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5:47:44 PM
作為ICT行業領導性企業,華為年報透漏哪些風嚮?
3月28日,華為發布瞭2021年年度經營業績。報告顯示,華為實現全球銷售 收入63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8.56%,淨利潤11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9%, 而這也是華為在美國製裁近三年,首次呈現營收負增長。
3月28日,華為發布瞭2021年年度經營業績。
針對華為2021業績,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指齣 ,華為整體經營情況符閤預期,運營商業務錶現穩定,企業業務穩健增長,終端業務快速發展,生態建設進入快車道。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也指齣, 我們的規模變小瞭,但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過去時間是華為比較艱難的時刻,現在華為已穿過瞭“黑障區”。
那麼,在這份營收下滑淨利上漲的年報背後, 究竟摺射瞭什麼?華為今後的戰略布局又是什麼? 在隨後的媒體QA環節,郭平與孟晚舟就這些問題做齣瞭進一步的解釋。
淨利首破韆億
作為科技大廠、ICT龍頭,華為在業務營收與業務布局一路高歌猛進,然而隨著製裁與打壓的持續升級,2021年華為實現6368億元的銷售收入,同比2020年下滑28.56%,結束瞭連續18年的增長勢頭。然而, 在營收下滑之外,華為的盈利能力確得到提升,其中實現淨利潤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經營性現金流為597億元,同比增長69.4%,淨利潤首破韆億元也創下曆史新高。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指齣,過去時間是華為比較艱難的時刻,現在華為已穿過瞭“黑障區”。
“過去一年,單是在銷售及管理費用上,華為就減少瞭近100億元的支齣。” 在孟晚舟看來, 2021年,華為淨利潤率大幅提升的原因,包括對産品結構的調整、數字化運營對作業效率的提升,以及控製銷售管理費用的。
於此同時,據《通信産業報》全媒體記者瞭解,在此次獲利計算中華為也將齣售榮耀與超聚變(華為X86服務器)業務的所得部分計入,而這也應對瞭孟晚舟所指齣的規模變小瞭,但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
海外依然是重要市場
5G全球規模商用2年多來,在網絡覆蓋、終端、用戶規模等方麵發展迅速,用戶增長帶來商業迴報,並帶動網絡持續建設和發展。截至2021年底,在中國、韓國、瑞士、科威特等國傢,5G用戶滲透率已超過20%,熱點城市5G承載瞭超過30%的流量。
而作為華為營收體係中的“壓艙石”,2021年,華為在 運營商業務領域實現銷售收入2815億元,雖較去年同比下滑7%,但2021年海外運營商業務收入占比超過50%。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指齣,理論突破、軟件突圍、架構重構將為我們未來求生存、謀發展奠定基礎。
對此,郭平指齣,全球運營商業務與全球5G建設的周期緊密相關,主要是中國經過2020年5G建設高峰,到2021年,由於疫情原因有所放緩。 2021年海外運營商業務收入占比超過50%,海外依然是華為重要市場,目前,亞太、拉美、非洲和歐洲等區域已進入5G規劃和建設期。 我們一直是全球5G快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截至2021年底,根據第三方測試報告顯示,在瑞士、德國、芬蘭、荷蘭、韓國、沙特等13個國傢,華為承建的5G網絡,用戶體驗均為最佳。華為和運營商、閤作夥伴一起,纍計簽署瞭超過3000個5G行業應用商用閤同,在這個過程中,積纍瞭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可以更好地助力全球運營商客戶抓住數字化轉型的新機遇。
“我們不能決定客戶的選擇,我們也不需要為全球所有的運營商服務,我們隻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幫助選擇瞭華為的客戶獲得商業成功。”郭平指齣, 5G的收入依然是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選擇瞭華為的客戶,華為會全力以赴,支持運營商打造全球體驗最佳、最有創新力與競爭力的5G網絡,幫助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2022年將是終端BG最具挑戰一年
2021年,華為 消費者業務實現收入,2434億元,同比下滑49.6% 。事實上,從2019年至今,在經曆瞭美國多輪打壓後,華為終端業務盈利能力已大不如前,這主要是因為芯片的斷供對手機業務造成的極大影響。
“2022年可能將是終端BG在曆史上最具挑戰的一年。”郭平指齣 ,華為在To B的芯片儲備能夠支撐正常經營和發展,在手機業務受到較大影響的情況下,終端BG圍繞著智慧辦公、運動健康、智能傢居、智慧齣行、影音娛樂等五大場景,持續産品創新,搭載HarmonyOS的華為設備數超過2.2億,鴻濛智聯已有超過1900傢生態閤作夥伴,2021年新增生態設備發貨量突破1億台。我們將繼續基於HarmonyOS打造萬物互聯時代的生態係統,堅持開源、開放,讓更多的開發者使用、貢獻並從中受益。
而在芯片挑戰方麵,郭平直言,解決半導體問題,是一個全産業界的問題,要從基礎教育和基礎研究開始,這是一個很漫長的投入過程。“本來在全球化的環境下,這些技術的重復開發是沒有商業價值的,但是在市場割據或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就會産生新的需求,這方麵的投資也會變得有商業邏輯,我們相信會看到更多的企業參與這個市場,並且樂於看到他們的成功。”
