到。要做十幾億的收購,就需要靠資本市場發新股票融資,但這需要市場情況好轉、穩定瞭纔可以。以今天的市場環境,基本是很難做到新的配股集資工作。
觀點新媒體:意味著接下來的負債水平會保持在現在的水平?
翟�f強: 負債的角度,以我們去年年尾公布的業績,負債率大概是30%左右。如果再做一個收購是完全藉錢的,例如藉5-6億、6-7億的規模,那負債水平可能會達到35%左右。
從整體風險管理角度,負債水平希望短期內維持在40%左右,因為香港房托規定最高達到50%,若超過40%達到45%的水平,風險會比較高。
若太進取達到40%多或45%以上的時候,當物業價值有調整的時候,可能就會達到50%,這樣風險是比較高的。
短期的負債水平希望可以維持在40%左右,中期不希望去到45%那麼高,因為風險會相對比較高。
如果要做大型的收購,需要靠發新股,這需要等市場恢復到比較穩定的水平纔能做到。
觀點新媒體:香港、內地租金迴報如何看待?
翟�f強: 香港物業的租金迴報相對內地是比較低的,舉例這個物流倉,今日若用市值計,租金迴報大概是3-4厘,當然寫字樓、商場是2-3厘,雖然近一兩年價值有些調整。
內地物流的物業,特彆是高標準物流倉,租金迴報5-6厘是很經常見到的。
上市時我們也是這樣嚮投資者推介,因為集團有代錶性的物業。我們將來可能會傾嚮買內地的物業多些,特彆是二三綫城市,因為租金迴報可能會達到6-7厘。
對於我們來說,如果物業齣租率已經穩定,而集團作為主要租客,那風險是很低的,所以不介意去那邊買。
觀點新媒體:加息對於迴報方麵是否有大影響?
翟�f強: 更加大風險是利息的走勢,我們的藉貸20多億,其中10%是人民幣貸款,其他主要是港幣貸款。
港幣貸款的息口,香港的同業拆息這半年很波動,上去又迴落,所以同業拆息暫時沒有怎麼上升。但因為利率市場很波動,我們做瞭利率調期的閤約,這令到利息支齣高瞭,這是無法避免。
因為做利率的對衝,簡單講是買保險。在這個波動的環境,作為一個比較負責任的企業,是不可以不買保險的。但買保險就有保險金,所以對於2022年財政方麵的支齣是加瞭些壓力的。
觀點新媒體:您在REITs行業做瞭很多年,個人感受如何?
翟�f強: 我的目標是專注如何可以多做些收購,擴張物業組閤。所以整體策略性、重點發展方嚮會有不同,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想這個物業如何增值,反而是要積極看新項目、多和集團溝通有哪些適閤收購,更加重要是如何做融資安排,這些方麵反而更重要。
觀點新媒體:香港REITs market看法怎麼樣?
翟�f強: 香港政府、政監會在推動房托基金的發展方麵,過去十年做瞭很多工作,例如房托的規例改動,基本能做的差不多都做瞭,允許有較多的彈性發展項目或其他的投資,各方麵都給瞭一定的空間。若和新加坡市場比較,現在已經是很接近瞭。
另外的角度,香港已上市的房托隻有幾傢是比較積極做收購、做發展的,這主要是看發起人的背景或取嚮。
不同的房托,無論香港還是新加坡,都有個發起人sponsor在後麵,這個房托發展得好不好和sponsor有很大的關係。有些後麵可能沒有發起人,就是運營自己的物業,做得好一些,但也要考慮新的收購。
香港房托和新加坡比較,在新加坡發起人很積極將物業賣入房托,而香港比較少,可能和發起人的背景有關係或者和整體策略有關係,這是一個因素。
另外是房托發展的時候,一定要做融資安排,包括貸款、股票市場的融資。如果股票市場發展得不好很難做股本融資,做不到股本融資就發展不瞭。
因此希望與投資者溝通,認同推動公司發展會令到投資者有更加好迴報,某種程度上一定要支持企業的發展。
可以說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好處是規模不大,好處也是規模不大,短期需要的資金也是很多。我們希望通過不同的溝通,或市場比較穩定後,可以得到更多投資者的支持,可以發展我們的規模。
我在不同的場閤提過,希望上市兩年內將資産包由60億變成120億翻一番,這個數字不是天文數字,有機會能夠做得到。雖然存在一定的挑戰,但在接下來一年的時間裏,希望是朝著這個目標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