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今天是母親節 來看一位母親的投稿。35 歲的林敏今年 1 月初為人母 遭遇自然流産、孕中被送急診後,35歲的我成為瞭母親 - 趣味新聞網


今天是母親節 來看一位母親的投稿。35 歲的林敏今年 1 月初為人母 遭遇自然流産、孕中被送急診後,35歲的我成為瞭母親


發表日期 5/8/2022, 9:26:12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今天是母親節,來看一位母親的投稿。35 歲的林敏今年 1 月初為人母,是通常意義上的「高齡初産婦」。但在生下兒子之前,她經曆瞭一次自然流産;孕中,曾因子宮肌瘤變性被送去急診;分娩時也不順利,一度考慮… .....


    

今天是母親節,來看一位母親的投稿。

35 歲的林敏今年 1 月初為人母,是通常意義上的「高齡初産婦」。但在生下兒子之前,她經曆瞭一次自然流産;孕中,曾因子宮肌瘤變性被送去急診;分娩時也不順利,一度考慮轉為剖腹産;産後她還齣現瞭恥骨聯閤分離癥和尿瀦留。

顯然,生育一事並非如公眾想象般那樣容易簡單。它伴隨著一係列醫療風險,給孕産婦身體、心理帶來的改變也顯而易見。林敏講齣自身經曆,希望這對處於同樣睏境、麵臨同種疑惑的讀者能有所幫助。

如今迴思往事,林敏覺得,生育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人生體驗。兒子的齣生,是「生命基於最本能的渴望來到世間」。這種不可思議感,「遠超『母愛真偉大』這類單薄的贊美」。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丁剋」,但自 2012 年結婚後,花瞭八年纔做好當媽的心理建設。既然思想上都準備好瞭,那就坐等娃來瞭吧。但事情的發展給我好好上瞭一課,從備孕到産後,接二連三地遭遇瞭一係列不那麼常見的問題。

以至於在無數個喂奶的深夜,看著懷裏小獸般閉眼吮吸的兒子,心中翻湧起的既有感恩慶幸,也有對命運的敬畏臣服。寫齣這篇文章,是希望對麵臨同樣睏境的讀者有幫助,也對所有已經或者想要成為母親的女性說一聲 Hi。

備孕:居然也有「自然」流産?

人生前 34 年中,我對懷孕的認識來源於影視劇。一夜風流必然珠胎暗結,不然怎麼會有「大明湖畔」梗?加上我一直有運動習慣,飲食上保持少油少鹽無糖更是長達十多年,對於懷孕,我簡直摩拳擦掌誌在必得。

事情伊始的確非常順利。為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醫生建議懷孕前三個月開始補充葉酸。恰在開吃葉酸的第三個月,某個手癢難耐的清晨,我就在人生第一根驗孕棒上看到瞭雙杠。但第六周的 B 超卻讓我有瞭不詳的預感――探到的孕囊中未見卵黃囊或胎芽。等待一周後,孕囊甚至還縮小瞭。至此,可以確定發生瞭胚胎停育。

為瞭防止停育胚胎造成大齣血或黏連等更大的傷害,必須盡快進行人工流産,清除胚胎組織。我失魂落魄地預約瞭手術,並安慰自己做瞭人流,我也是有故事的女同學啦。

但事情的發展再一次偏離瞭軌道。手術前一天,一陣腹瀉般的疼痛讓我一躍而起衝進瞭廁所,猛然間感覺有異物墜齣。醫生說過,如果發生胚胎自行排齣,必須把排齣物帶去醫院化驗,確保體內沒有組織殘留。經檢查,停育的胚胎完整地脫落瞭,所以也沒瞭做手術的必要。

這段經曆給我的精神衝擊,遠大於生理傷害。「原來不光有人工流産,還有自然流産!自然流産是這樣的感覺啊!」這些毫無意義的念頭成天盤鏇在腦海中,讓我剋製不住地檢索相關信息,執拗地要弄清楚到底為什麼流産。

林敏的就醫記錄

圖源:受訪者提供

理性告訴我,偶發的自然流産多是由於胚胎質量不佳導緻的,是一種優勝劣汰的機製,可以簡單用「運氣不好」來解釋。後來我吃驚地發現,周圍生育次數較多的女性中,很多人都有類似經曆。我外祖母自 30 歲初産起的十年中,共懷孕 6 次,35 歲左右發生瞭兩次早期流産,但她仍在之後順利生産瞭兩次。

一個有三個孩子的朋友告訴我,她一共懷孕 6 次,隻有一半的受孕最終有瞭結果。懷孕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而從備孕角度看,這實則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自然流産不涉及侵入性的手術操作,對於身體傷害相對較小。一些較為激進的觀點甚至認為,完全的自然流産相當於推遲的月經,當月就可以再嘗試懷孕。

當然,大多數醫生都會建議至少要等到來完一次正常月經後,再進行嘗試。

但我沒法在感性上接受這種理由。就好像人人都及格的考試,隻有我沒通過。到底是哪裏齣瞭問題?真的隻是運氣麼?為什麼我會運氣不好?怎麼樣纔能讓運氣好起來?下次會不會再運氣不好?這些無法迴答的問題,讓我在各種負麵情緒中鬱鬱寡歡。

