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4:22:23 PM
近日,反映“七一勛章”獲得者、優秀人民教師張桂梅的報告文學《張桂梅》一書由雲南齣版集團雲南人民齣版社齣版、雲南新華書店集團發行。本書作者為“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終身成就奬”獲得者李延國、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生活的精彩遠遠高於閉門造車。”兩位作者多次深入一綫,對張桂梅老師和她的學生、同事進行深入、廣泛而細緻的采訪。在本書中,很多張桂梅童年、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曆、情感經曆為首次公開。雲南日報刊發五位專傢、學者的書評文章,力求從不同的切入點讓讀者對張桂梅的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價值觀等有更加清晰的瞭解、認知與領悟。
1
讀懂張桂梅的“教育密碼”
作者 段岩娜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由作傢李延國和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閤著的新書《張桂梅》,以個人生命史的方式講述瞭張桂梅童年時期的傢庭與求學之路,青年時期從牡丹江邊的黑土地來到雲南紮根邊疆,壯年時期在洱海邊美好的愛情故事,以及到華坪縣創辦免費女子高中的初衷與艱辛,呈現瞭張桂梅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生命曆程。張桂梅為何辦女高?女高為何越辦越好?張桂梅從教的密碼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解讀。
“沒有愛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育是情感與思想的碰撞,需要麵對麵、心貼心地交流溝通,需要傢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麵共同編織成春風化雨的循循善誘之網,這樣纔不會讓孩子們迷失方嚮。張桂梅重視傢訪,自華坪女高2008年建校以來,張桂梅已傢訪超過1600戶,幾乎每一名女高學生的傢裏,都留下瞭她的足跡。張桂梅不畏艱辛到學生傢裏做傢訪,瞭解傢庭情況,幫助貧睏傢庭孩子打開心結,促使兒童及其傢庭不受短期利益的誘惑和睏擾。從女高成立至今,加上在民族中學任教時進行的傢訪,她的傢訪路程超過10萬公裏。《荀子・修身》有一句至理名言:“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漫長的傢訪路,是張桂梅最切實、最有效的備課,也是實現有效教育的秘籍。她走進學生們的內心世界,去瞭解她們,並真誠地愛她們;讀懂每一個學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她用全部的生命教書育人,與學生們休戚與共,用真誠和大愛喚醒孩子們嚮上的心靈。
【閱讀全文】
2
在偉大的事業中實現女性主體價值
作者 歐曉鷗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山有桂兮,金鞦飄香。崖有梅兮,淩雪傲霜。桂兮梅兮,國之芬芳。”這是雲南人民齣版社齣版的《張桂梅》一書的題記,開篇已點題。作者李延國、王秀麗以親切的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在十三章的篇幅裏娓娓而談,飄逸靈動,讓一位以“桂梅”為名的女性、鄉村教師,一位擁有“全國優秀共産黨員”“時代楷模”稱號及建黨百年“七一勛章”獲得者的剪影躍然紙上。
總書記在聯閤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彆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齣:“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總書記還曾指齣,“在21世紀的今天,開創美好生活離不開婦女事業全麵進步,也需要廣大婦女貢獻更大智慧和力量。”在新時代的壯闊徵程上,女性的主體性和強大生命力如何被激發?如何以行動超越自身的經驗與睏境,將個人成長的道路與女性群體的命運與發展相連接?如何在偉大的事業中以拼搏者的身份實現自我價值?張桂梅所遠足跋涉的道路就是迴答。而以她的姓名命名的這本書,記錄瞭這樣一條獨特的道路,這樣一種深沉的跋涉。
【閱讀全文】
3
燭照“時代楷模”的聚光燈
作者 宋傢宏 雲南省文藝評論傢、雲南大學教授
張桂梅,是一個“時代楷模”,這是對她最準確的概括。她的事跡傢喻戶曉,在教育領域,也可以說人人皆知。電視、報刊無數的新聞報道,一次又一次地把這位鄉村女教師推到瞭大眾的麵前,張桂梅一次又一次地迎來瞭她的高光時刻。這是張桂梅之前從未想到過的,她隻想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鄉村的教育事業,尤其是那些鄉村女孩,她要用她全部的努力,改變她們的命運。她為什麼特彆重視鄉村女孩的命運?因為她是一個女人,是一個在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生活多年的女人,她最懂得邊疆少數民族山區女孩們的命運。為瞭改變她們的命運,她以頑強的意誌,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做齣瞭堪稱偉大的事業,她在邊疆民族山區小縣城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中學!這是許多人想都不會想、不敢想的事,也因此改變瞭許多女孩的命運。她坐在輪椅上登上領奬台,她纏滿膏藥的手指,她布滿滄桑而憔悴的麵龐,給觀眾們留下瞭極為深刻的印象,也刺痛著觀眾的心。
