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0/2022, 12:15:47 PM
AI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已經走到産業融閤與商業落地的時空節點,雲從科技有望憑藉技術壁壘和規模效應建立優勢,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雲從科技(688327),自2020年12月遞交IPO申請,到2021年7月成功過會,再到如今科創闆獲準上市,率先突圍,成為“AI四小龍”中A股第一股。
在業內,雲從科技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並稱“AI四小龍”,但論起光環與熱度,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卻是最“頂流”的存在。
“AI國傢隊選手”、“中國科學院孵化企業”、“中國AI第一梯隊企業”、“首個同時承擔國傢發展和改革委人工智能基礎平台、應用平台,科技部開放平台等重大項目建設任務、並參與國傢及行業標準製定的人工智能企業”等稱號,讓雲從科技自2015年誕生以來,始終處於行業聚光燈下的C位。
然而,欲戴王冠,必受其重。AI産業大爆發(泡沫)、大估值、大融資、大虧損,“財報三張錶(資産負債錶、現金流量錶、利潤錶)不忍直視”等噪音,亦不絕於耳。
至此,雲從科技是誰?究竟如何看待其發展?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啓發大傢去尋找自己的答案。
據介紹,雲從科技是一傢高效人機協同操作係統和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公司。公司主要業務為通過自主研發的人機協同操作係統,提供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服務,服務於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齣行、智慧商業等應用場景。
筆者將從“人和組織”、“行業環境”、“商業本質”、“價值投資”四個視角,闡釋自己的觀察。
生命力
“投人哲學”,是指一傢公司的人和組織構成,會是其最大的內在驅動力。
曾以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傢身份引進迴國的周曦博士(雲從科技創始人),在同事和投資人眼裏,是一個融閤瞭科學傢思維和企業傢特質的人。
在筆者看來,雲從科技“明確選擇不接受外資”、“要做純正的民族企業”的格局,亦能體現齣企業創始人在“卡脖子”領域的洞察力與擔當。
作為典型的人纔密集型行業,我們看到,雲從科技團隊大多是中科院、中科大專傢背景齣身,公司擁有近600名科研人員,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核心團隊曾先後9次獲得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桂冠,並於2018年獲得瞭“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奬一等奬”。
再看組織,據公開數據顯示,自公司成立到啓動IPO的七年間,雲從科技纍計募集資金超過30億元,國新資本、中網投、國改基金、廣州産業投資基金、渤海産業投資基金等多傢國有及政府基金均為其股東。
中科院和國資背景、“AI國傢隊”之稱,“根正苗紅”帶給雲從科技的,不僅僅是受邀參與製定人工智能國傢標準、公安部標準和行業標準,更重要的是,讓雲從科技在中國金融、安防係統中的商業化落地,獲得瞭信任優勢。
在半導體産品、半導體設備、係統軟件、應用軟件4個産業中,中國沒有全球領軍企業。發展和培育産業的領軍企業,是政府、社會、企業需要共同關注的問題。筆者堅定地相信國傢戰略布局,以及相應的人和組織的內在生命力。
黃金時代
行業環境是指通過分析AI所處的時空和生態、政策與競爭、需求和供給、産業增長和周期等要素,從宏觀視角判斷賽道投資的“天時”。
AI,總是讓人似懂非懂。簡言之,強人工智能(相當於人)還很遙遠,ToC的場景也沒有那麼性感,經過多年發展,AI在ToB/G的業務場景中實現瞭生産力的整體躍升。
以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彆等為代錶的單點技術已實現突破,正在邁入以技術閉環和AI工程化為主的“二浪”時代,主要細分領域包括AI芯片、AI平台、AI解決方案和ALoT産品。
從2018年開始,美國商務部就不斷拋齣“實體清單”全力打壓中國科技企業,其中被製裁的企業數量超過200傢,人工智能及高新科技企業占比超40%。
我國“十四五”規劃指齣,要瞄準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傢重大科技項目,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産業深度融閤。
産業升級與政策推動閤力加速瞭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據IDC預測,2021年,約75%的企業應用程序會使用到人工智能,2022年,全球的人工智能係統支齣將達到792億美元。
在“一浪”的單點突破時代,需求是恒定的,但供給方比較多,到瞭需要解決行業痛點的“二浪”時代,像雲從科技這樣能夠提供全鏈技術並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公司就變得稀缺起來。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工智能發展深度觀察》報告稱,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大約3100億元,同比增長15%,預計2022年中國AI核心産業規模有望達到1573億元。
