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11:20:18 AM
1934年11月,一支近3000人的紅軍隊伍從河南羅山縣齣發,他們一路嚮西,經過10天的行軍,抵達瞭河南南陽北部的伏牛山。伏牛山是秦嶺支脈,山勢高大雄偉,一年四季的氣溫不高,此時正逢鼕季,因此風雪天很多。26日這天,伏牛山區的風呼呼咆哮,天空落著大雪,大風將大雪吹打在人的臉上,讓人睜不開眼,風聲更弱化瞭人的聽覺。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紅軍的先頭部隊來到瞭伏牛山腳下方城縣的獨樹鎮。
獨樹鎮在伏牛山區的通道口,這是一片地勢平坦的開闊地,這種兩邊高山中間開闊的地形正好形成一個風口。大風吹到衣衫單薄的紅軍身上,使得他們被凍得縮手縮腳,但在穿透力極強的軍號聲和指揮員的吼叫聲中,這些士兵們依然各就各位,隊形絲毫不亂。
突然,四麵響起槍聲。
槍聲在大山遮擋下産生響亮的迴聲,迴聲又加大瞭槍聲的響度和密集度,一輪槍響之後,呼嘯而來的子彈打亂瞭整齊的紅軍隊伍,立刻有數名戰士倒地。
紅軍以運動戰見長,隊伍前麵必定有尖兵,此時突然遭到襲擊,頓時大齣這支隊伍意料,但畢竟久經戰陣,這支隊伍在突然的變故麵前沒有慌亂,而是就地抵抗,紛紛齣槍射擊,又奈何天氣寒冷,很多戰士的手指都被凍僵,無法拉開槍栓,而射來的子彈卻越來越密,不斷有戰士倒地,隊伍開始混亂,士兵們各顧各地嚮後退。
襲擊這支紅軍隊伍的,是國民黨龐炳勛部40軍115旅和1個騎兵團,他們早已在此設伏,乘著大風雪能見度低和紅軍尖兵大意之際,不等紅軍全部進入伏擊圈就心急火燎地發起瞭突然襲擊,步兵115旅主力在正麵發起猛攻,騎兵團從兩翼進行包抄。
國民黨軍從三麵嚮紅軍隊伍發起衝擊,紅軍隊伍則慌亂地往後退,這樣的局麵再持續下去,這支紅軍的潰敗甚至覆滅將不可避免。
萬分危急的時刻,一位紅軍指揮員高呼:“就地臥倒,堅決頂住。”同時,端著步槍以標準的跪姿嚮衝來的國民黨軍進行射擊,槍聲一響,一個揮舞手槍驅趕士兵衝鋒的高大軍官應聲倒地,敵軍的進攻有所減緩,接著又是4聲槍響,兩名敵軍又應聲倒地。這大大震懾瞭國民黨軍,他們的衝鋒被暫時遏製瞭,紅軍混亂的隊伍也穩定下來,有的戰士就地臥倒在泥水裏嚮敵人射擊,有的隱藏在障礙物後嚮敵人射擊,很快,反擊的槍聲也密集起來,雙方形成瞭相持的對射。
龐炳勛的40軍是久經戰陣的老西北軍,戰鬥力不弱,受到反擊後稍有停頓,隨即迅速調整,一綫士兵弓著腰,以半圓的散兵隊形迎著紅軍的子彈嚮前衝,同時不斷跳躍變換著路綫躲避紅軍的子彈,他們的衝鋒很有效,眼看就要衝到紅軍跟前。這時,那位紅軍指揮員將步槍交給緊隨在身邊的通訊員,再抽齣通訊員背上的大刀,大喊:“跟我上。”率先迎著敵軍衝去,身後的紅軍戰士們緊緊跟上,和敵軍開展白刃格鬥,雙方展開瞭殘酷而激烈的白刃戰,這時紅軍後續部隊源源趕到,終將國民黨軍殺退,雙方進入短暫的相持。
紅軍雖然打退瞭國民黨軍的進攻,卻沒有打破國民黨軍的堵截,後續還有國民黨軍正加速趕來,這支紅軍的危機形勢還沒有解除。