治愈一次失敗妊娠的唯一方法,就是經曆一次成功的孕産,但我所有的運氣似乎都花在瞭第一根驗孕棒上。任憑我如何努力健身,積極造人,掐點驗孕,收獲的隻有失望。我像在等一輛不知道會不會來的公交車,既不願丟掉希望,又不敢放手憧憬。

我很希望能為這段日子定義一個轉摺點,鼓舞正在經曆類似問題的人們。但現實沒有編劇操刀,再次懷孕前的每一天都乏善可陳,我一度無法想象會再次看到雙杠。

直到數月後一個同樣清朗的早晨,我死死盯著驗孕棒上淺淺的粉印,眼前齣現重影。從 2020 年 7 月開始的備孕,就這樣毫無徵兆地在 9 個月後翻篇瞭。

孕中:什麼是「帶球」懷孕?

由於預産期在我 35 歲生日後二十多天,我自始就被劃為高齡産婦加以管理。

前期的每次孕檢都有些不大不小的問題,如貧血、肝功能受損、妊娠糖尿病等。我堅信遵醫囑就能見招拆招,所以也沒有太驚慌。隻在一件事上我無視瞭醫生的提醒,導緻我和丈夫在 2021 年 8 月的某天淩晨,來瞭一次三甲急診夜奔,並最終入院治療。

本科畢業時,我就在體檢中查齣瞭多發性子宮肌瘤,最大直徑不到 2 厘米。多年來肌瘤們一直很安靜,盡管持續緩慢增長,但完全不影響生活。

建卡時,醫生就此特彆關照說,肌瘤可能會在孕中猛長甚至變性。長年與肌瘤的和平共處讓我完全麻木,加上不少朋友都是類似情況,一位肌瘤跟娃腦袋一樣大的朋友更自嘲「帶球懷孕」,最終她們都平安生産。所以,我不僅沒放心上,還對醫生的謹慎感到有點好笑。

孕 21 周,恰逢丈夫已婚未育狀態下的最後一個生日。當天晚飯時,我開始感覺腹痛。疼痛在臨睡前持續升級,充斥瞭整個腹腔,右側腹股溝處更是能夠摸到一個非常清晰的腫塊。我不敢再等,拉上他立即去醫院,他也因此收獲瞭一個星夜奔襲的難忘生日。

我們一共去瞭包括建檔醫院在內的 5 傢知名公立醫院。由於腫塊位置特殊,專科醫院需要綜閤醫院排除闌尾炎或疝氣的可能,而綜閤醫院又要求婦産科給齣不影響胎兒的方案,纔願意進行普外科檢查。

經曆瞭無數輾轉,我終於在第二天上午來到瞭有危重孕産婦急救中心某三甲醫院。醫生仔細比對瞭檢查報告和腫塊位置後,錶示她高度懷疑是子宮肌瘤變性導緻的炎癥反應。

圖源:IC Photo

盡管疼痛引起瞭輕微宮縮,但胎兒情況比較穩定,暫時不用擔心。考慮到我發病較急且疼痛劇烈,很可能要住院,所以醫生建議我迴建檔醫院。於是,整整 12 小時之後,我又迴到瞭建檔醫院,並被要求立即準備入院。

住院治療過程倒沒有特彆的記憶點。每天三次的青黴素靜脈注射,共持續瞭一周。開始的彌漫性脹痛逐漸縮小到點狀劇痛後,很快就悄無聲息瞭。醫生告訴我,子宮肌瘤變性受激素變化影響,通常發生在孕中期。肌瘤變性在理論上有再次發生的可能,但因其無法預測,所以也沒有預防方法。對孕産婦人群,除瞭打抗生素消炎,一般不做其他乾預。

好在疼痛是一過性的,對母體或胎兒都沒有顯著影響,也不妨礙恢復後進行力所能及的運動。

萬幸的是,肌瘤在孕期後半程再也沒刷過存在感。除瞭孕晚期假性宮縮時,能夠完整地看到這個 5 厘米肌瘤的輪廓外,它既未再次變性,也沒妨礙順産。當然,這與肌瘤位置有關,並不是所有肌瘤都無礙順産。

我繼續帶著娃和肌瘤遊泳直到孕八月。那時候,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認為生起來很容易,直到分娩來臨那天。

分娩:隻開瞭四指,還能順産嗎?

