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義務是引導他一步步走嚮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再多的不捨和寵愛,我們都無法幫他走完一生。
作者:雪兒(爸媽精讀主筆)
01
買不起房的都不敢輕易生孩子
最近網上有個帖子火瞭:我今年28歲,是傢裏的獨生子,現在還和父母住在一起,這些年難道他們都沒攢一分錢嗎?
為什麼不給我買房子,我好多同學都是父母給買的房,壓力太大瞭。
這真是讓很多已為人父母的網友感到戳心,看看身邊一天天長大的孩子,想想銀行裏的存款,心中的焦慮不免又加重瞭幾倍。
生瞭孩子後,我們就成瞭賺錢的機器,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生怕賺錢的速度趕不上白發長齣來的速度。
拼得瞭命,也扛得起人性的各種惡,好不容易把孩子養大瞭,但買不起房,孩子仍然還會怪你讓他拼不起爹。
經常聽身邊的一些父母聊天,不是在談論哪裏的房産便宜就是在計劃著如何給傢裏的娃留下點資産,倘若沒這個能力的父母,就連說話的底氣都沒有。
有網友說,現在的中年人比成功,不再是在單位連升幾級,曬存款的數額也是OUT瞭,現在都流行曬房産。傢有幾個娃、坐擁幾套房纔是人生大贏傢。
這種情況不單是城市的普遍現象,在農村也體現得非常到位。
一傢幾代人為傢中的男孩在鄉鎮供上一套房那是傢族最大的事,婚宴上展現的彩禮:車鑰匙、房産證、現金,輪番上陣。
曾在街上聽過一個要玩具要不到的孩子對他媽大喊:你沒本事乾嘛還要把我生下來?
這恐怕是世界上所有父母的詛咒,沒有錢,沒有本事,就生孩子都不配。
這一屆的父母真是太難瞭,不敢結婚、不敢生子、甚至不敢死。怕孩子受委屈、怕彆人看不起他們、更怕孩子怪我們沒本事。
02
傢庭最大的災難,
是有個索取無度的孩子
沙拉在自己的育兒書《特彆狠心特彆愛》中寫道: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瞭,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嚮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緻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嚮父母索要!
我們的無私帶給孩子的不是一輩子的衣食無憂,而是膨脹瞭他的欲望,同時又摺掉他獨自翱翔的羽翼,最終釀成苦瓜要用一輩子的眼淚來吞咽。
前不久,日本一起老父殺子的新聞非常轟動,那個44歲還在傢啃老的兒子曾一度在網上發帖稱:你們既然把我生下來,就應該負責到我死前最後一秒。
被兒子啃得隻剩皮包骨的父親最終被迫親手瞭結兒子,熒幕上,這個老父親麵帶著悲愴的微笑說,為瞭不再給周圍人添麻煩,作為父親,我已將他除掉瞭,以免後患。
自己種下的苦果,含著淚也咽下去。老人絕望的眼神令人心痛,也有人認為隻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把孩子慣成一個不懂感恩,索取無度的廢人。
巨嬰不是一天養成的,索取無度也是由一個個日愈膨脹的欲望堆積而成,看到社會上這些最終被父母的無私養廢的孩子,我們是否要在心裏敲響瞭警鍾?
小時候給瞭他想要的玩具;大一點瞭,滿足他炫耀的各種名牌和電子産品;
成年後,他的欲望越來越大,而我們越來越沒能力滿足,悲劇就這樣一步步靠近瞭這個嘔心瀝血經營幾十年的傢。
靠一味犧牲和付齣造就的父慈子孝就是沒有根基的建築,經不起一點風雨。
比巨嬰更可怕的是“討債兒”,一輩子都在索取,一輩子都不滿足,這無疑是一個傢庭的最大災難。
03
“討債兒”,
是這樣一步步喂養齣來的
盧梭曾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地指齣:
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痛苦嗎?
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滿足的時候就皆下太平,哪一天滿足不瞭就是滅頂之災。
不久前有一條熱搜引起無數父母唏噓:兒子結婚需要一筆巨額彩禮錢,但是傢裏所有的積蓄早已被他坐吃山空完,母親再也拿不齣更多的錢。
兒瞭三天兩頭鬧,母親不堪忍受,內心苦苦地煎熬著,為什麼年輕的時候不再拼命一點,為什麼自己老瞭就不中用瞭?
帶著泣血的自責,老母親縱身跳下樓,用生命的代價為自己前半生錯誤的教育付齣瞭生命的代價。
愛過度,失去瞭自我也讓孩子喪失瞭鬥誌,心甘情願當起瞭寄生蟲,最後蝕空瞭整個傢,一並把父母的老骨頭也要瞭去。
還記得那個拿瞭滑鐵盧大學工程碩士學位的48歲海歸嗎?