另有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稱,到2025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占全球市場的20.9%。
綜上所述,當下AI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已經走到産業融閤與商業落地的時空節點,雲從科技等龍頭企業有望憑藉技術壁壘和規模效應建立優勢,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操作係統
雲從科技的商業本質是一傢操作係統公司。全稱是人機協同操作係統(CWOS)。
眾所周知,芯片是AI的“心髒”,操作係統則是AI的“靈魂”,也是中國AI兩個被“卡脖子”的核心技術領域。
芯片領域有華為、寒武紀等公司“共剋時艱”,操作係統領域則有雲從科技、第四範式等公司“砥礪奮進”。
知悉雲從科技的本質和占位之後,筆者將從企業核心競爭力、商業模式、營收和增長三個維度去梳理其發展戰略。
雲從科技的人機協作操作係統(CWOS)是指通過對雲-邊-端一體的設備、AI應用和資源的統一管理,實現從設備接入、感知、存儲、計算、理解到決策的操作係統底層係統平台。
CWOS可以實現技術與應用的工程化、模塊化,方便不同場景的快速定製和適用(AI工程學),進而實現物理世界數字化、知識生成與服務、陪伴執行三大價值。
與麵嚮C端用戶的操作係統(如Windows、Android、iOS)有所不同的是,麵嚮B端客戶的操作係統競爭格局尚未成型,且仍有定位和路綫區彆。
可喜的是,雲從科技將核心競爭力聚焦在人機協同上,不僅打造瞭一百多項AI關鍵核心技術(圖像、語音等技術通過可信雲評估、具備國傢安全認證資格),而且已經逐步實現成熟的商業化落地應用。
基於CWOS、應用産品、AIoT硬件設備等,嚮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齣行、智慧商業四大領域的客戶提供AI綜閤解決方案(例如,為智慧金融領域客戶提供數字化身份認證、網點智能化升級、非接觸遠程服務、智慧風控等技術服務),是雲從科技已經跑通的商業模式。
而今,雲從科技已將業務場景拓展到智慧城市/數字基建等更廣闊領域,CWOS服務的“四川天府新區數字城市”項目,從多維度推動瞭城市的協同包容發展,並入選2022年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奬。
更具想象空間的是,通過ToB/G的項目沉澱通用算法技術與方案,CWOS會“長大”,並逐步覆蓋中長尾應用場景:即,通過行業知識轉換、群體智能、AI自主發掘/創造新的服務內容、産品係統,並定期更新。
試想未來“三浪”時代,隨著與産業深度融閤,CWOS會嘗試將人與機器智能交互嵌入所有業務流程,連通綫上/綫下數據,進行智能流量的再分配,大幅優化人與機器智能的協同體驗。
隻有理解到其進化、演變的可能,纔會明白AI是時間的朋友。
資料來源:雲從科技招股書、安信證券研究中心
據公開數據顯示,雲從科技在智慧金融領域已覆蓋包括六大國有銀行在內的超400傢金融機構,在智慧治理領域已服務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場景,在智慧齣行領域已部署包括中國十大機場及105座民用樞紐機場,在智慧商業領域,已為全球數億人次帶來智慧、便捷和人性化的AI體驗。
筆者以為,從周期視角來看,短期虧損對雲從科技等AI小巨頭而言並不足為奇,作為高科技/高成長性公司,考量其營收規模、復閤增長率、淨利增長率和研發費用纔更具意義。
據雲從科技招股書顯示,2017年到2019年,公司營收分彆是6453.37萬、4.84億、8.07億,復閤增長率高達253.70%,年均淨利增長率高達358.47%。
2018年到2020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彆高達8.49億、19.16億、24.54億,截至2022年3月31日,雲從科技及子公司已取得與已提交申請且審查中的專利閤計645項。
至此,雲從科技的商業能力與願景,可見一斑。
長坡厚雪
巴菲特在護城河理論中提到,專利/技術、轉化成本、規模效應、成本優勢、網絡效應等將會成為偉大公司的競爭壁壘。
通過筆者的陳述不難看齣,雲從科技選擇的人機協作操作係統,規模效應正在發生,進而會根本性地改變成本和運營結構,符閤邊際遞減乃至未來的復利價值。
根據招股書顯示,本次雲從科技擬募資37.5億元,用於人機協同操作係統升級項目、輕舟係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閤服務生態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在這低調又務實的敘述背後,隱藏著雲從科技進一步夯實市場地位、逐步進化為中國AI獨角獸的能力與格局。
未來,當AI的基礎設施和生態係統逐漸完善,其開放、兼容、熵減之特性,必將締造新的萬億級市場。
現在,AI“二浪”早已起航,“三浪”就在不遠方,隨著技術、設施、應用、産業融閤等不斷解耦,這個賽道將獲得爆發式增長。
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革新的“雪球運動”中,並無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投資範式。
股價的波動、參數的追蹤,亦不過是人們夾雜著情緒的、某段未來預期的,當下摺現。我們還是要迴歸更大的時空中,去洞察這傢公司究竟創造瞭多大的産業和社會價值。
筆者始終相信,唯有趨勢,纔是時間的朋友,選擇AI,就是選擇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