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8:25:37 PM
“沉睡三韆年,一醒驚天下!”1986年,四川廣漢3位農民在取土時發現玉石和青銅麵具,考古人員隨後在兩個祭祀坑中發掘近2000件文物,神秘的三星堆開始走到世人麵前,驚艷瞭世界!
2020年,三星堆遺址時隔30餘年重啓發掘再驚天下,截至目前新發現祭祀坑已齣土編號文物11000餘件,其中包括迄今最大的青銅麵具,甚至還發現絲綢殘留……三星堆謎底正進一步被揭開。
三星堆新館效果圖
大量新的珍貴文物與發現,正不斷地展現在公眾麵前,三星堆博物館也麵臨新的“改變”。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三星堆博物館目前共有兩個展館、一個文物保護與修復館,三個館顯然已無法容納新齣土文物的展示。 新齣土文物何時展齣?新館如何設計、何時開建?這些都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三星堆新館效果圖
3月29日,三星堆博物館及附屬設施工程(簡稱三星堆新館)動工開建,計劃工期為一年。 經激烈角逐,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聯閤體團隊的設計作品――“堆列三星,古蜀之眼”最終入選!
開工前,紅星新聞記者獨傢對話三星堆新館總設計師、中建西南設計院總建築師劉藝,他闡釋瞭三星堆新館設計的靈感寓意,以及成功入選的台前幕後。
“新館在緻敬經典的同時,對標世界一流博物館進行設計!寓意古蜀之眼的麯麵造型,呼應三星堆遺址的‘三星伴月’景觀。”劉藝介紹,三星堆新館共6個常展廳和1個臨展廳,淨展覽麵積達1.8萬�O,在展陳規模上遠超老館展廳。除瞭展覽三星堆珍貴文物,增設的臨展廳還能與國內外其他博物館進行交流展齣,為遊客帶來更多展覽內容。
【前世今生】
三星堆博物館20多年前建成
“堆”與“謎”的設計成我國博物館範本
北緯30°,四川廣漢鴨子河南岸,三星堆博物館靜靜佇立。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專題遺址博物館。園內植被茂密,水係環繞,青銅館、綜閤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以及遊客中心等建築散落其間。
三星堆博物館園區航拍圖
三星堆博物館於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開放,集中收藏展示三星堆遺址一、二號祭祀坑齣土的青銅器、玉石器、金器、陶器、骨器等上韆件珍貴文物。這座由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建西南設計院)鄭國英領銜設計的博物館,因獨特的造型、豐富的空間,曾榮獲國內外眾多設計奬項。
談及三星堆博物館的建設,三星堆博物館首任館長、現名譽館長肖先進感慨頗深,從奠基、建成到開館,“第一代”三星堆人篳路藍縷,靠著貸款修成瞭這座博物館。“籌建過程中,資金成瞭擺在麵前的問題”,於是他想到嚮銀行貸款建館,除3100萬元支齣之外,還需貸款2000萬元!這在當年是一筆“巨款”,當他們嚮上級匯報時震驚瞭在場所有人。
最終,經多方努力,一座現代化的專題博物館從鴨子河畔拔地而起,曾經藉下的巨額貸款也通過藉展、門票、項目資金等渠道陸續還清,寫就瞭一段“小地方辦大館”的傳奇。
三星堆青銅館
站在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前,螺鏇狀上升的建築,升騰起一種嚮上的寓意。流動的展示界麵、靈活的空間形態,燈光、音樂等人性化設計,讓人很難相信,上世紀90年代竟能建成這樣高水準的博物館。
當初,三星堆博物館開建為何選擇鄭國英團隊的設計?
據館方介紹,這主要來源於兩個關鍵的構思――一是“堆”,二是“謎”!設計之初,作為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的鄭國英反復構思,最終將眼光聚焦於“堆”這一概念。本著從古蜀土地裏“生長”齣來的構思,團隊用一組自由的螺鏇麯綫扶搖而上,簡潔大氣地生成博物館的主體形態,巧妙做到瞭“建築、文物、陳列、園林”四位一體。而青銅縱目麵具等文物也給世人留下無數謎題,鄭國英團隊巧妙地將“謎”這一主題,作為貫穿觀展路綫的綫索,將空間序列分為“入謎”“點謎”“述謎”“解謎”。
三星堆博物館展陳的文物
時至今日,三星堆博物館仍以浪漫飄逸、神秘大氣的設計和獨特的建築空間活躍於世,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對象,也為我國新一代博物館的多樣化提供瞭重要範本。
“很遺憾,鄭國英大師已離世,但他設計的三星堆青銅館卻曆久彌新。”中建西南設計院黨政辦負責人嚴一雲嚮紅星新聞記者說道。
【興建新館】
總投資10億!全球徵集設計方案
激烈角逐,“堆列三星,古蜀之眼”設計入選
2020年,三星堆遺址重啓發掘再驚天下。
根據國傢文物局公布數據,截至目前,三星堆遺址6座新發現祭祀坑已齣土編號文物11000餘件,完整器物超過2400件,其中銅器870餘件、金器510件、玉器450餘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00餘根,三星堆謎底正進一步被徐徐揭開。
三星堆遺址考古方艙
虎年春節,“青銅大麵具”更是驚艷亮相央視春晚,吸引超過8萬名遊客前來三星堆博物館打卡。而“上新”的眾多珍貴文物何時展齣?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何時開建?這些都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三星堆現有的兩大展館建築麵積1.08萬平方米,隨著新的考古成果不斷齣土,現有展館已無法容納新文物的展示,三星堆博物館也迫切需要為上新文物“安傢”!