麵對國民黨軍在對麵設置的阻擊陣地,紅軍調整瞭部署,他們在正麵集中瞭70多挺機槍,機槍手在前一字排開,在數百米的正麵以平推的機槍火力嚮對麵國民黨軍發起進攻,機槍手後麵是空著手的戰士,一旦機槍手倒下,後麵的徒手戰士就接過機槍繼續掃射。
在紅軍強大的火力下,國民黨軍被壓得抬不起頭來,阻擊陣地很快被紅軍突破。遭此打擊的國民黨115旅再也不敢貿然進攻,而是退入高大的村寨――保安寨防守,他們打算拖延時間,等待40軍主力到達後再對紅軍進行圍殲。
令國民黨軍115旅的士兵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大早,他們當麵的紅軍竟然全體消失瞭。
115旅阻擊的紅軍,是從鄂豫皖根據地齣發的紅軍第25軍,那位率領隊伍與國民黨軍進行白刃格鬥的指揮員就是紅25軍政委吳煥先,而領著後續紅軍趕來支援的,就是日後著名的大將,此時的25軍副軍長徐海東。
紅25軍將115旅敵軍趕進村寨固守後,並不和當麵敵軍硬拼,而是利用夜色,繞過115旅防綫,在第二日拂曉進入瞭伏牛山區。
一、區彆於鄂豫皖老紅25軍,這是一支兒童軍
1932年10月,在張國燾的肅反和鬍亂指揮下,連連失利的鄂豫皖紅四方麵軍主力不得不離開鄂豫皖根據地嚮平漢路以西轉移,在這支主力紅軍中,就有紅25軍的第73師。
紅四方麵軍主力離開鄂豫皖後,留守鄂豫皖的紅軍主力是紅25軍留下的另外兩個師:紅74師和紅75師,外加各地方獨立師和團。為瞭便於指揮,鄂豫皖省委於11月29日以紅74師和紅75師為基礎,將鄂豫皖的留守紅軍進行瞭整編,組建成一支新的紅25軍,軍長是吳煥先,政治委員是王平章,74師師長為徐海東,75師師長為姚傢芳,全軍約7000餘人。
這支新組建的紅25師很快就迎來瞭國民黨軍15個師外加2個旅的重兵圍剿,結果在吳煥先和徐海東的領導下,先後消滅瞭西北馬鴻逵軍2個團和夏鬥寅軍1個團,紅25軍發展到13000餘人,這是紅25軍發展的最鼎盛時期,但隨後就進入瞭低榖,因為精銳的蔣係中央軍來瞭。
紅25軍在和蔣係中央軍的作戰中連連失利,1933年9月,紅25軍被國民黨軍衝成兩部分,吳煥先部在鄂東,徐海東部在皖西。皖西的徐海東部雖隻有2000餘人,但由於一度無法和吳煥先部會閤,隻能自己獨立作戰,便將番號改為紅28軍。
半年後的1934年3月,吳煥先紅25軍和徐海東紅28軍再次會閤,兩軍又重新閤編為紅25軍,這次閤編後的紅25軍軍長成瞭徐海東,吳煥先擔任政委。閤編後的紅25軍迎來瞭張學良東北軍的圍剿,雙方多次交鋒,紅25軍完勝東北軍,每戰總占極大的優勢,使得紅25軍繳獲頗豐。
紅25軍雖然在戰場上節節勝利,但是由於根據地戰爭不斷,糧食生産受到影響,外來的糧食運輸通道被國民黨軍截斷,倉庫和糧食儲存地都被國民黨占領和破壞,使得根據地發生瞭嚴重的糧食危機,齣現瞭群眾被餓死的情況,紅軍隻能通過打土豪來獲取糧食,但往往大土豪都有民團保護,紅軍不得不以武力攻取,白白犧牲不少戰士,而且獲取土豪的糧食有限,戰士們吃不飽,因此普遍身體瘦弱,傷病員增加。
在軍事上,雖然紅25軍對東北軍多有勝仗,但畢竟麵對的是整個國民黨軍體係,因此戰爭處境越來越睏難,人數也越來越少,到瞭1934年4月份,紅25軍人數由最鼎盛時期的萬餘人銳減到4000人,如果再不想辦法加以改變,紅25軍將麵臨覆滅。
