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0/2022, 10:12:03 PM
本報記者 夏治斌 於典 石英婧 上海報道
麵對年輕消費群體的快速崛起,如何講好“年輕化”的故事,俘獲年輕用戶的“芳心”,已成為各傢汽車品牌聚焦的重要課題之一。
“國潮”“Z世代”“元宇宙”“動漫”等詞語,成為汽車營銷的高頻詞匯。直播、B站、小紅書等平台,更是成為各大汽車品牌營銷發力的主戰場。
但在“年輕化”的營銷風口之上,各傢車企的錶現卻是“花開兩朵,各錶一枝”,有些車企的營銷模式備受年輕用戶的青睞,有些車企的營銷錶現卻難在市場上激起浪花。
為何有些車企能成功“齣圈”,做到與年輕人共情?為何有些車企齣現水土不服、收效甚微的境況?在競爭愈加激烈的汽車存量市場,傳統車企和新勢力應當如何形成自己的營銷特色,以此滲透年輕用戶市場?
帶著上述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專訪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王高。對於車企新營銷的總體看法,王高直言:“車企要讓自己的團隊能夠沉浸在數字營銷生態之中,要知道自己的客戶在關注什麼,如何能打動他們,同時要去真正把握當前消費者的各種痛點、敏感點、關注點,車企應當去適應消費者,而不是讓消費者去適應車企。”
除此之外,王高還對年輕人如何主導汽車消費趨勢、車企應當如何把握Z世代消費群體等多個行業熱點話題,分享瞭精彩的觀點。
傳統營銷模式不得不變
《中國經營報》:行業營銷渠道多元化正成為新的趨勢,如何看待汽車市場營銷模式整體的轉變?
王高: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渠道和傳統汽車的銷售渠道不一樣,這不僅是一個主動選擇的結果,同時也是一個不得不轉變的結果。
舉例來說,經銷商過去投資4S店,除瞭汽車的進銷差價,後續的持續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汽車後市場,包括維修、保養等,有獲得持續收入的機會。但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已經很難依靠賣車賺差價,有時零售價甚至低於進貨價,導緻他們麵臨很低的利潤,有的甚至還在倒貼,在賠錢賣車。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不能采用傳統的營銷模式?一方麵,新能源汽車如果采用傳統的渠道模式,它是行不通的,至少在目前還是有挑戰的。如果新能源汽車的規模不能完全上來,成本就不能快速下降,如果他們采用傳統的經銷商模式,就要給經銷商留下相應的利潤空間,那麼他們隻能在原來已經很高的成本基礎上再加價,這就會使得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非常高。
另一方麵,新能源汽車並沒有很多能在後市場獲得收入的機會,這就使得經銷商無法從售車之後的保養維修裏麵持續創收,這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利用現有的經銷商模式是轉不動的。即使能夠給到一點利潤空間,如果這個利潤空間不夠大的話,也難以支撐經銷商的運營成本。
《中國經營報》:數字化營銷浪潮下,新勢力相比傳統車企在數字化營銷方麵有哪些不同?
王高:從營銷的角度,不管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他們所麵臨的環境、能夠利用的資源,以及互聯網生態都是一樣的,沒有誰比誰更具先天資源上的優勢。
車企過去的邏輯是有瞭實際交易,即消費者真正轉變為自己的客戶,車企纔會開始做客戶生命周期的管理,這是依靠實際交易纔建立起來的關係。
但新勢力做瞭一個不一樣的選擇,他們和客戶的關係不是從完成購買纔開始的。以蔚來為例,蔚來是先開發會員,無論買不買車,都可以成為他們的會員。隨後,他們可以通過社區運營,去吸引潛在客戶,慢慢去挖掘他們買車。所以這是一個傳統車企非常不一樣的做法,這個也是它的創新。
蔚來打造這樣一個內容平台有雙重目的,一方麵,他們還是希望能藉這個生態去打造一個一定規模的平台,另一方麵,平台可以成為一個有效率,並且成本可控的獲客渠道,有瞭會員,潛在獲客的機會就多瞭。
在早期,新能源汽車品牌沒有那麼多,這樣反而變成瞭一個和其他汽車品牌不太一樣的做法,大傢覺得很有趣也願意參與。新品牌不僅是造車來作為一個交通工具,而是給客戶提供一個場景,能讓他們有非常好的用戶體驗。
《中國經營報》:數字化的營銷浪潮之下,傳統車企應當如何布局?
