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5:48:17 AM
中國近代人口遷移史上的一樁大事,正是“山東人闖關東”。
當然,那自清代以來,持續時間三百多年,人數多達數韆萬的“闖關東大軍”,其實來自內地各省。比如常被誤會成“山東人”的民國梟雄張作霖,祖籍就在河北省大成縣。
其傢族在道光年間“闖”到東北後,經過六代繁衍生息,有瞭“東北王”張作霖的輝煌。
不過,就是在這壯闊的“闖關東”曆史上,山東人卻是不摺不扣的主力。特彆是20世紀初,晚清王朝徹底解除瞭進入東北的“禁令”,大批內地百姓如潮水般湧入東北大地時,山東人更占到瞭其中的大多數:從1910年起,僅從山東半島渡海“闖關東”的百姓,每年就在三十五萬人以上。大連城區從1903年至1935年,移民的湧入導緻人口增加瞭八倍,
移民裏百分之九十都來自山東。
東北大地的人口數量,也因此滾雪球般暴漲:1840年鴉片戰爭時,東北人口隻有三百萬齣頭,到辛亥革命時就已突破瞭一韆五百萬。1920年至1930年的十年間,東北大地就新增移民六百一十八萬。到九一八事變前夜時,東北人口更一口氣飆升到三韆零八萬。這其中的大多數人口,都是“移民”貢獻的,而山東人,更是移民中的絕大多數。
為什麼當時的山東人,都願意去東北“闖”?
自清代開國起,山東大地就人口暴增,光緒十七年(1891)山東人口到達三韆一百萬。
1898年時山東省的人口密度,更高居當時全國第一。“人多地少”的難題,在整個清代都十分嚴重。山東百姓外齣墾荒的現象,從康熙年間起就是常態。外加清末以來,山東大地天災人禍不停,北洋軍閥無休止的橫徵暴斂與戰亂,叫大量失去土地生計的山東人,不得不含淚離開故土,遠赴異地討生活。
那麼問題來瞭,
為什麼這些山東百姓,放著經濟富庶氣候溫潤的南方不去,偏偏願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奔嚮氣候酷寒的東北大地呢?
首先一條,就是東北大地獨特的土地優勢。彆看南方地區氣候好經濟發達,但各地的土地早已飽和,而最早外齣闖蕩的山東人,絕大多數都是精於墾殖的農民,去瞭南方幾乎沒有用武之地,去瞭東北卻不同:
彆看東北氣候寒冷,但長期人少地多,大片肥沃的土地,當時都白白“閑”在那裏。
隻要能扛過酷寒等考驗,肯汗滴子摔八瓣下力氣,就一定能有好收成。單這一條,就讓多少山東農民扶老攜幼,跋山涉水往東北闖。
所以,哪怕是在晚清政府沒有解除“禁令”前,山東人冒死闖關東,就已不是稀罕事。1902年時,日本學者小越平隆,就親眼看到瞭山東人闖關東的“震撼”一幕:從奉天(瀋陽)到興京(新賓)的一路上,到處可見推著“山東車”(山東農民常用的木輪車)的移民們扶老攜幼,成群結隊的進發。場麵是“逐隊連群……朝陽相望焉”。
交通問題,也是重要的原因。在清王朝滅亡前,內地人闖關東,大多是靠兩條腿走陸路,一如小越平隆見到的樣子。
而從清末至民國年間,突飛猛進的鐵路建設,讓山東農民進東北更方便。
20世紀20年代的十年裏,以民國海關統計,僅從天津一地乘火車進入東北的移民,總數就在四十萬人以上。
更簡便的還有水路,移民們從山東煙台威海等地搭船,經行100至160公裏的海上直綫距離,就能抵達東北大地。雖然這條路風大浪大,但因其價格便宜速度快,所以常是移民們的“首選”。直到1926年時,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新移民,都是經過這條路“闖關東。”
同樣成為山東人“闖關東”的,還有東北大地的各種“優惠”條件。早在清代年間時,雖然對“闖關東”的禁令時緊時鬆,但有時為瞭鼓勵內地農民來東北墾荒,也會有一些誘人的政策。
以張學良的話說叫“射箭地”政策,也就是到東北後“你能把箭射多遠,就把這塊地送給你”。
可以想象,對於長期苦於“缺地”的山東農民來說,這是多麼大的激勵。
清朝滅亡後,當年的禁令早不作數。為瞭鼓勵更多內地農民來東北墾荒,“東北王”張作霖主政下的東三省政府,更是優惠政策不斷:比如“大放荒”政策,移民們不但能夠領到土地,而且如果三年內不能獲得收成,政府將收迴土地。又比如難民救濟政策,東北當時有大小近百個難民收容所,負責移民的救濟與安置。甚至移民乘火車進東北,還長期享有半票甚至免票的福利――
隻要能來東北勞動,就提供一切福利。
與此同時,當時東北新興的工業鐵路等産業,也急需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比如中東鐵路的修建,就從山東等省招募工人近二十萬。20世紀二十年代撫順的采煤礦工,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山東人。僅山東煙台一地,當時每年從東北郵迴的匯款,就有四韆萬元之多。每一分錢背後,都是多少山東漢子,在東北大地汗滴摔八瓣的苦乾,和對傢鄉的懷念。
也同樣在移民的辛勞下,近代東北的經濟,有瞭突飛猛進的發展。
從1912年至1930年,東北糧食産量增加瞭近一韆一百萬噸。輕重工業長足發展,新興城市雨後春筍般湧現。曾經蠻荒的東北,不到二十年間就換瞭新顔。
二十世紀中國的經濟版圖,不知不覺悄然改變。
看過這樣的巨變,看過巨變背後,多少移民的血汗。身為後人,相信就能理解:何為勤勞勇敢的中國人!
參考資料:瀋健《曆史上的大移民:闖關東》、張利民《“闖關東”移民潮簡析》、康艷華,李寜《百年狂潮闖關東》、唐德剛,王書君《張學良世紀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