作為學習型晚育典範,我能準確說齣入院指徵、産程分界等問題。也因如此,我對産科的各類手段都非常接納,包括但不限於:鉗産、順轉剖、手剝胎盤等。我理解這些都是為瞭確保大人小孩平安,産婦要做的就是聽從指令,放鬆身體。但即便如此,現實還是略微超綱瞭。

2022 年 1 月預産期當天,我接受瞭藥物催産。一開始非常順利,三個小時就從 0.5 指開到瞭 2 指半,而我並沒有感到特彆疼痛。但一切都在打完無痛後發生瞭變化。一方麵的確不疼瞭,另一方麵,宮口擴張也定格在瞭 4 指。更糟的是,無痛效果隻持續瞭二十分鍾,剛吃完一盒方便麵補充體力,陣痛就捲土重來,並且愈演愈烈。

很多人將無痛分娩技術稱為「人類之光」,我周圍用瞭無痛的朋友,大多也對其持積極評價。但任何醫學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對於我這樣麻醉敏感程度較低的人群,無痛的效果並不理想。産後檢查時,醫生也錶示,臨床上的確會齣現無痛導緻宮口停止擴張的情況。

我依然相信無痛分娩技術可以幫助很多女性擺脫毫無意義的分娩陣痛,但也希望後來者瞭解其可能存在的問題,不要把輕鬆分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無痛上,該做的心理準備還是不能少。

開指在其後 6 小時裏始終處於停滯狀態,助産士轉而與醫生討論起瞭順轉剖的必要性。最終,五六個醫生、助産士一緻認為胎兒和産道條件都閤適,不順産著實可惜。

在讓我嘗試用力後,助産士高興地拍拍我,「力氣很大啊,很好,繼續。」就這樣,我稀裏糊塗地開始瞭每五分鍾使兩次勁兒的生産。助産士很會鼓勵人,不斷給我一種「再來一次寶寶就齣來」的感覺,我自然也分外賣力,咬著牙拼命使勁。

忙瞭整整兩個小時後,她歡欣鼓舞地告訴我:「宮口開全啦!我們要生啦!」本來我還抱著馬上就解脫的希望,聽聞此言,頓時眼冒金星:原來纔進入第二産程?原來我在自行開宮口?這反而擊垮瞭我所有信念,頓時沒瞭繼續堅持的信心。

主觀意誌的潰散,讓我不再關心如何結束生産。任憑助産士如何大吼著敦促我用力,大腦早已無法調動任何肌肉。意識瀕臨消失時,我聽到助産士大喊「看到頭瞭」,可生理上的極度疲憊使我完全麻木,絲毫沒有要衝刺的興奮,全憑本能苦苦支撐。

終於,在助産士下刀側切時,我的身體猛地放鬆瞭下來,世界隨即一片寂靜。

我對娃齣生時的啼哭沒有任何印象,被用力搖醒確認性彆時,也沒有體會到與娃初次見麵的幸福或激動,因為我疲倦得連眼皮都睜不開。産房裏的聲音聽起來遙遠又模糊,我似乎做瞭好多夢,卻什麼都不記得。

盡管數次被縫閤傷口和壓肚子痛醒,但這都沒有妨礙我再次陷入昏睡。迷濛中我問自己:「結束瞭吧?」

産後:恥骨聯閤分離、尿瀦留?

被推迴病房後,我的髖關節隱約感覺有些異樣。當時猜想是産程太長,休息兩天就會好。沒有過於糾結的另一個原因是,我的注意力完全被尿瀦留分散瞭。

尿瀦留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而不能正常排齣。生産前,我就因為感覺不到尿意而接受瞭一次導尿。産後數小時,我仍然無法自主排尿,不得不掛上瞭尿袋。

護士安慰我,尿瀦留在産後較為常見,插尿管是為瞭讓膀胱休息,一般 24 小時就能恢復。但事實證明我再一次落在瞭少數人群組,因為 96 小時後我依然沒有排尿的感覺,故而被要求繼續掛一周尿袋。

禍不單行的是,髖關節開始徹底無法動彈。不僅走路、起坐需要攙扶,每一步都伴隨著不明原因的劇痛。於是,順産 4 天後,我插著尿管坐著輪椅拍瞭 X 光。結果顯示,我發生瞭産後恥骨聯閤分離。

就這樣,我開始瞭人生中最為灰暗的一段日子。我曾在各類科普上瞭解過恥骨聯閤分離,以為隻有孕晚期會發生,卻沒想到生産後也會遇到,更沒想到這會讓我完全喪失行動能力。

行走、翻身、屈伸雙腿都成為瞭不可能。很多虛弱的産婦會選擇側躺哺乳以減輕身體負擔,而我卻因為無法翻身,以至於連喂奶都變得很睏難。尿瀦留則讓這一切雪上加霜。導尿管帶來的異物感使得任何動作都要十分小心,而惡露會順著導尿管流齣,所以即便穿著成人紙尿褲,仍會頻繁弄髒衣裙。

圖源:IC Photo

情緒的爆發是在齣院當天清晨,鬍子拉碴的丈夫馬不停蹄地照料寶寶,打點物品。我努力套好褲腿,打算扶著桌子站起來時,卻發現經過數天的休息,生産時撐著身體的手臂因為過度用力,已經酸脹得無法抬起。所以我不僅下肢不能動彈,甚至也無法用上肢將自己支撐起來。

我再也寬慰不瞭自己,伏在桌上失聲痛哭:「我怎麼成廢人瞭?難道這就是未來的生活嗎?」

迴傢後,我強迫自己專注休養,不要浪費情緒在無法改變的事實上。一周後,我成功拔掉瞭導尿管,擺脫瞭成人紙尿褲,但恥骨恢復依然遙遙無期。醫生說靜養配閤骨盆帶能加速康復,但是不建議全天佩戴,會影響血液循環和髒器復位,具體康復時間則因人而異。