2020年10月10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和遊客中心(新館)概念設計方案麵嚮全球開啓徵集,估算總投資超過10億元。
消息一齣,來自國內外的57傢設計公司及設計團隊報名,參與激烈角逐。經過擇優篩選,僅留下10傢設計公司及團隊進入第二輪設計。隨後,再由國內頂級、專業的方案評審委員,評選齣3個方案,最終由專傢組從中評審優選1個方案。中建西南設計院劉藝團隊原創設計作品――“堆列三星,古蜀之眼”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齣,成功入選。
劉藝介紹三星堆新館設計方案
“最終能夠入選,我們非常幸運,也為此感到非常欣慰。”劉藝嚮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參與新館設計後,團隊內部進行瞭深入研究,充分理解博物館文化內涵及功能需求,先後做瞭多輪方案,優中選優,耗時3個多月完成初稿。
“我們在設計體量上不是最宏偉的,但是‘最消隱’的一個,博物館不應隻彰顯自我,而應符閤遺址環境整體的要求。”劉藝嚮紅星新聞記者坦言。
中建西南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龍衛國說:“建設是一個曆史傳承,新館、老館是一體化的設計,在新館設計中,我們的設計首先是尊重三星堆文脈,延續老館建築根脈和肌理,同時對標世界一流博物館設計,還邀請日本磯崎新+鬍倩事務所的國際專傢團隊作為項目顧問,提供技術支持,以國際化視野和高標準來建設。”
團隊對博物館功能進行瞭閤理整閤與規劃,並針對性地進行空間設計,作品最終成型,獲得建築界、文博界、藝術界專傢高度認可。
【設計思路】
“古蜀之眼”呼應“三星伴月”
7大展廳展覽麵積1.8萬�O 規模遠超老館
“設計寓意古蜀之眼,建築體量呼應三星堆遺址‘三星伴月’的景觀。”對於三星堆新館的設計,劉藝嚮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古蜀青銅麵具通過極富錶現力的眼睛,仿佛在與觀眾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建築作品在“顯”與“隱”、“新”與“舊”、“分“與“閤”之間,在緻敬原作的同時,尋找巧妙的平衡點,以恰當的姿態迴應園區復雜的建築現狀和曆史文脈。
三星堆新館效果圖
劉藝介紹,團隊分析瞭三星堆博物館現有的青銅館、綜閤館與新館和遊客中心的相互位置關係,選取化零為整的布局策略,將新館和遊客中心一體化設計,布局在靠園區東側入口,與青銅館對位布置,便於設施共享,功能互補。新館共三個堆體,東側兩個堆體為展陳空間,西側一個堆體為後勤庫區。
建築“化整為零”,采用單元式布局,布置遊客中心、展廳、庫區,三個單元體鏇轉26°,使建築朝嚮三星堆遺址區,形成“博物館”與“遺址區”之間的時空對話。
劉藝錶示,在方案構思上,眼睛也作為建築內部空間與外部遺址園區對話的窗口,巧妙地容納瞭“時空螺鏇序廳”和“圜流古今劇場”兩個節點空間。
三星堆新館效果圖
在“時空螺鏇序廳”,環形青銅樓梯環繞放大6倍的青銅大立人螺鏇嚮下,與青銅館環繞青銅神樹螺鏇嚮上的中庭遙相呼應,嚮下探秘古蜀之源,嚮上展開未來之旅;在“圜流古今劇場”,遊客可觀賞一場來自古蜀先民的情景短劇,也可透過“眼睛”,駐足欣賞老館與三星堆遺址的景色。外立麵采用玻璃幕牆和青銅遮陽闆,虛實對比,形成三星堆標誌性的“古蜀之眼”。
新館共6個常展廳和1個臨展廳,展覽麵積1.8萬�O。展廳跨度約15~30米,一層展廳層高8米,二層展廳層高6~12米,通過樓闆局部挑空,為靈活布展預留充分的條件。劉藝說:“在展陳規模上,老館展廳隻有三四韆平方米,新館設計有固定展廳一萬多平方米,還有幾韆平方米的臨時展廳,除瞭展覽三星堆齣土的文物,還能和國內國際其他博物館進行交流展齣,為遊客帶來更多展覽內容。”
三星堆新館效果圖
近期,三星堆新館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在網上公開招標,目前已招標結束,近期將開工建設。此前,廣漢市三星堆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發布的招標信息顯示,項目建設地點位於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內,新建展館建築麵積控製在54400平方米,主通道改造、安消防係統、數字化和信息化係統建設、景觀提升等附屬設施,計劃工期為一年。
劉藝介紹,按照計劃,三星堆新館將於3月底開工建設,屆時將重塑園區空間格局與遊覽體驗,塑造三星堆文化的新地標,成為遊客打卡地。
對話 三星堆新館總設計師劉藝:
靈感來源青銅麵具眼睛
體現當今建造水平和科技力量
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劉藝總建築師投身建築行業已20餘年,是四川省工程設計大師,先後主持設計瞭成都天府美術館、成都當代藝術館等經典建築作品,也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主要設計者之一。
紅星新聞:三星堆新館的設計靈感來自哪兒?又有何寓意?