對紅25軍和根據地麵臨的局麵,鄂豫皖省委書記瀋澤民感到很著急,他派作傢,宣傳部長成仿吾去找黨中央請示匯報。成仿吾無法直接聯係上黨中央,他先到上海找魯迅,通過魯迅和中央接上瞭關係,之後他到瑞金見到瞭周恩來。周恩來派紅22師師長程子華去鄂豫皖擔任軍參謀長,他告訴程子華,紅25軍隻有進行戰略轉移,去建立新的根據地纔可以得到發展,同時也可以減輕鄂豫皖老根據地的壓力。
程子華來到鄂豫皖紅25軍後,鄂豫皖省委對紅25軍領導班子又進行瞭調整,讓程子華擔任紅25軍軍長,程子華謙虛地錶示他是來做參謀長的,但是大傢對從中央來到鄂豫皖的程子華非常信任,一緻要求他擔任軍長,程子華恭敬不如從命,擔任瞭紅25軍軍長,政委依然是吳煥先,原軍長徐海東擔任瞭副軍長,軍參謀長為戴季英,軍政治部主任為鄭位三,軍政治部副主任為郭述申。
領導層確立後,紅25軍又進行瞭一次整編,取消瞭師級建製,下轄223團,224團,225團3個團和1個手槍團,全軍2900餘人。
整編後的紅25軍有一個重要的特徵,戰鬥部隊的士兵都不到18歲,他們的父輩很多都是紅四方麵軍的乾部和戰士,有的已經犧牲,有的跟著紅四方麵軍主力進行瞭長徵。這支隊伍的乾部也很年輕,其中程子華29歲,吳煥先27歲,徐海東年齡稍大,為34歲,後來的上將韓先楚當時21歲,少將劉華清18歲,中將陳先瑞20歲,上將劉震19歲,如此年輕的隊伍,被稱為“兒童軍”。
二、離開老根據地,到哪裏去建立新根據地?
領導層確定,隊伍的整編已經完成,但是離開鄂豫皖根據地後在哪裏去建立新根據地?又使紅25軍領導層犯瞭難。
紅25軍的領導層如吳煥先,徐海東等人都是鄂豫皖本地人士,對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離開鄂豫皖到哪裏去閤適,外麵的世界陌生的環境能否讓紅25軍生存,大傢都感到迷茫。從中央蘇區來的程子華是山西人,還是黃埔學生,參加過廣州起義,因此見過世麵,他聽說山西有個土匪在河南南陽的伏牛山占山為王幾年,認為既然土匪都能在伏牛山待幾年,我們工農紅軍更可以站穩腳。
程子華說齣他到伏牛山的想法,結果得到大傢的一緻贊同,最終他們確定瞭目標:越過平漢鐵路嚮西,到鄂豫陝建立新根據地。
遵照周恩來的指示,離開根據地必須打齣一個旗號,由於尋淮洲和粟裕率領的紅7軍團已經打齣瞭“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旗號,因此整編後的紅25軍打齣“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號。
紅25軍上路瞭,他們成為最後一支參加長徵的紅軍部隊,雖然戰鬥人員的年齡都在13-18歲之間,雖然人數不足3000,但是由於之前和東北軍作戰繳獲頗豐,因此這支部隊武器裝備非常好,彈藥充足,各後勤、醫院等單位的人員都裝備有武器,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三、原計劃在伏牛山,為什麼又去瞭陝南?
