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為自己的作品係列寫序言 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迴顧”的時刻。從2000年開始寫作《塵幾錄》到現在 田曉菲|抄本、“解構”與古今貫通——對世界與文本的觀看與觀照 - 趣味新聞網


為自己的作品係列寫序言 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迴顧”的時刻。從2000年開始寫作《塵幾錄》到現在 田曉菲|抄本、“解構”與古今貫通——對世界與文本的觀看與觀照


發表日期 3/16/2022, 9:28:16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為自己的作品係列寫序言,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迴顧”的時刻。從2000年開始寫作《塵幾錄》到現在,已經過去瞭二十年。在迴顧中,因為時間的流逝和視角的改變,有一些東西變得更加清晰起來。三聯書店齣版的這個作… .....


    

為自己的作品係列寫序言,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迴顧”的時刻。從2000年開始寫作《塵幾錄》到現在,已經過去瞭二十年。在迴顧中,因為時間的流逝和視角的改變,有一些東西變得更加清晰起來。

三聯書店齣版的這個作品係列,目前收入我2000年到2016年之間寫的四部書:《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文化》《神遊: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寫作》《赤壁之戟:建安與三國》。這些書,在主題和結構方式上,各有不同的側重。在我眼裏,一本學術論著的寫作,不僅僅是收集材料、列舉例證,把得齣的結論寫下來,也是對研究對象進行係統化思考的方式。寫作一本書的過程,是一個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是思想得以成熟和實現的渠道。

《塵幾錄 : 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

《塵幾錄》從一個作者也是一位經典詩人的個案齣發,討論“抄本/寫本文化”的特點,和它對文學史以及具體作傢作品的巨大影響。相對於在書籍文化和齣版文化研究裏受到很多重視的印刷文化,這本書呼籲我們注意在抄本文化時代文本傳播的特質,對中國寫本文化研究與中世紀歐洲寫本文化研究做齣理論性的聯係,提齣“新式語文學或曰新考證派”的理念,指齣被重新定義瞭範疇和意義的考證可以為古典文學研究“帶來一場革命”。古今中外對寫本的研究相當普遍,不過,以“手抄本文化”為題的《塵幾錄》,卻大概是最早歸納“抄本文化”的抽象性質,並就它對作傢形象、作品闡釋和文學史書寫的影響做齣探討的專著。雖然以陶淵明和陶集為中心,但是“寫本文化”的意義是超越瞭個案的,它深深影響到經典的建構和解讀。這些想法,在我後來的論著裏陸續有所闡發。至於我對陶詩的賞愛,對我們沒有一個權威的陶淵明卻擁有多個陶淵明的強調,知音讀者自能體會和領悟。如果不能,則也無庸再多做解釋,就好比任何幽默,一旦需費唇舌進行分解,也就索然無味瞭。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寫《塵幾錄》的時候,在中國文學研究裏還極少有人使用“抄本文化”這一詞語,如今,對寫本文化和文本流動性的研究和討論在海內外比比皆是,無論贊同還是反對,都讓人欣慰。有辯論,就說明存在著多元性;有不同意見,就說明存在著不同選擇,這從哪個方麵看起來都是好事。可以繼續進行下去的工作,是對上古寫本文化、中古寫本文化,還有宋元以降印刷與寫本的互動,做齣更細緻深入的區彆對待,對“異文”的概念和處理,發展齣更敏感、更富有層次感的意識。

《神遊 : 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寫作》

《神遊》是對中國文化傳統中兩大分水嶺時代的勾勒和比較,同時,也集中討論瞭一個我特彆感興趣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對世界的觀看,如何不僅受到觀看者的信仰和價值觀的限製,而且受到語言――修辭手段、模式和意象――的中介。這裏的張力,在觀看者不僅遭遇異域,更遭遇到陌生異質文化的時候,錶現得尤其突齣。因此,這本書把六朝和晚清閤在一部書裏來寫,希望超越對時代、文類和文體做齣的孤島式分隔,看到它們相似中的不似、不似中的可比,一方麵細緻深入地處理具體的時代和文本,另一方麵庶可做齣全景式綜觀。對這本書,曾有論者以為我想做的是所謂的“跨學科研究”,但我自己並不認同這一描述。如我在此書前言中所說,我采取的方法,是把通常被不同學科領域作為專門研究對象的文本放在一起進行考察,把這些文本還原到它們産生的語境中――在那個語境裏,並不存在現代學科領域的分界,這麼做的目的,是為瞭探索一個曆史時代所共同麵對的文化問題,共有的文化關懷。

《神遊》一書的引言寫道:“在高等院校,在學術領域,古典和現代的分野常以各種機構化的形式錶現齣來……一方麵,知識的專門化帶來的好處是深與精;另一方麵,它也造成學問、智識上的隔閡與孤立,妨礙學者對一個漫長的、連續不斷的文化傳統的延續和變化進行檢視。當古典無法與現代交流,古典學者的研究和教學的重要性與時代相關性受到限製;當現代無法與古典通氣,現代學者也不能深刻地理解和分析現當代中國。”這種希望貫通古今的理念,也體現在《赤壁之戟》一書中。《赤壁之戟》在時間跨度上和《神遊》有相似之處,但是關注的問題性質不同,而且從建安時代一直寫到當代大眾文化,包括影視作品和網絡同人文學。這部書在微觀上試圖重新解讀某些文本,在宏觀上則企圖探討某些具有內在關聯的文化現象。“建安”與“三國”在曆史時間上本來二而為一,後來卻一分為二,二者作為文學和文化史現象,從它們各自的起源,直到今天,都在不斷地被重新創造。檢視一韆餘年以來這一傳承與再造的過程,是這本書的一個基本齣發點,也是我身為現代人,對我們自己的時代、我們當下的文化感到的責任。

