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11:11:07 AM
馮玉祥的兒女們一個個十分有齣息,應瞭那句“龍生龍鳳生鳳”的老話。
在他的十個子女中,最讓人影響深刻的,當屬次子馮洪誌。
馮玉祥齣生於光緒三年,十一歲的時候因為傢裏窮,沒有機會讀書,隻能在父親戰友的營盤裏自學讀書。
作為布衣將軍馮玉祥的兒子,馮洪誌沒有參軍,而是走瞭學術的道路。似乎是要把馮玉祥小時候沒有看完的書都補上一樣。
馮洪誌小小年紀就齣國留學,曾經與蔣經國是同學。是國際著名的核子物理學傢,也是材料力學和機械工業的專傢。
他的一生,精彩豐富,從戰火中走來,安居在和平之中,能夠活下來,並成為令人敬仰的人,除瞭運氣,他的成就與他的性格不無關係。
馮洪誌齣生於1917年,從名字就可以看齣來,馮玉祥給瞭馮洪誌足夠高的期望。而之後在對兒子的教育中,馮洪誌也是下足瞭心血。
小時候,馮玉祥在南京政府做高官,傢中也算富裕有錢。當時小洪誌趕著一群羊來到山坡放羊,有幾隻羊忽然就不服從管束,往山坡的另一邊狂奔。
小洪誌著急壞瞭,又怕羊群走散,拼命跑著要把羊追迴來,卻被腳下的石頭絆倒,滾瞭幾圈暈過去瞭。
等他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在傢,而母親正望著他淚水直流。小洪誌把受傷的腿抬起來,朝媽媽說:我這不是很好嗎?
他小小年紀便性格如此堅毅,實在令人敬佩。但這也跟馮玉祥的教育分不開。
馮玉祥
馮玉祥的餐桌上每天都有包榖麵和窩窩頭,按照他當時的地位來說,早已經不用再吃這些食物瞭。在一次吃飯的時候,馮玉祥就問馮洪誌,窩窩頭好吃嗎?
窩窩頭當然不好吃,但是馮洪誌當時的迴答是:“如果爸爸在,那就好吃。如果爸爸不在,那就不好吃。”
馮玉祥哈哈大笑,又說,你嫌棄窩窩頭不好吃,可是現在還有很多人,連不好吃的窩窩頭都吃不上呢!你一定要吃苦耐勞,以後做一個有本事的中國人。
後來,馮洪誌每天都要吃窩窩頭,還要住茅草屋,還像普通的農村孩子一樣去山上放羊。他這樣簡樸又堅韌,周圍的人見瞭他,都不會認為他會是一位大軍閥的兒子。
這樣簡樸的生活習慣,被馮洪誌一直保留到瞭如今。
馮洪誌很小便開始讀書,但隨著學習,他逐漸發現,自己對中國的傳統教育沒有什麼興趣,卻更喜歡西方的物理科學。
他有天分,有能力,也有去國外留學的機會。
所以十二歲那年,馮洪誌和他的二姐一起,共同前往蘇聯留學。除瞭他二姐,馮洪誌當時一起留學的同學中,還有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孔祥熙的兒子孔令傑等人。
大傢一起在異國他鄉學習進步,求學也不顯得那麼孤單。
後來,馮洪誌從蘇聯轉到瞭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專門攻讀機械工程學院,他一直就想著,要遵從父親的話,一定要做一個有本事的中國人。
所以在德國留學期間,他讀書異常刻苦,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子。
隻可惜,後來二戰爆發,中德關係迅速惡化。作為中國人的馮洪誌隻得中斷在德國的學業,重新返迴祖國。
鬍子昂
韆裏馬總會遇到伯樂,當時的興業公司總經理鬍子昂,一眼就看中瞭馮洪誌身上的優點,立刻將他招聘進公司,成瞭一名機械工程師。
可以說,鬍子昂這個人,在馮洪誌的命運中,也起瞭很大的作用。他不僅是一位實乾企業傢,還經常走南闖北的為抗日戰爭募捐,他同樣有著一份報國的熱忱。
也是齣於這份熱忱,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鬍子昂決定派自己的四個員工去美國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産技術。而這四個人,就包括馮洪誌。
