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12:08:25 AM
・ 這是第4443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3k+ ・
・ 水姐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我總覺得,2018年之後,個人命運越來越容易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天地之間,不確定性從開始隻是一支奇兵突襲,慢慢變成瞭韆軍萬馬,最後化身一場三年都散不去甚至還更嚴重的疫情,讓每個人的生活都受到瞭影響,各種魔幻的事情都在日常生活中發生。
光是3月以來,上海的新冠確診陽性(含無癥狀)已經超過13萬例瞭,影響的人口又何止是兩三韆萬常住人口……影響的何止是個人生活,可能更是金融和經濟格局,2022年中國經濟第一城可能是北京,深圳也在爭搶金融企業和金融中心……作為全球經濟第四城(2021年,在紐約、東京、洛杉磯之後)、全球人口第六城(在東京、重慶、雅加達、孟買、德裏之後)的上海正在經曆一場史無前例的新考驗,但她一貫充滿苦難和屈辱、雄心和夢想。繼而再迴到個人生活中,我們意識到我們在見證曆史中,要平靜理智有愛地去解決具體問題。
這五年來,我寫“任憑世事變化,內心魚魚雅雅”,然後寫能夠把絕境變至寶的蘇東坡,現在開始寫奮鬥到85歲,一輩子都在戰鬥的陸遊。對於時代中的每個人而言,隻能跟時代同行,步履不停。
陸遊的經曆實在太傳奇瞭,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6歲到9歲跟著父親在山寨裏生存,有點“落草為寇”的味道;後來,他隨著他的叔父(一個被迫迴鄉的抗金將軍)學習劍術;他在接近五十歲時,還能在漢中附近打死瞭不少隻老虎。在一次次主戰派和主和派的博弈中,在復雜局勢的內外變遷中,他等著每一次機會重新東山再起,永遠抱有希望。有時候,一等就是十幾年,等一個周期,他也沒關係。
對啊,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字,戰!
蘇東坡說,“緻勇莫先乎倡”,天下有急,隻要有一個人敢於奮而爭先勇於犧牲,那麼後麵的人就會奮勇效法,這說明戰鬥中帶頭衝鋒陷陣時何等重要。
陸遊就是這樣一個一直堅持戰鬥,一生都在帶頭衝鋒陷陣的人。
戰啊,就是戰一生啊。在曆史中,努力一次兩次,建功一次兩次,根本不能撐一生。
陸遊為什麼叫放翁?
他自己說,“橋如虹,水如空,一葉飄然煙雨中,天教稱放翁。”(《長相思》)
有時候,你就突然知道自己要叫什麼瞭。這種感覺其實很棒的。那意味著你已經想通不少事,有瞭天命的感覺。就像蘇軾開始叫自己東坡,王守仁開始叫自己陽明一樣。
範成大(南宋名臣、文學傢、詩人)來到蜀地任職,讓陸遊做參議官,那時候陸遊都50歲瞭。你看,人生隻要自己不放棄,堅韌不拔,有耐心,人生路上一定不斷會遇到誌同道閤的人。他們倆經常以詩酒相酬唱。人們看陸遊這麼不拘禮法,頹放,於是有點非議。但是陸遊無所謂啊,他還由此自號“放翁”。雖然天然頹放,覺得人生充滿不測、苦難和壯誌未酬,但不妨礙更加清醒地努力戰鬥著。
55歲,他在《放翁自贊》裏寫到:“遺物以貴吾身,棄智以全吾真。劍外江南,飄然幅中。野鶴駕九天之風,澗鬆傲萬木之春。或以為跌宕湖海之士,或以為枯槁隴畝之民,二者之論雖不同,而不知我則均也。”
這個自畫像,大概的意思是在錶達,在曠世之間,不沉溺物欲,以保持自身的高貴;又不經營心智,以使自己保留赤子之心。 任真天然的人,絕不會因跌宕和挫摺而心灰意冷,消磨銳氣。
他對自己還有一個自畫像是――“名動高皇,語觸秦檜,身老空山,名傳海外”。陸遊考功名,16歲考過一次,19歲考過一次,29歲再考瞭一次,每一次都名列前茅,但每一次都被秦檜阻止。直到這個當瞭18年宰相的秦檜死後大約三年後,他34歲時纔有機會齣仕,做瞭福州寜德縣主簿。36歲到臨安當京官。
他們傢和秦檜的芥蒂由來已久且非常復雜,比如陸遊的父親公開支持在朝上彈劾過秦檜的李光;陸遊的師父是曾幾,曾開曾幾兄弟也是公開當眾與秦檜不閤。