《赤壁之戟:建安與三國》

《烽火與流星》一書的英文版齣版於2007年。它集中討論一個王朝也就是公元六世紀前半葉的蕭梁王朝的“文學文化”(literary culture),被書評稱為“西方語言裏第一部聚焦於六朝之中一個特定時代的著作”。這本書的正式寫作雖說是從2003年開始的,但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讀書期間,南朝就是一個讓我感到強烈興趣的時代,並成為我博士論文的題目:直覺上,我感到它既是中國文化傳統可以清楚辨識的一部分,又具有一些新穎的、異質的、和宋元明清一路傳遞下來的中國大相徑庭的因素。它健旺、自信,充滿瞭蓬勃旺盛的創造力與熱情奔放的想象力,它也是一個最易受到貶斥與誤解的時代;初唐史傢對南朝文學特彆是宮體詩的論斷被“不假思索”地接受下來,一直重復瞭一韆餘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讀者看到一些觀念是如何生成的,並因為瞭解這些觀念的生成過程,意識到很多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理念並不是“自然的存在”和“曆史的事實”,而是齣於人為的擠壓與建構,齣於各種服務於王朝意識形態或者糾結於當代文化政治的偏見,齣於思想的懶惰或天真。

《烽火與流星 : 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

《塵幾錄》和《烽火與流星》都曾被視為“解構”之作。在一次學術訪談中,我曾談到“解構”這個詞在中文語境裏麵常被混用和濫用的情況。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本是一種學術思潮和理論,有具體切實的所指;但在中文語境裏,它卻往往被錯誤地和“破壞、消除”(destruction)等同起來。展示一台機器的內在結構和它的組裝過程是破壞和消除嗎?如果是,那麼唯一被破壞和消除的,隻是這台機器原本“渾然天成”的迷思而已。

給人最大收獲的研究,應該是帶來的問題比提供的答案更多的研究,因為它不是自足自閉的,而是予人啓發和靈感,給同行者和後來者打開一片新天地。它不是為一座孤零零的學術大廈添磚加瓦,而是旨在改變現狀,繼往開來。對於一個現象,從簡單的接受變為復雜的認知,慧心者會在其中看到更加豐富無限的可能。歸根結底,我們需要強大的曆史想象力:不是像小說傢那樣天馬行空的虛構想象,而是認識與感知和我們的時代完全不同的時代、和我們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的能力。我希望能夠和考古學傢一樣,照亮沉睡在幽暗古墓裏的奇珍異寶,使人們能夠重新聽到一個時代的聲音。而《烽火》中最早完成的,就是關於燭火與“觀照詩學”的章節。

一般來說,一個年輕學者的第一本書總是基於自己的博士論文,我的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為在我看來,在論文剛剛完成之後,暫時轉移視綫,和論文産生一點時間的距離,多一些積纍和沉澱,是一樁好事。但是,積纍和沉澱未始不是一個更長期的過程。我目前寫作的書,可以說是《烽火》的續篇,一方麵迴望劉宋與蕭齊,一方麵嚮前推進到隋代的宮廷政治與文學文化。這一項研究,與這些年來在專著之外陸續寫作的論文,無不是對早期中古文學的繼續探索和發現,構成一個帶有內在連貫性的整體,藉以實現我在博士論文開題前曾經一度想要寫作“魏晉南北朝文學史”的心願。至於《劍橋中國文學史》裏我所撰寫的“東晉―初唐”章節,由於齣版社對篇幅的嚴格限製,和尊重主編對預期讀者的設定,既可以說屬於不同的文體(譬如五言絕句與長篇歌行的區彆),也可說是“壁畫的初稿”。

《劍橋中國文學史》上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6月齣版,742頁,75.00元

編輯工作至為重要,而編輯在幕後的辛勤勞動,又很少得到應有的光榮。所以,我要特彆感謝三聯書店的馮金紅編輯對這一作品係列的支持,尤其感謝這幾部書的責任編輯鍾韻和她的同事宋林鞠細心與耐心的編校。也衷心感謝劉晨、寇陸、張元昕三位譯者,特彆是在疫情肆虐的時日翻譯瞭《赤壁》全書、對書中“瘟疫與詩歌”章節深有感觸的元昕。書中的任何錯誤,都是作者的責任。

我也想藉著這幾本書從英文到中文的“迴傢”的機會,嚮我在漢語學術界的朋友們錶示感謝和緻意:不僅為這些年來學術上的交流,更是為瞭超越時間與空間、年齡與性彆的友誼。從北京到南京,從蘇州到上海,從香港到台北,許多次暢談與酣飲,留下瞭溫暖的迴憶和對未來的期待。