當時已經28歲的馮洪誌,在鬍子昂的支持下,再一次開啓瞭他的留學報國之路。
馮洪誌不愧是有物理天分的人,他先是在紐約理工學院取得瞭碩士學位,之後又去瞭加州大學,主攻核子物理,並順利取得瞭博士學位。
留學四年,馮洪誌在美國學到瞭不少東西,一肚子的知識,恰好遇到瞭新中國成立這個特殊時期。
與其他在外國的中國科學傢一樣,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迴來,將自己投入到建設祖國中去。
可惜,馮洪誌迴不來。
不僅他迴不來,很多在美的留學生們、科研工作者們,都被美方強加阻撓,大傢的迴國之路都是坎坷萬分。
馮洪誌無數次地想迴去,卻一次次遭到惡意阻攔,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此時的馮洪誌,已經在美國成傢立業。他不僅娶瞭同為愛國人士的趙美玲,還有瞭一兒一女兩個孩子。
而事業上,他也憑藉著自己過硬的專業技術,在世界高新技術産業中,做齣瞭卓越的貢獻。
他的此番貢獻,讓美國對中國人更加颳目相看,同時也更為嚴厲地阻撓他迴國。
身邊就有人勸他,既然你也迴不去瞭,不如就加入美籍,在美國安心生活吧。
馮洪誌毫不猶豫地拒絕,他甚至差點把對方打齣去,他說,我的父親是馮玉祥,我是一個中國人。
他永遠會記得父親說的話,他去德國也好,來美國也罷,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好迴來為祖國服務的。
1948年,馮玉祥迴國的途中,輪船失火,和他的三女兒一起死於那場災難,終年66歲。
馮玉祥的突然逝世,更加讓馮洪誌不敢忘記他的教誨。無論他在異國待多久,心中都一直懷念著祖國的發展,隻要有機會,他一定要迴國。
到瞭1973年,中美關係終於緩和,兩國建交。中方聯絡處主任黃鎮邀請馮洪誌的時候,可把他激動壞瞭。
他一見到黃鎮就說:“我真的等得太苦瞭”,說著說著,他就哽咽瞭。
黃鎮也知道他的不容易,自己見到的這麼多人中,他還是第一個沒有入美籍的中國人。馮洪誌當即錶示,他什麼都不要,隻想要一張屬於自己的,中國護照。
黃鎮也很激動,當場嚮他承諾,自己一定會辦到的。
不久後,馮洪誌終於踏上瞭迴國的旅程。將近三十年的彆離,讓他的內心充滿著復雜的情緒。三十年與祖國未見,馮洪誌此時已經年過半百。
等他終於踏上故土,見到自己的親人,終於又一次熱淚盈眶。他那麼想要報效祖國,卻還是迴來晚瞭。
但是令他欣慰的是,祖國已經比他當初離開時要好得太多。而他的兄弟姐妹們,也為新中國的建設極盡所能。雖然他迴來得晚,但他卻為傢人們的所作所為感到無比驕傲。
馮玉祥誕辰一百周年的時候,馮洪誌再次迴國,馮傢兄弟姐妹們,受到瞭同誌的親自接見。
同誌特意找馮洪誌,說他雖然在國外,但一樣可以為祖國的建設做貢獻。馮洪誌當即就答應瞭。
迴到美國之後,馮洪誌迴望瞭父親的艱難歲月,決心挑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他迅速聯係宋希濂,織組成立瞭“和平統一促進會”,之後便創辦瞭泰山工業公司,並且自己擔任公司總裁。
為瞭兩岸的和平統一,馮洪誌還去瞭蔣經國的故土、他小時候生活的地方、還有他生母的墓前。
馮誌洪在這三個地方閤影,並在目前捧瞭三杯土。他訂製瞭精緻的絲綢木匣子,將照片和土都裝起來,又親自寫瞭一封信寄到台灣去,交到蔣經國手中。
靠著他和蔣經國在祖輩上的交情,以及自己與他的同學情誼,希望能夠說服他,統一祖國。
蔣經國看完信件,望著這三�g土,心裏必然思緒萬韆,會想起久彆的傢鄉。
同年11月,蔣經國同意,當初撤離台灣的同胞們來大陸探親的建議。以往的每一次,蔣經國都從來沒有采納過迴去探親的意見,可是這一次,或許是他自己也産生也想迴去的念頭。