喪失行動能力帶來的影響巨大。生理上,它增加瞭産後血栓的風險,必須每天進行腿部按摩。心理上的打擊更大,以至於乳頭皸裂齣血、側切傷口疼痛、痔瘡這些常見的産後問題,我盡管一個不少地碰上瞭,但根本無暇感到睏擾。

除瞭能自主仰望天花闆,連喝水都要假以人手的現實,讓我沒來由地痛恨周圍的一切。這樣的日子持續瞭三周,隨著能逐漸坐起、下地,我纔慢慢從負麵情緒中走瞭齣來。

生育:更像是一場自我修行

我寫下這段經曆的初衷,是希望作為親曆者給齣一手信息,幫助正麵臨同樣問題的人們。這些遭遇都不屬於疑難雜癥,但在媒體中齣現的頻率卻相對較低,導緻我一度因為檢索不到充分信息從而飽受煎熬。

備孕不順時,我歸因於年齡,弄得自己更加頹喪;孕中子宮肌瘤變性時,我徹夜檢索各類資料,想瞭解抗生素是否真的不會影響胎兒;産後發生恥骨分離時,滿屏都是籠統的「多躺多休息」,卻沒人告訴我多久可以康復,會不會有後遺癥。

我嚮來反感「為母則剛」,這種論調未免把女性看得太軟弱瞭些,好像隻有生個娃纔能撐起半邊天。我並不覺得這一路跌跌撞撞有什麼特彆,就像要參加高考,總得刷刷《三年高考五年模擬》吧。最終母子平安,已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結果。

但這絕不代錶我漠視生育的痛苦。恰恰相反,我希望無論男女,都能夠客觀地瞭解懷孕分娩所伴隨的醫療風險。男性在麵對孕産期伴侶的不安時,能少一些不解多一些幫助,有助於避免傢庭矛盾。

對有生育計劃的女性來說,則一定要盡早做好心理、生理雙重準備。産後負麵情緒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幾乎不可避免。

生理上,分娩後多種激素分泌迅速迴落的同時,産婦不停歇地需要立刻開始與娃磨閤哺乳;心理上,周圍人對産婦的期待從孕期「保重身體」迅速轉變為「喂飽新生兒」。如此種種,都會讓新手媽媽措手不及。

要想適應新的生活模式,一定要懂得求助,適當放手。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多一份對孕産婦群體的關愛,更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無論是延長陪産假、增加托育機構,點滴的改變都意義重大。

林敏與兒子、丈夫

圖源:受訪者提供

迴到起點捫心自問,如果可以重來,我會不會依然選擇生育?

作為一個鋼鐵直女,我迄今尚未感受到傳說中噴湧而齣的母愛。娃娃的確有可愛的一麵,但這並不是驅動我的理由。親代間的陪伴是一個相互滋養的過程,甚至可以說父母獲得的更多。孩子的成長,不斷突破著成年人的固有認知,促使我們反思那些將自己馴化得不假思索的桎梏。

走到而立之年後,我逐漸認識並接受瞭自己的局限,承認很多事情是我無法完成的。而在我能力企及的範圍內,所有風景已爛熟於胸,在生活日趨平穩的同時,好奇心和激情也愈漸消褪。從零開始撫育一個孩童,似乎是治愈中年危機的最佳選擇。

於我而言,生育更像是一場自我修行。在更廣闊的時間軸上,為生育而經曆的一切,都會以目瞪口呆的速度消散,留下的不僅是一個綿軟懵懂的幼童,更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人生體驗。

生命基於最本能的渴望來到世間,帶來的不可思議,遠超「母愛真偉大」這樣單薄的贊美。能夠參與他的成長,與有榮焉。

(為保護隱私,文中林敏是化名)

撰文:林敏

監製:潘聞博

首圖來源:IC Photo

Tips

如果您有與醫療健康相關的綫索

或與疾病、衰老、死亡有關經曆

歡迎投稿給我們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總是使用洗潔精的人,這個問題要注意!

總是使用洗潔精的人,這個問題要注意!

    本文約 1200 字,閱讀約需 2 分鍾 洗潔精大概是每個現代廚房最常備的用品,幾乎每天都會用到。 最近有挺多讀者來問: 洗潔精安全嗎?聽說長期接觸殘留在食物或餐具上的洗潔精,會緻癌、緻畸、遺傳…… 果蔬清洗劑是不是比洗潔精更安全?專門給寶寶用的果蔬清洗劑呢? 我說 隻要是正規生産的洗潔精,閤理使用,都是安全的。 果蔬清洗劑、專門給寶寶用的果蔬清洗劑都是商傢的營銷,不差錢的話可以買。 1 洗潔精裏都有啥? 洗潔精最主要的成分就是錶麵活性劑。 餐具之所以難洗,是因為上麵附著瞭菜肴的油脂.......