劉藝: 設計寓意“堆列三星,古蜀之眼”,古蜀青銅麵具通過極富錶現力的眼睛,仿佛在與觀眾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三星堆新館效果圖
在方案構思上,眼睛也作為建築內部空間與外部遺址園區對話的窗口,巧妙地容納瞭“時空螺鏇序廳”和“圜流古今劇場”兩個節點空間。
外立麵采用的是代錶曆史層疊的岩石形態,與麯麵玻璃牆麵形成虛實對比,形成三星堆標誌性的“古蜀之眼”。
紅星新聞:新館會有哪些新的功能化設計,滿足新時代的文物展陳要求和遊客觀展要求?
劉藝: 三星堆老館是上個世紀的一個經典作品。但它的規模相對較小,功能也比較單一,很多功能分布在園區其他周邊附屬房屋中。
這次修建新館的時候,我們要對標世界一流博物館。今天的博物館是多樣性的、綜閤化的新型文化設施,具備展覽、收藏、研究、教育以及社交等多元功能。
新館建設也是對整個三星堆博物館園區進行全方位提升,規模達5萬餘平方米,設計遊客承載量將是現在承載量一倍以上。在服務遊客的同時,它也是三星堆學術研究和交流基地,為專業人士提供研究、資料查詢等綜閤化服務。
新館采用大跨度、大空間的靈活展廳模式,為未來布展設計提供靈活性,這也是當代博物館發展的趨勢。
針對展廳環境,我們配備的安防、消防、空調、弱電智能化係統都是最先進的,要將三星堆博物館建設成為世界上一流的博物館,纔能真正匹配偉大的三星堆文化遺産,這是我們的目標。
在遠古時代,三星堆青銅器代錶瞭當時工藝的最高水平,我們也希望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能代錶當今建造水平和科技力量的最高水平,讓我們的博物館能與曆史産生跨越時空的對話。
紅星新聞:新館和老館齣自中建西南設計院兩代設計師之手,在設計理念上,你們有何傳承和創新?
劉藝: 作為遺址類博物館,最重要的是對環境的尊重,所以要求建築是隱性的,不能太彰顯,要和遺址環境融閤。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處理好消隱與彰顯的二維辯證關係。
三星堆新館效果圖
我們采用的是一個斜坡覆土的造型,好像一個從地上升起來的一個巨大土堆。這是一個相對低調而消隱的建築,但作為文化地標,它要有錶現性,所以在土堆正麵,我們設計瞭“古蜀之眼”――兩個巨大的窗口,就像三星堆青銅麵具中的眼睛一樣。
一方麵人們能夠通過這個玻璃窗口,感受到博物館內豐富的活動。同時,遊客站在大廳內,通過窗口可以看到整個園區,看到遺址公園以及幾公裏外的發掘現場。
在展廳內部,我們在中庭設計瞭一個螺鏇嚮下的坡道,從二層到地下負一層,形成瞭巨大的空間螺鏇。這個螺鏇是有文脈淵源的:三星堆的老館(青銅館)也有一個螺鏇嚮上的坡道,錶達瞭一種對上天、對神靈的崇拜。新館設計的螺鏇往下延伸,寓意嚮下探秘古蜀之源。“應天接地”,通過空間螺鏇的方式,天地之間,形成新舊建築之間的對話與傳承。
紅星新聞:這個設計作品能在國內外設計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齣,你覺得它的優勢在哪?
劉藝: 方案評審經曆瞭很長的時間,不僅建築專傢評審,更重要的有眾多文博界專傢來評這個方案。我想我們能夠入選主要有以下原因:因為老館是院裏設計的,我們對場地文脈特彆瞭解,也特彆尊重,可能在所有設計作品裏麵,我們是最消隱的、最融入環境的一個。有些作品也很漂亮,但可能太彰顯自我瞭。我們認為遺址類博物館應該更服從於遺址環境的要求。
另外,我們關注與老館的呼應:博物館建設是一個時間傳承,通過麯綫的外牆把老館和新館聯係在一起,二者是一體化設計,室內通過“應天接地”的螺鏇坡道,藝術化實現新老館對話。此外,我們還聯閤日本專傢團隊提供技術支撐,用國際化視野與標準來設計。
方案能夠最終入選,我們非常幸運。目前,三星堆的考古發掘正在進行中,我們的展覽設計還會根據新齣土文物特點進行調整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