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8:13:27 AM
在國傢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6日晚間發布的《中國人體異種器官移植臨床試驗專傢共識》明確,對於異種器官移植,應本著 “鼓勵研究、審慎發展” 的態度,科學評價研究進展、清醒認知相關風險。
這源於一場關於“異種器官移植從動物實驗跨越到臨床成功還有多遠,能否有效緩解人類器官供應短缺”的大討論。
今年1月,一台 史無前例 的手術在美國馬裏蘭大學醫學中心完成,引起全球醫學界眾多權威專傢密切關注和激烈討論。
這台手術為何如此特殊?
接受手術的患者大衛・貝內特(David Bennett),57歲,身患終末期心髒病,已失去接受常規人體器官移植手術的資格。
不願就此放棄的貝內特將希望寄托於特殊的器官來源―― 經基因改造後的豬心髒 。
依據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同情使用”條款,貝內特獲得“特彆許可”後,於1月7日接受瞭手術。
2022年1月7日,馬裏蘭大學醫學中心團隊正在進行心髒移植手術。圖片來源:馬裏蘭大學
異種器官移植 在美國從未被正式批準。
根據馬裏蘭大學醫學中心的消息,術後幾周,貝內特體內的移植心髒運轉良好,未齣現排異反應跡象。他與傢人一起生活,接受瞭幫助恢復體力的物理治療。
接受豬心移植手術的患者大衛・貝內特(右),在術前,與馬裏蘭大學醫學中心外科教授巴特利・格裏菲斯(左)閤影。圖片來源:馬裏蘭大學
遺憾的是,移植術後約兩個月,貝內特不幸死亡,死因迄今尚未正式公布。
這台手術引發大討論的背後, 凸顯瞭供體嚴重短缺、器官移植費用高昂等全球性問題。
黃潔夫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
委員會主任委員
・ 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國,僅次於美國。
・ 中美兩個移植大國年均新增器官衰竭患者數量分彆約為30萬和12萬,但分彆僅有不到2萬和4萬可獲器官移植,而中國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PMP)在世界上排名靠後,不到PMP最高的西班牙的1/10。
・ 巨大的供需缺口使數十萬器官衰竭患者在等待供體中離世。
2015年-2020年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數量。
數據來源:《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報告》
2015年-2020年我國每百萬人口器官誌願捐獻率。數據來源:《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報告》
異種移植,仿佛讓人們看到解決人體器官供給短缺問題的曙光。
《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國多個團隊正在從事異種器官移植研究,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編輯豬的生産能力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其中,有 約20傢 醫療機構或生物科技公司在開展豬-猴模型的異種移植實驗。作為器官供體,基因編輯豬培育已形成一定産業規模,吸引 大量資本湧入 。
黃潔夫
作為醫學實驗探索,異種移植研究有其必要性。但醫學團隊所謂的實驗“成功”,並非意味著人類很快能實施異種移植手術。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今,全球異種器官移植重點案例。資料來源:《異種移植》(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
相關部門和權威專傢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傢專訪時錶示,異種移植雖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索意義,但從動物實驗跨越到臨床成功,路途還非常遙遠, 要謹防其淪為學術或資本炒作的噱頭。
目前,異種移植麵臨的重大風險主要有三:
風險一:免疫排斥難以完全避免
《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貝內特手術使用的豬,被“敲除”瞭三個會引起人類排異反應的基因,以及一個預防植入人體的豬心髒組織過度成長的基因。
2022年1月7日,馬裏蘭大學醫學中心團隊將豬心髒從離體保存的設備中取齣。圖片來源:馬裏蘭大學
周江橋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器官移植科主任
器官移植工程非常復雜,現在同種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障礙尚未完全解決,更不用說異種移植瞭。
薛武軍
西安交通大學
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
異種移植的心髒功能兼容性問題尚需觀察和解決。目前尚不清楚豬心能否完全發揮人心功能,包括激素分泌、代謝平衡等。
趙洪濤
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
理事長
實際上,包括狒狒心髒移植在內的異種移植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人嘗試,但效果始終不理想,因為排異反應太嚴重。
黃潔夫
異種移植後幾周、幾月甚至幾年內都有可能發生遲發性排異反應,目前對這些類型的免疫排斥機製還是未知。此外,基因改造工程並非隻是敲掉靶點基因就代錶完全能抗排異瞭,還需配閤一定的免疫方案,確保異種移植成功。
風險二:跨物種移植生物安全存重大隱患
2021年10月20日,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外科醫療團隊正在進行腎髒“移植”手術。圖片來源:紐約大學
黃潔夫
異種移植還要麵對跨物種的病毒感染風險, 若盲目開展異種移植臨床試驗,可能會造成動物身上的未知病毒與病原微生物在人類傳播的災難性後果。
周江橋
目前,所謂的外部物理潔淨手段(如超潔淨級豬設施),無法改變豬的內源性潛在緻病基因。
目前已知豬體內帶有“人非人”動物互傳的微生物有18種。其中,最難消滅的是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威脅。
風險三:社會倫理不容忽視
陳忠華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移植研究所教授
異種移植的手術方案幾年前就已提齣,之所以近兩年纔得以實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倫理審查,以及標準試驗必須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方可實施。
黃潔夫
對於人體心髒移植,臨床經驗可以確定,心髒絕非一個簡單生物泵的作用。受體接受手術後將不同程度地受供體影響。
對於異種心髒移植,勢必帶來錶觀遺傳學甚至受體性情的改變。
在移植醫學中更需加強倫理學規範,尊重生命與人格尊嚴。
既有醫學價值,也有種種風險,怎麼辦?
此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明確瞭科技倫理原則和治理要求、科技倫理治理體製、科技倫理治理製度保障等方麵內容,也為異種器官移植、基因編輯等科技倫理治理明確瞭界限。
國傢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
異種移植在技術進步的同時,還涉及人類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各方麵問題,會對社會倫理造成巨大衝擊。
因此,要以高度的責任感,本著“鼓勵研究、審慎發展”的態度,科學評價研究進展、清醒認知相關風險。
2020年6月13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劉金成(左一)與團隊成員共同進行豬-猴異種心髒移植手術。記者 張懿楠 攝 新華社發
受訪專傢錶示,相信未來,異種移植技術的進步將為器官移植供體短缺找到解決方案,但目前還不是人類務實解決高質量移植醫療服務的方嚮。
現階段,推進公民誌願器官捐獻是解決供體短缺和器官移植事業改革的現實途徑。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編:郭艷慧
校對:黃琛茜(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