帶3個孩子嘗試幾十種運動後,我總結齣這5條“黃金法則”

帶3個孩子嘗試幾十種運動後,我總結齣這5條“黃金法則”

    本文轉載自【爸爸真棒】:“爸爸真棒”是一個K12原創教育平颱,緻力於理性、深度、有啓發的融閤教育探索。 運動的意義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發泄孩子過剩的精力,幫助提高專注力。 我的同事楊老師,曾經發現兒子寫作業總是不專心,於是她想瞭個好主意――寫作業之前先讓孩子踢一兩個小時球。結果呢,孩子的作業效率有瞭很大提高,成績也蹭蹭往上漲。 不讓孩子運動絕對不行,可現在越來越多的傢長,也意識到瞭另外一個問題:運動損傷。過度和過於激烈的運動,會給孩子尚在發育的身體,帶來難以痊愈的急性或慢性傷害。 所以,對.......


關注孩子身高,這篇乾貨父母一定要看!

關注孩子身高,這篇乾貨父母一定要看!

    《棉簽醫學科普》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兒科學係,羅小平 孩子個矮,孩子不長個,生長激素 .......


何為母女?與虹影、盧靖姍、馬鞦莎一起書寫母愛

何為母女?與虹影、盧靖姍、馬鞦莎一起書寫母愛

    母親與女兒的關係,往往交織著愛與矛盾,但不變的是永恒的溫情。今年母親節,我們與作傢虹影,演員盧靖姍,藝術傢馬鞦莎和策展人羅怡共同探討母女之間的代際關係,講述母女之間那充滿疼痛、誤解與叛逆,但最終迴歸溫柔與愛的故事。 虹影: 愛的輪迴 “‘母親是鹽’,‘地上的鹽,世上的光’。” “母親給予你生命,無論你做什麼,做好做壞,都想引起她的注意。從很小開始,孩子效仿母親,包括我們的性格都是母親定下來的,我們不斷地在反抗她,其實還是在步母親的後塵。” 這是虹影去年疫情滯留倫敦期間創作的新作《女性的河流:虹.......


這群被剝奪“母親”身份的媽媽們,仍然在等一個熱搜………

這群被剝奪“母親”身份的媽媽們,仍然在等一個熱搜………

    作者:王耳朵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在最近熱搜的夾縫中,我看到一些新聞。 陝西西安。一位媽媽報警,她4歲的兒子,在商場被人偷偷抱走。 民警追擊500公裏後,終於在河南許昌一傢小旅館找到瞭失蹤的孩子。 沒想到,抱走男孩的,竟是他的父親。 男人帶著搶來的兒子逃跑、藏匿,是為瞭爭奪撫養的權利。 浙江寜波。一個離瞭婚,並獲得瞭撫養權的母親,在微博泣訴求助。 法院判決齣來後,她的前夫帶著父母和小三,搶走瞭7歲的女兒。 為瞭不讓她找到孩子,纔剛上一年級的女孩,已經被.......


剝除180個肌瘤後,竟意外懷孕!全力以赴!疫情下的生命接力

剝除180個肌瘤後,竟意外懷孕!全力以赴!疫情下的生命接力

    四年內接受三次手術、剝除肌瘤近180個,原以為生育無望,卻在末次手術後第四個月意外懷孕。5月16日,經過兩個多月的嚴密監測,33歲的邱竺(化名)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順利産下一男嬰。這條艱難的孕育之路,與保衛大上海這場疫情阻擊戰同嚮而行,在醫院多個科室的通力閤作之下,終於劃上瞭圓滿的句號。 新生・希望 2022 5/16 1 三次手術剝肌瘤,醫生曾建議切除子宮 2017年,因為月經量多、貧血嚴重,邱竺從外地來到上海就醫,考慮到尚未生育,宮頸科張宏偉主任醫師為其宮腔鏡下剝除瞭30多枚粘膜下.......


多中心接力創造生命奇跡|先天性陰道閉鎖患者在協和誕下足月孩

多中心接力創造生命奇跡|先天性陰道閉鎖患者在協和誕下足月孩

    5月17日,北京協和醫院普通婦科中心、婦科內分泌與生殖中心、産科中心等通力協作、攻堅剋難,一位先天性陰道閉鎖患者閤並重癥感染的34歲女性在經過陰道重建手術、輔助生殖受孕後,孕37周+5天擇期剖宮産,順利誕下一名健康女嬰。這是一例國際罕見的成功個案,協和多學科充分發揚團隊精神,一棒接一棒,一站接一站,為圓一個母親夢,為生一個健康娃,傾力護航整整20個月。 ▲2022年5月19日,鄧成艷、劉俊濤、硃蘭、鬱琦教授在病房看望患者和新生兒 硃蘭 “這位患者成功受孕及順利分娩的的確確不容易,任何環.......


哺乳期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哺乳期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新手媽媽以為卸完貨就一切結束瞭。 誰知,哺乳期比孕期還煎熬:“什麼,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 又到一年一度的科學養娃PK哺乳期傳說的時候瞭, PK結果呢?快問快答,新手媽媽再也不懵圈。 1、哺乳期能不能喝酒? 答案:不能。 酒精能毫無阻攔地進入乳汁,寶寶輕則興奮、睡眠紊亂,重則危害器官係統。不要抱僥幸心理,不喝纔100%安全。 2、哺乳期能不能抽煙? 答案:不能。 煙酒不分傢,殺傷力都一樣。除瞭主動吸煙,二手煙、三手煙都會傷害到寶寶。 一個字:戒! 3、哺乳期不能喝咖啡? 答案:.......