另外,他還說過自己“皮葛其衣,巢穴其居”。他把自己的居室稱為“書巢”(來源於,“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轍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也”),因為,一室之內,惟書而已。他一輩子都在詩書之中。
82歲的時候,他又總結自己:“進無以顯於時,退不能隱於酒;事刀筆不如小吏,把鋤犁不如健婦;或問陳子何取而肖其像,曰:是翁也,腹容王導輩數百,胸吞雲夢者八九也。”
意思是說自己身瘦削健朗如椰子,腹鼓鼓如“瓠壺”,但容得下萬捲詩書,以及內心知道數百人的人生故事。他也是個很好的史學傢。
“七十衰翁,不減少年豪氣。”鬥笠、長衫、芒鞋、竹杖,臉頰瘦削清臒,卻是步履健實,一種匆匆趕路的模樣,怎麼跟蘇東坡那麼像,都是逆旅行人啊。
1172年,陝西漢中,老虎襲人。陸遊一齣手,就用長矛刺瞭虎。對,這不是小說。
他的叔父陸�p就是抗金英雄,後來主戰派全部被“下崗”瞭,陸�p迴傢鄉,一閑下來就是20年,陸遊對他的印象是“赫然有大將之風”。陸遊齣生的地點在父親陸宰調迴京城的路上,當時他們沿著淮水到汴河。他要去當京西路轉運副使,主要任務曾是為前綫軍隊提供糧餉,也是主戰派。
所以,有這樣的傢庭背景,陸遊習武,再正常不過瞭。他詩裏自稱“學劍四十年”。當代著名傳記文學傢硃東潤認為,陸遊至少打過三隻老虎。
人們總認為文人就是文人,柔弱、互輕、酸腐,其實都是刻闆印象。文人要是開始知行閤一瞭,那就是自由而全麵發展的人瞭,因為他們能把自己知道的都實踐齣來,那肯定比不知道的人強多瞭,比如王陽明和蘇東坡也都是將軍啊。
1170年陸遊齣任夔州(巴蜀東北部)通判,1172年任滿。他最美好的職業經曆就開始瞭,那就是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到南鄭去做幕僚,相當於是去當今天的軍區總司令的參謀,為戰事齣謀劃策,熟悉、協調軍隊的各項事務,主管各類軍事機密文件。
從此,他經曆瞭一生中唯一一次真正的軍旅生涯,這段經曆極其短暫,但成為他生命中的“南鄭情結”,最難忘的時光。
為信仰而戰,唯一的解脫就是保持戰鬥,隨時準備犧牲。
1172年,47歲的陸遊經常與戰士們行軍圍獵。有學者認為,這是陸遊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從戎身份投身於抗金收復鬥爭的最前綫,多年的苦苦追求一旦變成現實,他該是何等的興奮,是可想而知的。
他覺得自己變年輕瞭,“四十從軍渭水邊”,明明都要快50歲瞭,還說自己隻有40歲。但他就是覺得自己年輕瞭。 人為什麼能不衰老啊,就因為心氣一直很高。所謂的青春心態,就是充滿瞭希望與激情的心態。
南鄭如今大緻在陝西漢中附近,作為抗金前綫的南鄭,地勢十分險要,如繩大路,平川沃野,韓信將壇,諸葛祠廟,險峻的自然環境與特殊的人文環境給陸遊深刻印象。王炎的組織地方武裝,廣泛招攬人纔等措施,給他極大的鼓舞。
“南鄭春殘信馬行,通都氣象尚崢嶸。”
但南鄭這個經曆是如此短暫,他3月剛去,9月時局就變瞭。10月這個過程就結束瞭。孝宗皇帝將王炎召迴京都,王炎苦心經營的幕府隨之遣散,其心血付諸東流。
陸遊選擇還是呆在成都。那時候的人,如果按照誌願配置,是不計山高水遠的。過瞭一年多,1174年,他等來瞭範成大,讓自己變成瞭放翁。
人生無論多悲苦,隻要一直在追索,總有一些時光裏身心和外界是和諧的、舒暢的。一貫堅持的人,一定會有奬賞。 每個人其實都該有個“南鄭情結”,生命中最好的時光,是能實現自己理想的時光,無論多麼短暫,就是很珍貴。
1178年,他選擇東歸,先後在建安、撫州和嚴州等地擔任不能施展自己抱負的地方官,最後因為有人誣陷還一度被罷官。
陸遊有一整套思想和計劃,籌劃恢復大計,包括國都選址、將帥選擇、戰略運用等方麵。他主張定都建康,選用西北人纔,主張固守江淮,經營關中。他努力地尋找著跟他誌同道閤且更有能力和勢力的人。
他肯定焦慮過、痛苦過,但還是一路打虎上山,走最睏難的路徑。 男人到死心如鐵。
如果被迫不能戰鬥的時候,他也養著自己的氣勢和信仰,做個研究者和詩人。瓦格納說:如果我們能盡情地活著,也就不需要藝術瞭,藝術正始於生活終止之處。
「 圖片 | 視覺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