值得關注的是,據郭平透露,過去兩年,華為通過在軟件和架構上做瞭大量的工作,使得現有的芯片使用更加節約,而且整體性能還在提高,這也意味著華為的庫存的使用時長還會超齣原來的預期,但是用麵積換能力,用堆疊來增強係統能力,隻能用在TO B係統,我們在終端方麵的辦法還是比較欠缺。
數字化與碳中和兩大核心主題
當前,數字化、智能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引領新一輪産業變革,使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共創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也成為華為的新增長抓手。對此,華為正加強對雲、AI、數字能源、運動健康等新業務的開拓,而這都無一例外的順應瞭數字化和碳中和這兩大全球核心主題。
2021年,華為企業業務實現收入1024億元,同比增長2.1%,是華為營收體係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業務。 孟晚舟指齣,盡管華為手機、平闆、PC等芯片受限業務影響消費者業務齣現下滑,但新興業務增長明顯,華為雲和數字能源營收增速都超過瞭30%。
據悉,華為雲已經是全球IaaS市場排名中國第二、全球前五的廠商。在中國,華為雲服務瞭600多個政務雲,幫助超過35個城市政務雲升級到雲原生;在金融領域,服務瞭中國六大銀行、全部12傢股份製商業銀行以及Top5保險機構,我們還服務瞭80%的TOP50互聯網客戶。在亞太,華為雲是增速最快的主流公有雲提供商;在拉美,華為雲已經是節點數量最多的雲服務提供商。
而數字能源圍繞清潔發電、能源數字化、交通電動化、綠色ICT能源基礎設施、綜閤智慧能源等持續創新,攜手全球客戶、閤作夥伴共建低碳社會。 纍計助力客戶實現綠色發電4829億度,節約用電約142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3億噸,截止2021年底擁有1600多件專利的數字能源業務,業務已經遍及170多個國傢和地區。
“我們看到瞭新業務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孟晚舟指齣,新業務需要不斷的技術突破、更多的係統創新,甚至是持續進步的理論支撐,我們會通過“技術強度+人纔濃度”來保證我們持續創新能力,我們也堅信沿著這兩個方嚮持續嚮前,我們能夠長期的、持續的、有質量的為我們的客戶和閤作夥伴提供更高價值的産品和服務。
投資未來:構築長期競爭力的“三重構”
無疑,技術、解決方案創新背後是持續的研發投入,在華為看來,越是在睏難的時期,越重視對未來的投入。
2021年,即使在營收下滑,華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2021年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人民幣,占銷售收入的22.4%,近十年,華為纍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 研發費用額和費用率均處於近十年的最高位。目前,華為研發投入在全球企業中位居第二。2021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10.7萬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54.8%。
對此,孟晚舟指齣,麵嚮未來,我們依然會加大在人纔、研發領域的投入。我們會通過“技術強度+人纔濃度”來保證我們持續創新能力,我們也堅信沿著這兩個方嚮持續嚮前,我們能夠長期的、持續的、有質量的為我們的客戶和閤作夥伴提供更高價值的産品和服務。
未來始於假設。沒有正確的假設,就沒有正確的方嚮,也就沒有正確的思想、理論和戰略。事實上,客戶期望華為未來能夠持續提供有競爭力的領先産品。據郭平介紹,華為持續壓強研發投入,加強係統工程創新,推動基礎理論、架構和軟件的三個重構。係統驅動部件設計,架構設計為係統而生,積極尋求係統突破,從而實現一流的産品競爭力。
首先是理論重構。 我們持續探索新一代 MIMO 和無綫AI 等理論與技術,進一步逼近香農極限。同時研究語義通信等新理論,嘗試超越香農極限,為通信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在通信理論的前沿探索已經開始“沿途下蛋”,Massive MIMO 創新産品 MetaAAU,可以同時提升小區30% 上行覆蓋和30%下行覆蓋,邊緣用戶平均體驗可提升25%,相比傳統 AAU,能耗降低約30%。
其次是架構重構。 在通信領域,將無綫和光的技術充分協同,引入光電融閤技術,解決無綫超高頻、超大帶寬、超高速的問題,並突破未來芯片麵臨的工藝瓶頸。計算架構方麵解決當前“AI、大數據應用蓬勃發展,而傳統計算架構仍以CPU為中心”這一矛盾,華為正在設計“對等”架構,利用靈衢總綫,讓GPU、NPU以及全新硬件能夠支撐AI業務的大發展。我們預計,將這一設計擴展到計算中心後,第三代的集群計算中心將能提升5-10倍的性能。
最後是軟件重構。 麵嚮未來,隨著AI的爆發,對算力的需求急劇增加,但是硬件工藝進步放緩。我們提升瞭軟件優先級,梳理瞭基礎軟件的技術體係,在高性能、易擴展、泛存儲、易開發等技術方嚮取得突破,通過HarmonyOS、歐拉更有效地發揮多樣化硬件的算力潛能;通過 MindSpore 框架,幫助科學傢、工程師們大幅提升開發效率。華為以 AI 為中心的全棧軟件重構,有望創建新的生態。我們的軟件提升計劃,使無綫小區數和調度用戶等關鍵指標提升 1 倍;以太交換機用戶接入性能提升瞭3 倍;光傳輸産品大幅提升瞭領先能力。這些創新使我們在極端睏難的條件下,仍保持瞭一流的産品競爭力。
“理論突破、軟件突圍、架構重構將為我們未來求生存、謀發展奠定基礎。”郭平指齣,華為將沿著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嚮前進,依靠人纔、科研和創新精神三要素,持續加大投入,力求實現基礎理論、架構和軟件的技術底座重構,構築長期競爭力。
采寫:黨博文
編輯:鬍媛
指導: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