怕哺乳期兒媳尷尬,公公蹲樓梯口等待,給哺乳媽媽的貼心建議來瞭

怕哺乳期兒媳尷尬,公公蹲樓梯口等待,給哺乳媽媽的貼心建議來瞭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 5月14日,福建廈門,兒媳在哺乳期,公公提前下班後就蹲樓梯口等待,等女子婆婆和老公下班再進傢門。網友:骨子裏的講究讓人敬佩! 斌姐認為,這是一位懂得分寸感和界限感的公公,而且看得齣,他也很尊重女性,值得點贊! 其實女性哺乳是一件私密的事情,但孩子肚子餓可是不分場閤和時間的,所以不管是在傢裏還是外麵,都希望有一個相對比較私密的空間。 但有些七大姑八大姨可不覺得,甚至覺得圍觀寶寶吃“飯”天經地義,如果你會因此感到不適,那就勇敢地錶達自己的感受,告訴彆人你的邊界.......


關於母乳喂養,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關於母乳喂養,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喂 養 周 母 乳 全國 5.20 媽媽的愛 √ 理想天然食品 √ 幫助寶寶發育 √ 促進産後恢復 促進母乳喂養 攜手嚮未來 齣於嬰兒健康、食品安全等各方麵的考慮,越來越多的寶媽選擇瞭母乳喂養。 母乳是嬰兒的第一天然食品,它為嬰兒齣生後最初幾個月提供瞭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並且在嬰兒1歲前的後半年,母乳也滿足瞭一半或更多的嬰兒營養需要,而且在嬰兒2歲的這一年中,母乳可提供三分之一的營養。 堅持母乳喂養的媽媽都是十分辛苦且偉大的,但因為缺乏經驗,很多新手媽媽都會踩一些“坑”走一些彎路,.......


6歲寶寶確診癌癥,醫生曝光瞭原因,給所有傢長敲響警鍾!

6歲寶寶確診癌癥,醫生曝光瞭原因,給所有傢長敲響警鍾!

    每天看到寶媽群裏,大傢問寶寶突然哪裏不舒服瞭怎麼辦時,媽媽們焦急得快哭齣來的樣子,都讓我感同身受,心疼又焦慮。 孩子既是鎧甲,也是軟肋。天底下父母的願望都很簡單,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好。可即便我們百般小心,萬般嗬護,孩子還是會生病,會受傷。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在哈爾濱某醫院病房內,6歲女孩若熒正安慰著流淚的母親:“媽媽,你彆哭,剛纔紮針不疼,彆擔心,我能承受得住……” 為瞭不讓父母難過,若熒每天都笑臉相迎,非常懂事。 患病至今,骨穿、腰穿、化療等等填滿瞭她的生活,每次接受治療,小若熒都會.......


全國母乳喂養日:母乳喂養好處多?給寶寶喂奶時,可得注意這4點

全國母乳喂養日:母乳喂養好處多?給寶寶喂奶時,可得注意這4點

    當人來到這個世上,第一次接觸外麵的事物,或許就是母乳。 作為母親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母乳也成為親子關係中最初的情感紐帶。 也正因為母乳的重要性,1990年5月衛生部就決定,將每年的5月20日設定為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通過開展各種宣傳以及谘詢活動,強化人們的母乳喂養意識,實現優生優育。 母乳,是嬰兒必須且理想的食品 若說有什麼食品最適閤寶寶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那就非母乳莫屬瞭,給寶寶喝母乳,是給寶寶最好的禮物。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除瞭常見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礦物質之外,還有對寶寶腦部.......


這些兒科常用口服藥的誤區,不可小覷!

這些兒科常用口服藥的誤區,不可小覷!

    想必作為兒科醫生,你也經常被問到「醫生,這個藥怎麼吃呀?」、「能不能用水衝著吃呀?」、「一次吃不完,可以放下頓嗎?」等等問題。 用藥選擇關係大,用藥方式也不可小覷。如不注意,嚴重用藥錯誤甚至緻命。 用藥問答 1. 孟魯司特鈉顆粒能不能直接用水衝服? 2. 西替利嗪滴劑是滴鼻子的嗎? 3. 液態鐵劑可以直接喝嗎? 4. 泡騰片能不能直接用水送服? 5. 分散片能不能直接用水送服? 6. 乙酰半胱氨酸口服劑型與靜脈劑型藥效一樣嗎? 7. 益生菌散能直接口服嗎? Q1 孟魯司特鈉顆粒能不能直接用水衝.......


阿莫西林剋拉維酸鉀的用法用量

阿莫西林剋拉維酸鉀的用法用量

    ★ 適應癥 ★ 適用於産酶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所緻的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竇炎;産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産酶腸杆菌科細菌如大腸杆菌,剋雷伯菌屬所緻的呼吸道,尿路和皮膚軟組織感染等;亦可用於腸球菌所緻的輕中度感染。 ★ 用法用量 ★ 顆粒劑: > 12 歲兒童,每次 2 包(每包含阿莫西林 125 mg、剋拉維酸 31.25 mg。),一日3次; 7 ~ 12 歲兒童,每次 1.5 包,一日 3 次; 1 ~ 7 歲兒童,每次 1 包,一日 3 次; 3 個月 ~ 1 歲兒童,每次半包,一.......


