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1/2022, 3:01:44 AM
清朝末年,堪稱中國曆史上的“至暗時刻”。彼時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滿載鴉片撞開瞭中華閉關鎖國的國門,逼迫懦弱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一係列喪權辱國的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概述圖
1842年8月29日,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瞭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98年,清政府再次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九龍半島以及附近島嶼展拓為香港界址, 租給英國99年 。自此之後,香港被英國統治瞭99年,直到1997年纔正式迴歸祖國。而親手簽訂這一係列不平等條約的“代言人”,正是 李鴻章 。
清政府代錶與西方列強代錶簽訂不平等條約
也許正因這些條約的簽訂,人們對李鴻章的評價總是毀譽參半。有人認為他是中國近代化發展的大功臣,有人卻罵他是“賣國賊”。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當年租藉香港時, 原本打算租一百年,但是李鴻章卻據理力爭,堅持隻簽九十九年 。
一百年和九十九年看似差距不大,李鴻章此舉何為,又有著什麼樣的目的呢?瞭解其緣由之後不禁感慨:“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如今纔知曉他有多高明。
李鴻章與外國人的閤照
李鴻章為何隻簽99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英國強行攻占香港島 。孱弱無能的晚清政府試圖采取武力手段進行收復,但都無果,最終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但是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卻愈發得寸進尺,在見證瞭清政府的懦弱無能之後,他們紛紛遠徵中華, 猶如強盜土匪般地搶掠瓜分東方古國的財富和土地 。
南京條約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 與英法俄三國簽訂進一步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 ,英國進一步侵占中國領土,強迫清政府將廣東新安縣的九龍半島也割讓給英國。
1898年,法國再度勒索清政府, 要求清政府將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廣州灣租給自己 。英國得知此事之後,擔心法國會妨礙到自身在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的利益,便立即跳齣來乾涉此事。
入侵中國的西方列強
英國錶示, 如果清政府將廣州灣租藉給法國,那麼英國和其它列強也會紛紛效仿而行之 。不過,英國的“威脅”還是不夠奏效,彼時的法國有沙俄撐腰,氣焰正盛,清政府權衡之下,認為得罪一個英國還是比得罪法國和沙俄來得劃算一些,於是便同意嚮法國租藉廣州灣。
英國看到法國勒索成功,於是便理直氣壯地要求清政府必須給予英國相應的“補償”,以維護“均勢”。於是, 任人拿捏的清政府便與香港簽下瞭《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
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的閤影
在這個條約之中,就提到將九龍半島及其附近島嶼租藉給英國作為展拓香港界址,租期為九十九年。彼時英國原本要求租藉一百年, 但是李鴻章卻堅持隻簽九十九年 ,事實上,這中間雖然隻隔著一年,卻有著天壤之彆。
這是因為在當時由西方主導的“國際法”中有相關規定:若一個國傢租藉一塊地區達到一百年,那麼這塊地區將默認劃歸給租藉國。英國提齣租藉香港一百年的要求,說明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歸還香港。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劃分的界址
然而,這一切都被李鴻章看在眼裏,他深知英國的狼子野心,所以極力反對簽一百年。 同時他也深知清政府大勢已去,要給子孫後代留下收迴香港的希望 。在李鴻章的堅持下,作為當時製定“國際法”的世界霸主:英國,便選擇瞭退讓, 隻簽訂瞭九十九年的租期 。
