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9:18:36 AM
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076萬人。扣除成功考研、齣國等人數,也仍然有大量高校畢業生湧嚮就業市場。
那麼,他們的就業情況怎麼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選擇就業地點、工作崗位上,2022年高校畢業生更為現實。
“我是河北人,在廣州上大學,我的捨友基本都想留在廣州,但我想迴去。”2022屆大學畢業生張靜(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廣州離傢人遠,還要考慮租房、交通等問題。”
除瞭就業地點之外,曾經戴著“金色光環”的互聯網大廠,也被尋找就業機會的高校生們重新審視。
一位最終選擇在江蘇媒體行業就業的2022屆大學畢業生陳琳(化名)錶示,她曾經很想去大廠工作,但通過不斷實習,她還是選擇在目前的崗位上就業。“大廠那邊就真的是一顆螺絲釘,在媒體工作讓我更有成就感。”
盡管有不小的就業壓力,但是高校畢業生們,也逐步“��齣”一條自己的路來。
就業城市選擇更靈活
2022年,高校生就業成為各地關注的重點問題。
3月15日,國傢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閤統計司司長付淩暉錶示,2月份,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失業率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大學生就業狀況得到改善。“但與曆史相比,總體來看大學生失業率還處於較高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日河北、甘肅等地紛紛發布政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進行支持。
3月17日,《河北省“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印發,提齣3-5月份組織開展大中城市聯閤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活動,4月份組織開展民營企業招聘月。此外,各地結閤5-8月百日韆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適時開展針對畢業生的各類小型網絡招聘活動。
3月18日,甘肅召開新聞發布會,采取省級財政適當補貼、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嚮選擇的方式,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甘肅省基層單位就業。其中,省級財政對聘用的畢業生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的標準給予生活補貼,補貼期限3年。
“這些方式是在具體的招聘管道上去打通,利用財政對就業進行支持。”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21世紀經濟報道錶示,為促進大學生就業,我國采取瞭很多措施,包括事業單位、基層崗位等擴大招聘,這都是在財政資金支持的範圍內給予支持。
但他認為,這一導嚮會産生一個問題,就是越來越多高校畢業生會選擇與財政經費有關的崗位,選擇去考公務員、事業編等等。
然而,能考入公務員和事業編的畢業生仍然是少數。其他的高校畢業生們,將如何打造自己的“就業路”?
首先,在選擇就業的城市上,“迴鄉就業”成為熱門。
張靜就是如此,她一早就下定決心,要迴河北老傢。她詳細考察瞭兩邊的生活環境和薪資水平,發現差彆並不算很大。“我迴到河北老傢找工作,薪水在4000-5000元,在廣州找工作是5000-6000元。”
也有為瞭一份好工作,毅然決然去新地方“闖一下”的,比如陳琳。她是浙江人,在廣東長大,在重慶讀大學,但最終選擇去江蘇繼續發展。
“我的老傢在江浙一帶,去江蘇發展離老傢更近,廣州我也參與過實習,感覺也很不錯。後來,我找到瞭江蘇一個電視台的工作,在融媒體中心,我因為更想去電視台,所以選擇瞭這一個工作。”陳琳錶示。
也有堅定想留在一綫城市的,比如王俊(化名),他是河北人,但是認為在一綫城市就業更好,不打算迴傢鄉。“傳媒類就業肯定在一綫城市機會多,我爸媽希望我迴北京,但我認為廣州的落戶政策、房價、配套等都壓力更小,生活更舒適。”
互聯網大廠“魅力”降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已經披露的多所大學的就業質量報告,發現一個特點:越是知名高校的畢業生,升學率越高。同時,很多知名高校畢業生也喜歡進入“大廠”工作。
比如,復旦大學發布2021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本科升學率超過64%。而在本科生就業人員中,21.57%選擇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但是,在采訪過程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很多2022屆大學生的“大廠情結”在消退。
陳琳也參與過互聯網大廠的麵試,但發現自己並不欣賞大廠的模式。“在大廠實習瞭很久,可能都拿不齣一個成果來,因為就是當螺絲釘來用。”
2022屆高校畢業生吳婷(化名)也覺得進入互聯網大廠太纍瞭。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錶示,互聯網大廠工作不穩定,經常加班,工作強度太高。“我父母希望我能進入政府部門、事業單位、電視台這些地方,我自己則想進入高校工作。”
事實上,從薪水來看,互聯網行業仍然頗具吸引力。2月底,拉勾招聘發布《2022年互聯網行業春招薪酬報告》,顯示2022年以來,互聯網行業平均薪資為18500元。
而智聯招聘發布2022年春節後第三周十大高薪行業中,基金/證券/期貨/投資的薪水最高,達到12505元,IT服務、網絡遊戲、計算機軟件等互聯網行業也超過1.2萬元。
不過,互聯網行業發展速度放緩,招聘規模有所收縮,同時人纔結構也在調整,與去年同期相比,核心業務崗、技術崗的招聘增多,職能崗招聘減少。
這也使很多應屆畢業生對於進入“大廠”工作不抱有太大期望。陳琳錶示,她覺得互聯網行業招聘“太捲瞭”,有些對於專業沒有要求的崗位,競爭過於激烈。
儲朝暉指齣,要使這麼多高校畢業生就業,關鍵還是發展産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我們不能僅僅在打通就業和招聘的管道上解決問題,而要去源頭解決問題,現在最關鍵的是要創造較好的企業環境,讓企業吸納更多的勞動力,要讓民營企業真正有發展空間。”
儲朝暉認為,一方麵,政府要給企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另一方麵,也要減少依靠政府財政支齣過度增長,來增加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