吃螃蟹會流産不能吃?提醒:孕婦真正的飲食禁忌,實則是這2點

吃螃蟹會流産不能吃?提醒:孕婦真正的飲食禁忌,實則是這2點

    螃蟹的美味,想必不用多說。 就連著名詩人歐陽修都贊不絕口,甚至在病中也無法忘懷肥美的螃蟹,於是留下瞭一首-----“是時新鞦蟹正肥,恨不得一醉與君彆。” 尤其是看著蒸籠上一隻隻紅裏透著黃,在剛剛散去的蒸汽中泛著光,稍微放涼後,一隻手握住溫熱的蟹體,另一隻手把住蟹臍。 隻需要“哢嚓”一聲掰開,油滋滋又閃閃發亮的蟹黃,無論是誰,都沒法拒絕這精華中的美味。 我們彆無他名,每一個人都是奮不顧身的食客,隻因這隻螃蟹,太過於美味。 然而,這種美味,卻也讓一類人想吃但卻又不敢吃,那就是-----孕婦。 .......


懷孕6個月查齣癌癥,拼死生下孩子,卻被丈夫奪走……

懷孕6個月查齣癌癥,拼死生下孩子,卻被丈夫奪走……

    還有6周!看著一天天長大的肚子,與其一起長大的,還有自己腹股溝的那個包塊……“你必須抉擇,保孩子還是保命,因為你身體裏那個定時炸彈惡性程度很高!”,孕6月時,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首席專傢林醫生的話無數次在我耳邊環繞。 1. 抉擇 經曆瞭6個不眠之夜,無數次想和老公討論這個問題的那一刻,他那不屑的眼神直接把我的話梗在喉嚨。從懷孕到現在,他從未陪我一起去做過一次産檢,發現腹股溝包塊的時候,我還發著燒,在産科大夫的指引下,我來到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林教授的門診。 七年來,我懷過4次孕,最終都因為自然流.......


發燒瞭纔是肺炎?癥狀對號入座,來看看你對肺炎的誤會有多深

發燒瞭纔是肺炎?癥狀對號入座,來看看你對肺炎的誤會有多深

    “感冒發燒不怕,就怕肺炎”,這是每屆爸媽的心聲,包括小南本人。 畢竟,感冒發燒相當於升級打怪,能提高寶寶免疫力,肺炎卻狡猾又凶狠,披著感冒發燒的皮,乾著“5歲以下兒童頭號殺手”的事。 為啥肺炎感冒傻傻分不清? 因為,很多爸媽以為發燒瞭纔是肺炎,其實很多肺炎並沒有明顯的發燒跡象。有新聞為證: 如果,你對肺炎也有類似的誤會,現在重新認識它也不晚。 傳說中的肺炎癥狀,哪些靠譜? 發燒―― 1、發燒瞭纔是肺炎? 答案:未必。 確實,很多寶寶得肺炎瞭會發燒,還多在38.5℃以上並持續兩三.......


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醫生告訴你,如何正確母乳喂養

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醫生告訴你,如何正確母乳喂養

    隨著1991年6月國際兒科學會在土耳其的會議提齣瞭“開創愛嬰醫院活動”的倡議,其目的主要是為瞭支持母乳喂養,改善乃至終止奶粉商的廉價供應奶粉的環境。 2022年5月20日是第三十二個“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倡導社會各界一起為提高國民齣生人口素質,推進健康做齣努力。 母乳喂養,對嬰兒來說,有利於母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寶寶的情感發育; 而母乳已經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更易消化,易吸收,有助於寶寶發育; 母乳中富含的免疫球蛋白、溶菌酶、乳鐵蛋白、白細胞及雙歧因子等多種抗感染物質,在嬰兒的免疫係統.......


心碎!40歲布蘭妮宣布流産,被逼節育13年後終於懷孕,卻痛失孩子……

心碎!40歲布蘭妮宣布流産,被逼節育13年後終於懷孕,卻痛失孩子……

    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 震驚整個歐美娛樂圈 一個月前 剛剛宣布懷上寶寶的 小甜甜布蘭妮 透露自己已經流産 她寫到 “懷著最深切的悲傷宣布 在懷孕初期我們失去瞭奇跡寶寶” 消息一齣 火速登上熱搜 網友們直呼: 曾經布蘭妮被“吸血惡魔”父親監管 不允許結婚 不允許生孩子 子宮被強製上瞭避孕環 … 經過漫長的法庭鬥爭 被監管13年的布蘭妮 終於自由 還和未婚夫山姆・阿斯哈裏 有瞭期盼已久的小生命 ..... 這是她被迫節育多年後第一個孩子 很難想象布蘭妮的心情有多麼悲痛 PART 1 流.......


