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5:19:02 PM
先說結論:西北野戰軍是各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差的,發動一次戰役所需的彈藥消耗也因極度缺乏重武器而遠少於其他野戰軍。
西北野戰軍在各大野戰軍中兵力最少、裝備最差
1947年7月底,西北野戰兵團正式定名為西北野戰軍,由中央軍委副主席、總參謀長、解放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西北野戰軍下轄第一縱隊、第二縱隊、教導旅、新編第四旅,全軍共約4.5萬人,約相當於東北野戰軍一個縱隊的兵力。
西北野戰軍首長閤影(左起:趙壽山、張宗遜、彭德懷、甘泗淇)
西北野戰軍的領導配置是各大野戰軍中最高的,由解放軍副總司令擔任西北野戰軍的司令員。但 西北野戰軍的實力也是各大野戰軍中最差的 。
1948年初,隨著晉綏軍區第3、4縱隊劃歸西北野戰軍和教導旅、新編第四旅閤並為第6縱隊,西北野戰軍的總人數達到瞭7.5萬人,但也僅相當於東北野戰軍或華東野戰軍半個兵團的兵力。
同時期的東北野戰軍僅一縱就有4.5萬餘人,而東野有12個步兵縱隊、15個獨立師和炮縱、鐵縱。
西北野戰軍發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就是西北地廣人稀,不管是兵員補充還是後勤補給都是大問題。 實際上,西北地區的青壯年因為常年戰亂大都被抓瞭壯丁或遠走他鄉,我軍很難從當地百姓中補充。西北野戰軍是各大野戰軍中俘虜兵占比最高的,兵力補充主要就是靠俘虜兵,解放戰士的占比高達百分之七八十。
西北地區常年乾旱少雨,氣候惡劣,農作物以小米、高粱、小麥為主,這些農作物的産量要比水稻低很多,很難供應大軍的作戰,也限製瞭西北野戰軍的兵力。
西北野戰軍發動一場戰役所需的彈藥消耗遠少於其他野戰軍
一場戰役需要多少彈藥,要看戰役的規模和性質,但西北野戰軍本身就極度缺乏槍支彈藥,特彆是各種重武器。
1947年10月,西北野戰軍的主力之一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王震)攻打韓城,獨立第4旅的一位教導員迴憶道:“城門樓上的敵人火力對我們威脅太大,旅首長決定派一門山炮配閤轟擊敵人城門上的火力點,但隻給瞭三發炮彈。”
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王震
同時期,華東野戰軍平均每營有“大小炮二三十門,輕重機槍六七十挺”。而第2縱隊獨立第4旅,初到陝北時全旅僅有兩門山炮,迫擊炮平均每營不到1門,輕重機槍僅有10餘挺。
1948年初,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到陝北匯報工作,迴去後給華野的指戰員講道:“他們(指西野)每打一仗,每門山炮隻準打五發炮彈,迫擊炮每門隻能配五發到十五發炮彈。”而華東戰場,部隊作戰時“每門迫擊炮要準備三百發炮彈,山炮五百發炮彈”,“一挺機槍平均打六七韆發子彈,一門炮打三百發炮彈”。二者相差瞭近百倍。
據時任西北野戰軍副參謀長王政柱迴憶:“迫擊炮和少量的日式山炮是當時部隊的重火器裝備。攻堅戰鬥主要靠炸藥包、爆破筒、手榴彈(也是打坦剋的主要武器)和土工作業。”
戰爭年代我軍的武器裝備基本來自敵軍,但陝北作戰受黃土高原復雜地形的限製,西北野戰軍即便繳獲瞭重火器,因攜帶睏難也常常一毀瞭之。
西北野戰軍主力之一的第1縱隊(司令員賀炳炎、政治委員廖漢生),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山炮彈消耗量是6063枚,僅相當東北野戰軍攻打四平12分鍾的彈藥消耗!
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賀炳炎、政委廖漢生
缺乏槍支彈藥,特彆是缺乏重武器的問題,直到1948年纔稍有改觀,還主要是靠晉綏軍區的支援。
總結:
西北戰場是解放戰爭中國民黨投入兵力最多的戰場,兵力占國民黨總兵力的四分之一,與之相反,我軍在西北戰場投入的兵力僅占總兵力的百分之五。西北野戰軍長期以極度的兵力劣勢與敵軍作戰,並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並且策應瞭戰略決戰。
淮海戰役中,敵我雙方的兵力都投入瞭極限,任何一支生力軍的加入,都可能改變戰爭的結局,蔣介石想到瞭調鬍宗南集團東進,馳援淮海戰場。就在此時,西北野戰軍發起鼕季攻勢,殲滅敵76軍2.5萬餘人,迫使鬍宗南集團焦頭爛額,無力東援。鬍宗南無奈地說道:“我主力始終被牽製於陝北,一無作為,殊為惋惜。”
到瞭全國解放時期,西北野戰軍共消滅敵軍近60萬人,解放瞭陝西、甘肅、寜夏、青海、新疆五省區,麵積約320萬平方公裏,占全國麵積的三分之一。
可以說,西北野戰軍的 戰果在各大野戰軍中是最顯著的。
西北野戰軍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的一個縮影,這支部隊的戰鬥曆程,充分印證瞭所說:“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睏苦的場閤,隻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