紅25軍於1934年11月16日晚從根據地的河南羅山齣發後,國民黨軍以東北軍115師為主力,輔之以5個支隊在後跟蹤追擊,22日,蔣介石準確判斷齣紅25軍將會通過伏牛山西進,命令駐紮南陽的龐炳勛40軍堵截。
龐炳勛派齣115旅和騎兵團前往獨樹鎮設伏。
115旅和騎兵團在26日這天等到瞭紅軍先頭部隊,由於風雪交加,能見度低,因此他們沒有被紅25軍的尖兵發現,但不知是立功心切還是慌張,這支隊伍齣擊過早,隻是打瞭紅25軍一個措手不及。
由於有政委吳煥先沉著組織迎戰,使得紅25軍有驚無險。最終,紅25軍利用夜晚繞過115旅的防綫,順利進入伏牛山。程子華和吳煥先對伏牛山的地形非常滿意,認為這裏可戰可守,是建立根據地的好地方,但是駐紮下來之後纔發現這裏地瘠民貧,缺乏糧食,而且豪紳地主勢力很強,紅軍在這裏無法依靠群眾建立根據地,隻得考慮另外找地方,他們把目光投在瞭陝南。
12月8日,紅25軍西進到陝南的洛南,10日,鄂豫皖省委在洛南的庾傢河開會,討論建立鄂豫陝根據地,成立新的鄂豫陝省委等一係列問題,突然遭到國民黨豫皖綏靖公署主任劉峙麾下60師的襲擊。紅25軍經過20多次衝殺,終將60師殺退,但是徐海東和程子華都受瞭重傷。
雖然付齣瞭徐海東和程子華重傷的代價,但是紅25軍打勝瞭進入陝南的第一仗,對紅軍在陝南開闢根據地奠定瞭重要基礎,之後的紅25軍的主要作戰對象主要是楊虎城西北軍和張學良東北軍,紅25軍對這兩支雜牌軍的作戰如魚得水,根據地不斷擴大,很快發展成為擁有50餘萬人口的根據地。
7月15日,紅25軍得到交通員送來的一份大公報,上麵登載紅一,四方麵軍已經在川西會師,正準備繼續北上。由於報紙是數十天以前的,因此程子華判斷此時的中央已經北上,當天鄂豫陝省委就召開會議,決定留下2000名紅軍組建紅74師,以223團政治處主任陳先瑞為師長,繼續領導陝南根據地的鬥爭,主力立刻北上,尋找中央紅軍會師。
四、要和中央紅軍會師的紅25軍,為什麼又先到瞭陝北?
紅25軍非常精乾,沒有多餘的輜重和包袱,15日晚上定下的北上決策,第二天就齣發,他們沿著終南山北麓行進瞭十餘日,抵達陝西鳳縣,先後和鬍宗南部及馬傢軍的馬鴻逵部作戰,之後越過西蘭公路翻過六盤山,抵達平涼。
紅25軍一進入甘肅,就受到馬傢軍的馬鴻賓部35師的追蹤。
35師很狡猾,知道硬拼不是紅25軍對手,就采取緊隨在紅25軍之後,找準機會咬一口的策略。紅軍對付這樣的對手,慣常戰術都是以一個埋伏將他徹底打垮,但是,紅25軍隻是在閤水地區打垮瞭35師的105旅,並沒有讓35師失去戰鬥力,因此35師的騎兵團和104旅依然緊緊跟隨在後。到瞭涇川縣,35師終於又獲得瞭一次嚮紅軍發起進攻的機會。
8月21日拂曉,紅25軍來到涇川縣的涇河,這時正是夏季漲水季節,連日暴雨後涇河水猛漲,無法實施渡河,紅25軍決定繞個大彎,在距離縣城15公裏遠的王母宮塬附近渡過涇河的支流�I河。
�I河也在漲水,但還是能夠勉強渡過,當紅25軍前兩個團已經渡過河,後衛團223團在徐海東指揮下正準備渡河時,尾隨而來的馬鴻賓35師104旅208團1000餘人在一個騎兵連配閤下,對紅25軍來瞭個半渡擊之。
麵對突然而來的敵軍,徐海東急忙組織火力阻擊。
紅25軍從東北軍手中繳獲不少武器,每個連有9挺機槍,比蔣係中央軍的1個連還多齣3挺,因此火力非常猛烈。在機槍阻擊下,馬鴻賓208團損失慘重,但是紅軍畢竟人少,形勢非常不利,這時,已經隨先頭部隊渡過河的吳煥先帶著150餘人渡河返迴,從側翼插入敵208團後麵,與208團敵軍展開白刃戰,正麵的徐海東也進行反衝擊,雙方戰在一起,結果紅25軍最終將208團全殲,還擊斃208團團長馬開基。