“婆婆帶孩子是幫她兒子,我憑什麼要感激,他們感激我還差不多”

“婆婆帶孩子是幫她兒子,我憑什麼要感激,他們感激我還差不多”

      01 寫這篇文章是源於一位讀者的評論: “婆婆帶孩子是幫她兒子,跟我有什麼關係,我憑什麼要感激?難不成她帶孩子,我還得伺候吃喝,她帶孫子不是應該的嗎?要不然彆讓孩子喊她奶奶,既然當瞭奶奶,就得盡奶奶的義務,天底下哪有白當的理。他們應該感激我,感激我給他們生瞭個孫子,要不是我,他們傢能傳宗接代嗎?我可是給他們傢生瞭一孫子。” 看到這樣的評論,我隻能搖頭,然後也沒有迴復她,即便是迴復瞭,也沒有任何意義,她的認知層麵就在那裏,她就覺得生孩子是給婆婆生的,婆婆就有義務幫她帶孩子。 其實幾年前,.......


他這追到手就分手的集郵式交往,放內娛分分鍾要被噴退圈吧…

他這追到手就分手的集郵式交往,放內娛分分鍾要被噴退圈吧…

    雖然離譜,但是據外媒報道,小李子又又又換新女友瞭。 不齣意外的話,大傢對於小李子感情動嚮的記憶,應該還停留在今年9月份。 當時,小李子被曝齣在和名模Gigi談戀愛。 不少媒體都稱,Gigi是小李子的完美理想型,“因為她外錶美麗、性格很酷、還富有智慧。” 甚至,還有媒體拍到瞭倆人一起過萬聖節的照片。 並稱,小李子的魅力已經把Gigi給迷住瞭。 當初消息一齣,屬實震驚到瞭不少網友。 畢竟,Gigi已經27歲瞭… 俗話說的好,這個世界上有三件事是無法改變的:死亡,交稅,小李子女朋友的.......


孫藝珍産後首露麵,暗指玄彬不夠體貼,你怎麼看?

孫藝珍産後首露麵,暗指玄彬不夠體貼,你怎麼看?

    不知是不是馬上迎來新的一年的緣故,最近的內娛、韓圈都都彌漫著幸福的味道。 前有宋仲基大方承認與英國素人的甜蜜愛情。 後有孫藝珍、玄彬甜蜜雙人世界變一傢三口。 正式晉升媽媽&爸爸,並在ins曬齣瞭孩子的小腳丫。 說起來,自從孫藝珍生下寶寶後,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靜養,許久沒有齣現在公眾麵前。 這次特意在産後碼瞭很長的幾段文字。一方麵是嚮粉絲報個平安,一方麵也是感謝一下粉絲的關心和付齣。 不過,在整篇文章中不少網友發現,産後的孫藝珍幾乎沒怎麼提到玄彬。 不僅開頭用“我們夫妻”一帶而過,結.......


“丁剋”夫妻:男人反悔,女人何去何從

“丁剋”夫妻:男人反悔,女人何去何從

    作者:徐俊霞 二十年前,我和老公是一對“丁剋”夫妻。那時候年輕,想法簡單,我們又都喜歡旅行,渴望自由,不想被孩子束縛。 可轉眼間,人到中年,老公突然提齣想要孩子,他甚至讓我辭職在傢待孕。這對年過四十的我來說,的確是場考驗! 01 曾是另類“丁剋”夫妻 說實話,我並不討厭孩子。見瞭朋友、同事的小孩,我總喜歡逗弄一番,隻是見不得愛哭愛鬧的孩子。 老公對小孩子就完全沒有什麼耐心,見瞭愛哭鬧的小孩,恨不能把他扔到馬路上去。 我們曾一緻認為:小孩子身上有“天使”的一麵,也有“魔鬼”的一麵,親戚朋友的.......


《嚮風而行》:我們都說父母不理解我們,可我們又何曾懂過父母

《嚮風而行》:我們都說父母不理解我們,可我們又何曾懂過父母

    仔細想來,整個《嚮風而行》裏,除瞭江韜之外,程母應該算是第二個不討喜的角色,很多人甚至把她歸到瞭反派那一邊。 每次隻要程母一上綫,彈幕裏都是一片罵聲,很多人都在說,如果程母可以早點下綫就好瞭。 作為成年人,我沒有那麼強烈的憤怒,但是對於程母這個角色,我也打心眼裏不喜歡。 程母的不討喜,主要錶現在四個方麵—— 首先,她從來都不支持程霄的事業,就連當年程霄考大學,她也要橫插一腳,如果不是程爸爸幫忙的話,可能程霄這一輩子都沒辦法實現自己的理想; 其次,女兒的事業齣現坎坷,她不僅沒有站在女兒身後,還一.......




遭遇自然流産、孕中被送急診後,35歲的我成為瞭母親

甜美歌手囊腫瀕死 遺願心酸:可不可以可憐我

忽然1周 第830期 ~ 忘年異國戀 林敏驄南灣野戰22歲俄妹


前一篇新聞
女生自我感覺良好的舉動,實際上卻並不受待見,很容易被男生厭煩
后一篇新聞
山區裏的小學獲奬瞭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