這些年來,很多讀者,無論是青年學子、齣版界人士,還是學術圈外的文學愛好者,都曾給我熱情的支持和鼓勵,包括在國內演講時直接的互動,或者寫來電子郵件。因為學術研究、行政工作和個人生活的繁忙緊張,我不能做到一一迴復,但是我的內心充滿感激。無論洞見還是偏見,這些書裏的見解都是我自己的,代錶瞭我在不同階段的閱讀、探究與思考所得;精彩紛呈的文本,帶給我無限樂趣,如果我能通過這些文字和讀者分享萬一,就足以令我感到欣慰瞭。

(本文係“田曉菲作品係列”的總序,該係列將於2022年3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齣版)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金仁順X艾偉:女性獨立是烏托邦嗎?丨鳳凰書評

金仁順X艾偉:女性獨立是烏托邦嗎?丨鳳凰書評

    金仁順 艾 偉 這種寫作有點兒像老攝影底片,能看到上麵模模糊糊的影像,但沒有像紙和顯影劑,底片上麵的人和物,以及風景,它們真實存在,但我們卻看不到真麵目和細微處。 艾 偉:你的近作《宥真》《小野先生》《眾生》《為瞭告彆的聚會》這批小說或散文,似乎和以前在地理空間上有所改變,往往有一個國際化的背景,《宥真》的故事發生在美國和韓國,《小野先生》則發生在日本和長春,《為瞭告彆的聚會》講的就是一次國際筆會,你把自己放入到這些作品中,使得這些作品和你的經曆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在這些作品中,你試.......


184.三星堆銅龍虎尊

184.三星堆銅龍虎尊

    184.銅龍虎尊,K1: 158,肩上鑄高浮雕龍和虎,虎口中銜有一人,尊口殘。肩徑32、殘高43.3厘米。 圖文摘自《三星堆齣土文物全記錄 》 天地齣版社2009年齣版 編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三星堆研究院 .......


河南考古2021:龍門石窟東山萬佛溝區工作匯報

河南考古2021:龍門石窟東山萬佛溝區工作匯報

    龍門石窟研究院李曉霞的報告題目是《龍門石窟考古報告――東山萬佛溝區工作匯報》。百餘年來,在龍門石窟學術發展的前進曆程中,萬佛溝區的佛教窟龕隨著全局性基礎工作的開展,碑刻題記、窟龕圖像等基礎資料逐漸得到整理,工作成果也分彆予以刊布,但這些成果或各成係統而彼此無涉,或雖成體係而失之於略,且存在由於工作粗疏而導緻的窟龕信息遺漏。時至今日該區佛教石窟寺遺跡仍未得到全麵係統地整理刊布,特彆是考古學的全麵記錄仍屬空白,基礎資料的收集與刊布尚有巨大提升空間。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於萬佛溝區石窟.......


非遺邀你遊淮南紫金硯:一石一硯皆珍品

非遺邀你遊淮南紫金硯:一石一硯皆珍品

    硯颱是蘊含著中華文化品味的書畫伴侶,與筆、墨、紙並稱為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其不僅是文房用具,也是曆代文人珍玩藏品之選。在我市八公山腳下,也齣産著一種稀有的硯颱――紫金硯,它滿蓄著古樸大器的楚漢文化,傳承韆載而薪火不斷,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書畫文化添上濃重而瑰麗的色彩。 本期“非遺邀你遊淮南”將帶你穿越曆史長河,品一品紫金硯製作技藝這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前世今生。 紫金硯是我國曆史名硯之一,其石料資源主要源於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紫金石是蘊藏在八公山中的獨特天然石種,有六種色彩,20餘種石品,不僅.......


塞繆爾·約翰生:人生貧睏潦倒,卻靠寫作成為英國文學盟主

塞繆爾·約翰生:人生貧睏潦倒,卻靠寫作成為英國文學盟主

    微信公眾號推送規則變更 請將“探照燈好書”設為星標 不錯過每一期好書推送 Book Review 探照燈好書評委 | 周立民(學者、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 用慣瞭“牛津高階”的人,恐怕已經不熟悉塞繆爾・約翰生這個名字瞭,其實,他主編的《約翰生詞典》纔被認為是英語詞典的鼻祖。1755年春天,這部詞典齣版後,在隨後的歲月裏無數人對之不吝贊美之辭,有人說:“作者樹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尤其是為他的祖國增光添彩,也對整個歐洲的文學界作齣瞭巨大貢獻。”也有人認為這部詞典“永遠無法被超越”。 對比一下.......


今日分享|他的作品充滿中國繪畫中靈動與直覺的力量

今日分享|他的作品充滿中國繪畫中靈動與直覺的力量

    今日分享 吳哲仁,旅德華裔藝術傢,齣生於中國浙江,現生活工作於德國漢堡,畢業於德國漢堡美術學院自由藝術係。2017年加入德國漢堡藝術傢協會,同年擔任德中文化經貿促進總會藝術顧問,2019年至今擔任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8字中的圖騰 100cm x 120cm 布麵綜閤材料 2020 8字中的圖騰 二號 100cm x 100cm 布麵綜閤材料 2020 吳哲仁的繪畫作品無所謂東方西方,在我看來他在德國的創作始終遊離於感性與理性之間。尤如禪宗和尚營造園子,先搬來幾車.......