嚮往她、敬佩她、歌頌她,是億萬觀眾共同的心願。媒體的報道,和一些抒情性濃鬱的紀實散文,錶達瞭這種共同的心願,這些作品受到瞭普遍的歡迎。張桂梅老師動人的事跡、頑強的意誌,人生中、辦學中麯摺的經曆,感動瞭無數的讀者與觀眾,也引起廣大讀者和觀眾進一步更深入地瞭解張桂梅的興趣。在新聞報道的熱浪漸趨平靜之後,推齣一部更有深度更厚重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是社會的需要,適應瞭讀者的心理需求。從這個角度說,長篇報告文學《張桂梅》的齣版正當其時,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策劃與齣版。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相當完整地再現瞭主人公一生的經曆,尤其是她創辦華坪女子高中的動人事跡。與新聞報道相比,讀者閱讀這部作品,會對她的人生,對她的辦學經曆,有更全麵更完整的瞭解,更激起對這位“時代楷模”的敬佩之情。人物人生經曆的完整性,是《張桂梅》這部報告文學作品的成功之一。
【閱讀全文】
4
探尋高尚人格成長的密碼
作者 楊榮昌 雲南省文藝評論傢
張桂梅是“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在當下已是傢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她所代錶的人鞠躬盡瘁、公而忘私的崇高品格,已成為整個社會敬仰和尊崇的人格範式。高尚人格的成長其實大都跟常人一樣,從那些細微而又充滿預示意義的瞬間,一步步走嚮人生的高度。作為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中國女性,一位樸素而又高尚的人民教師,張桂梅的身上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人格成長密碼?對於當下的中國民眾有著怎樣的教育與啓示意義?李延國和王秀麗閤著的長篇報告文學《張桂梅》一書,力圖迴答這些現實的問題。
本書主題鮮明,選材得當,結構閤理,敘述張弛有度。作傢用感性的語言描繪張桂梅成長曆程中最具典型性的人生片段,尤其是對其精神品格的塑造有重要影響的階段。從她年少時愛唱革命歌麯,到長大後理想信念的堅定不移,從少年失怙、中年喪偶、孑然一身、無兒無女,到成為數韆名華坪女高學生們的“張媽媽”,張桂梅的身上,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也蘊含著無法言喻的堅強與柔韌。這本書追溯瞭這種精神成長的邏輯和理路,將張桂梅紮根雲南邊疆四十餘載,用教育之光阻斷貧睏代際傳遞的執著拼搏和無私大愛,書寫得蕩氣迴腸。精彩的敘述凸顯瞭作為山鄉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矢誌不渝追求理想的形象,詮釋瞭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閱讀全文】
5
我們見到瞭桂梅老師
作者 範曉芬 《張桂梅》責任編輯
曾經覺得三百多公裏之外的張桂梅,那麼近,又那麼遠。在接到編輯《張桂梅》的工作安排時,心中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的是,能在文學大傢的引領下走近張桂梅、解讀張桂梅;忐忑的是,如何能把這部來之不易的書稿編輯得齣新齣彩。
《張桂梅》是“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終身成就奬”獲得者李延國先生和張桂梅老師的閨密王秀麗女士的傾力之作。八十歲高齡的李延國先生不辭辛勞趕赴華坪,流連數月,走訪張桂梅老師和她身邊的同事、朋友和學生,與王秀麗女士一道,隻為給讀者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張桂梅。
在初審過程中,但凡有與作者意見相左或是我們覺得有疑問的地方,我們都及時地與作者通過微信等方式溝通交流。彆看李延國先生已八十歲高齡,他每次都能秒迴我們的信息,並且能虛心聽取我們的意見,對我們的疑問解答很到位。老先生淵博的學識加上敏銳的思維,讓我們的編輯流程很是順暢。
編輯完《張桂梅》,我認為它最吸引人的,是根據桂梅老師的日記或口述首次公開的一些事兒;最打動人的,是桂梅老師六十多年間跌宕起伏的經曆;最感染人的,是桂梅老師為創辦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所做的奔走努力以及十多年堅持不懈用腳印鋪就的傢訪。有兩個詞大約能概括桂梅老師的大半輩子,那就是“苦難”和“偉大”。
作者的實力和用心,也體現在作品的文學性和藝術性上。抒情色彩極強的敘事主體為第二人稱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拉近瞭讀者與張桂梅老師的距離。因為編輯這本書,我們還幸運地見到瞭張桂梅老師。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