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11:10:09 AM
在我國57位開國上將中,陳锡聯應該是名氣很大、成就很高的一位。他本人的一生經曆瞭大起大落,充滿瞭傳奇色彩。
當然除瞭陳锡聯本人,他的一傢都充滿瞭傳奇色彩,為什麼這麼說?
陳锡聯
陳锡連齣生於1915年,是湖北紅安縣人。因傢中貧窮,便從小跟著傢人去放牛,父親不幸去世後,傢裏便愈發貧窮瞭。
陳锡聯14歲的時候,他看到村外有遊擊隊路過,又去聽瞭遊擊隊的宣傳,知道他們是幫窮人打地主的,便決定參軍。母親知曉後,悲喜交加,雖不願意陳锡聯參軍,但知道他說一不二的性格,便也隻能含淚送他去參軍。
不久後,陳锡聯便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
陳锡聯參加紅軍時,盡管纔14歲,但他卻作戰勇敢,絲毫不害怕敵人,因此也被人稱作“小鋼炮”。
由於能力齣眾,陳锡聯入伍不過一年多,便擔任瞭連政治指導員,後來更是曆任紅軍營、團、師政治委員和師長等職。
土地革命期間,陳锡聯在反“圍剿”、反“三路圍攻”、“六路圍攻”以及四方麵軍長徵中屢建戰功。對此,李先念同誌誇贊道:“陳锡聯,打仗數第一。”
陳锡聯著實對得起這番誇贊,抗日戰爭時期,在他擔任團長一職期間,發現日軍在陽明堡有一座機場,於是便産生瞭打掉敵人機場的想法。
眾所周知,機場對敵人而言是很重要的,因此這裏有許多敵人進行把守。即便如此,陳锡聯卻並不害怕,待摸清情況之後,他製定瞭詳細的作戰計劃,指揮所有戰士輕裝上陣,用繩子將手榴彈捆在一起,悄悄靠近來到機場外圍。
時機成熟後,立馬萬彈齊發,嚮日軍的飛機扔去,或許是日軍從未想過有人敢來攻打他們的後方機場,被我軍打瞭個齣其不意,因此不到1小時,敵人的飛機就被擊毀瞭24架。
這一仗的作用之大,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日軍直接喪失進攻忻口、太原的空中力量。之後,陳锡聯還率部夜襲舊關鎮、設伏響堂鋪、鏖兵獅堖山、破襲平漢路等一係列戰役戰鬥。
由於能力齣眾,陳锡聯也從八路軍團長升任為副旅長、旅長、分區司令員等職位,同時他也被指戰員們譽為“趙子龍”。
解放戰爭中,陳锡聯曆任晉冀魯豫軍區、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兵團司令員。
他積極貢獻瞭自己的力量,率部先後參加瞭上黨、邯鄲、定陶、羊山集等一係列戰役戰鬥。隨後在中央的指導下,率部挺進大彆山,並殲敵於張傢店,在江淮河漢之間縱橫馳騁。
在後來的淮海戰役中,陳锡聯率部攻取戰略要地――宿縣,並指揮西集團協同兄弟部隊全殲敵黃維兵團。
之後乘勝追擊,率部渡江,並截斷瞭浙贛綫,迂迴到大西南,來瞭一手齣其不意,殲滅瞭國民黨宋希濂集團,隨後解放瞭國民黨“陪都”重慶,為解放大西南作齣瞭貢獻。
當然瞭,陳锡聯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他的4個子女,也同樣是高標準、嚴要求。眾所周知,陳锡聯的妻子是王璿梅,倆人孕育瞭1個女兒和3個兒子。不過在此之前,陳锡聯還有一個已經夭摺的孩子。
陳锡聯和王璿梅
這個孩子是陳锡聯與前妻黎芝慧的孩子。陳锡聯和黎芝慧因革命活動而相識相愛,兩人婚後的生活幸福美滿,然而好景不長,1948年,黎芝慧便因為重病而去世,隻留下一個3歲的孩子,與陳锡聯作伴。
黎芝慧去世之後,陳锡聯十分傷心,就在此時他遇見瞭王璿梅。而兩人的相遇,說起來還要感謝陳賡。
陳賡和陳锡聯兩人的性格,可以說十分互補。陳锡聯特彆老實本分,而陳賡則能言善辯,和誰都聊得來。不過雖然兩人性格迥異,但是兩人的關係卻很好。
1943年,陳賡和陳锡聯上黨校時,基本上是同吃同住同學習,就好像一對孿生兄弟,兩人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1949年的時候,陳賡和陳锡聯兩人又同在上海工作,而陳賡的妻子王根英的妹妹王璿梅,也會時不時地來看望姐姐王根英和姐夫陳賡。
一來二去之下,王璿梅便也與陳锡聯熟悉瞭起來。王璿梅對陳锡聯十分有好感,在王璿梅的印象中,陳锡聯老實、可靠、有能力。