彭銘利:工筆雕琢,緻廣大而盡精微

彭銘利:工筆雕琢,緻廣大而盡精微

    彭銘利的畫作《新學年》。(《中國新聞》報 發/彭銘利供圖) 中新網3月15日電 據《中國新聞》報報道,如何用工筆畫的縴美細膩錶現駿馬奔馳的瀟灑肆意?當代中國工筆人物畫及畫馬藝術的領軍人物之一、民進會員彭銘利對此頗有心得。從《新學年》裏送藏族小主人上學的溫馴馬兒,到《八駿圖》裏步履生風的駿馬,彭銘利總能精準地捕捉和呈現其神韻。他畫馬,也畫人,畫五彩斑斕的生活。他近日接受《中國新聞》報記者采訪時說,工筆畫是精緻的藝術,“緻廣大而盡精微,工細心巧神韻來”,方寸之間可顯萬韆氣象。 彭銘利的畫作.......


曝光|僞造行醫資格證!天津一非遺傳承人被取消資格!

曝光|僞造行醫資格證!天津一非遺傳承人被取消資格!

    近日,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公告,取消韓永海市級非遺代錶性傳承人資格。公告稱: 經河東區文化和旅遊局核實,韓氏芒針市級代錶性傳承人韓永海存在僞造行醫資格證並進行非法行醫的事實,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依據《天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取消韓永海市級非遺代錶性傳承人資格。 .......


文人思想與身心的花園——宋代私傢園林,有什麼文人化特徵?

文人思想與身心的花園——宋代私傢園林,有什麼文人化特徵?

    園林作為一種特定的自然景物,運用工程技術在一定的區域內通過對自然景觀的主觀創作而形成的符閤大眾審美的自然環境, 它的誕生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藝術的錶現。 園林的花草布置,景觀建設、道路鋪設以及建築營造等工程錶現方式,深受特定時期的社會文化影響。 在中國的傳統園林景觀建設上,"禮樂"思想對園林的景觀建設影響很深。 在古代,中國的園林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富麗堂皇的皇傢園林,另一種是小巧彆緻的私傢園林。宋代是各類藝術文化都很繁榮的時期。 宋代的私傢園林的藝術成就,在我國園林發展史上有著承上啓閤的作用, .......


64歲戴建業教授瘋狂撈金的背後:失去愛妻,文人風骨不要又如何

64歲戴建業教授瘋狂撈金的背後:失去愛妻,文人風骨不要又如何

    愛情嚮來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無論哪個年代都有無數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元代詩人元好問曾在詩中寫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白頭偕老更是所有愛情故事最好的結局,戴建業便是這樣一位癡情人。 中國的文人自古以來便有著不為五鬥米摺腰的骨氣,他們高尚的品格數韆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不過隨著時代發展,教育的成本逐漸降低,以前隻有有錢人傢纔能讀的書現在已經變為義務教育,這讓我國文人的數量急劇增加。 許多人便難以保持以往的傳統反而墜入深淵,以各種各樣的方法賺取錢財,被發現之後在網絡上引來口誅筆.......


東湖櫻花園,正是鳥語花香時

東湖櫻花園,正是鳥語花香時

    攝影:劉平分 推薦:夏津平 配詩:李武兵 春天最寵東湖櫻花園 將最早的春色抹在這裏成景成畫 用萬紫韆紅彰顯勃勃生機 有花的世界多好 樓颱亭閣也醉在其中 靜靜地享受鳥語花香 不想有大風大雨嘈雜的吵鬧 打落花期生長的希望 小鳥也通人性 愛這些花花朵朵 渾身的羽毛梳理得漂漂亮亮 行注目禮 挨近花瓣的小喙 生怕碰落濕潤的顔色 喜歡這一樹暖春,滿枝芬芳 待我品味春趣時 看花鳥同框 想認識春天就到這裏來 隻要走近這裏 心情也會開花 春天是人與大自然的節日 看今日的櫻花園隆重地盛裝 熱愛和平的景.......


『文化源流』《人物龍鳳帛畫》,絲織物上的圖畫

『文化源流』《人物龍鳳帛畫》,絲織物上的圖畫

    人物龍鳳帛畫,戰國中期晚段的楚墓帛畫,縱31厘米,橫22.5厘米。又名《晚周帛畫》、《夔鳳美女圖》。早在專門的紙、絹尚未發明使用之前,人們往往將字畫刻畫在或繪在木闆、石版、器物或絲織物上。這類作品後來常按其使用的材料分彆稱為“木闆漆畫”、“畫像石”、“磚畫”及“帛畫”等等。所謂“帛畫”、“繒畫”,都是專指古代畫在絲織物上的圖畫。在我國古老的文獻如《禮記》中,就記載有喪儀中使用的畫帷、畫幌這類帛畫。這幅1949年齣土於陳傢大山楚墓中的《人物龍鳳帛畫》,就是這類葬儀中的一件作品。 《人物龍鳳帛.......


“非遺”進景區:讓農文旅融閤更“融活”

“非遺”進景區:讓農文旅融閤更“融活”

    伴隨著2022年多彩貴州春季賞花行係列活動的啓動契機,貴定縣“金海雪山”景區加入瞭“非遺”文化。 剪紙。 非遺文化展示區域就在“金海雪山”景區鄉愁園。 “我畫的是我們貴定縣的小花苗,主要想錶達對先輩們的懷念。”貴州蠟染展區,嚴畫娘正在畫貴定縣的小花苗,她邊畫邊嚮筆者介紹繪畫內容。 苗族婦女蠟繪,圖樣都來自生活所想和所見,一般小打樣,隻憑構思繪畫,也不用直尺和圓規,所畫的對稱綫、直綫和方圓圖形,摺疊起來能吻閤不差。所繪花鳥蟲魚,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蠟染在苗族中有悠久的曆史,據傳,苗族在唐代.......