王高:傳統車企為什麼要做調整?是因為現在一款新車上市,營銷成本變得越來越高,這就意味著要想讓新的車型順利上市,並且能夠形成一定聲量,得到目標受眾關注,難度越來越大,這也是傳統車企開始調整的原因所在。
目前傳統車企會麵臨兩個問題:一是在新的賽道上,原有的考核標準和運營技巧都會有所改變。他們很擅長利用傳統的渠道去做推廣,改換新的做法,他們可能會水土不服。
二是傳統車企在品牌沉澱和用戶體驗等方麵,有很多曆史的優勢。在新的賽道上,這或許會成為他們的曆史包袱,對他們不一定有利,試錯的代價也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謹慎。
傳統車企應當如何布局新零售?首先要明確,在數字化的大環境下,年輕消費者的興趣點變化速度快,過去一個廣告戰役能持續半年,但現在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瞭。傳統車企一方麵要具備快速迭代的技術手段,能夠知道客戶在關注什麼,且知道怎麼能夠打動他們。
另一方麵,傳統車企還要放下過去的包袱,即使是大品牌,也要允許團隊不斷地去試錯。因為我們知道數字化的反饋速度快,可能今天做明天就能知道大概結果,一周就能看到確定結果,這樣在營銷方麵纔可以不斷地去迭代。
綫上永遠沒有辦法替代綫下
《中國經營報》:未來綫上賣車會是車企營銷的一種輔助,還是說就是一種成熟的銷售模式?
王高:綫上永遠沒有辦法替代綫下,因為買車始終是一個比較昂貴的大單的生意。從信息的搜集和比較來說,綫上肯定是非常重要,車企在相關信息平台上也是投入不少。
但絕大部分的購買一定還要去實地看車,最好還要有試駕的體驗。由於代價小,原來很多綫上的訂單看起來很熱,但真正的轉化率並不高,彆人的評論並不能代替自己試車的第一手體驗。
綫上和綫下各自有各自的價值,未來將是兩者的融閤,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車企通過綫上和客戶進行第一步的接觸,再把客戶拉到綫下,去到店裏進行實地體驗,包括試駕等,以此去增加交易成功的概率。
《中國經營報》:車企打通綫上綫下的難點和痛點在哪裏?
王高:現在的難點在於話語權。舉個例子,原本車企有自己的品牌,通過廣告就可以把客戶直接吸引到4S店。但是現在齣現各類社交媒體的第三方平台,許多客戶獲取信息要去第三方平台,這一環節所創造的價值總是要被人傢分割的。
如果說平台的影響更大、話語權更重的話,可能被分割的價值就會更多,我們發現,現在整個汽車行業獲客成本變得越來越高。這意味著汽車的利潤變得比原來更薄,這也使得4S店的處境更加睏難。
年輕人主導消費趨勢
《中國經營報》:相關數據顯示,我國Z世代的人數約2.6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9%。如何看待Z世代在購車消費方麵的特點?
王高:任何時代的消費主流驅動力都是由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主導,現在在中國消費市場舞台上,核心的驅動力就是Z世代。
作為20世紀90年代以後齣生的Z世代處於中國經濟非常好的階段。他們從小生活得相對富裕,加上有傢庭的支持,使得他們在經濟上相對來說更寬裕。這種背景下,Z世代在消費上就會有以下特點:
第一,Z世代對於産品品質的要求,寬容度會比較高,不會那麼的吹毛求疵;第二,Z世代有個性,喜愛錶達自我,他們希望消費不僅僅是為瞭消費,實際上産品的基本功能對他們不是問題,他們在意得更多的是感性層麵的,這對他們很重要。
《中國經營報》:如何看待車企在差異化方麵作齣的努力,有沒有比較好的對於Z世代的營銷案例可以分享?
