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10:45:32 AM
準確來說,樊噲是呂雉的妹夫,不是劉邦的妹夫。
樊噲娶瞭呂雉的妹妹呂��為妻,所以說他和劉邦是連襟關係。
除瞭連襟關係,他們倆還是老戰友、老鄉、老朋友。樊噲甚至堪稱是劉邦手底下最能打的猛將,當初鴻門宴救駕的時候,樊噲可齣力不少,成功吸引瞭項羽的注意力。
所以說樊噲絕對是劉邦集團的核心成員,那麼為啥劉邦年紀大瞭以後,反倒是要派人宰瞭樊噲呢?是不是真老糊塗瞭?
一、劉邦擔心樊噲聯閤呂雉顛覆漢朝江山。
劉邦集團的二號人物,並不是蕭何或者韓信,而是呂雉。呂雉這個人對政治非常熱衷,早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就有乾預朝政的行為。
劉邦心裏很不爽啊,但是沒辦法,她是太子劉盈的生母,也是自己的原配夫人,又能咋整呢?所以劉邦一直憋著一肚子火。
這個時候燕王盧綰反叛,劉邦差點沒被氣死,畢竟當初的好兄弟一個個接二連三地背叛自己。所以劉邦便讓樊噲以相國的身份帶兵追擊盧綰。
結果問題來瞭,有人告訴劉邦,樊噲和呂雉密謀,打算等劉邦去世以後,圖謀不軌。劉邦一聽就炸毛瞭,什麼情況?還反瞭你瞭!
於是劉邦二話不說就周勃和陳平前去宰瞭樊噲,順便拿迴軍權。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大緻就是這樣,劉邦倒不是老糊塗瞭,隻是擔心老劉傢的江山,被一個姓呂的和一個姓樊的給顛覆瞭,那自己這輩子的努力豈不是白搭瞭?
在權力地位麵前,很多人都是六親不認的。樊噲隻是自己的連襟,又不是親妹夫,劉邦有啥下不去手的呢?
二、劉邦年紀大瞭以後,的確有些進退失據。
劉邦是非常喜歡趙王劉如意的,甚至一度打算立劉如意為太子。這事兒可把呂雉給急壞瞭,畢竟當時的太子是她的兒子劉盈。可呂雉年老色衰,當時連劉邦的麵都見不到,差點急哭瞭。
這個時候呂雉找到張良,讓他給齣個主意。張良本不想摻和這件事兒,可呂雉一把年紀卻哭成瞭個淚人,張良也有些於心不忍。
所以張良支瞭個招,讓呂雉請來瞭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是秦朝昔日的博士,學問很大,劉邦多次邀請都沒能把他們請來。
這迴劉盈背後站著商山四皓以後,劉邦心裏咯噔一聲,這小子背後有高人啊!於是乎就放棄瞭廢太子的事情。
其實這個時候的劉邦已經犯瞭大錯,他如果不打算廢太子,就不應該提齣這件事。現在提齣瞭這件事又半途而廢,豈不就是要把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劉如意給逼死嘛!
劉邦還假模假樣地把劉如意打發到趙地,搞得好像離開瞭長安就一定安全瞭一樣。其實這是一葉障目的做法,壓根就沒什麼實質性的效果。
劉邦死後沒多久,呂雉就把劉如意給毒死瞭。所以說劉邦年紀大瞭以後,做事的確有點進退失據瞭。在處理樊噲這件事上,也同樣體現齣瞭他的這種特點。
首先,樊噲和呂雉的關係,本來就注定瞭他會站在呂雉這一邊,難道劉邦不應該早有防範嗎?居然還讓他手握軍權?其次,派人去殺樊噲,你好歹也找兩個鐵石心腸的吧?派瞭個滿肚子都是心眼的陳平去,豈不就是故意饒樊噲一命嘛!再者,事情的關鍵不在樊噲身上,而是在呂雉身上,這點劉邦難道不清楚嗎?真正能顛覆漢室江山的隻有呂雉,光靠樊噲壓根起不瞭多大作用,為啥你不敢對呂雉下手呢?樊噲隻是�`疥之疾,而呂雉纔是心腹大患啊!
所以,不得不說年紀大瞭的劉邦,的確有左顧右盼之嫌。這也沒辦法,年紀大瞭,思維跟年輕的時候完全不同瞭。
三、劉邦不再相信任何人。
跟劉邦打天下的這個班底裏,大多數都是他齣生入死的好兄弟,可是結果他們卻分道揚鑣瞭,這讓劉邦很傷心。
首先,韓信在劉邦危難時刻,跟他要齊王的身份。
其次,陳�g造反時,劉邦讓彭越帶兵相助,結果人傢不僅不齣兵,反而跟著反瞭。
再者,就是盧綰瞭。盧綰是劉邦的老鄉,也是最好的兄弟之一,結果盧綰也背叛瞭劉邦。
劉邦是傷透瞭心啊,再看看朝中這幫人。蕭何對劉邦、呂雉的態度,其實沒那麼鮮明,也就是兩邊都可以支持。
張良背地裏給呂雉齣主意,已然是更傾嚮於呂雉這一邊瞭。你說劉邦的心是不是再一次被刺痛瞭?
這個時候周勃和陳平也未必會按照他的命令殺掉樊噲,所以說當時的劉邦已經是孤傢寡人一個,他誰也不相信,同時誰也調不動瞭。
呂雉就不一樣瞭,她比劉邦小15歲,雖說人老珠黃,可精力還很旺盛。等待劉邦去世以後,呂雉鐵定是要專權的。這些大臣們自然要為自己的未來考慮,光顧著對劉邦效忠,結果害瞭自己豈不是得不償失?
總結:周勃和陳平的處理方法還是很到位的。
劉邦原先的構想是,讓周勃奪取樊噲的軍權,再讓陳平把樊噲給宰瞭。可是陳平心裏不得勁兒啊,因為他知道劉邦命不久矣。
劉邦去世以後,誰會掌權?鐵定是呂雉啊,畢竟她兒子劉盈是皇位接班人。而樊噲可是呂雉這邊的人,你們現在殺掉樊噲,將來就不怕被清算?
想來想去,陳平既不想忤逆劉邦(萬一劉邦還有一口氣),又不想得罪呂雉,隻好先把樊噲給抓瞭送瞭迴去。結果迴來一看,劉邦已經駕崩瞭,那麼好瞭,陳平果斷投靠瞭呂雉,並且跑劉邦的遺體那兒哭著錶示:樊噲是重臣啊,您讓我殺樊噲,我可不敢啊!
呂雉立馬心領神會,這小子上道,所以陳平和周勃在呂雉時期,都得到瞭重用。結果滅諸呂的,還就是這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