南梁女詩人劉令嫻,後世文人都欠她一個道歉

南梁女詩人劉令嫻,後世文人都欠她一個道歉

    曆史是萬花筒,每個人看進去的角度不同,得齣的結論亦不相同。 南梁女詩人劉令嫻,有人說她是一位至情至性的女子,亦有人說她是一位不知廉恥的蕩婦。貞節與淫蕩,這對矛盾的形容詞為何會齣現在同一個女人身上呢? 答案是,人們對她的詩句有不同的解讀,所以,劉令嫻的後世形象亦有正反兩麵。 一 若將劉令嫻的幾首作品串成故事,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人間勝景,莫過於煙花三月的江南。劉令嫻一定記得她齣嫁的那天陽光晴好,作為大司馬從事中的老爹,給她操辦瞭一場盛大的婚禮,搞得劉小姐的婚事大街小巷的老百姓人盡皆知。這樁婚.......


鬱達夫的海外“文”蹤(中國經典作傢在海外)

鬱達夫的海外“文”蹤(中國經典作傢在海外)

    小田嶽夫譯《過去――外六篇》 岡崎俊夫譯《我的夢、我的青春》 小田嶽夫著《鬱達夫傳――他的詩和愛及日本》 鬱達夫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聲名卓著的作傢,他齣版於1921年的小說集《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在這本集子中的三篇小說《沉淪》《南遷》《銀灰色的死》發錶後即在當時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他那大膽的自我暴露,對於深藏在韆年萬年的背甲裏麵的士大夫的虛僞,完全是一種暴風雨式的閃擊,把一些假道學、假纔子們震驚得至於狂怒瞭。為什麼?就因為有這樣露骨的直率,使他們感受著作假的.......


臨淄相傢莊齣土鴨形青銅器,專傢討論三天,纔揭開瞭它的用途之謎

臨淄相傢莊齣土鴨形青銅器,專傢討論三天,纔揭開瞭它的用途之謎

    我國有上下五韆年的曆史,其中經過眾多的朝代,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曆史和文化,隨著朝代的更迭,雖然文化會發生改變,但朝代遺留下來的文物,卻成為傳承曆史的重要載體。考古工作人員在臨淄相傢莊經過發掘,齣土瞭一個鴨形青銅器,他們討論瞭三天,纔揭開它的用途之謎,這件文物的用途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傢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係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66年,山東淄博市臨淄區的一處工地正在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工人竟挖到一個被泥.......


寜根福:中國藝術雜技的“托舉”人

寜根福:中國藝術雜技的“托舉”人

    雜技劇《天鵝湖》演齣劇照。 “我這一生隻做瞭一件事,那就是雜技。”大道至簡,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詮釋瞭雜技大傢寜根福的藝術人生。 演員時代,他專攻“底座”,托舉齣無數精彩絕倫的錶演。擔任戰士雜技團團長時,他率團參加全軍、全國和國際雜技大賽,十年間三度捧迴濛特卡洛國際馬戲節“金小醜”奬,享譽海內外。他推動瞭中國雜技改革和創新,將傳統雜技提升為藝術雜技。2005年,他創作的中國首部雜技劇《天鵝湖》在全球巡演200多場,獲得多項國內外殊榮,讓“東方天鵝”飛嚮世界。退齣戰士雜技團領導崗位之後,他仍.......


綫上展覽:《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傢族墓齣土文物精品展》第一期

綫上展覽:《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傢族墓齣土文物精品展》第一期

    編輯:郭潔 責編:郭晶 審核:李岐 視覺設計:孫晨 阮琳 .......


畫說 嶺南二十四節氣

畫說 嶺南二十四節氣

    《驚蟄・小荷》(中國畫) 鄭阿湃 作 ■開欄語 “萬物生欲動,無為自有為。”二十四節氣,在今年北京鼕奧會開幕式上驚艷世人,盡顯古老中國智慧,古人依其安排生活時序、防災避疫、養生保健,體現天人閤一文化理念。南方日報、南方+特邀廣東畫院畫傢以嶺南筆法繪四時之美、南粵風物,帶您領略歲月更迭、枯榮有序。立春、雨水之後,3月5日,我們迎來的是驚蟄節氣。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驚蟄起,萬物生。一片荷塘看自然生長,一池遊魚窺萬物勃發。畫麵兼工帶寫,以嶺南畫派雙勾填色和沒骨畫法,描繪齣驚蟄萬物勃發意境。.......


黃樹森:廣東本土文化研究的“掘寶人”

黃樹森:廣東本土文化研究的“掘寶人”

    黃樹森作品書影。 在廣東文化界,黃樹森是公認的大傢和奇纔,圈子裏的“老碼頭”,素來以眼光“毒辣”、思維“鬼馬”、敢於“嗆聲”、筆力“生猛”著稱。 這位擅長“咬破小孔”的文化名人,曾是內地率先引進港颱小說和新派武俠小說的“第一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提齣的“叩問嶺南就是叩問當下中國新文化”“珠江大文化圈”等理論主張,多次震動全國評論界。 新世紀以後,他牽頭主編《廣東九章》係列,深入探尋和提煉廣東“經濟強省”光環背後的“人文基因”;為莞香文化、僑批文化鼓與呼,試圖從中精準捕捉到廣東人獨特.......


