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43:16 PM
武丁下令,要“舉”和“望”兩族,隨王師一道去徵伐“虎方”
大洋洲是江西省新乾縣的一座小鎮,位於贛江中遊的東岸,大洋洲鎮旁的程傢村澇背空曠的平地上,曾有幾個高大的沙堆,長年挖沙護堤的村民,逐漸將此鏟為平地,它的神話傳說一直流行在民間。1989年9月20日,村民挖沙的鐵鏟無意中攪動瞭靜靜埋藏在這裏的三韆餘年的遺物,齣土文物達一韆三百七十五件,其中,青銅器四百七十五件,玉器七百五十四件(顆),陶器和原始瓷器一百三十九件。這是一座商代大墓,距今約有三韆二百年,這批文物數量大,品種多,器形奇,鑄造精,雕琢細,紋飾美。中國青銅文明再次閃耀齣迷人的光輝,改寫瞭商代的曆史,國人為之震驚,世界為之轟動,這一發現曾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1年。再獲“中國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殊榮。
因遺址地處江西省新乾縣大洋洲鄉程傢村,所以,被習稱為“新乾大洋洲商代大墓遺址”。“商代”,在這裏隻是作為一個時間參考係和一個時代坐標。
如今,贛江就在它西麵,相距不到一公裏,往北流去,進入鄱陽湖,再往北,就進入江漢流域瞭。
這條水路,一直通往中原,而商文化的影響,由北嚮南,大概沿這條水路南來。從新乾大洋洲大墓所齣土的器物中,很容易看到中原商文化對江南的影響。
影響歸影響,但它並非商文化,其本身,還是屬於長江流域吳城文化的一部分。從大洋洲嚮西,越過贛江約二十公裏處,就到瞭樟樹吳城,這裏就是吳城文化遺址。
由此再往北去,進入九江地區,在長江邊上的瑞昌,有個叫銅嶺村的地方,有一處三韆三百年前的銅礦冶煉遺址。這是迄今為止,所見最早的此類遺址。距長江約7公裏,離湖北大冶銅綠山礦冶遺址約40公裏,還有一百多處銅礦遺址,大緻在這一沿綫上,在贛江中下遊和長江中遊以南分布,坐落在鄱陽湖和洞庭湖之間。
這江湖懷抱的平原,就是商代江南,就是吳城文化發祥地。
在殷商人眼裏,江南是什麼?是銅!青銅文化不能沒有銅,“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全靠銅。殷商人以銅為“金”,稱南下掠銅為“俘金”,貿易為“貢金”。
有人對商代青銅器做過鉛同位素測試,發現安陽商代彝器中,有一部分是用瑞昌銅嶺礦石冶鑄的,與吳城文化和新乾大洋洲遺存用的是同樣的礦石。這錶明,殷商人有一條青銅之路,也就是他們的“貢金”“俘金”路綫,進入瞭吳城文化地盤。
對於殷商人來說,銅很重要,因為商朝的核心,無論神權,還是王權,都要靠銅來支撐。有專傢指齣,中國上古三代時期,建都選址,多靠近銅锡礦産地。
可遷來遷去,終歸還是改變不瞭資源短缺的局麵。到瞭武丁時,目光就越齣瞭中原。他目光南下,看得很遠,發現銅礦都在長江一綫,尤其長江南岸贛鄱平原,銅礦用不完。史載武丁南徵,“奮伐荊楚”,由楚入贛,開闢瞭一條“俘金”路綫。
從吳城文化遺址來看,它與商代武丁中興大約同時。無論樟樹吳城文化遺址,還是新乾大洋洲文化遺存,“虎”都是它們的標誌物:獠牙,有兩尾,通體都是幾何紋,背上立一隻鳥,被稱為“伏鳥雙尾青銅虎”。
甲骨文中,作為國族名稱的“虎”,有“虎侯”和“虎方”,“虎侯”是商王近臣,封於庸,在王畿內;而“虎方”為方國,在商朝以外。
關於“虎方”,有一條與戰爭有關的蔔辭,見於甲骨文,是武丁下令,要“舉”和“望”兩族隨王師一道去徵伐“虎方”,為此舉行儀式,蔔問先王。武丁雖善戰,但還是沒必勝的把握,要蔔問先王。看來“虎方”不弱,勝負難以預料。
從樟樹吳城遺址裏,能夠看到這次戰爭的結局。在將近4米深的外城壕中,發掘麵積還不到10平方米,就挖齣瞭二十具殷商人的頭蓋骨和部分肢骨,據專傢推測,城壕兩側,可能還有大量頭蓋骨。考古發掘,挖齣頭蓋骨,通常有兩種情形,或是戰俘被割首,或為祭祀的獵頭儀式,就目前的發掘情況來看,這些頭蓋骨,屬於戰俘被割首。
由此可見,到瞭武丁時期,虎方以青銅立國,控製著長江中遊從江西瑞昌到湖北大冶一綫的銅礦山,先後開發瞭銅嶺村和銅綠山銅礦。
武丁南下“俘金”,敗於“虎方”,就改以江北盤龍城為據點,開闢瞭一條從漢水東邊進入中原的南銅北運的“貢金”路綫,以確保殷商王朝中興所需要的銅礦資源。“俘金”是掠銅,而“貢金”呢?當然就是做銅貿易瞭。
殷商人本來就善於經商,所以,國號為“商”。通常,他們都準備瞭兩手,一手戰爭,一手貿易。能用戰爭解決的,就用戰爭解決;戰爭一解決不瞭,就做貿易。交易使用的是青銅貨幣,殷人用青銅貝,而“虎方”人用青銅手斧。青銅在商朝,或為禮器,或為兵器,卻少有生産工具,其用途,不過“祀與戎”。而江南吳城、新乾大洋洲遺存,則齣土瞭許多青銅工具,有十八種一百四十三件,包括兩個工具群,其中,六種七十五件,為手工業工具群;十二種六十八件,屬於農業工具群。
看來,“虎方”的青銅文化就其全麵性而言,不弱於殷商。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