至今,仍舊在傢啃著老母親的養命錢,毫無愧疚之心,直言不諱地怪母親:年輕時管太多,我要習慣瞭。
習慣瞭父母的給予,滿足的時候,孩子認為是必然,滿足不瞭你就成瞭阻礙他幸福的仇人。
這和升米仇鬥米恩一樣的道理,所有的付齣都要適可而止,不然,施和受兩者都會深受其害。
“討債兒”的養成是父母的無界限付齣、無條件滿足喂養齣來的。
父母對孩子的義務是引導他一步步走嚮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再多的不捨和寵愛,我們都無法幫他走完一生。
04
讓孩子成為一個感恩自立的人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會將孩子的一生係在自己的褲腰帶上,我們能做的是送他們一程,用知識和素養加固他們的羽翼。
錢文忠教授說:我們一味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防止他成為一個不感恩、一味索取的“討債兒”呢?
1、跟孩子平等,做父母不能卑微
我經常跟兒子說的一句話是:我是你媽,不是你保姆,也不是你的印鈔機。
剛開始時,兒子也會很不開心,說我這個媽好冷血。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自己的同學在街上把身後幫他背書包的媽當傭人一樣喝來喝去,那母親點頭陪笑的樣子深深刺痛瞭他。
他迴來緊緊抱著我,對我說:謝謝你,媽,是你讓我懂得什麼叫自愛和感恩。
父母對愛與付齣有界限,孩子的索取自然也有瞭剋製,並且在我們正確的行為守則中感悟人生,施與授都要把腰杆挺得直直的纔能值得人敬佩。
教育傢蘇霍姆林斯基說:
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瞭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不希望孩子索取無度,我們就要剋製自己的溺愛;想讓孩子學會感恩,就要讓他明白一切來之不易。
在孩子麵前學會示弱也要自愛,用言行告訴他們:生活真正的勇士是成為自己的王,索取父母是最無能的行為。
2、鼓勵孩子學著為想要的付齣努力
教育學傢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纔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不要怕他碰壁,不要心疼他的汗水,這一切都是孩子們自己在人生過程中積攢的財富,從小放手讓他為自己想要的事物去爭取,最後結果是否能如願,這一個過程都是可貴的。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專傢分享過他的育兒故事。
女兒有一天迴來說想要一對新的溜冰鞋,妻子聽瞭大發雷霆罵孩子已經弄丟、弄壞的溜冰鞋一年最少有三雙。
為瞭讓孩子懂得珍惜,他讓女兒每天迴來幫他在電腦打印手稿,每打一韆字的報酬是10元,直到夠一雙溜冰鞋的錢為此。
最後,這雙女兒自己賺錢買的鞋一直穿到她小學畢業,並且那以後她不再輕易對父母提要求,如果有需要,也堅持要自己通過勞動來實現。
通過勞動獲得想要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有一種難得的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也讓他們明白每一件東西都來之不易。
從小勞動的孩子也更能懂得感恩和節儉,也懂得剋製自己的欲望。
有專傢指齣:這些孩子的逃學、打架、偷盜等幾率比從小被捧在掌心裏的孩子降低至少80%。
3、對孩子物質窮養,精神富養
馬伊琍也曾說過:我不會讓自己的女兒生活像公主一樣,孩子多在生活上受點苦,那是他們最大的財富。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正如楊瀾所言孩子要是教不好,我們這一輩子都白忙活瞭,再多的資産也救不瞭一個索求無度的“討債兒”。
玻璃大王、中國首善曹德旺先生,從1993年至今,纍積捐款80多億。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多給子孫們留點錢時,曹先生說瞭這樣一番話:
韆萬彆想把錢留給子孫,子孫們要自己去掙得自己的榮耀和財富。
如果你連這點信心都沒有,你傢業再大,也不算閤格的父母。如果你有這樣的信心,你還為子孫擔心什麼?
我相信我曹德旺的孩子,將來肯定比我更有錢。
蓸德旺之所以這麼有信心,是因為他不但早已將孩子們培養成纔,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從來不親手包辦孩子的生活,令他們有足夠的能力獨立。
父母留給孩子的財富不是豪宅名車,而是良好的人格修養。
不要再拼命追逐瞭,多花時間好好陪伴孩子,教育他們成為一個自食自立自愛的好孩子,纔是為人父母最應該做的。
作者簡介:雪兒,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係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齣新書《好好生活》
我是精讀媽,歡迎你加入我們富書。
#2022生機大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