趙宋光:民族音樂調式體係的倡立者

趙宋光:民族音樂調式體係的倡立者

    趙宋光發明的和聲方位圖。 2021年,著名音樂理論傢、星海音樂學院首任院長趙宋光迎來瞭90歲誕辰。 數十載與音樂相伴,趙宋光為中國乃至世界音樂留下瞭數不盡的璀璨星輝。他創立的“五度相生調式體係”建立瞭區彆於歐洲大小調體係的中華民族音樂調式體係,被業界認為“具有學科理論的奠基性意義”。 他所獨立設計、創製“律呂式鋼琴鍵盤”,大大簡化瞭演奏者“轉調”的苦惱,還提齣瞭從平均律迴歸自然律(純律、五度相生律、中立音)的思想。 “他是耀世的孤火,為民族和世界音樂藝術的發展帶來彆樣的光明。”廣州星海.......


黃偉宗:珠江文化學術體係的構建者

黃偉宗:珠江文化學術體係的構建者

    黃偉宗的著作。 陳永善 攝 在60餘年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生涯中,黃偉宗的“高産”是有目共睹的:迄今發錶《黃偉宗文存》《黃偉宗珠江文化散文報告集成》等個人專著25部,總主編《中國珠江文化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書係》《珠江文化叢書》等多種書係,共計20個係列、156部之多…… 他在文學創作、文藝評論和文化學術上都有廣泛建樹和影響,特彆是作為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首任會長,他率先開拓並構建起珠江文化學術體係,為“一帶一路”建設作齣貢獻。 無論是對珠江文化、海上絲綢之路的長期深耕,還是為地方文化.......


湯小銘:銘刻民族精神圖譜的傑齣畫者

湯小銘:銘刻民族精神圖譜的傑齣畫者

    1972年,湯小銘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美展。 2017年中國美術館“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和2021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上,都展齣瞭一件經典油畫作品――湯小銘的《永不休戰》。 畫麵中,一種深沉蘊藉的力量穿越時空,讓魯迅先生的精神躍然眼前,吸引大批京城觀眾和評論傢駐足,久久不肯離開。 從藝50多年,湯小銘以一支畫筆投入滾燙的時代和生活,以智慧雙眸、冷靜思考和高超意趣提取藝術真味,繪就瞭一幅幅經典美術作品。他創作的《永不休戰》(魯迅)、《滿腔熱.......


劉選亮:讓“南粵山花”香飄海外的舞者

劉選亮:讓“南粵山花”香飄海外的舞者

    苗族舞蹈《開山歌》。 劉選亮笑稱自己與舞蹈結緣,是“命運的安排”。從小,他的興趣愛好是文學創作,16歲時卻被選入汕頭市文工隊,由此開啓瞭舞蹈生涯。 擇一事,終一生。從藝70年來,劉選亮從一名稚嫩的文藝青年成長為中共黨員;從舞蹈演員到編導,再到南方歌舞團掌門人,他始終在同一個藝術團體堅守民族舞蹈事業,振興民族舞蹈文化。 本著“藝術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群眾,服務於社會主義事業”的創作理念,劉選亮創編瞭一批具有時代精神、民族風格的優秀舞蹈作品。他與海南黎苗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所編創的《開山歌.......


黃壯謀:一代粵劇名腔形成的幕後功臣

黃壯謀:一代粵劇名腔形成的幕後功臣

    粵劇《山鄉風雲》劇照。 今年96高齡的黃壯謀,至今仍住在廣東粵劇院內一棟單元樓的二居室裏。這裏離劇場、排練廳不過百米之遙。後輩們常來這裏嚮“壯謀叔”請教粵劇音樂、唱腔知識。他也不吝賜教,每逢有後輩到來總是格外高興。 從藝80年,黃壯謀曆任廣東粵劇院音樂設計和首席伴奏員,擅長高鬍、色士、竹提琴和彈撥樂類等樂器的演奏。除瞭擔任樂隊“頭架”外,他也為馬師曾、紅綫女、陳笑風、羅品超、羅傢寶、林小群等名傢設計音樂唱腔,為馬腔、紅腔等一代名腔流派的形成推波助瀾。 由黃壯謀任唱腔音樂設計的《黃飛虎反.......


龍城太原保存有全國最早的盤龍雕柱

龍城太原保存有全國最早的盤龍雕柱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裏的懸甕山麓、晉水發源處,是集中國古代祠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産,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7世紀至12世紀間極為輝煌壯美、璀璨絢爛的篇章。 晉祠文化遺存極為豐厚,有宋、元、明、清時期的殿、堂、樓、閣、亭、颱、橋、榭等各式建築100餘座,宋元以來雕塑100餘尊,鑄造藝術品30餘尊,曆代碑刻400餘通,詩文匾聯200餘幅,古樹名木96株,其中,上韆年古樹30株。在一處文化遺産中保存有如此眾多的文物精品,實屬罕見。19.......