王高:我們也關注到五菱宏光MINIEV的案例,這款車的初期定位就是一個基本的代步車,但是推嚮市場之後,市場的反饋超齣瞭車企的想象。
買這些車的人,更多的是年輕人,以及設計圈的一些潮人。他們把車買迴去後做瞭很多的改裝,把小車做得很酷。在看到這個趨勢後,五菱開始在社交媒體進行營銷,推齣人民的時尚代步車這樣一個概念。
比方說五菱此前就與潘通閤作進行色彩設計,推齣瞭牛油果綠、白桃粉等一係列新車。這些車在色彩上的錶現非常靚麗,一上路,就會有很高的迴頭率。
五菱不是說被動地單純賣車,而是主動呼應這個市場。當發現消費者有這樣需求的時候,一方麵主動組織改裝車全國大賽,把從參賽者中篩選齣來的最好的100部車,齣錢拉到上海,在社交媒體和參賽者之間做交流,轉變成一個有帶動性有影響力的事件。
另一方麵,五菱打造齣一個裝修的生態,帶來瞭裝修配飾等衍生品的額外市場。並且將這部分利潤留給瞭經銷商,從而獲得一個雙贏的結果。
五菱通過在感性上發力,在看到市場的動態反應後快速地進行調整,和用戶一起增強互動。汽車發展到後期,它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對於用戶來講,它完全變成瞭一種個性的錶達途徑。當前車企的營銷需要適應市場,快速做齣反應去迎閤市場。
《中國經營報》:從近期消費的國潮熱來看,為何國際品牌在營銷上的錶現會較自主品牌有所差距?
王高:從國潮國貨興起的時代我們可以看到,跨國公司早年的成功經驗對Z世代未必適用。舉例來說,跨國公司一個主要的經營邏輯就是標準化,即用一個標準去全球操作。過去,標準化在國內還行得通,現在年紀大一些的可能還會認同上述操作。但對Z世代的年輕人來說,反而可能會不滿意,他們會認為:“大傢都在用,我為什麼要用?”
因此,很多跨國公司對Z世代消費需求的個性不夠敏感,或者不願意去改變,他們沒有根據Z世代需求上的特點,開發齣相應的産品和提供相應的服務。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非常多的自主品牌針對Z世代開發齣來他們喜歡的産品,因而我們看到短時間內中國的品牌銷量,可以齣現爆炸式的增長。但我們需要注意,這並不能說明國潮時代的到來,如果跨國品牌也針對Z世代作齣反應,可能它的增長也會非常快。
車企瞄準Z世代
《中國經營報》:當下車企的營銷內容也在與時俱進,如上汽大眾的ID.係列此前就選擇與寶可夢閤作推齣聯動車型,如何看待車企在營銷內容方麵針對Z世代的一些變化?
王高:對於Z世代來說,不太會接受廣告對他們的說教。不僅如此,Z世代更多的是在社交媒體以及互聯網平台上花費時間和精力。如果還靠過去廣告的說教方式,已經沒有明顯的效果瞭。但如果一款産品有趣好玩,Z世代不僅要去看,可能還會主動去傳播。
用Z世代喜歡的內容去進行溝通,就會使得産品比較容易被接納。傳統車企也在不斷地進步,大傢的認知在提升,做法也在進步。根據現在媒體的消費習慣,部分企業的廣告預算,超過80%都會投入到和互聯網相關的領域上。
在營銷方麵,車企要學會和年輕的目標受眾進行互動。現在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廣告和娛樂內容的邊界變得模糊,過去單純的廣告已經變成內容更加豐富的東西。針對Z世代的消費,車企必須要做齣調整,如果還是從自我齣發的話,隻能被Z世代給拋棄。
《中國經營報》:在汽車消費能力上,Z世代的消費力真正釋放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車企對於Z世代的營銷是否隻是一種戰略上的變化,以此對外展示一個更加年輕化的形象?
王高:一方麵,車企的營銷如果不去獲得年輕人的青睞,品牌形象就會老化。任何行業,如果不能跟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建立強關聯,那麼它的生命力都會是脆弱的。
另一方麵,從車企的角度來講,針對Z世代的營銷,不僅僅是品牌的年輕化,更關乎其未來的生意規模,當下國內Z世代的人口規模近3億人,而且有相當高的比例還沒有車。他們將是汽車市場最重要的潛在客群。
不僅如此,年輕人的第一部車對他們的長遠影響也會非常大,現在很多Z世代年輕人恰恰處在購買第一台車的時候,因而車企能夠在這個時間點搶占市場就格外重要。
(編輯:石英婧 校對:顔京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