而在聽聞陳锡聯一個大男人帶著一個小孩,並把生活與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時,王璿梅對其就更加有好感瞭。
當然,陳賡也看齣來瞭王璿梅的心思。對於王璿梅,陳賡一直都拿她當親生妹妹看待,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照顧她,也像全天下所有的親人一樣,叮囑她不要在讀書的時候談戀愛,而應該好好學習。
王璿梅也非常聽陳賡的話一直努力學習、工作,對交友之類的事毫不感興趣,前期王璿梅這樣做,陳賡還十分欣慰,但是之後,陳賡就有些著急瞭,總是旁敲側擊讓王璿梅多交交朋友,但王璿梅都一口迴絕。
而現在看到王璿梅終於動瞭“凡心”,對象還是陳锡聯,陳賡自然是十分開心,於是便想著來個“鴛鴦配”。
在陳賡的促進之下,陳锡聯和王璿梅終於有瞭進一步的交集,不過由於陳锡聯比較木訥,而王璿梅臉皮子又有些薄,因此兩人沒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這可急壞瞭陳賡,他一邊開導王璿梅,一邊又催陳锡聯,讓他主動點,這纔一語驚醒夢中人,兩人順利交往,然後結婚成傢。
結婚之後,王璿梅將陳锡聯的孩子視為己齣,可是不幸的是,黎芝慧留下的孩子,也在後來由於重病身亡。陳锡聯十分傷心,王璿梅就這樣一直陪在他身邊,不過後來,王璿梅也懷瞭孩子,這個得來不易的孩子讓陳锡聯終於從悲傷中走齣。
幾個月後,陳锡聯和王璿梅的孩子終於齣生,並取名為陳再強。陳再強齣生後,陳锡聯並沒有多少時間陪伴他,因為當時他正任中央炮兵司令一職。
而對於炮兵知識,陳锡聯並不是太瞭解,因此為瞭不辜負黨和國傢和人民的期望,陳锡聯惡補炮兵知識。
雖說如此,但隻有一有空,陳锡聯就會陪伴、教導陳再強,告訴他要做一個對國傢和民族有用的人,同時也不忘訓練陳再強。盡管陳再強受到的訓練有時候強度會很高,但是陳再強沒有抱怨過,因為他知道父親是為瞭自己好。
受到父親影響,陳再強從很小的時候,就産生瞭當兵的念頭,後來響應國傢的號召,去部隊當瞭兵,並考入瞭哈爾濱的軍事工程學院。
由於之前有瞭陳锡聯的訓練,陳再強上學時總是比其他人更遊刃有餘,也更能吃苦。陳再強從底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從戰士到排長再到連長……在此過程中,陳再強也牢記著父親對他說的話:“要相信組織,服從領導。”
對此,陳锡聯感到十分滿意,同樣的他的二兒子陳再文、三兒子陳再方,以及唯一的女兒陳再紅,也沒讓他失望過。
二兒子陳再文比陳再強晚齣生一年,於1951年齣生。長大成人的陳再文,也和大哥陳再強一樣,選擇去當兵,成為瞭一名翱翔於天際的空軍飛行員。
老照片:空軍飛行員
陳再文參軍時,陳锡聯同樣叮囑瞭他,對他說:“當不好班長就當不好連長,當不好連長就當不好團長……”陳再文將這番話牢牢地記在瞭心裏,也是從基層做起,從不怕苦也從不喊纍。
而陳再文的努力也有瞭成效,可惜天妒英纔,就在1982年,陳再文正值盛年的時候,一次執行任務時,不幸遇難,壯烈犧牲,年僅31歲。陳锡聯知曉此事後,十分傷心,而一些空軍乾部也很自責、愧疚,不敢麵對陳锡聯。
然而,在中央派人慰問的時候,陳锡聯卻眼含熱淚地說:“戰爭年代有犧牲,和平時期也會有犧牲,這是在所難免的,要吸取教訓,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
是瞭,這就是陳锡聯的想法,雖然自己的孩子不幸犧牲瞭,但這是常有的,他並不責怪那些乾部,隻希望能夠及早發生問題,以後避免這樣的事發生。
陳再文的犧牲,令全傢人的傷心欲絕,但也成為瞭傢人繼續前進的動力。陳锡聯的三兒子陳再方,在這之後也選擇入伍參軍,同樣他帶著父親的叮囑,選擇從基層做起。
陳再方努力上進,最終在1998年,擔任瞭解放軍總裝備部綜閤計劃部局長,後來又擔任瞭總裝備部科技委副主任一職,2004年,他被授予瞭中將軍銜。
不同於三個哥哥全部選擇當兵,陳锡聯的小女兒陳再紅,自小便對軍事不感興趣,長大之後,她選擇當一名教書育人的教書匠。對此,陳锡聯從沒有反對過,他一直都尊重兒女們的選擇。
陳锡聯為國傢和人民奉獻齣瞭自己的一生,而他的子女,也以不同的方式迴報瞭祖國,可以說,陳锡聯一傢不愧是英豪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