葉春生:廣東民間文化保護的先行者

葉春生:廣東民間文化保護的先行者

    2006年,葉春生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調研采風。 作為嶺南民間文藝理論研究的集大成者,葉春生逾六十載的學術生涯,始終以“嶺南”為治學之“根”。雲遊韆山萬水,廣結三教九流,他將畢生的心血都凝結在20餘部專著、500萬字文章的字裏行間,開創“嶺南民俗學派”的先河。 從葉春生的學術軌跡裏,人們可以看到一位學人守護嶺南文脈的熱忱,看到一位傳人綿延先賢遺誌的初心。他在執教中山大學的20年裏,重啓瞭中大民俗學的深厚傳統,創造瞭新的輝煌;他親手栽植的滿園“桃李”,更成長為各大高校與研究機構的中流砥柱。.......


第四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傢藝術傢

第四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傢藝術傢

    王筱�E 範勃 李誌良 林文祥 吳佩錦 林俊敏 (阿菩) 何世良 林藍 陳擎 魏葆華 王筱�E 以優質原創作品培育本土話劇市場 “以具有審美品格的戲劇作品滋養人的精神世界。”是我為廣州話劇藝術中心確立的藝術追求。從2005年開始,我以劇院領導和藝術總監、導演的身份,帶領廣話,在話劇演齣相對貧瘠的市場環境下,以十三號劇院為演齣陣地,培養話劇觀眾,培育話劇市場,建設專業隊伍。17年間,堅守初心,始終如一。十三號劇院已成為廣州話劇演齣的文化品牌,聞名於戲劇界,.......


鞦光依舊似春光(新作評介)

鞦光依舊似春光(新作評介)

    鞦光依舊似春光(新作評介) ――《我這九十年》讀感 收到束沛德先生題贈的《我這九十年――文學戰綫“普通一兵”自述》,一口氣讀完。這裏有我熟悉的《我當秘書的遭遇》《我也當過炮手》《難忘菡子》等篇章,也收錄瞭我未曾讀過的不少新作。全書分為“我與作傢協會”“我與兒童文學”“我的良師益友”“我的筆耕生涯”“我的親情傢風”“我的夕陽時光”6輯,以“我”為主角,雪泥鴻爪,串聯起作者與文學結緣的人生軌跡。讀後,有一種翻閱厚重老相冊的感覺,落花流水,蔚為大觀,須眉畢現,栩栩如生。這本書無疑是束沛德先生九十.......


鬱達夫的海外“文”蹤

鬱達夫的海外“文”蹤

    作者:劉 俊 鬱達夫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聲名卓著的作傢,他齣版於1921年的小說集《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在這本集子中的三篇小說《沉淪》《南遷》《銀灰色的死》發錶後即在當時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他那大膽的自我暴露,對於深藏在韆年萬年的背甲裏麵的士大夫的虛僞,完全是一種暴風雨式的閃擊,把一些假道學、假纔子們震驚得至於狂怒瞭。為什麼?就因為有這樣露骨的直率,使他們感受著作假的睏難”――從郭沫若的這段話中,不難感受到鬱達夫小說一經問世就産生的巨大衝擊力。 小田嶽夫譯《過去――.......


詩話梨園│昝金香:留得伶名一段香(附精彩音視頻)

詩話梨園│昝金香:留得伶名一段香(附精彩音視頻)

    昝金香 秦腔名傢 昝金香(1944-2015)陝西鹹陽人。著名秦腔錶演藝術傢,興平市人民劇團二級演員。11歲開始學藝,曾嚮名藝人崔曉鍾學藝,主工正小旦。1957年到興平人民劇團。她的錶演細緻灑脫,唱腔剛韌激越、酣暢飽滿、富有激情。她扮演的竇娥、王昭君,特彆是在《馬嵬坡》中扮演的楊貴妃,都很受群眾歡迎。 緬懷昝金香|馮萌獻 一 情鍾戲麯步梨園, 茹苦耕耘四十年。 藝苑尊師勤礪煉, 舞颱跋頂肯登攀。 唱腔婉轉聲情茂, 演技超群戲路寬。 動魄驚心《紅燈記》, 感天撼地《竇娥冤》。 二.......


與唐代詩人實現生命對接

與唐代詩人實現生命對接

    本報電(記者張鵬禹)詩佛王維為何從儒學轉嚮佛學,在入世齣世之間,他如何應對內心的睏厄?從一介布衣到朝堂重臣,韓愈如何從邊緣走嚮中心,發齣自己的聲音?白居易的人生是否如他所說的“知足保和”那樣淡然超群?近日,茅盾文學奬獲得者張煒的隨筆集《唐代五詩人》對這些問題給齣瞭自己的答案。該書凝結瞭張煒20多年來研習古詩的結晶,擇取王維、韓愈、白居易、杜牧和李商隱5位唐代重要詩人,從曆史、哲學、詩學、美學、文學史和寫作的角度,深入他們的精神與藝術世界,讓每一位詩人在文本中復活。 在張煒看來,人性決定詩性.......


陝西夜塬遺址發掘齣土舊石器時代石製品萬餘件

陝西夜塬遺址發掘齣土舊石器時代石製品萬餘件

    央廣網西安3月16日消息(記者劉昱)3月15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位於陝西省洛南縣的夜塬遺址發掘項目取得重要收獲,發掘齣土舊石器時代石製品1.2萬餘件。 考古齣土舊石器時代的石製品(央廣網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夜塬遺址屬於曠野類型舊石器時代遺址。為保護和搶救曆史文化遺産,經國傢文物局批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牽頭,聯閤相關單位對該遺址進行瞭考古發掘。 本次發掘的區域位於遺址東南部,發掘麵積約500平方米,目前可見的地層堆積分為36層,深度達22.......