紅25軍雖然殲滅瞭馬鴻賓的208團,自身也遭受瞭重大損失,最大的損失就是優秀的軍政指揮員吳煥先胸部中彈犧牲。吳煥先是鄂豫皖紅軍的創始人之一,在紅25軍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犧牲給紅25軍的軍心帶來很大打擊。
紅25軍的目標,本來是要尋找中央紅軍會師,但是吳煥先犧牲後,紅25軍軍心受到影響,而且長期的徵戰也讓紅25軍疲乏不堪,此時後麵又有毛炳文37軍乘坐80輛汽車追來,馬鴻賓的騎兵也緊隨其後,程子華和徐海東遂決定改變尋找中央紅軍的計劃,盡快到陝北和劉誌丹會閤。
紅25軍強渡涇水北上,這次的行軍非常順利,9月7日抵達保安(今誌丹縣)後,鄂豫陝省委在這裏召開會議,任命徐海東為紅25軍軍長,程子華為政委,之後又嚮北進,15日到達延川縣永坪鎮和劉誌丹的陝北紅軍會閤。
抵達陝北的紅25軍還有3400餘人,比離開鄂豫皖時增加瞭500人,如果加上留在陝南2000餘人的紅74師,人數比開始長徵時翻瞭一倍,因此紅25軍也是唯一一支長徵結束後人數增加的部隊。
1935年9月18日,紅25軍和陝北的紅26軍,紅27軍閤編為紅15軍團,由徐海東擔任軍團長,程子華擔任政委,劉誌丹任副軍團長。
五、事件評價
長徵的紅軍部隊大多受到重大損失,而紅25軍最晚長徵,卻最早抵達目的地,人數沒有減少反而增加,除瞭指揮員善於用兵和乾部戰士勇敢善戰不怕犧牲以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紅25軍比其他任何長徵部隊都有更明確的目的和更多的準備。
最早進行長徵的紅7軍團,從中央軍委得到的命令是北上抗日,這個軍團從上到下對此目的都深信不疑,但中央軍委的真實意圖,是要他們擔負起調動敵人,掩護中央紅軍主力突圍的任務;緊隨紅7軍團之後長徵的紅6軍團,得到的命令是按規劃好的路綫到湖南中部建立根據地,但中央軍委的真實意圖是要這個軍團進行前期探路;紅一方麵軍的長徵,最初是要到湘西和紅二六軍團會閤,以為路途並不遙遠,因此路上帶瞭大量的輜重,嚴重降低瞭靈活性;紅四方麵軍的長徵更是在無目的的內耗中進行。
目的和準備不足,使得上述幾支長徵部隊在長徵途中都不可避免地遭到重大損失。
紅25軍的長徵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離開老根據地去尋找適閤生存的新根據地,至於路上如何行軍則完全由自己根據敵情靈活變化,又由於乾部戰士年齡偏小,因此基本沒有什麼包袱,完全輕裝前進,在長徵前就實現瞭全員的戰鬥化,連後勤和醫務人員都隨時可以戰鬥,在戰術上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快捷性,可以保證一天行軍100多裏,這是其他所有的長徵部隊都無法比擬的。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條件,就是紅25軍與東北軍的作戰中獲得大量的武器裝備,使得紅25軍火力非常強。抵達陝北後的紅25軍每連有9挺機槍,服裝軍容整齊,讓陝北紅軍羨慕不已,強大的裝備再加上紅軍的勇敢善戰,使得國民黨追剿和堵截部隊不敢和紅25軍硬拼,也使得紅25軍屢次能夠化險為夷。
當然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國民黨軍的主力,尤其精銳的蔣係中央軍精力主要放在對付紅一,四方麵軍方麵,用以對付紅25軍的都是雜牌軍,而雜牌軍為瞭保存實力,也並不願意和紅軍硬拼。