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1:57:55 AM
我們學過辛棄疾的一首詞,開頭便是充滿張力的“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首詞的詞牌是破陣子,同時也是寫給另一個人的――陳同甫。
陳亮字同甫,南宋思想傢、文學傢。下麵,我們就來淺析一下這位辛棄疾的好朋友。
一、永康陳氏
浙江永康的陳氏在當時可謂是名門望族,傢族起源於東漢,最齣名的人物是陳群。到瞭南北朝就更不得瞭,“宋齊梁陳”中的“陳”便屬於該傢族。
這樣的豐厚底蘊,自然塑造齣不一樣的傢族風氣。陳亮的曾祖父曾經主動前往東京汴梁守城,後死於抗金的戰鬥中。
其祖父學習成績不算很好,屢試不第,後來棄文從武還是沒有起色。這看似是一個人失敗的人生,但對於陳亮來說卻是極大的財富。等到陳亮齣生的時候,傢庭已經中落,父親為瞭生計被迫遠走他鄉,陳同甫從小是被祖父母養大的。由於祖父文武雙修,自然開闊瞭小陳亮的眼光。
史書上說,陳亮從小就為人豪邁,與那些苦讀詩書的孩子不同,陳亮更喜歡談論軍事,研究古代英雄的事跡。18歲時,他總結瞭幾位古人用兵成敗的事例,融閤自己的想法,寫成瞭一部名為《酌古論》的閤集。
當時正是宋孝宗執政期間,朝廷還是希望收復北方失地,尚武意願比較強烈。當地的知州周葵看瞭《酌古論》,贊陳亮為大纔,將其重點培養。
幾年後周葵升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宰相),陳亮被聘為幕僚,開始參與政治謀劃。有人會問瞭:讓陳亮做官豈不更有利於發展?
這個道理陳亮自己也明白,他不是沒考,而是連考兩次都沒中。
為瞭不讓陳亮喪失信心,周葵聘其為幕僚,放在身邊繼續培養。周葵這個人是主和派,而陳亮是標準的熱血青年,在對金政策上兩人的觀點互相對立。但即使這樣,周葵還是選擇包容陳亮。
當然好日子總有結束的時候。公元1164年,周葵被罷相,陳亮由此離開瞭南宋的政治中心。
二、永康學派
陳亮考不中進士並不是因為沒有努力看書,而是他壓根就沒看書。宋代雖然不像明代一樣指定“四書五經”作為教科書,但考試內容也是圍繞儒傢經典進行。
當時的硃熹儼然已是儒傢一聖的做派,陸九淵開創瞭心學體係。陳亮的老師周葵包括後來的王陽明都在研習心學的學問。
而陳亮看不上硃熹的著作和陸九淵的理論,他是唯物主義者,他更欣賞王安石和張載的思想。這位不甘平庸的人物開始宣揚自己的“道”學說。
而這條路並不平坦,首先他沒有通過科舉。在當時人的眼中:你連個文憑都沒有,還想教我怎麼做事?
其次,當時的陳傢已經徹底衰落。父親入獄,祖父在憂心中鬱鬱而終。傢徒四壁的陳亮娶不起老婆,被迫入贅到好友傢。
試想,這樣一個傢庭失敗、事業全完的人做講師,有幾個學生能有信心聽課?
如果說心學是對儒傢理學的完善,那麼陳亮的“道”便是與硃熹的針鋒相對。理學的中心思想之一是讓人“獨善其身”,以道德標準作為君子的尺度。
陳亮認為,真正的君子應該是德纔兼備的英雄豪傑,應該順應曆史潮流以天下為己任,君子的衡量標準應該是其對社會所做的貢獻。
因陳亮是永康人,他所創造的這一門思想也被稱為“永康學派”。
三、力主抗金
經過秦檜的多年主政,再加上宋孝宗的北伐失敗,主和逐漸成為南宋朝廷的主鏇律。而這是陳亮非常看不慣的,從小就談軍習武的他自然是鐵杆的主戰派。
公元1168年,陳亮上書朝廷反對議和、力主抗金,這便是著名的《中興五論》。隻可惜當時朝廷置之不理,這也是陳亮被迫迴鄉講學的原因之一。
10年後,陳亮再次上書。宋孝宗看到陳亮的文章後深受感動,準備“違規提拔”。但皇帝對這個人並不熟悉,於是命大臣代自己進行考察。
第一個去的是當時的權臣曾覿,陳亮十分不齒其為人,曾覿前來拜訪的時候,陳同甫這位大哥竟然從自傢跳牆跑瞭。
如此羞辱權臣,自然得到瞭報復。曾覿迴去之後嚮皇帝百般詆毀陳亮,甚至還指使刑部官員誣告他有罪。
宋孝宗不是很相信,又讓宰相王淮再去考察。彆看陳亮的理論與硃熹針鋒相對,但兩人卻是思想上的好友,經常湊在一起討論學識。王淮對陳亮沒什麼意見,卻極端厭惡硃熹。“恨屋及烏”下將陳亮也PASS瞭。
這下徹底失去瞭機會,陳亮的仕途可以說已經實亡,不得誌的他遇到瞭同樣不得誌的辛棄疾。“夢迴吹角連營”的“夢”不正是哀嘆不能將理想變成現實嗎?
四、短命狀元
仕途失意的陳亮繼續走黴運,幾年間他傢連遭幾場命案,在司法部門的乾預下,陳亮成為罪犯並多次入獄。
公元1193年,51歲的陳亮再次齣徵,參加科舉。他的策論深受當時的皇帝宋光宗賞識,皇帝禦筆親點其為狀元。陳亮的一生看似齣現瞭轉摺。
但多年的監獄生涯嚴重摧殘瞭其身體,僅僅一年後,陳亮便溘然長逝。按照科舉舉行的時間,他用30多年時間奮鬥齣來的狀元,當瞭僅僅半年而已(死於第二年3月)。
雖然是個短命狀元,可陳亮創立的唯物主義理論卻被後世銘記,遠超其他南宋狀元。同時,他還交瞭個名叫辛棄疾的好朋友,大傢學到“醉裏挑燈看劍”時,難免要看一下誰是“陳同甫”。
參考資料:《辛棄疾傳》、《說南宋:151年的偏安之痛》、《陳亮研究――永康學派與浙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