為什麼說“名都自古並州”?這座博物館告訴你…

為什麼說“名都自古並州”?這座博物館告訴你…

    MUSEUM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唐代李白的贊譽彰顯昔日龍城風華; “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並州”, 宋代瀋唐這句詞吟唱著這座都城的詩畫風流…… 今天,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主角是: 太原博物館。 如果你想瞭解 太原建城2500年悠久的曆史文化, 來這裏是最好的選擇。 關於這座城市的故事, 從距今5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開篇, 直至明清時期, 每一個曆史節點中最為璀璨的一頁, 都被收錄其中, 明亮且耀眼。 ▲山西晚報2022年3月15日報道版麵 往.......


交流|黃河文化的日齣:山東龍山文化文物圖片展在韓精彩上綫

交流|黃河文化的日齣:山東龍山文化文物圖片展在韓精彩上綫

    為落實中韓兩國元首“中韓文化交流年”共識,推動中韓文化、文物交流與閤作,2022年3月10日起,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首爾中國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章丘區委宣傳部、章丘區文化和旅遊局、章丘區龍山文化傳承保護中心、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共同承辦的“黃河文化的日齣:山東龍山文化文物圖片展”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官網及媒體平颱同步推齣。圖片展精選30餘張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新石器時代大規模遺址群的代錶性文物圖片,展示當時先民生産生活的日常圖景。 山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以城子崖遺址.......


畫捲繪寫新時代氣象

畫捲繪寫新時代氣象

    作者:賴 睿 畫捲銘記曆史、鎸刻時代。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央廣播電視總颱和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日前在北京開幕。展覽從中國美術館館藏中精選近300件作品,以中國畫、油畫、版畫、漆畫、農民畫、連環畫、雕塑、影像等藝術形式,盡情抒寫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彰顯時代精神。 奔馬(中國畫)徐悲鴻 我把春天帶迴傢(中國畫)曾春平 最美太湖水(油畫)商亞東 經典與新創同場亮相 本次展覽分為“以美錶現新時代”“以美獻給新時代”兩個篇章。第一篇章.......


15件事,瞭解普奬首位非洲得主

15件事,瞭解普奬首位非洲得主

    微信公眾號更改瞭推送規則,如您不想錯過精彩內容,請將“上海工地”公眾號設為星標,並在文尾點擊"收藏""在看""贊",可讓您第一時間看到我們。 本文來源:建日築聞,如需轉載請注明齣處。 “我隻是希望我的社區能成為建設過程的一部分”。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在去年發錶的 ArchDaily 采訪中談到。很難想齣能更好地概括這位新晉普利茲剋建築奬得主的謙遜和影響力的話,正是因為他讓村民們參與到結閤道德承諾、環境效率和美學質量的建築建設中,他的作品聲名鵲起。 弗朗西斯・凱雷,在西非齣生,在歐洲接.......


想象力大概是當下最稀缺的資源丨2021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想象力大概是當下最稀缺的資源丨2021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01 持續思考的問題 張輝,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 張輝:這一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寫作關於萊辛( G.E. Lessing, 1729-1781)的一本新書。已寫瞭十年,正處於殺青階段。應該感謝萊辛,他讓我獲得瞭遠觀自己、乃至遠觀我們時代的可能性。這大概是我們所亟須的。因為,往往“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因為,我們或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瞭看清自己和自己時代的參照係。 李雙誌,復旦大學德語係青年研究員。 李雙誌:我在2021年持續思考的問題是:以文學研究為誌業,能否.......


《湖南劉氏大同族譜》齣版發行

《湖南劉氏大同族譜》齣版發行

    作為湖南省社會科學重大科研成果,《湖南劉氏大同族譜》將在今年4月5日正式上市發行。 據《湖南劉氏大同族譜》主編、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繼德介紹,該書是在2010年齣版《湖南劉氏源流史》基礎上考證與補充,是湖南省漢文化研究會專傢曆時12年的研究成果。全書共分4捲,設源流世係、傢規族訓、文化傳承、孝德模範、聯誼發展、文明博覽、漢苑春鞦等7大篇,共計248萬字。 其中,源流世係篇記錄瞭湖南劉氏的源流與世係、遷徙與發展、文化與文明;傢規族訓篇龔收錄漢代5帝20多篇詔訓、180餘族2.......


曆史的當代迴望,《中國》第二季破圈共振“中國精神”

曆史的當代迴望,《中國》第二季破圈共振“中國精神”

    走進曆史,走進《中國》。昨晚,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Z文化聯閤齣品的大型曆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二季正式收官,觀眾跟隨鏡頭在那些具有開創性、轉摺性或標誌性的重要曆史節點中,生動追溯今日中國如何一路走來。 獨特美學風格掀起“曆史熱” 持續創新引發《中國》IP破圈效應 《中國》第二季播齣以來,根據中國視聽大數據,其集均到達率居地方衛視晚間時段紀錄片冠軍;高知屬性明顯,CSM全國網高學曆觀眾占比超4成。全網熱度持續走高:據美蘭德藍鷹指數顯示,該片蟬聯紀錄片融閤傳播指數榜16連冠,超6成在播日.......





前一篇新聞
一加9/9Pro、一加8係列:本月都要係統升級啦!
后一篇新聞
北大新布局!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