蔣經國
在這之後,馮洪誌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泰山工業公司去。
他之所以將公司取名為“泰山”,是因為他的父親馮玉祥,曾被人稱為“泰山將軍”。而馮玉祥逝世之後,也埋葬在瞭泰山之下。
泰山公司在行業內迅速一飛衝天,很快就領先瞭行業發展,因為技術先進,而享譽世界。
公司做齣如此成就,馮洪誌當然將強大的資本和技術都引進瞭國內,為我國的工業領域做齣瞭重大貢獻。
即便是馮洪誌後來八九十歲的高齡,他也要乘坐20小時左右的飛機,承受下飛機之後雙腿腫脹難行的代價,也要迴國親自看一看工業上齣現的問題。
很多人勸他,他都一把年紀瞭,就不要來迴跑瞭。但是他自己卻不這麼覺得,他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報效祖國,現在終於能為祖國做點什麼,他又怎麼會害怕吃苦呢?
作為馮玉祥的兒子,他要做一個有本事的中國人,為祖國服務,他做到瞭。
馮洪誌一直以中國人自居,從來沒有改變過。
蔣經國葬禮
在1988年,他的好友蔣經國去世之後,他從美國迴來,去台灣吊唁。但是到瞭台灣,工作人員卻不認可他的中國護照,非要告訴他,這個證件不能進台灣,需要美國的證件纔行。
馮洪誌當時就十分生氣,憑什麼他進中國的土地,卻需要外國的證件?哪裏有這樣的道理?
可工作人員知道他的身份,不能真將他擋在外麵不讓進來,隻好說,如果沒有美國護照,用綠卡也是可以進入台灣的。
馮洪誌卻並不同意,他說他就要用中國的護照進去,他絕不可能用美國的證件,進入中國的國土。要是非要這樣,他寜願不進去瞭!
馮洪誌
這件事讓他越想越生氣,自己好不容易迴國一次,卻遭到這樣的約束。難道兩岸統一就那麼難嗎?他以後要做的事情,到底還有多少?
可是馮洪誌卻無論如何不會放棄,他的立場擺在那裏,他是一名中國人,台灣也是中國的土地。
馮洪誌不僅大局觀正確,連小事上,也一直遵從勤儉節約的作風。
他雖然資産韆億,生活卻並不奢靡。他在美國生活幾十年,甚至沒有自己的彆墅,而是一直住在一個小公寓裏。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買大房子,他說,孩子們都走瞭,他一個人住那麼大的地方,也是浪費。不如把錢省下來,做點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馮誌洪無論在什麼樣的場閤,都是半新不舊的中山裝,或者是中式棉襖。哪怕是國宴貴賓宴,他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穿著習慣。
他在吃的方麵,也並不挑食。不會特意選一些昂貴的菜品,他甚至在五星級酒店早餐的時候,隻買買豆漿油條,將工作人員都給震驚瞭。
對他來說,無論是金錢還是名利,都是身外之外。在能保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後,金錢就沒有用瞭。而其他的東西,纔是有意義的。
他更認同父親的教導,對他來說,最想做的事情,是“成為一個有本事的中國人,學習技能,報效祖國。”
馮誌祥一傢
他和自己的父親一樣,都有一顆中國心。他會按照父親的囑托,始終緻力於為國傢統一而奮鬥。這樣的性格,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來自馮玉祥的嚴格要求。
正是因為馮玉祥的以身作則,纔有瞭現在馮洪誌。
馮洪誌如今105歲,他至今還保留著父親馮玉祥的所有親筆信件,他經常會拿齣來,讀一讀父親對他的囑托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