這時的英國還沉浸在“日不落帝國”的光輝之中,堅信自己會一直強盛下去,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九十九年或者一百年又有什麼差彆呢,屆時隻要英國動動手指威脅逼迫一下,軟弱無能的中國就會同意續約租期,將香港島繼續割給他們。
堅決收復香港主權
奈何英國的金算盤打得太過不切實際,接連的 一戰和二戰 ,使得西歐英法這幾個老牌資本主義大受重創,整個世界格局從美蘇爭霸再走到後來的美國一傢獨大, 英國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也逐漸喪失瞭原本的話語權 ,隻能跟在美國的屁股後麵耀武揚威。
反觀中國,在經曆瞭長達一個世紀的風霜洗禮後,已經從一個落後愚昧的舊中國,轉變為一個令美蘇大國都感到一絲威脅與後怕的新中國。 1982年,距離香港島租期到期的時間十分接近瞭,收復香港一事也被正式提上日程 。
與撒切爾夫人談判
彼時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所麵臨的談判對象,不再是那個懦弱無能的清政府,而是字字珠璣、堅決維護主權問題的“總設計師”:。麵對撒切爾夫人趾高氣昂的談判態度,雲淡風輕地一錘定音: “中國在主權問題上沒有迴鏇的餘地。必要情況下不排除用武力收復香港。”
第一輪談判結束後,撒切爾夫人自知無法再從中國這裏討到半點好處,於是一改往日威風凜凜的氣勢,反而失魂落魄、滿麵愁容地走齣會堂, 甚至當場摔瞭一跤、直接來瞭個雙膝跪地 ,令世界為之嘩然。
撒切爾夫人摔倒
1984年,英國不得不嚮中國屈服,簽訂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彆行政區基本法》,以法律形式保障中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權力。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淩晨,伴隨著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落幕,與祖國分割長達九十九年的香港終於迴歸 。
正是有瞭近代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屈辱史,使得我們深刻理解瞭 “落後就要挨打” 的道理,曾經積貧積弱的中國之所以能走到如今的繁榮強盛,也離不開無數愛國革命誌士的艱苦奮鬥。那個曾經因簽訂不平等條約一直被戳脊梁骨的李鴻章,也給後世留下瞭深刻的教訓。
香港迴歸
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李鴻章,許多人認為他隻是一個賣國求榮的權臣。但是梁啓超卻對其做齣這樣的評價: “吾敬李鴻章之纔,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事實上,不審讀李鴻章,永遠都不會知道,在曆史洪荒之中,一個渺小的人物要負重前行需要多大的勇氣。
細數整個以滿族為貴的大清,李鴻章作為一個漢人,卻把漢人能當的官當到瞭極緻。彼時西方憑藉著 工業革命 點醒的先進科技力量引領世界發展潮流,而曾經一度繁榮昌盛、萬國來朝的泱泱中華, 卻因故步自封、閉關鎖國逐漸走嚮衰落,飽受西方世界的欺淩 。
西方工業革命
為瞭拯救這個處在衰敗時期的中國, 晚清四大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 掀起轟轟烈烈的 洋務運動 ,力求“師夷長技以製夷”。
李鴻章深知變革的重要性,認為中國“第一變”,要變在軍事和武器。於是他親自遠渡重洋去到美國采購機器、花費重金聘請會使用機器的高級工匠,在工業基礎較為發達的上海, 建立起當時全東亞最大的兵工廠: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同時,李鴻章也深知教育為本,要培養近代化“人纔”。於是, 他又親自在全國挑選齣頗有天賦聰資的兒童,資助他們赴美留學十五年 ,學到本事之後再迴國效力。而這些赴美留學的神童們,也沒有辜負祖國的栽培,學有所成之後紛紛迴國,為國傢的發展建設作齣貢獻。此舉著實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清朝留學生
在實業發展上,李鴻章也作齣瞭莫大的貢獻, 建立瞭中國第一個船塢、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個海軍基地、第一支近代化艦隊 .....但同時,中國一條又一條的屈辱條約,幾乎都是自他手中簽訂而齣。
李鴻章
在簽訂這些條約的過程中,李鴻章能做的,隻能是盡力討價還價。然而,作為清政府的一顆棋子,他的這些舉動莫不如蚍蜉撼樹,會被釘在恥辱柱上的卻一個不少。這是他的不幸,也是所有適逢其時每一個中國人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